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海那边的情况,李轩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如今的大唐新军各部,已经是开始按照最新的作战计划进行战前的准备了。
第一步兵团和第二步兵团更是直接离开了黎平府城,把偌大的一个黎平府城扔给了孙亚伟他们这些文官,城内的治安甚至是防守任务,都只能交给刚筹建没多少天,人数只有三百多人的捕盗营。
孙亚伟身为大唐王朝里第一个知府,在大唐王朝里的地位可以说是和内阁高官不相上下的,所以他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军方战略的转变,更加知道陛下已经亲自率军亲征了。
届时大唐新军的主力将会君北上,至少在这未来半个月内,黎平府的西部乃至黎平府城自身,都是别指望能够得到大唐新军正规军部队的支援了。
黎平府西部乃至黎平府城,都已经是被军方暂时放弃了!
这个时间段里,如果说明军从黎平府的西部杀了过来,甚至一路杀到黎平府城的话,那么这黎平府城是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的。
基于这一点,李轩已经是提前给孙亚伟下发了旨意,要求孙亚伟执行转移计划,把城内的人口乃至所有战略物资全部撤走,转移到黎平府东部乃至到兴泉府去。
所以等大军一走呢,孙亚伟就是迫不及待的开始转移计划了!
首先是大唐王朝最看重的各种工匠,一个都不能剩下,甭管愿不愿意,全部打包带走。
然后是各种物资,不管是粮食布匹还是金银铜铁,能够带走的全部带走。
而对于城内差不多两万多的人口,青壮也是通通打包带走,老幼妇孺可以留下!
总之,孙亚伟的策略是,黎平府城可以给明军,那些不愿意走的人,尤其是士绅大户们也可以留下,老弱妇孺们也可以留下,但是各种战略物资,尤其是关系民生的粮食布匹以及金银细软,铜铁战略物资等,都必须通通带走。
而青壮人口,也是一项战略物资,他们可以做工,成为兵员,所以也是不能留下的,必须带走,免的被明军利用上。
明军打仗,总是喜欢临时征召大量的青壮,这一点大唐新军上下可是知道,这要是在城内留下了几千个青壮,等明军来了,这些青壮就会被明军强行征召进去,这样还不如自己现在征召了带走呢。
一时间,黎平府城里是全城都是沸腾了起来,不少人是愿意跟着大唐新军一起撤离的,而他们就是带着自己的家当细软,然后汇入人群从城门而出,然后朝着东部前进。
这个过程里,自然是少不了哭喊声以及惨叫声!
黎平府城的街道上,再一次被鲜血所浸染,这些鲜血,都是因为征召各种战略物资以及征召青壮的过程中,所爆发的冲突所导致。
当然了,如果公开对外的布告里是肯定不会这么说的,孙亚伟很不要脸的贴出了这么一张布告:百姓喜迎转进!
布告上写的和诸多公文一样晦涩难懂,绕来绕去让人看不懂,但是如果翻译并解释一番的话,大体上可以这么看:城内百姓高度拥护大唐王朝,踊跃追随大唐王朝的伟大中兴事业。士绅大户们纷纷主动捐献自己的家产,有为青年纷纷参军,这个过程里,部分热血青年因为自身条件不足募兵条件,甚至不显残也要求参军。
壮哉!我大唐王朝!
吾皇万岁!
紧急撤离行动,一共持续了三天,三天后,城内原有的两万多人口被强制迁走了八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男女,老弱也有,但是都是有技术在身的工匠以及他们的家人。
士绅大户们也有少部分是加入了迁移的行列当中,这些迁移的士绅大户,他们都是有子弟或者干脆家主就是在大唐王朝里为官的,甭管是被逼的还是自愿去当大唐王朝的官的,但是等明军一过来,他们都得死,所以也是麻溜的跟着大军一起撤离了。
更多的士绅大户们,自然是不会跟着撤离的,哪怕是大唐新军把他们的金银细软都给抢走了,但是这些士绅大户们的底蕴自然不是这些金银,他们的产业多的很,一时被抢走一些现银也算不得什么。
所以大部分的士绅大户们都是留了下来,然后做起了喜迎王师的美梦。
正文卷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
不过虽然八千人已经紧急撤离了,但是黎平府城依旧还是大唐王朝的黎平府城,孙亚伟还没走呢。 .
