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和贾诩目光一厉,异口同声:
“汝南袁氏!”
……
……
第二十三章 打蛇要死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都没有好下场。
汝南袁氏在天下八大世家排名第一,四世三公,三公本已位极人臣,他们家四代都有人出任三公,其中一代还是兄弟两人都任三公。
一个家族在百年内,连续四代,出了五个宰相,是什么概念?
汝南袁氏到了这一步,只有两条路——
要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么盛极而衰,家道败落,甚至换上一个雄主,还要开刀立威,有倾覆之祸!
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顾承其实早有判断。
平复黄巾中,他启用了刘备、曹操、孙坚,却没给袁绍袁术机会,反倒暗示打压。
桥玄心知肚明,却终究无法做到,还是让袁术袁绍上了战场,得了战功,可见袁氏在朝堂上的根基之深,势力之大。
不过原历史谋反的,此世不一定会谋反,迟早要谋反的,什么时候入局也很重要。
如今大汉内有隐忧,四夷不平,顾承上位不久,袁氏不动,他不可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去动这最强大的世家。
师出有名,非常关键,如今确定袁氏支持黄巾,动摇大汉国本,顾承目光闪动,缓缓地道:“如何治袁氏之罪?”
贾诩道:“殿下,这五万道兵,袁氏拿不去!”
顾承摇头:“即便拿不去,袁氏本身也没有损失,甚至朝廷还得嘉奖袁术,不寒功臣之心。”
太尉袁逢德高望重,袁术作为其嫡子,有了功绩,必然能从虎贲中郎的位置迅速往上爬,未来怕不又是一位三公!
顾承绝不容许此事发生。
对于权倾朝野的袁氏,贾诩显得很慎重,再细细看了战报,挑起眉头:“袁氏后辈,最得力的两位子弟,袁术任虎贲中郎,袁绍任佐军司马?”
实在是这两位同属袁氏子弟,官位差距太大。
虎贲中郎是虎贲中郎将下属官员,属于中层将领,有鉴于袁术年纪轻轻,不足以服众,才如此安排,很明显,日后的虎贲中郎将必是他,这就是最顶尖的官二代,早早铺好了路。
而佐军司马就悲剧了,甚至不是正职,属于临时征兆的类型,比如孙坚如果不得顾承赏识,就会担任此职。
这与袁绍数年前辞官不受有关,但两兄弟在袁氏中的地位高下,也一眼可见。
顾承也注意到了:“袁术乃嫡子,袁逢正妻所生,袁绍是庶出,母亲是婢女,地位自然不同。不过此等世家,不会予外人挑拨离间,兄弟阋墙之机,必然和睦相处,一致对外!”
虽然历史上袁绍和袁术是反目成仇了,但那是在他们双双成为诸侯之后,如今两人还是小角色,哪怕内部再有矛盾,也不会给外人利用。
“堵不如疏,忍不如化,往往这种嫡庶间的和睦,才是最可怕的隐患!”
贾诩眼珠一转,计上心头:“殿下,待黄巾乱平,可举行庆典,大宴群臣,招各将入京,同时正式开始选妃!”
“哦?”
顾承眉头一扬,蔡文姬的小耳朵也竖了起来。
贾诩道:“天下世家,即便是袁氏有不臣之心,也送来了族内最美貌贤德的女子,这是一场明争。换成其他事情,世家之间可能同气连枝,但争夺未来的皇后之位,有你没我!”
顾承问:“关键在哪里?”
他知道皇帝乃至太子的婚姻,都参杂了政治因素,但选妃毕竟不是天下武道会,那一位位世家小姐还能上擂台来场淘汰赛不成?
“嫁妆!”
贾诩道:“想成为殿下的正妻,不拿出些资本来怎么行?”
蔡文姬头微微垂下,贾诩察言观色,马上笑道:“只是他们不知,殿下求的是龙凤和鸣,真心以待,嫁妆越丰厚,日后索取越大,倘若这时袁氏取出一件玄器作为嫁妆,会如何?”
顾承沉吟,蔡文姬忍不住插了句话:“文和先生,这是不可能的。”
蔡文姬出身陈留蔡氏,从春秋战国绵延至今,源远流长,蔡邕以史教女,蔡文姬小小年纪,对于天下大势,家国兴衰,深有理解,更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天下八大世家,底蕴深厚,都藏有玄器,但表面上他们只有宝器传承,示意没有立国的资本与野心。
这种藏拙,乃是存世之道,除非天下大乱,龙蛇起陆,否则绝不会展露锋芒。
袁氏四世三公,其实已然犯了忌讳,不得长久,如果这时再拿出一件玄器作为嫁妆,必然千夫所指,袁逢老成持重,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这正是吾等谋士,为殿下分忧之责!可如此为之……”
贾诩缓缓道出连环之计,最后总结:“待袁氏锋芒过盛,独占鳌头,殿下当一并打压八大世家,分化制衡!”
蔡文姬目露钦佩,顾承思索片刻却道:“袁氏根深叶茂,势力庞大,这仅仅是出一口恶气,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贾诩闻言一惊:“殿下,汝南袁氏非寻常世家,不能轻动啊!”
