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670节

没错,跪在堂下长达半个时辰、无人问津的请罪之将。正是甘宁甘兴霸。

毒龙潭一战,甘宁煞费苦心地想借李利之手除掉毒龙,继而坐收渔利。收取潭底的诸多财宝。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李利诡计多端,乍一下水便溜之大吉,以致甘宁独自面对毒龙。继而被毒龙追赶的狼狈逃窜。

尽管甘宁水性过人。身手敏捷,却终究不是毒龙的对手,或者说他在毒龙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结果,甘宁被毒龙逼到山坡上,逃脱不掉之下身受重伤,并且还身中剧毒,当场昏死过去,此后连续一个多月都昏迷不醒。那时他脸颊泛紫。周身发黑,好在他始终都还吊着一口气。身体未冷,心口还在跳动,战后被李利带回长安,请华佗和张机两位神医替他医治剧毒。

在两位神医的细心照料下,甘宁在病榻上足足昏迷了一个月才渐渐苏醒过来,就像是在鬼门关前溜达一圈又转回来,总算捡回一条命。随后他又在榻上躺了整整四个月才能下地,随之身体渐渐好转,一个多月后方才彻底恢复如初。

身体康复之后,甘宁又发愁了,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面对李利。

此后十几天里,他整天患得患失,坐立不宁、寝食难安,彻底迷失了方向。对于死过一次的人来说,甘宁切身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生命无比留恋,实在不想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去;即便非死不可,也要死的轰轰烈烈。可是他置身长安太学院的后院之中,整天面对的都是一群老学究,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根本没法交流,而且他清晰地感受出这些太学院的名士先生们都看不起他,压根儿不愿意和他交谈。整个太学院的先生之中,只有给他治伤解毒的华佗和张机二人偶尔和他说说话,其他人俨然将他当做透明人,视而不见,没有人愿意搭理他。

除此之外,甘宁发现太学院的守卫极其森严,足足驻扎着两三千甲士,并且这些将士身手都很不错,警惕性极高,显然是训练有素且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甲士。

伤势痊愈后,甘宁好几次都想偷偷逃出太学院,却先后五次被专门负责看守他的一个百人队生擒活捉,已然是逃生无望。可他真的不想再见到李利,下意识地认为自己被带到李利面前之时,就是丧命之日。

李利绝对不会放过他的,对此,甘宁深信不疑。

痛苦挣扎了十几天后,甘宁憔悴无比,曾经死里逃生的喜悦彻底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再次面临死亡的恐惧。最后他硬着头皮向华佗求救,希望华佗能帮他逃出生天,离开太学院,继而离开长安,离开李利的辖地。

可是,当甘宁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自己和李利之间的恩怨后,华佗十分惊异地看着他,随口说出一句让他震惊不已的话:“原来大将军这么器重你,难怪他下令不惜代价全力治好你的剧毒;不然的话,以你当时的情况根本没有医治的必要,只要断掉给你续命的百年参汤,你立即就会死掉。”

当甘宁好不容易说出自己想逃离太学院的请求时,华佗一句话都没说,扭头就走。

吓得甘宁急忙追赶上去,百般恳求,缠着华佗不得脱身,结果换来华佗的一番斥责:“你这狂徒当真不知好歹,是非不分、恩怨不明,好不糊涂!大将军若要杀你,何须用刀,又何必耗费宫廷珍藏上百年的珍贵草药替你疗伤解毒?

如今你身上的伤势已经痊愈,剧毒也已排除干净,你这厮不想着报效大将军,却还一门心思试图逃跑。天底下怎会有你这等忘恩负义之徒?你不是相让老夫给你一条生路么,那好老夫就给你指一条明路,很简单:你去见大将军,任由大将军发落,如此才有正途。

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生路。别看你武艺不错,可你若想仗着一身武艺逃离太学院,却是异想天开,自寻死路。这里明面上只有三千甲士守卫,实际上还有很多隐藏在暗处的死士,以及大将军麾下的情报组织,人数只怕有上万人之多,而且都是以一敌百的高手。出入太学院的唯一方法就是,持有大将军府授予的路引,除此别无它法。不过你若想去见大将军,倒是很简单,只需站在院子里喊一声,自然有人带你出去。”

就这样,甘宁半信半疑地照着华佗的嘱咐喊了一声:“我要面见大将军!”

