1、Climalite技术,采用双层网眼面料设计,内层小网眼吸收汗液,外层大网眼加速蒸发,主打快速排湿保持干爽。该技术广泛应用于T恤和训练服,特点是轻便透气且速干性能突出。
2、Climacool技术,通过腋下/颈背部网眼设计增强通风,结合无缝剪裁和关节活动式结构,提升散热效率,2002年推出后持续迭代,2010年前后仍是核心透气技术之一。
3、Techfit系列中的压缩面料,虽以肌肉支撑为主,但部分产品整合了Climalite吸湿材料,兼顾压缩性与排汗需求。】
陈振北看完光字后,嘴角浮现出了浓浓的笑容来。
奖励还不错。
看来自己接下去,真的要创办服装厂和鞋厂了,以巨头自己跨时代的技术碾压巨头。
……
两天后。
魔都,和平饭店的旋转门,将九十年代的上海切割成两个世界。
何敏的羊皮靴踩在大理石拼花的地板上,指尖抚过铜门把手上1937年的弹痕。
“阿敏,你看这个弹孔角度,当年狙击手肯定藏在汇丰银行楼顶……”陈振北见女友抚摸着弹孔,便微笑着解释起来。
是的,他特意抽出一点时间,陪何敏来到魔都。
何敏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的男朋友,居然对枪械等这么懂。
陈振北拉起她的小手,道:“好了,别发呆了,我们上楼去。”
“嗯!”何敏回过神,略带羞涩的点点头。
陈振北带着女友来到豪华客房后,自己点起一根雪茄,站在窗前吞云吐雾,他的视线却穿过外滩万国建筑群,落在黄浦江一艘锈迹斑斑的货船上。
四个工人正用麻绳吊装红木箱,冰凉的触感突然贴上脸颊,何敏端着装着红酒的高脚杯送到他手中。
“阿北,看货船看得这么入迷?”她笑着道。
何敏有些许好奇。
陈振北微笑道:“随便看看罢了。”
说着,他从女友手里接过红酒杯。
其实,两世为人的陈振北,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黄浦江,也是有些感慨的。
上一世的自己,和这一世的自己,走的是完全两条路。
可以说,是两个世界,完全不同的经历。
上一世,陈振北走的是普通牛马之路,拼命工作、上班……背负着房贷、车贷,最后猝死在凌晨3点钟的加班办公位。
而这一世,他穿越到港综世界,却是成为了顶级大亨,无论是商道还是社团,几乎都是通杀。
感觉,自己像是在做一场梦般。
也许梦醒了,他陈振北还是那个牛马,被压得闯不过气来的牛马。
两人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喝完了红酒。
陈振北便一个公主抱将何敏抱起,前去浴室。
陈振北和何敏两人畅谈了一番人生理想,深入的交流后,何敏熟睡了过去,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青灰的弧度,显得非常美丽、迷人。
陈振北却没有睡意,站在窗前看着夜晚滚滚东流的黄浦江,手提电话微微震动。
他接通后,声音比黄埔江的雾还轻:“荣添,什么事?”
“北哥,您的那笔2亿资金,已经汇到境外的壳子公司了。”叶荣添恭敬道。
这些钱,正是从黑鬼明、阿乐和刘华强等人处搜刮来的“战利品”。
陈振北满意的笑了笑:“很好。”
2亿在国外转一圈,回到港岛后,有可以投入到商业运营中去,在这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给陈振北创造更多的价值。
时间一晃到第二天清晨,
晨光照射入套房内,何敏的手臂突然环住陈振北的后背。
她带着睡意的呢喃里有白玉兰牙膏的味道:“阿北,听说城隍庙南翔小笼包很好吃……”
第160章 威廉汉斯,血色黑市的幕后黑手
陈振北转过身,轻抚她的长发,语气温柔道:“今天上午我们先去考察几个地点,下午就带你去吃小笼包,怎么样?”
