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所有人都一致高呼出兵报复,可自家人知自家事,经过黄巾之乱后,汉王朝的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衰弱到了谷底,根本无力出兵讨伐,最多不痛不痒的喊几句口号而已,无奈之下只好先加强边境的防务,扎紧自家的篱笆,防止匈奴那只恶狼再钻进来。
灵帝五年十一月,经过数次廷议,朝廷加封上党太守张杨为安国将军,假节、开府,全权主持雁门、云中、太原、上党四郡军事,负责防御匈奴人的入侵,这个张扬倒也对朝廷忠心耿耿,接到任命后,当即把自己的治所挪到了最前线的雁门郡,一方面安抚当地的百姓,另一方面积极的修复被摧毁的城池、工事;同时为了对付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上党太守张杨下令招募燕、赵一代精于骑射,且有胆略的游侠儿和良家子弟,要组建一只精锐的骑兵部队,以保护边防。
渔阳郡因为一向民风彪悍,兵源素质极佳,自然成为了这次招兵的首要目标,数十道募兵告示飞快在渔阳各地传播开来,并迅速传到萧逸的耳朵里。
“上党太守张杨?”摸着下巴,萧逸开始回忆这位在三国时代一直处于‘打酱油’角色的人物的信息。
年龄?不知道!
出身?不清楚!
性格?还是不知道!
下场?似乎是死于部下叛乱,具体情节不清!
“废柴!绝对的废柴!”萧逸开始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历史老师了,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趴在课堂上梦周公了
不过有两件事萧逸还是知道的,一是:数年后汉献帝因为战乱而一度流亡至河东,各地诸侯大都拥兵观望,坐视不理,唯有上党太守张杨率兵携带粮食于回洛阳的路上亲自迎接汉献帝。
二是:董卓焚毁洛阳,西迁长安后;曹操独自领兵追赶,其余诸侯皆按兵不动,还是只有张杨派出了一支小部队和曹操同行,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志可嘉。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判断出,张杨此人应该是一个忠心于汉室,而且富有同情心却又魄力不足的人;如果他有魄力和野心,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轮不到曹操。
这样的人如果在盛世时期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地方官员,可惜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就只能注定是个悲剧角色,不过目前来说,却也是一个值得投靠的选择,起码一个有同情心的忠臣应该是比较好相处的。
叫来大牛、马六二人,把自己的想法和判断都仔细的说了一遍,二人对此自然没有任何的异议,在大事上,一切维萧逸马首是瞻,商议已定,三个人开始收拾行礼,准备启程。
备好干粮、酒囊,那只为自己服务了数年的报晓公鸡和它的几个老婆也被一起放生了,给太上老君像虔诚的上了香,祈求祖师爷保佑后,萧逸亲手封闭了小道观的大门,回望了一眼自己生活了三年之久的地方,随即打马下山,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
第二章雁门从军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勘称北地第一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
在雁门这条千年古道上,不时的能看到骑着骏马、背着弓箭的燕赵游侠儿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汇聚而来前往雁门关从军入伍,在中国历史上,讲究秦汉一体,可以说汉王朝的建立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秦的制度,尤其是在军事上,对军功异常看重,汉高祖刘邦就曾立下过:“非刘姓不得为王,非功臣者不得封侯!”的白马之誓;这个时代从军入伍对那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同时也是一条难得的晋升渠道;以至于每次汉军出征,路上都会有大量的彪悍少年自备兵器、干粮跟随出战,想在战场之上博一份前程!
可以说军人在一个国家里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度,而中国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尤其是燕赵一带,因为地处北疆,连年征战,民风极其彪悍,号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中国人这种尚武的风气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北宋,从宋开始,重文轻武,武者在国家中的地位可谓是急转直下,可以说宋朝是中国人整体民族性格的一个分水岭。
宋朝之前,所有中国男孩的人生目标基本都是:“好好练武,长大以后当大将军,塞外立功!”
宋朝之后,所有中国男孩的人生目标则变成了:“好好读书,长大以后考状元郎,跨马游街!”