结果,话音刚出口,他就被人敲了闷棍,当即昏死过去。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在前往函谷关的官道上,五天后抵达函谷关,一个时辰前被送到大将军行辕门口,见到了李利的亲卫军统领李挚。自此,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灰衣死士全部离开,再也没有人特意看押他,任由他等在帅帐门外,随后奉命换上战甲与西凉众将一起进入正堂,等候李利处置。

回答李利一句话之中,甘宁脑海里将自己最近五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悉数梳理一遍。随即,他突然发现一切正如华佗所言,如果李利要杀他,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只需把他丢在毒龙潭或是不让华佗、张机两位当世神医给他化解剧毒即可。

因为毒龙身上的剧毒,当今世上除了两位神医,恐怕无人能解,即使两位神医初次见到如此厉害的剧毒时也是束手无策。随后两人相互印证,宫廷府库珍藏数百年的草药任由他们使用,反复试药,死马当活马医,好一番折腾才算把甘宁折腾醒了,算是捡了一条命。

尚未见到李利之前,甘宁想不明白这些,总想着李利不会放过他。然而,真正见到李利的那一刻,他又觉得李利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气量狭小、眦眦必报,或许自己还有一线生机。

“身体痊愈了?”就在甘宁思绪纷飞之际,李利沉吟一声,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兴霸重伤之下又中剧毒,如今还能恢复如初,当真可喜可贺,这是今天的第四件喜事。不知兴霸此番前来见我,意欲何为呀?请罪就不必再说了,若要杀你,便不会救你。”

“啊!”甘宁闻言色变,失声惊呼,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应答。他曾经设想过很多与李利见面时的场景,甚至连自己应该如何答话都提前想好了,但现在他却无言以对。

因为李利根本没有按照他设想的套路问话,一句“若要杀你,便不会救你”,就将他之前想好的所有说辞全部打碎;犹如一把火烧掉蜘蛛网,直奔要害而来。

“承蒙大将军不计前嫌,全力救治在下,此等救命大恩,甘宁无以为报,愿以此身报效大将军。自此以后,甘宁愿做马前卒,任凭大将军驱使,恳请大将军给在下誓死效忠的机会!”

“哦,兴霸想投效于我?”李利满脸笑容地看着甘宁,笑声问道:“你真的想好了,不后悔?”

“恳请大将军收录,末将誓死效忠主公!”甘宁毫不犹豫地接声答道。

“既然如此,兴霸起身说话。”李利微微颔首,摆手示意亲兵解开甘宁身上的绳索,肃然道:“任命甘宁为裨将军,暂归高顺帐下听用,待此战结束后另行安排。”

“诺,末将领命!”甘宁闻言大喜过望,神情恍惚地跪拜道。

感谢流天泪心龙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第705章一言九鼎

感谢:书友灰太狼aaa、qiuhuoshi、1999存在月票支持,多谢!

斜阳西下,夜色弥漫。

一座雄关矗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两军遥遥相对,却老死不相往来。

同一片天空下,相隔四十里,当关内一片欢声笑语之时,盟军大寨中却是另一番场景。

后营右边靠近秦岭南麓的山脚下,这里是江东孙策的营寨。

随着夜幕降下,一众江东将领快步走进大帐,随之躬身行礼后各自落座。

寒暄过后,程普率先开口问道:“主公刚刚从袁绍帅帐回来,不知各路诸侯可有对策?”

“对策?哼,一群勾心斗角、贪生怕死之辈能有什么对策!”