何敏眨了眨还有些惺忪的眼睛,突然想起今天的正事,立刻清醒了几分:“对,今天要看分公司选址。”
她坐起身,丝绸睡衣滑落肩头:“我让秘书把资料准备好。”
语毕,何敏马上给住在其他房间的秘书打去电话。
两小时后,陈振北一行人站在外滩一栋巴洛克风格的老洋房前。
五月的上海已经有些闷热,何敏用手帕轻轻拭去额角的细汗。
她今天穿了件米色真丝衬衫,搭配藏青色一步裙,是典型的港式商务装扮,在满是的确良衬衫的上海街头显得格外醒目。
“这里原是法国商会的旧址,1923年建造。“
林秘书翻着厚厚的资料册,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前月租金是每平米8元人民币,按港币换算……“
陈振北注意到墙角斑驳的水渍和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
几个穿着回力鞋的小学生追逐着跑过弄堂,清脆的上海方言在空气中回荡。
远处传来“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让他恍惚回到了童年时光。
“做英语培训需要安静……“何敏话音未落,楼下突然响起邓丽君的《甜蜜蜜》,原来是隔壁音像店在试磁带。
陈振北不禁莞尔,这正是90年代初上海特有的市井交响曲。
很显然,何敏对这处地方并不满意。
陈振北点头赞同,目光却落在远处的黄浦江对岸。
那里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荒地,但在他的记忆中,那里将是未来魔都的金融中心浦东新区。
“我们去静安寺那边看看。”不过,陈振北却提议道。
何敏点头同意。
陈振北一行坐车离开了这里,车队驶过南京路时,陈振北摇下车窗。
空气中飘来生煎包的香气,路边报刊亭挂着最新一期的《故事会》,穿白色制服戴大檐帽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后座上,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紧紧搂着男友的腰。
“阿北,你在想什么?”何敏注意到他的出神。
“没什么。”陈振北收回思绪:“只是在想,这座城市变化真大。“
他记得前世2010年带美国客户来时,南京西路已是奢侈品旗舰店的天下。
何敏好奇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看到第一百货公司门口排队买“的确良“布料的人群。
不久,陈振北、何敏来到了静安寺一座写字楼前,设施现代,交通便利。
陈振北注意到电梯还是老式的拉栅门。
保安室里,戴着红袖章的大爷正听着单田芳的评书《三侠五义》,搪瓷缸上的“劳动模范“字样已经褪色。
这些细节让他心头一热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特有的时代印记。
何敏在空荡的楼层里来回走动,想象着教室和办公区的布局。
“这里不错。”
她评价道:“离地铁站近,方便学生来上课。“
陈振北却站在窗前,目光再次投向浦东方向。
他转身对何敏说:“我们再去看一个地方,再做决定吧。“
何敏好奇道:“我们下一处地点,去哪里?”
陈振北道:“你跟我走。”
一行人再次登车,陈振北亲自驾驶车辆。
当车队驶过刚通车半年的南浦大桥时,何敏惊讶地发现桥塔上还挂着庆祝通车的红色横幅。
浦东这边尘土飞扬,推着“黄鱼车“的农民正在叫卖刚摘的草莓,远处传来打桩机的轰鸣声这是浦东开发的第一批基建工程。
何敏惊讶地看着窗外荒凉的景象:“阿北,这里……什么都没有啊?“
“现在没有,但很快就会不一样。“陈振北胸有成竹地说。
他想起浦东开发已经列入国家战略,只是尚未公开。
最后,他们在浦东找到一栋五层小楼,周围是农田和零星的工厂。
林秘书一脸不解:“陈先生,这里太偏僻了,学生怎么可能来这么远上课?“
陈振北却笑了:“现在看起来是远,是偏僻,但未来,这里将是上海的新中心。“
他转向何敏:“我建议把大陆总部设在这里,而不仅仅是分公司。“
何敏惊讶地看着他。
“这里未来一定会成为魔都的新中心,大陆市场潜力巨大。”
陈振北解释道:“英语培训只是开始。我想在这里建立完整的教育产业链,从幼儿英语到商务英语,再到留学服务。“
他指着窗外的空地:“那些地,我都想买下来。“
“我相信你的判断!”
她最终点头:“但我们需要一个过渡方案,在浦西先设一个小型教学点,等浦东发展起来再转移重心。“
陈振北赞赏地看着她:“聪明的决定,就这么办。“
第二天,他们来到浦东当地政府的招商办公室。
陈振北和何敏,是以香港商人的身份来到这里的。
在浦东招商办公室内,穿着藏蓝中山装的王主任,热情地给他们泡了茉莉花茶。
印着“开发浦东“字样的搪瓷杯,墙上手绘的规划图,老式拨盘电话机,都让陈振北倍感亲切。
签约用的英雄钢笔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款式,吸墨水时发出“咕嘟“声。
“这是特批的外商投资优惠。“王主任从铁皮文件柜里取出红头文件,陈振北注意到他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表蒙已经泛黄。
陈振北看了看,拿给何敏看。
此刻,办公室窗外,几个戴草帽的农民正好奇地张望,他们身后是连片的油菜花田。
签约仪式后,何敏悄悄问:“阿北,你怎么确定浦东会发展起来?连我的秘书都觉得这决定太冒险了。“
陈振北神秘一笑:“我有特殊的情报渠道。“
他轻抚她的脸颊:“就像我知道你会成为最好的英语教育专家一样确定。“
何敏脸一红,轻轻打了他一下:“油嘴滑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