从此尚武之风彻底没落,文教之风兴盛而起,在华丽的宋词暖风之下,中原王朝变成了一个艺术的国度,随后就是异族入侵,割地、岁币、称臣,最后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寂静的古道上,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三匹快马奔跑而来,为首的是一名黑衣黑马,狼背蜂腰的少年,微黑的小脸上剑眉鹰目,带着一股子邪逸的俊美,身后背着的巨大铁臂弓,和马鞍边得胜钩上挂着的八十一斤凤翅镏金镗清楚的告诉所有人,这个少年除了长相俊美之外,还有骁勇彪悍的一面;后面两个少年也同样是体型魁梧,彪悍不凡,各自带着寒光闪闪的兵刃。三个人都是满面的风尘之色,显然是从远道赶过来的。
来者正是萧逸等三人,原来三人定好雁门从军的计划后,收拾行囊,立刻起行,出渔阳郡,沿着官道向西经上谷,过代郡,渴饮山间泉水,饿了猎杀野兽为食,一路上晓行夜宿,半月之后顺利的进入了雁门关地界。
雁门、云中一带原本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战国时期,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大胆的改革军事,放弃了中原人传统的宽袍大袖和笨拙的战车,改为胡服骑射,极大的加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终于打败了林胡、楼烦等异族,硬生生的从狼嘴里抢下此地,设置了雁门郡;看着眼前雄山峻岭的险峻地形,萧逸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祖先如此英勇,子孙岂能丢失寸土!”
雁门关正处于两山之间的要道上,设有南北两门,北门外就是茫茫无边的大草原,由于近期匈奴人活动猖獗,时常有些零散的骑兵前来骚扰,所以平时都紧闭关门,南门内则是汉人的活动范围,因为前些日子被匈奴三万铁骑劫掠多日,抢走人口、牲畜无数,所以当萧逸三人来到时,看到的只有一片荒凉的景色,各处田园荒废,人烟极其稀少,很多地方还能依稀看到被战火焚毁的痕迹,可见这次匈奴南侵给汉地百姓带来地灾难可谓深痛入骨。
太守张杨的确算是一员能吏,自上任以后,他从内地各郡召集了大量的青壮、民夫,不惜花费重金,亲自监工日夜抢修、重建了被匈奴人毁坏的城池,此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施工的工地,无数的民夫赤膊着脊背,喊着号子,肩挑人扛的把砖瓦、巨石等材料搬运而来;新修的城墙都是用青石、巨砖为基础,以黏性极佳的糯米调汁,掺和铁砂,再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城墙上面设有驻军用的顶楼,整座关防坚固而雄壮,绝对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门口的青石匾上横刻着:“雁门关”三个篆文大字;笔画苍劲有力,雄壮非凡
萧逸三人并没有进城,原来为了安置这些前来投军的豪杰,太守张杨特意令人在南门外的一座废弃的神庙处扩充、休整了一座营房,军营占地极广,足有数百亩,上面搭建了大量的帐篷。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统一管理这些前来投军入伍的豪杰之士,也避免了这些人进城以后会骚然城中的百姓,毕竟,武者大都性格刚烈,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事情时有发生,要知道,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能闹事,也越加的桀骜不驯。
