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慕容复只想复国 第117节

  他这一生,都在等待这一刻,当下来到慕容复面前,恭恭敬敬的磕头请安。

  慕容复拍拍司空玄的肩膀,对洞岛群雄说:“这位司空玄,以前是神农帮的帮主,但他很早就投靠了我,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已经取得了我完全的信任,那么,我就给他解开生死符!”

  群雄们哗然。

  生死符还能被解开?

  他们心中,瞬间萌生了希望。

  实话说,童姥的生死符虽然精妙,但童姥用的太粗暴,把这些人压榨的生不如死,彻底绝望,才会造反。

  只能说,童姥还是个奴隶主的阶段。

  而慕容复已经是个带资本家了,带资本家会给员工虚无缥缈的希望,但只有极少数员工能得到这个希望,可大部分员工的情绪,也就被稳定下来,就会老老实实当牛马,期待获得那个希望。

  慕容复比之童姥,就是要给极少数人解脱生死符的机会,让他们为这个机会卷起来,情绪也就能够平稳下去,反抗意志就会被消磨殆尽。

  慕容复一边为司空玄解生死符,一边道:

  “生死符当然可以解!今后生死符的新规矩是,只要你这一年任劳任怨,为灵鹫宫办事,没有出大错,就可以解开一粒生死符。若立下功劳,凭借功劳,可以兑换功劳点,功劳点越多,能解开的生死符就越多。直到彻底解开生死符为止。”

  “而且解开了生死符之后,若你们还有功劳,则可以兑换武功秘籍。我姑苏慕容家,擅长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学,无一不精,无一不会。总之,跟着我慕容复,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说话间,慕容复已经给司空玄解开生死符。

  司空玄嚎啕大哭,表示慕容复的恩情如天,他必要用尽一生一世,去报答这份恩情。

  “尊主文成武德,我等坚决拥护慕容尊主!”

  “我一定要为慕容尊主立下功劳,早日解开生死符!”

  “慕容尊主但有驱使,我一定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经过慕容复的软硬兼施,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洞岛群雄彻底对他心服口服。

  他们现在想的都是,该如何立功,以解开生死符。

  这样的话,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就得到了解放。

  只要他们好好努力,慕容复迟早就能称帝!

第145章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收服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虫豸们后,慕容复这边更加的兵强马壮。

  两厢对比,丐帮那几百人就愈发显得可怜兮兮。

  此时的丐帮泾渭分明,分成了两拨人马。

  一拨是乔峰和吕章还有蒋舵主等人,这些人占大多数,甚至白世镜都站在其中。

  另一拨是全冠清等人,人数较少,显然被孤立了。

  虽然全冠清说有什么人证,但是到目前为止,丐帮大多数还是选择相信乔峰。

  乔峰经过薛慕华的救治,伤势好转许多,此时正争分夺秒的恢复武功。

  他已经预感到,丐帮内部要起一场大波澜。

  到了现在,他也认为是丐帮之中的某些败类在搞事情,这其中定有误会,为了摆平此事,他需要恢复一定的战斗力。

  同时乔峰也在思索慕容复这个人。

  以前从传闻之中,乔峰以为慕容复是一位青年公子,是一位不那么草莽的江南侠客。

  但直到此番见面,他不得不承认,慕容复此人不仅武功高绝,行事也是亦正亦邪,令人完全看不透。

  李宪说慕容复要造反什么的,乔峰一直是半信半疑,但慕容复称霸武林之心,乔峰已经瞥见一二。

  乔峰暗想:此人和西夏太后来往甚密,甚至是一个门派,又会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想来和大理段氏渊源极深,他收服群雄,势力之大,令人心惊。他到底要干什么呢?哎,眼下我们丐帮内乱将生,我被人诬陷,自己的嫌疑都不曾洗脱,还关心人家做什么干甚?

  想到这里,乔峰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他自行走江湖以来,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从未遇到厉害的高手,如今却这般狼狈,更有许多凶险,局势波谲云诡,乔峰只感觉一阵无力。

  那一边,慕容复吩咐了洞岛群雄几句后,又看向丐帮众人,说道:“看来你们丐帮的证人要到,还要时间,我就不在这里陪你们等候了。你们自便!”

