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第77节

  当目睹这个结果,荀爽杨赐就知道遭了,太子要秋后算账,恐怕这场刺皇大乱,不是结束,仅仅是一个导火索!

  接下来,太子到底要做什么?

  “袁氏门第显赫,四世三公,袁术乃袁公嫡子,却生出反心,孤痛心疾首,希望此为特例,为给袁氏一个公道,给天下一个交代,此事必须查,查个水落石出!”

  顾承环视众臣,平和地道:“众卿以为如何?”

  群臣浑身一颤,齐声道:“殿下英明,臣等附议!”

  犹记得三个月前,处置十常侍时,他们也是这么回答的。

  但那是心口不一的敷衍,现在则变成了忐忑不安的惊惧。

  实在是水落石出四个字,太过刺耳!

  这么查下去,到底能查出什么?

  又有多少人要受到牵连?

  谁都不知道!

  当然,在场的十名老臣都是城府极深之辈,即便心中慌得要死,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此地无银三百两。

  但顾承却不会让他们再糊弄过去了,望向荀爽:“荀公,你以为具体该如何做?”

  荀爽立刻拜倒:“禀殿下,老臣耽思经典,疏于监察,责无旁贷!”

  司空管监察,他此言倒也没错,顾承看着荀爽:“荀公是要请辞?”

  “请容臣告老还乡!”

  荀爽瞳孔收缩,本是以退为进,没想到顾承直逼而来,咬了咬牙道。

  “准!”

  待顾承颔首,荀爽的眉宇间也露出一丝轻松,重重叩首,褪下官服,取出司空印放于其上,起身向外退去。

  众臣看得噤若寒蝉。

  这片刻之间,又一位三公被拿下了?

  “司空之位,干系重大,大司农曹嵩,凛乎纲常,体国之忠,可愿任司空一职?”

  顾承目光在群臣身上巡视一圈,落在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中年人身上,微笑道。

  那人先是一怔,猛然扑出,目露狂喜,大声道:“臣愿为殿下分忧!”

  他正是曹操的父亲,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嵩!

  曹腾和曹操都是极为厉害的人物,前者身为宦官,却能广结善缘,推荐天下名士,对弹劾他之人礼敬有佳,博得美誉,后者就不必说了。

  曹嵩夹在这两位之间,能力还是有的,可若说多有才干,那显然不是。

  他能升官,主要靠了养父曹腾的人脉,其次是八面玲珑的待人手段,期间收受贿赂,疏通关系,在原历史通过买官,坐上三公之位。

  此世,他不需要买官了,三公之位居然直接砸在头上,曹嵩幸福得险些要晕倒。

  然而同为九卿的其他大臣,目光却是暗含轻蔑,心中更是骂其为白痴。

  诸不见颍川荀氏的家主,都要辞官明哲保身,你这宦官之后,尸位素餐,居然敢一头闯入这摊浑水中,简直不知死活!

  “殿下,臣初涉司空一职,恐能力有限,难以速速查清,可否宽限臣一段时日?”

  曹嵩也不笨,知道自己接下的是烫手山芋,想要使一个拖字诀。

  他是有野心的,一旦能熬过这段时间,就能真正掌握司空大权。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爱卿莫非忘了孟德?”

  但顾承笑了笑,却是道:“虎父无犬子,有他辅佐,孤相信你可以彻查此事!”

  “是!”

  曹嵩冷汗涔涔。

  袁术和袁逢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他现在就怕听到虎父无犬子的夸奖。

  莫非殿下怀疑了曹操也有不臣之心?那小子以前似乎与袁绍走得很近啊!

  “去吧!”

  顾承摆了摆手,曹嵩领了印服退下,刚刚出了东宫,就架起云车,疯了似的朝府邸赶去。

  入了内院,发现曹操正与曹仁、夏侯惇等人商议,曹嵩上前紧紧抓住曹操的手,一字一句地道:“他日你若敢有丝毫反心,为父就死在你面前,省得连累家族,万劫不复!”

  曹操变色:“父亲这是哪里话,操又岂是袁术那奸佞小人可比?”

  旋即他看着曹嵩另一手死死抓住的印章,脸色再变:“司空印!荀公请辞了?父亲你不该受此职的啊!”

  曹嵩苦笑:“殿下信任,岂能不受?”

  曹操感到曹仁等人看着司空印,视线都炽热起来,心中念头一转,也朗声道:“不错,殿下看重,我父子自当竭尽所能,廓清吏治,惩除奸佞!”

  曹嵩头疼了,低低地道:“能不大动干戈,还是小心谨慎些好!”

  “万万不可有此念!”

  曹操细眼一瞪,竟有懔然神威,郑重地道:“父亲,殿下选中你,正因为你非世家一派,也非宦官一派,按大汉律,秉公为之,才是为人臣子的本份!”

  曹嵩的表情尴尬,他虽然得曹腾余泽,却毕竟不是宦官,而正常官员又因为他是太监的养子,心中暗暗瞧之不起,里外不是人。

  可他仗义疏财,又举荐人才,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人脉,如果真要秉公执法,恐怕以前的人情,一朝丧尽了!

  见曹嵩还在迟疑,曹操大喝道:“子孝,将我五色棒取来!”