当萧逸三人催马来到营门口时,里面已经汇聚了大量前来投军入伍的燕赵游侠儿,放眼望去足有数千之众,人喊马嘶的乱作一团,营地里到处可以听见他们的吵嚷声,斗殴之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军营旁边还有一块训练区,同样占地广阔,是一片宽广的草地,上面插有大量的木桩和草靶子,既可以用来练骑射,也可以练兵器,此时已经有数百人在这里纵马驰骋,各种兵器在他们手中上下飞舞,大多是长枪和马槊、弓箭之类,有些演练的十分精彩的,不时传来阵阵的叫好声,驻马看了一会,萧逸并没有发现这些人中有什么绝世的武将,顶多也就算得上弓马娴熟而已,原来还期待着能碰到几个三国名将,看来是不可能了,也是,那些牛人大都选择去投靠明主了,肯从小兵干起的还真没几个
见到萧逸三人到来,军营中立刻走出一名军卒,将他们带到一顶帐篷里进行安置,同时详细讲解了此处的规则,原来这次太守张杨为了招募勇士真是花了大力气,凡是到此投军者,不但提供免费的食宿,营中选拔期间的一切花销还皆有官府承担;众人既可以在军营里好好休息,恢复体力,也可以去边上的场地练习骑射,只要不出营门闹事,在这里还是比较自由的。三日后太守张杨就会亲自来这里选拔人才,考核武艺,因为这次是以组建骑兵为主,所以考核的重点就是骑射功夫。
安顿好后,萧逸并没有出去,对他而言,那种临阵磨枪式的训练毫无意义,只是静静的呆在自己的帐篷里,一边恢复路上的疲劳,一边仔细考虑未来即将面对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反倒是大牛、马六二人,来到军营后显得十分活跃,很快就适应力这种军营中的集体生活,整天的四处走动,因为二人性格豪爽,加上武艺超群,很快就结识了不少的朋友。
第三章萧逸举鼎(一)
如果说战征是为天地间至刚至阳之举,那么军人就是全天下最强悍的男人,而男人之间建立友谊的方式也必然带着点怪异,可能是拳头,可能是烈酒,甚至可能是钢刀!战场之上,敌我之间,厮杀的你死我活,互相劈砍的伤痕累累,可战后却相逢一笑泯恩仇,结为生死之交的也不在少数,这就是男人!
军营之中,只要你的拳头够硬,或者你的酒量够好,那么很容易的就能结交到很多朋友,恰好,大牛和马六二人不但武艺非凡,而且长期跟着萧逸这个酒鬼厮混下,虽然称不上千杯不醉,但也绝对堪称是‘酒精’沙场的老将了。
一顿拳头揍趴下一群人,又一顿酒喝趴下一群人后,牛哥和马哥的大名迅速在大营中传播开来,当然,这只是大家表面上对他们的尊称,那些被他们用拳头揍怕了的人在背地里都偷偷的叫他们为---‘牛头马面’。
自从来到军营,二人每天的宴请就没断过,有请他们去喝酒的,有请他们去教练武艺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找他们去助拳打架的,对此萧逸并没有阻止,反而乐见其成,人,尤其是军人,都需要大量的朋友,何况两人还能带回来大量外面的各种信息,在这样一个通信闭塞的年代里,这对萧逸了解天下大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举杯豪饮,这已经是萧逸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了,因为没有合适的酒友,所以现在这仅剩的乐趣也变得十分有限,这天中午,正当他准备继续用酒杯打发时间时,一天到晚都在外边游荡的马六突然跑了回来,拉起他就往外跑,同时语无伦次的说道:“快点,萧郎,有热闹看了巨鼎,他们正在举呢”
跟着马六一直来到军营东侧,在这里有一座破败的神庙,因为缺少人打理的缘故,已经荒废的厉害,四处蛛网密布,鸟雀横行,里面的神像也已经很陈旧了,但却依旧散发着一种古朴的洪荒气息,让人不敢直视,从那面已经变得灰暗残缺的匾额上得知,原来这里是一座蚩尤庙。
蚩尤是上古时代东夷部落的酋长,名央,号蚩尤;本领非凡,后值天下又乱,大地上的各部落之间征战不休,最后黄帝在涿鹿之战中得神人相助,终于击败了劲敌蚩尤,成为天下的共主。蚩尤死后,黄帝感起勇武,令人画蚩尤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因为蚩尤善作战,故被后人尊为战神、兵主,各处立庙,受四时香火供奉!