  说罢,慕容复在阿朱的引领之下,与一行人进入听香水榭之中。

  外面,留守着三百便装铁鹞子,灵鹫宫卫队,洞岛群雄,足以震慑丐帮,令丐帮不敢轻举妄动。

  “表哥,我们密谋造反之事,竟然被人知道了,这该怎么办?”王语嫣忧虑道,“要不我们干脆提前造反,我看这两浙路的官兵不堪一击。”

  慕容飞道:“义父,大宋精锐都在西军之中,西军一时半会不可能南下。义父要举起义旗的话,我愿为义父荡平东南,到时候义父举兵,让太后在大夏策应,照样可以割据一方。”

  李秋水笑道:“就看掌门你的意思了,以掌门你现在掌握的实力,也足够大宋朝廷头疼不已了。”

  “对于此事,我们自然要咨询专业人士了,等等吧!”慕容复道。

  慕容复说的专业人士,自然是童贯。

  童贯后面是六贼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封王的太监。

  此人的本事或许不如李宪,但钻营的本事,肯定在李宪之上。

  会钻营,就说明非常了解大宋的体制,只这一点,就很有价值。

  不多时,童贯换了一身新衣服,简单的包扎了一下,来见慕容复。

  童贯一见慕容复,就一脸谄媚之色,跪地道:“小人参见慕容公子,慕容公子当真是天日之表,龙凤之姿!紫气自龙城东来,至尊之相,贵不可言!”

  慕容复道:“平身吧!”

  “多谢慕容公子!”童贯也不惊讶。

  这慕容复既然是个反贼,那么有点帝王气,也就很正常。

  慕容复道:“我听说李宪的武功叫葵花宝典?”

  童贯道:“确实叫葵花宝典。”

  慕容复道:“他把葵花宝典传授给你了?”

  童贯道:“是的,小人研修葵花宝典也有五六年的光景,只是论及功力,不如他精深。”

  慕容复道:“他竟然肯把这么宝贵的武学传给你,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在小人心中,他既是我的师父,又是我的义父。”童贯说着,却抹眼泪起来,“我本是平平无奇的中官,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是他收养了我,教我读书写字,传我葵花宝典,甚至把他行军打仗的本事,都教给了我。可以说,若没有他的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纵然是我亲爹,做的也远不如他。”

  说到这里,童贯伤感无比。

  此番真情流露,既是童贯内心情绪的展现,也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绝顶聪明之人的缘故。

  童贯很明白,就算是敌人,也不会喜欢那种毫无情感,背叛了立马就切割旧主之人。

  人们更欣赏忠义之士。

  这个忠义之士越是心怀故主,那么雄才大略的新主,就越喜欢这个忠义之士。

  犹如是曹孟德对关云长青眼有加。

  童贯自然不能和关云长相提并论,贪生怕死是肯定的,但要说一点情感都没有,那也绝不是。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李宪十年如一日的栽培,童贯心存感激。

  只能说,人性是复杂的。

  何况李宪是童贯的义父,这不是什么秘密,而李宪更是把一身本领都教给了童贯,这是慕容复亲眼所见。

  童贯要是大骂李宪,和李宪彻底切割,恐怕不止是慕容复,就连慕容复身边这些人,也都会瞧他不起,不利于他以后的进步。

  所谓大奸似忠,没有一个奸臣会把坏字写在脸上,反而都表现的有血有肉,甚至颇有过人之处。

  而且童贯这番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他童贯尽得李宪的真传,不仅会葵花宝典,还会行军打仗,也能读书写字,这在大宋来说,都是顶级人才。

  慕容复若真有野心,自然会重用他这种人才。

  在见识了慕容复的武功之后,童贯就知道,大宋的江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慕容复的武功比李宪更高,却没有李宪那种“上下尊卑,君臣父子”的思想钢印,反而有点类似宋太祖。

  太祖当年,武功甚高,深得郭荣信任,被任命为点检,却最终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丝毫不顾念和郭荣的兄弟之情,君臣之义。

  只有这种心中无顾忌的野心家,才能成气候啊!

  人心不为世界的规矩所束缚,才能真正施展本领。

  不过,前提是真有本领。

  果然,童贯一番表演,让众人对童贯的观感都变好不少。

  众人心中均道:本以为这个宦官贪生怕死,没想到居然还懂得感恩,敢当着慕容复的面,说李宪的好话。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慕容复经验丰富,自然知道童贯的小九九,却也不戳破,问道:“觉得你义父这个人如何?”

