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孟起真乃汉家勇士,西征之事非将军不能胜任,营中人马,任意挑选,军械粮草,预备充足,择吉日,祭旗出征!”
一声长叹,萧逸点头答应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马超的人生就该在征途中度过呀!
建安元年-秋,十月初六,大吉,利在西方!
大军出征仪式在‘冠军城’举行,为了显示庄重,萧逸下令筑造了一座‘点将台’,上下三层,方圆数丈,上面遍插五色旌旗,中央置青铜巨鼎一尊,焚香祭祀,祈求保佑!
参加出征仪式的人很多,西凉的文武百官、士族名流、各族酋长全部到齐,另有数万将士站立台下,放眼望去,人如猛虎,马似蛟龙,旌旗一眼望不到天际,真是威风无比呀!
“汉军出征,苍天护佑,炎黄之血,万古长存请孟起将军登台受印!”高台上,萧逸焚香上拜之后,宣布出征仪式开始!
“神威将军万胜!”
“神威将军万胜!”
西凉之地,谁不知道‘锦马超’的威名,汉军将校、各部酋长,以及出征的数万士卒,无不振臂高呼,声震九霄!
再看马超,白袍银甲,精神抖擞,敏捷如豹,疾速登上高台,抱拳行礼--“末将参拜大都督!”
“蛮荒之地,征途路远,将军好自为之呀!”萧逸轻声嘱咐之后,从怀中取出一枚四寸大小的黄金印,翻转之后,露个六个大字--‘大汉伏波将军!’
伏波将军-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也是云台二十四将之一,平定南蛮,屡立战功,后来病逝军中,马革裹尸而还,实现了一个军人的最高价值,此外,他也是马超的祖先!
马家世代镇守西凉,就是按照先祖的遗命,为大汉镇守边疆,抵御外患,二百多年来,马家人一直想恢复祖上荣光,如今萧逸赐给‘伏波将军金印’,对于他们说,无异于最大的荣耀了!
“多谢大都督赐印,末将定然竭尽全力,开疆拓土,不辱先祖之名!”双手接过金印,马超紧紧抱在怀中,血洒疆场,马革裹尸--同样是自己的梦想呀!
“万胜!万胜!万胜!”
将军接印,号令三军,数万将士再次高呼起来,马超能够承袭‘伏波将军’的称号,他们同样荣幸无比!
看着傲立台上的马超,观礼的马腾不禁热泪盈眶,一方面,爱子西征,路途遥远,吉凶难测,心中很是不舍,另一方面,马家受此殊荣,建功立业,留名青史,也是深感荣幸呀!
昨天晚上,大都督单独召见了他,二人相谈良久,最后达成了协议,马家放弃西凉基业,家主入朝,子弟从军,彻底的归附朝廷,萧逸也指天为誓,确保马家平安无事,世代富贵荣华!
对于这样的安排,马腾很是满意,自己有多少斤两,心里清楚,强行割据称雄,早晚被人捻成齑粉,不如放弃权势,保住富贵,总比人头落地,变成别人喝酒的器皿强呀,至于马家的荣耀吗,自有长子去开拓了!
与此同时,心中上下起伏的还有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四人,他们站在队列中,满身戎装,一起从军西征!
说实话,蛮荒之地,他们本不想去的,可是不去不行呀,在萧逸的强势压迫下,他们一点反抗的心思也不敢有,马家父子都俯首听令了,他们又能如何,从军西征总比掉脑袋强吧,再说了,他们也不是一点动力没有!
想到这里,四个人摸摸怀里,那里藏着一份钧令,丞相府的空白钧令,这就是他们西征的最大动力了!
昨天晚上,萧逸也召见了他们,做了一番动员工作,对四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说什么民族大义、青史留名根本没用,想让他们卖力,必须有足够的好处才行!
萧逸也没废话,每人一份空白钧令,再加几句话就搞定了:“西域之地,百人为英,千人为杰,万人称雄,小国林立,金冠不计其数,四位能有多大的前程,就看自己的本领如何了!”
话说的很直接,也很功利,四个人却是牢记心中,萧逸说的有道理呀,他们在西凉待着,官不过郡守,爵不过封侯,俸禄不过二千石,还得小心谨慎,低调做人,生怕得罪了上官,死无全尸呀!
西域就不一样了,山高皇帝远,无拘无束的,凭他们四人的本领,加上麾下数万兵马,打下几座城池,割据一方,自立为王也不是难事,那该是何等快活呀!
一想到自己头戴金冠,建国称王,呼千岁,纳后妃,梁兴四人就激动的浑身颤抖,苍天保佑,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不过吗,他们肯定想不到,昨天晚上,萧逸也给了马超一份密令:“监视四将的一举一动,若有反叛大汉之心--杀无赦!”
吉时已到,几名士兵牵过一头青牛,一匹白马,用‘鬼头刀’斩杀之后,把鲜血涂抹在一面军旗上,双手交给了马超!
“旌旗所至,皆为汉土,一路向西,不到天际绝不收兵杀!”马超高举旌旗,指向西方,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第一百章设立国界
羯酋斩尽,羌人降伏,敌军远遁,萧逸举目四望,西凉这片土地上,没人敢违背自己的意志了,就像一副刷洗干净的白卷,可以任意书写新的诗篇!