古人出征,可以不拜黄帝,不拜炎帝,却不能不拜蚩尤,尤其是兵家,更视蚩尤为祖师,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雁门关地处四战之地,常年杀罚不断,所以人们在这里也修建了一座蚩尤庙,祈求这位战神的护佑,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战乱不断,神庙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了。在神庙的前面有一座高台,上面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鼎,鼎身巨大沉重,颜色古朴深沉,虽然同样历经风雨刀兵,却是丝毫无损,此时巨鼎周围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人,正在喧哗不休,争吵着什么。
侧耳听了一会,萧逸这才弄明白事情的经过;原来这帮精力充沛又整天无所事事的小伙子们,在打了几次架以后分成了若干个团伙,可彼此之间依旧是谁也不服谁,后来有人提议,说蚩尤庙前有一尊青铜大鼎,谁要是能把鼎举起来,就是真好汉,真英雄,就是这座军营里所有人的大哥大,结果这帮人就真的来举鼎了。
自从大禹治水成为共主之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从此鼎就成为国之重宝,祭祀之礼器,权利的象征,而从古至今,力能举鼎者,除了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还没有过第二个人。如果说对于读书人要以德服人的话,那么对这群刀头舔血的勇士来说,以力服人就是最好、也最直接的手段了,对于举鼎立威这件事,萧逸倒是很有兴趣,毕竟要想折服这些桀骜不驯的燕赵游侠儿,就必须在力量和武艺上彻底的打败他们,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不过他并不急于下场,而是和马六一起,隐在人群中,静静的观看起来。
此时上场的是一名身高九尺、体态雄壮的虬髯大汉,上身赤膊着,身上疙疙瘩瘩的肌肉高高隆起,显然是个力大之士,只见他先是围着巨鼎转了一圈,然后伸出手在鼎身上拍了拍,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犹豫之色,显然对这个庞然大物很是恐惧,但时已至此,周围那么多弟兄看着,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男人吗,挣得不就是个面子!
只见他双手抠住青铜鼎身,大吼一声,双臂一起发力,身上的肌肉层层凸起,因为用力过度,脸庞都憋的通红,豆粒大的汗珠从身上不断滚落,可在这样的力量下,沉重的巨鼎也仅仅是被微微抬起了一只脚,随着后力的不继,又轰的一声落了下去,振起大片的尘土
看着瘫坐在地上大声喘息的虬髯大汉,周围响起一片喧哗声,称赞者有之,嘲笑者有之,更多的却是在那狂吼大叫,发泄着他们过多的精力,一人失败,其余众人的兴致却变得更高了,试问都是习武之人,那个不是争强好胜之辈,这种人前显胜,傲里夺尊的事情岂能放过;很快又有几个自负勇力人的壮汉连续下场挑战,可惜却无一成功,甚至他们连巨鼎的一只脚都抬不起来,这时,众人才知道这只鼎的厉害,力能举鼎,还真不是随随便便是个人就能办到的。
终于,在一片‘牛爷’的叫声中,大牛出场了,看周围不断响起的欢叫声中就知道,大牛最近两天在军营里人缘混的还不错,和前几个人一样,大牛同样打着赤膊,因为常年在铁匠铺里锻造的原因,强壮的躯体上有着很多烟火烫出来的疤痕,像朵朵梅花般遍布全身,倒是把他衬托的更加威武、雄壮。
与那几个一上来就全靠蛮力的不同,大牛先是围着蚩尤鼎转了几圈,做过数次试探后,并没有直接去抓鼎足,而是抓住了鼎耳,用力摇晃了几下,当鼎身微微晃动时,猛地发力,沉重的铜鼎在这种巨力的作用下立刻抬起一只足,向他的位置倾斜过来,于此同时,大牛借力打力,半蹲下身趁势抓住一只足,大吼一声,二目圆睁,使尽全身的力气向上猛举,只听得一声沉重的闷响,这尊在此沉睡了几百年之久的巨鼎终于慢慢脱离开了地面,周围顿时响起一片的叫好声,众人纷纷大声呐喊着为大牛打气助威,可惜的是,鼎足刚刚到达大牛的膝盖位置时又轰然的一声落了回去,气力耗尽的大牛同样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气喘如牛,汗如雨下,显然已经脱力了
周围立刻响起一片叹息声,纷纷大叫着,可惜!可惜!但随即又响起了众人的欢呼声,毕竟能将蚩尤鼎三足都般离地面,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成绩了,就连那些平时和大牛有争斗的人,此时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承认,此子确实神力惊人。
第四章萧逸举鼎(二)
连神力惊人的大牛都举鼎失败,其余的就再没人敢上场了,这时营地之中前来投军的燕赵游侠儿几乎都聚拢了过来,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竟有数千之众,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许多人还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显然对这尊蚩尤鼎已经望而生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