  童贯道:“我义父论武功,是一代宗师,当然,和慕容公子您没法比。论行军打仗的本领,在大宋也是佼佼者,我大宋的中官,无人出其左右。当年神宗五路伐夏,只有我义父独领一军,始终没有败绩。他时常和我说起神宗天子对他的知遇之恩,他说,当年他和王韶都力主拓边,最终和神宗一番问答,被神宗赏识。若不是神宗点将,他还在皇宫内伺候人,当然,在皇宫里伺候人,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战场对于我义父更加的海阔天空。所以,我义父忠君爱国,志向远大,才能极佳,是一个贤宦。”

  李秋水点点头道:“倒确实是这样,李宪虽然是我的敌人,我也不得不承认,他对大宋来说,是一个贤宦。”

  童贯又道:“但我义父却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太一心为国了。那些旧党大臣弹劾他贪功,但我知道他贪的不是功,只是他一心想为神宗天子实现变法图强的宏愿。当初五路伐夏失败,回来之后,义父忧愤吐血,身体便大不如前。”

  “无论是王韶,还是王安石,都不喜欢我义父,旧党的苏辙,刘挚,吕大防,司马光,范纯仁等人,更是对我义父恨之入骨。我义父最终屡遭弹劾,一贬再贬,若非神宗天子的遗泽,他连皇城司的差遣都没有了。”

  “可我义父发现您成为西夏银川驸马,结合之前的情报,判断出您有可能是要造.起义之后,在无法调动一兵一卒,没法获得太后授意的情况下,还是来千里迢迢为大宋对付您。最后,他也死在了这上面。”

  “我义父最大的毛病,就是儒生的那些书读的太多,真信了。可那些儒生,根本瞧不起我们宦官,从没拿我们当自己人啊!这一点,我却是要比我义父清醒的多,人要先谋身,而后才能谋国!”

  童贯对李宪的评价可谓相当之高。

  慕容复面无表情,说道:“我早就猜出来了,你义父被贬的毫无实权,是不可能有太后的授权的。他居然还真是私自行动,虽然死在我手中,却也对得起神宗了。”

  说着,慕容复又问道:“如今你义父大嘴巴一说,我造反之事有可能泄露出去,你说怎么解决此事?”

  童贯知道,这是慕容复对自己的考验,心中一凛,略一思索,顿时有了主意,说道:

  “此事易耳,慕容公子所在的太湖,有大量太湖水匪,您不如借着太湖水匪的名头,宣布造反!”

  童贯也是语出惊人,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匪夷所思。

  慕容复饶有兴致的问道:“说下去!为什么要借助太湖水匪的名头宣布造反?”

  童贯道:“因为太湖水匪为患多年,难成气候,朝廷中枢不以为意。慕容公子以太湖水匪名义造反,却是鹤立鸡群之中,龙藏鱼鳖之间,朝廷遥遥看去,不能窥见真龙,自不在意。如此,便好诏安了!”

  “我大宋,杀人放火受诏安,也是祖宗家法!慕容公子您先小小造反,然后运作一番,接受朝廷诏安,自己在两浙路当厢军,倘肯使钱,还能当个不小的武官。”

  “所谓大隐隐于朝,届时慕容公子自己就是朝廷武官,自然可以结交各路英雄好汉,打着朝廷的名义暗自积蓄实力。岂不方便?”

  “至少有了朝廷的认证,那些江湖草莽,谁也无法说您是反贼了。”

  慕容复笑道:“你这思路有趣,朝廷知道我造过反,又接受了我的诏安,外面再有什么风言风语,朝廷便全然不信,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童贯道:“正是!大宋厢军百万,许多以前都是聚众造反之徒,得了朝廷的钱粮后,也就安心混日子了!朝廷对此习以为常。”

  慕容复道:“那该如何运作诏安呢?”

  童贯道:“先借助我义父的身后名。”

  “你义父的身后名?”慕容复问道,“如何借助?”

  童贯道:“在朝中士大夫眼中,宦官领军,是争夺他们权力的举动,对他们造成极大威胁,而且也衬托的他们无能,让他们面上无光。”

首节上一节117/4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