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240节

回头就向上峰说,是领队的副千户轻敌冒进,本来只是派几个人过去侦查一番就可以的,但是那傻逼没有发现人家伪唐贼军埋伏在一边就执意要继续渡江并冒进,以至于被伪唐贼军伏击,后续哪怕自己拼尽全力救援也没能救回来。

只是责任容易推脱,但是接下来该怎么打却是难事。

这澜江渡口的对面已经是被伪唐贼军抢占了,而且锁链也被斩断了,后续己方的大队人员如果想要渡江,只能是就地制作木筏然后强行渡江。

而这样渡江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别的不说,人家伪唐贼军上千人在江边站成一排,然后朝着渡江的己方打排枪,那都会死伤惨重。

不过,也许后头主力部队从府城搬过来的那两门碗口铳应该能够给予伪唐贼军重创,从而扭转沃,自家大军的碗口铳可是真正的大火铳,一铳打过去,那简直是天崩地裂,声势之大堪称天地巨变,岂是伪唐贼军的那些小的手铳所能相提并论的。

这里得注意,这个时期里明军口中的火铳是一个通称,所有金属管型射击火器都可以这么称呼,因此甭管是火炮还是火枪,在这个时期的明军口中,都是火铳。

而具体下来,明军把中大口径的火器称之为碗口铳,盏口铳等,至于单兵用的汹径火器称之为手铳。

所以别认为此时这个明军千户说伪唐贼军的火铳是手铳,就以为这是个傻逼,认为伪唐贼军装备的都是手枪了,人家可是知道伪唐贼军的火铳不是那种短管的手枪的。

这只是一个称呼上的差异而已!

不过这种称呼上的差异,在大唐新军里不存在,大唐新军里没有火铳这个称呼,只有火枪以及火炮等称呼,连相关的兵种都是称之为火枪兵、炮兵,有些明显的区分。

这个称呼习惯自然是千古圣君李轩所带来的,身为一个现代人,总不能玩复古非得把自己熟悉的火枪该成火铳不是。

至于其他人会不会习惯,大唐王朝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还没高大上到讲究什么习惯问题的时,李轩叫什么他们就叫什么。

而此时,李轩并不知道明军主力里还带上了两门碗口炮,如果他知道的话,估计来之前他就会把还在黄竹山里,现在都还在试验制造当中的火炮也给拉出来和明军比试一番。

然而认真的看看这明军的火炮是不是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厉害,一炮打出去就可以糜烂敌营数十里,杀伤无数。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回头就把黄竹山那些研究造炮的工匠们全都砍了,尼玛搞了一年半载了,造了好几次样炮出来,两次第一炮就炸膛不说,而且有效射程达到五百米后,死活就上不去了。

射程再远一些倒是可以,但是准头基本就没了,一炮打出去最后炮弹会落到那里,那只能靠蒙!

兴许都能飞到外天空去!

总之到现在,黄竹山的那些工匠们都没能搞出来有效射程超过五百米的火炮,至于弄大仰角追求最大射程,那玩意没实战意义,而李轩向来都不喜欢这些华而不实的数据。

更关键的是,能打出五百米的有效射程的火炮实在是太重了,由于造炮工艺实在太差,为了避免炸膛,那炮管都是非常的厚,为了增加准确度便于瞄准增加有效射程,炮架更重。

这么一搞,竟然搞出来了重达差不多近千斤的火炮,这个重量如果是放在二战期间,都能够搞出来有效射程七八公里以上的七十五毫米火炮了。

即便是不考虑年代以及技术因素,但是这样的火炮对于大唐新军而言还是太重了,比起人家明军仿制的佛郎机都不如。

李轩想要的可不是这种死重死重的火炮,作为营级支援火炮使用,重量应该只于几百斤,最好是控制在五百斤以下,然后有效射程自然是越大越好。

因为大唐新军目前的活动范围是在正泰县或者放大了说就是兴泉府,而退一万步说,哪怕某一天大唐新军牛逼大发了,拿下了大半个中国,他们的活动范围还是在地形复杂,山地众多的南方地区。

因此,对于李轩设想中的营级步兵支援火炮而言,重量就是一个大门槛,超过五百斤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至于说更重,射程更远的火炮,等那天大唐新军有好几万人了再说。

现在,没必要!