马超出征五天之后,萧逸也动身了,统领玄甲铁骑、陷阵营、掘子军,共计两万人马,分成八队,高举旌旗,各奔一方,前去接收各部落留下的山川、河流、草原,把它们正式纳入大汉版图,载于史册,传之子孙!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民间地主弄到一块良田,还要骑上毛驴,带上狗腿子,围着地边好好转几圈,查看一下土地的肥瘦,再插上几根木桩子,宣示自己的占有权呢!
国家也是如此,地图上画的界线太抽象了,要想把这片土地收入手中,必须像狮王巡视领地一样,亲自走一走,留下自己的足迹,一则,展露军威,显示主权,二则,清除杂草,以防不测!
各部落人马西征了,走的不是特别干净,有一些顽固的牧民,死守着这片土地不肯离去,他们带着家人,驱赶着牛羊,悄悄的躲进了茫茫荒野中,就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存下去!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野草’,稍有不慎,它们就会扎下根系,四处蔓延,最后把你好不容易开垦的田地,又变成了一片荒野!
游牧民族的生存能力极强,只要有草地、牛羊,就饿不死他们,如果汉军放手不管,用不了多久,离散的牧民就会聚成一个小部落,利用当地肥美的水草,放牧牛羊,繁衍生息,二三十年之后,就会发展成一个大部落,出现新的王者,割据一方,跟大汉朝廷分庭抗礼,到了那个时候,悔之晚矣!
北方的匈奴人也要防范,这些草原狼无孔不入,最善于跟在后面捡剩食了,万一他们迁移过来几个部落,占据这里的牧场,对大汉西北疆土形成合围之势,危害更大!
自己好不容易抢到的土地,岂能给别人做了嫁衣,萧逸亲统玄甲铁骑巡视边界,就是防患于未然,残存的‘野草’要拔出,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对匈奴人更要警惕,他们胆敢伸出爪子,立刻斩断,毫不留情!
上古之时,刀耕火种,前面大火燎原,后面辛勤耕耘,唯有如此,才能彻底占据脚下的土地,现在也是一样,玄甲铁骑就是燎原之火,负责驱逐异族,清除杂草,跟在后面耕耘的,自然是掘子军了,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设立界碑!
家有墙,国有界,占据了一块土地,不设立界碑怎么行呢,萧逸带领人马一路前进,每隔三、五十里,就会选择一处高地,让‘掘子军’埋上一块界碑,上面刻有文字:“炎黄之土,大汉之疆,蛮夷异族,擅入者死!”
埋完之后,玄甲铁骑四处巡视,一旦发现没有迁移的游牧部落,不分男女老幼,斩尽杀绝,一个不留,人头收集回来,码放在界碑之旁,用来警示不安分的人,就算他们不认识字,也该知道什么叫‘死’吧!
立碑为界,宣誓主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想占据一块土地,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汉武帝时期,军威浩荡,国力强盛,打败异族之后,经常从内地迁移百姓,戍卫边疆,占领生存空间!
汉家百姓到达边疆之后,建筑城池,开垦良田,繁衍生息,只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就能彻底消化脚下的土地,再以此为根基,积蓄力量,继续开疆拓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中国疆域不断扩大,靠的就是这种办法了!
祖先如此聪明的办法,后代子孙自当效仿,问题是,现在没有条件呀,原因也很简单--没人!
汉室衰微,诸侯割据,中原大地上战火纷飞,连年混战,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横行,汉族人口急剧减少,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比如萧逸治下的徐州,繁华富庶,原有人口五百万之众,号称‘东南第一大州’,十几年的战乱下来,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剩余不足百万,仅有原来的五分之一!
中原各州,情况更是悲惨,尤其豫、兖、青、司等地,战乱频繁,十室九空,甚至出现了数百里范围的无人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了!
东汉和帝时期,全国人口数量超过了六千万,雄居世界之冠,可是现在呢,能剩下一千五百万就烧高香了,而且战乱未休,人口还会继续减少,汉家元气大伤呀,中原内地都缺乏耕作的人力,那有余力迁移边疆呢,万般无奈,这才设立石碑,规划国界!
“平定战乱,修养生息,多生孩子,尽快恢复汉族元气,这才是第一要务呀!”萧逸暗下决心,身为征西大都督,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多娶几个妹子,多生一些孩子才行,二三十个不算多,五六十个刚及格,儿女人数过百,才对得起‘穿越一族’的名誉,对得起汉家列祖列宗呀!
就这样,一路行军,一路标记,埋石碑、挖壕沟、刻崖壁、筑壁垒,根据不同的地形,变换各种国界,务必做到坚固、醒目、清楚,尤其是一些重要地段,萧逸下令--“设置暗标!”
暗标:就是地面上一块石碑,地下再埋一块石碑,就算上面的破裂、风化、或是被敌人毁坏了,千年之后,子孙们挖出地下那块,依然能证明这是大汉疆土!
除此之外,随军的还有一些文士,他们的任务就是描绘地图,记录见闻,沿途的山川、河流、平原、森林、峡谷,珍惜动物、奇异水果,全部详细记录下来,编成图册,上交朝廷,为以后的开发做好准备!
“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