  曹仁笑容满面:“诺!”

  不多时,一根长长的五色棒被抬上,上涂红、黄、绿、白、黑五色,威严如狱,不轨之徒见之就要双股战战。

  “父亲,当年五色帮杖毙蹇硕叔叔,我虽丢官蹉跎,却从不后悔,如今有此机会,当一展抱负,不负皇恩!”

  曹操抚摸着长棒,眼中流露出激昂之色,掷地有声地道。

  话音刚落,龙吟声起,一道赤芒突然从天而降,化作龙纹,纹刻在杀威棒上,顾承威严的声音传遍皇城:“今赐曹操杀威龙棒,辅佐曹嵩彻查袁氏谋逆一案,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

  御赐杀威龙棒,上打九卿,下打不臣!

第三十四章 皇权大握

  “杨公,你与袁公是儿女亲家,你觉得该从何处查起?”

  太尉入天牢,司空请辞,东宫之内,顾承再望向最后的司徒杨赐。

  杨赐原本双目半阖,老态龙钟,此时浑身一激灵,猛地拜下:“殿下,老臣不知情啊!”

  “杨公请起!”

  顾承这次却是起身,亲自将杨赐扶起,布下结界,九卿不可闻,声音温和地道:“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弘农杨氏韬光养晦久了,看来是不愿为我汉室偶露锋芒了?”

  杨赐面色剧变:“殿下!”

  即便对三国不甚了解的,都知道袁氏四世三公,其实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

  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他任司徒太尉,他的儿子杨彪日后历任三公,直到大名鼎鼎的孙子“鸡肋”杨修,才悲了剧……

  并且从后世来看,汝南袁氏远远比不上弘农杨氏。

  这支家族不仅在晋和南北朝世居高官,在隋朝出了越国公杨素不说,甚至杨坚杨广都是弘农杨氏,不过也有一说是杨坚因功攫(jué)位,为了表示正统而改写了族谱,实则出身山东寒族。

  到了唐朝,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更是十一宰相,李世民的贵妃、武则天的母亲、李隆基的皇后,都是杨氏出身。

  到了宋代,就是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这个姓氏,贯穿了千年历史,最让顾承佩服的,还是其长盛不衰,历朝历代都留下清誉美名。

  那么这一任家主杨赐忠心吗?

  顾承没有答案,也许忠心耿耿,也许大奸似忠。

  但他能确定一点,至少杨氏与汉室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就是韬光养晦的妙处,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不在风口浪尖之上,双方都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现在,顾承却是逼杨赐表态。

  值此被大逆行刺,愤怒失态,理智不再,都是完全正常的。

  所以太子表面上越平静,众臣心越慌,杨赐更是满嘴发苦,叹息道:“殿下,老臣并非不想尽忠,而是不知你到底要什么啊?”

  这话就是掏心窝子了,顾承也不再绕弯,直接道:“袁氏党羽尽除!”

  杨赐早就料到太子年轻气盛,却直接摇了摇头:“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此为之,恐大乱再起!”

  汝南袁氏为什么这么强盛?

  他们现在又不是诸侯,至少明面上没兵没将,全是在朝当官,按理来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实际上,袁氏四世三公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是让汉室最忌惮的地方,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贸然与其撕破脸皮,那么袁氏谋反,比起黄巾之乱席卷天下之势都不遑多让!

  杨赐此言倒是真为大汉着想,然而顾承讶然道:“袁氏的门生故吏,不在洛阳吗?”

  杨赐一怔,猛然变色。

  是的,黄巾大捷,太子选妃,大典盛宴,各地官员,太守刺史都入洛阳。

  所以,袁氏一派官员,有许多都在洛阳,而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这一刻,杨赐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天灵。

  是巧合?

  还是早有图谋?

  可太子不会算到袁术献书,黄巾妖道正好藏于其中吧?

  饶是杨赐一生历经风浪,也有些迷糊了,眼前之人有种深不可测的威仪,他双腿一颤,就要跪下。

  顾承扶住,手掌微微用力:“若弘农杨氏弟子入各州,令郡县平稳交接,我大汉又度过了一场劫数,杨公居功至伟啊!”

  杨赐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头:“老臣愿助殿下平稳世局,但郡县之职,万不敢受!”

  弘农杨氏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稳坐天下世家第二把交椅,而锋芒毕露的袁氏却遭嫉恨。

  如果袁氏被打落尘埃,党羽尽除,那么顺位上升,成为众矢之的的,不就变成了杨氏?

  这是杨赐绝对不愿看到的。

  顾承微微颔首:“既如此,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曾遭党锢之祸,河内司马也有报效之心,就让他们家族的子弟为孤分忧!”

  杨赐闻言,长舒一口气:“殿下英明!”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去了袁氏门生,将官位赐予二等三流世家,甚至寒门子弟。

  如今看来,太子殿下虽然心狠手辣,但还是知道轻重的,将野心最大的汝南袁氏打落尘埃,所空出的官位依旧由顶尖世家瓜分。

  这完全能够接受。

  不过杨赐又难免生疑,难不成太子殿下就只为铲除袁氏,好处全给世家所得,自己白忙活一场?

首节上一节77/6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