而明军的火炮步兵没有让李轩等待太久,傍晚时分,随着后续明军主力的抵达,李轩也是终于看到了明军的带来的火炮!

“这就是火炮?”李轩看着河对岸的明军搬膛的大铁疙瘩,那玩意和自己影响中的火炮不太像啊。

怎么说呢,这玩意就像是一根管子,嗯,还是属于比较粗短的那种管子,如果不是别人提示李轩,李轩隔着这么远,还不一定能发现并看出来这玩意就是火炮呢。

看到这火炮的第一眼,李轩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炮太low了,把它称之为炮,那简直是侮辱‘战争之神’这四个字。

还是自个在黄竹山的试造的火炮看起来帅气!

不过既然明军都把火炮拿出来了,自己要是不拿个火炮出来,岂不是显得幸子气?

当即他大手一挥就是道:“立即派人回黄竹山,把朕的大意大利炮拉过来!”

正文卷 第两百六十章 插上翅膀的明军

身边的侍卫听到李轩的话,先是习惯性的道:“臣遵旨!”

但是说完遵旨后,他却是愣住了,迟疑了片刻后还是没有动作,兴许是犹豫了许久,这侍卫才是带着忐忑道:“启禀陛下,臣愚钝,这意大利炮是?”

“意大利炮啊?”李轩这么一听,才是回味过来,自己刚才说漏嘴了。

哪怕是在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了,在很多方面已经是习惯了这个时代,比如说擦屁股的纸张不是柔软的卫生纸而是草纸,比如说刷牙没有牙膏而是青盐,比如说以往看到人受伤或者死亡都会无法镇定,但是现在却是已经可以无视战场上的尸体和不断哀嚎的伤者了。

但是诸多习惯虽然已经改了过来,但是灵魂深处依旧却是无法改变的,他还拥有着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说话的时候不经意之间总会说出一两个这个时代的人所无法理解的词汇。

大多时候因为他的皇帝身份,柳八苟他们要么是被逼着习惯李轩所说的词汇,比如把手铳叫成火枪,要么是干脆无视李轩所说的词汇。

不过现在,他身边的这个侍卫可是不好无视,因为他要去把这个什么意大利炮拉过来,可是啥是意大利炮?

好在李轩也没有为难他,意识到自己说错话后,李轩当即道:“就是作坊里打造的火炮,之前不是说已经试造好了一门吗,把它带过来,嗯,要快!”

听到李轩这么说,那侍卫才是反应过来,工部的作坊里正在打造大火铳,哦,不对,是火炮他也是知道的。

并且还跟着李轩去看过好多次呢,虽然现在他还搞不懂为什么陛下会把大火铳叫成火炮后,今天又换成了意大利炮。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自己这一次回去黄竹山的具体任务。

他当即道:“臣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这火炮,哦,意大利炮带过来的!”

听到手下的这侍卫也随着自己叫起了意大利炮,李轩也是懒得解释了,随意挥了挥手让他去办事,回头他则是继续观察着河对岸的明军。

河对面的明军明显是没有在今天傍晚冒险渡江的打算了,因为那些明军已经是开始修筑营地了。

不过想想也是,如今河对岸根本就没有几艘可供渡江的小船,而索道也已经被斩断,他们靠着这几艘小船,一次顶多送几十人过来,这来回一次怕是要小半个斜呢。

如果他们要这么冒险渡江,基本就是给大唐新军送肉吃,而且是送过来多少就会吃掉多少。

他们要想渡江,就得制作大量的木筏或者竹筏什么的,最少也需要做到一次性送五百人甚至上千人过江,要不然的话他们冒险渡江只能是送死。

看到明军开始修筑营地了,李轩也是没有兴趣继续在山头上亲自观察了,反正在山头上随时都有己方的人观察对面明军的动向,稍有异动就能够报告到自己这里来,他没有必要亲自盯着。

下了山头后,回到中军营帐后,李轩又把曾子文他们几个高级将领召集起来,说一说今天这一次伏击的得失。

这种战后讨论已经差不多形成了大唐新军的习惯!

首节上一节240/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