孙策闻言摊开双手,颇为不屑地冷哼一声,既而满脸失望地摇摇头,低音轻叹,似是对诸侯盟军彻底死心了。

“刚才诸侯议事上,张燕提出盟军退守河东郡休整,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渡河与李利决战,没想到曹操立即站出来否决。曹操说,眼下正是隆冬酷寒时节,黄河水面早已冻结,不利于大军渡河,而且盟军大寨距离函谷关太近,稍有风吹草动,李利就能立即得知,既而派出西凉铁骑大军追杀;因此现在不是渡河的最好时机,只能继续驻守娄底原大营,待来年再做计较。”

“结果袁绍也赞同曹操的提议,同意盟军继续驻扎原地。高挂免战牌,加强大营防御,以防西凉军出关偷袭。另外。吕布主动请缨率部攻打荥阳徐荣,为盟军打通一条退路,以备不时之需。”

听到孙策讲述诸侯议事的内容后,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眉头紧锁,一脸愁容,眉宇间充斥着深深的忧虑。

少顷,程普一筹莫展的低声道:“如此说来。我等岂不是还要继续留在盟军大营,无法脱身?”

话音未落,黄盖怒声道:“此时脱身。谈何容易?更何况,李贼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实乃天底下最无耻、最卑鄙的无信小人!

早在东垣城之战时。李贼就说过今冬第一场雪降临之时就是赐给主公敕封诏书之日。现如今三个月都过去了。先后下了五场大雪,马上就到年底了,还不见敕封诏书的影子。若是没有敕封诏书,我等即便能够脱离盟军又有什么用,又能有何作为,依然是没有立脚之地,除了依附袁术之外别无它途!”

说到这儿,黄盖气得吹胡子瞪眼。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道:“先前我等都以为李贼位居朝廷大将军。威名赫赫、素有信义,一言九鼎、言出必行,绝不会食言而肥。而今看来,我等都看走眼了。李贼枉为骠骑大将军,道貌岸然、沽名钓誉,浪得虚名;实际上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说话还不如放屁,言而无信,实在令人不耻!”

“呃!”看到黄盖如此激愤,程普和韩当二人大为惊诧,但随之也与黄盖一样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诚然,黄盖这番话虽然很难听,骂得李利狗血淋头,却也是事实。

截止现在,他们都没有见到李利派人秘密送来敕封孙策的诏书,这就说明李利确实是食言了,自己等人都被他蒙骗了。没有敕封诏书在手,他们这些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尽管天下各个州郡如今都已割据自立,根本没把天子放在眼里;但是,这里面也不乏仍然忠心大汉的官员和士族,而且不在少数。尤其是颇为富庶的江南扬州一带,士族、豪强们骨子里十分看重声誉和名望,相信正统,惟有敕封诏书在手,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攘助。

如果孙坚在世,纵然没有天子诏书,也能得到一部分江东士族和门阀的支持,继而在江东站稳脚跟。因为孙坚有足够的声望与威名,足以令相当一部分豪强和士族为之折服,从而甘愿资助孙坚成就一番大业。相对而言,虽然孙策也是出身江东,而且还是孙坚的长子;但可惜的是,孙策太过年少,威名不显、声望不够,很多江东士族和门阀豪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更加不会资助他立足江东、成就大事。

因此,在很多强势诸侯眼里一文不值的敕封诏书,对于孙策而言却是至关重要,能不能成就一番功名大业、能否立足江东,就在这一纸诏书之上。只要诏书在手,孙策就能名正言顺地脱离袁术,率部前往江东上任,而不会遭人诟病,更不会被人视作背主谋逆的无信小人。与此同时,江东士族和豪强们看到孙策的敕封诏书后,即使不愿意攘助孙策,也不会公然抵制孙策立足江东。只有这样,孙策才能留在江东,随后徐徐图之,既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对于敕封诏书的重要性,程普、黄盖等人之前并未真正认识到它的份量,甚至认为诏书不过是一小卷龙纹锦帛而已,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直到占据徐州的刘备亲率五万大军不请自来、主动加入盟军,并且还为盟军提供十几万石粮草,帮助盟军度过粮草危机之后,程普等人方才真正认识到天子诏书的重要性,真正见识到被他们所鄙夷的一纸诏书竟有如此强大的威力。

刘备为何而来?起初各路诸侯都不知晓原委,惟有袁绍和曹操二人心知肚明。但是,随着刘备自愿献出十几万石粮草提供给盟军之后,各镇诸侯都知道了他的真实目的。原来,刘备如此慷慨解囊攘助盟军并不是为了打败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军,而是为了讨要一份敕封他徐州牧的天子诏书。或许刘备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意图,但敕封诏书无疑是重中之重,其它意图都在其次。

首节上一节670/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