顾承摇头:“不然,我倒认为,现在是最佳的时机!袁逢袁隗已老,袁绍袁术还未崭露头角,没有服众的威望,等再过几年,他们全盘接受袁氏势力,将更难对付!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我有一计,你听听……”
随着顾承道出布局,贾诩瞳孔收缩,拜倒在地:“殿下,此计凶险,还望三思!”
“世家早已尾大不掉,计虽凶险,可除大患,世上没有万无一失之事,我冒得起风险!”
顾承看向贾诩:“文和,你可是师承赤松子一脉,与留侯同门?”
贾诩早知顾承必然会调查自己的来历,毫不迟疑地回答:“是!”
顾承颔首,轻风拂过,史子眇出现:“赤松子当年化身黄石公,传留侯地皇书,后来王莽篡汉,仙道趁九龙绝仙阵失效时,大举侵入神州,欲绝大汉龙脉。地皇书自龙墓中出,一震灭十仙,大展神威,却由于无龙气祭祀,终被群仙所困。为不被仙道所用,地皇书自行分为三卷天书,正是张角张宝张梁手中所有!”
顾承五指一张,一卷书册载沉载浮:“黄巾未尽,献书地皇,这一局非常人可为之,去吧,吾之子房!”
张良字子房,顾承此言无疑是肯定与期许,饶是贾诩老奸巨猾,都有热血沸腾之感,大声应道:“诺!”
出得宫外,天边初升的昊日,正巧破开云层,贾诩不禁驻足凝望,神采飞扬。
曾经的他,想挑个无主见的庸才,言听计从,尽展所学。
但此时发现,能辅佐太子这样的雄主,建不世之功业,才是男儿所愿!
波澜壮阔,大幕揭开!
……
第二十四章 死得其所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太子仁德!大赦天下!”
张梁化作一朵黄云,飞速远去。
身后依稀传来巨鹿城中那山呼海啸的声音,他心中满是悲凉。
巨鹿失陷,黄巾军彻底完了。
太平道经过十数年发展,聚拢过亿教众,三十六方渠帅,无双境强者三百余人,是何等威势!
结果呢,三月不到,昔日可席卷天下的势力,竟然就这么分崩离析。
更让张梁难以接受的是,他们根本没能对大汉造成多少伤害。
仿佛是一场闹剧,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衬托出那紫薇所属,众星之主,冉冉升起,坐镇天穹。
当然,不甘心归不甘心,张梁修炼数十载,一身修为在无双境内亦是一方巨擘,当断则断,舍了早就离心离德的属下,独自一人逃亡。
可惜很快,张梁就绝望地发现,他逃不掉。
正因为黄巾军没有对汉军造成可观的伤害,要么溃散,要么投降,汉军留有余力封锁四方,军势镇天锁地,别说是他,即便是全盛时期的张角来,都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然而就在万念俱灰之际,张梁灵台一动,忽然感到一股同源召唤。
“二哥!”
他顺着指引,来到邯郸西边的太行山脉,在一处阵法隐蔽的山洞内,见到了熟悉的身影。
张宝!
兄弟俩狠狠相拥在一起,感受着张宝极度虚弱的气息,张梁眼眶大红,强忍悲伤:“二哥,我们终于能死在一块了!”
“三弟切莫灰心,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其所!”
相比起张梁的儒雅气质,张宝满脸横肉,魁梧凶横,如果不穿道袍,换上铠甲与何进倒有几分相似,敢打敢拼,身先士卒。
但在襄阳城破一役中,不仅千万黄巾灰飞烟灭,张宝也受到重创,若非仙道丹药神妙,恐怕早就身死道消。
“难!难!难!”
而听着张宝放狠话,张梁眼中闪过一抹黯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一直很敬佩太史公司马迁,面对大辟之刑,忍辱负重,最终得成《史记》,一书封圣,名传千古。
他和两位哥哥起义,也是认为汉室无德,百姓无路,要轰轰烈烈做出一番事业,可如今一死却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无异……
“三弟,我绝非妄言,你不好奇我是怎么来此的么?”
张宝面上泛起一抹潮红,双指一抖,符燃传讯。
不多时,虹光落下,化作一位道人,大袖飘飘,迈入洞内。
张梁感应到对方浩大的气息,手中握住法剑,目光凝重:“五斗米教?”
“张修伏首,世上再无五斗米教,只有天师道!”
道袍男子打了个稽首:“贫道张鲁,字公祺,见过人公将军。”
“原来是正一真人嫡孙,第三代天师,久仰!久仰!”
张梁还礼,防备之意依旧不减,直到张宝笑道:“公祺与我乃是挚友,合杀张修!”
“二哥不凡,竟然控制了张鲁!”
张梁马上明白。
张鲁在仙道中就是个笑柄,身为天师嫡传,却被一个外人篡权,险些连道统都丢了,给他的祖父蒙羞。
要知道同为三清一脉,张陵是太上嫡传,张角则不知道是玉清多少代弟子了,根本比不得。
正因为心中瞧不起,张梁才会相信。
张鲁真要借助反贼之力,杀了朝廷指定的平叛将军张修,那就是谋逆大罪,有这个把柄在,还怕他不乖乖相从?
“天师印在道人史子眇手中,仗着养育太子多年,置天师道统传承于不顾!”
张宝还给出了第二个原因,看着张鲁愤恨之色,张梁的戒备已经完全放下。
“三弟,随我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