他是准备继续带着捕盗营的人驻守在黎平府城内。
这倒不是说他准备死守,而是明军都还没来呢,就自己先跑了,这样有损大唐威风。
再者,万一明军打不过来呢,这黎平府城说不准就能够保住了呢。
紧急撤离行动,只是为了预防万一,做最坏的打算而已,而事情怎么发展,说实话现在谁都不知道。
孙亚伟带着捕盗营的人准备坚守到最后一刻,而城内的那些士绅大户们想要喜迎王师,暂时也只能是心理想一想,是没胆子公然说出来的。
这个十二月,哪怕天气已经是寒冷无比,但是兴泉府和黎平府两地却是热闹的很,大战将至的消息根本就隐瞒不住,很快就是传遍了两府之地,甚至是整个贵州生乃至到了广西和湖广那边,很多消息灵通的上层人士,尤其是官员们也是知道了贵州那边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李轩,竟然敢称帝建制,并且汇集上万流民割据一方。
而他们也知道,贵州巡福志海已经是筹集了好几万的大军,甚至对外界公然宣布十万大军准备进剿伪唐贼军。
当大唐新军和明军的战争进薪了这个规模,实际上早已经不是小打兄了,其影响已经是传到了很多地方。
东至江南繁华地带,不少和官员挂的上钩,消息灵通的士子们,已经是公然在青色小楼上谈论伪唐贼军了。
不少官员们的交谈中,偶尔也会说起一两句伪唐贼军,来往公文之中,更是不会缺乏伪唐贼军、李逆等词汇。
当然了,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谈及伪唐贼军,大多都是当成笑谈,或者是奇闻八卦。
很多人在听闻兴泉府那边有个小地主竟然公开称帝建制,起兵造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笑!
这太尼玛扯淡了!
区区一个乡下土财主也敢造反,这下好吧了,被县衙给剿灭了,虽然说后头伪唐李轩有那么一丁点能力,汇集了不少流民重新抵抗官军,但是此等跳梁小丑估计也蹦不了几个月。
兴许个把月以后,就能够听到伪唐贼军已经被君歼灭,伪帝李轩被俘虏,凌迟三千以敬后效的消息了!
尽管只是笑谈,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唐王朝的事迹随着祝志海的一封奏折以及贵州府诸多地方官员的奏折已经是传遍了大江南北,李轩的名字也是被广为传播。
可惜的是,这不是柳八苟他们想要的威震四海,而是被当成了一个笑话传遍九州大地。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如果大唐只是笑话的话,那么能够曾经挥兵上万前往镇压伪唐贼军。最后却是全军覆没,只能是单骑而逃的宋志文不得冤枉死。
此时,已经是被锦衣卫押送到了河南,准备送往京师受审的宋志文,此时披头散发坐在囚车里,侧耳听着旁边的一个锦衣卫百户道:“听闻贵州巡福大人已经汇兵十万余,分两路进击伪唐贼军,料想等我们走到京师的时候,恐怕那些伪唐贼军已经是被剿灭了!”
不过囚车里的宋志文听到十万大军后,却是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冷笑!
这个祝志海也真敢说,十万大军,哪怕是临时征召的青壮和民夫全部都算上,估计都没有十万人吧!
他宋志文就是在贵州为官的,对贵州的情况极为了解,他之前为了筹集兵力镇压伪唐贼军,除开他亲自招募的募兵外,从周边三四个州府,前后一共也才集结了四五千卫所兵而已。
前后参战的一万多人里,至少有半数都是青壮和民夫,真正的主力也就是那两三千人的募兵,剩下的几千卫所兵是用来打杂的,至于那些青壮民夫,更是只能用来看戏。
和伪唐贼军打仗,卫所兵都不管用,青壮民夫更是除了浪费粮食,屁用都没有,要想和伪唐贼军过招,必须用新招募的募兵。
然而祝志海能够凑集起来多少募兵,宋志文猜测不会超过八千之数,除了抚标外,其他的州府也没几个人和自己这样喜欢编练募兵的。
卫所兵估计能够凑上一万多!
剩下的估计还会有一部分那些土司的兵力,但是这样全部加起来,估计也就两万人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