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
昭宁突然叫住他,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
“以后你还会再来吗?比如说明年”
侯千城愣了一下,说道:“微臣会不会再来看望公主殿下,那得看皇上”
说到这里,突然醒悟过来昭宁问话的意思。
皇上派他过来,他当然会过来。
可是如果皇上死了的话
公主这话分明就是想问,皇上还能够活多久。
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说道:
“微臣也希望明年还有机会过来看望公主殿下,但是”
接下来也没有说但是什么,只是又向昭宁行了一个礼,说道:“公主殿下,微臣告退了。”
然后,转身离去。
昭宁心里一沉:“难道在他的眼里,我父皇连明年都挨不过去吗?”
她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虽然知道父皇病床之上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真没有想过死亡会离她这位父皇那么近。
她站在那里,怔怔的看着侯千城这个京城来客的背影越走越远,一股悲凄之意涌上了心头。
真希望明年还能够看得到这个人。
但是她也知道,这也许是她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看到来自京城的人。
虽然还在盛夏,心情却如秋天风中的落叶一般,飘零无依,不知归宿何处。
第四十九章 得罪的人太多了
侯千城在总兵府内院见过昭宁公主之后,颇为唏嘘。
昭宁公主在宫中的时候,可是皇上最宠爱的一位公主,京城之中,很多人都在猜想着,这深宫中最美丽的一朵花将要落于谁家,哪家的少年能有那么好的福气,能够娶到这么一位美丽的公主。
可是没想到,这一位最美丽的公主,竟然会落到这样的地步。
以后的命运,最好也就是成为方浩的妾室。
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
这只不过是权力斗争下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出来之后,方浩正在外面等着他,见到他就笑着问道:“侯公子和那一位交流得怎么样?没有给你摆架子吧?”
侯千城苦笑了一声,说道:“也是有的,但是很快就认清了自身的状态,我想以后她留在方总兵的府上应该会安分很多吧。”
“那也不好说,毕竟性格就那样了。”方浩道。
他将侯千城又带回了会客厅,说道:“难得侯公子从京城过来,有一些事情正想要向侯公子打听一下。”
侯千城道:“方总兵尽管提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方浩确实对京城的事情有一些感兴趣。
虽然前面两次都有从京城押送边民过来的官员,可是那样的官员都是小官,对朝廷的大事并不是很明白。
侯千城虽然只是担了一个闲职,没有正式的职务,可是他父亲侯贤让是正二品的武将,京城的将门弟子,再纨绔都会对那些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
他首先问起的是他岳父裘伯贤。
裘伯贤现在还是在吏部考功司做郎中,但是关于他升迁的呼声已经很高了,太子监国之后,还单独的召见了他几次,对他的职业操守非常的赞许,很多人都认为就这一年时间内裘伯贤可能获得升迁。
到底是在部内升迁还是外放到地方,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外放出去,最寒碜也是一个正四品的知府,甚至有可能成为正三品的地方大员,仕途可以说是非常的看好。
王大学士那一派的势力,在太子监国之后,强大了很多。
他是太子的老师,等到太子登基之后,他成为首辅的可能非常的大,已经有很多人往他这边投靠了。
方浩离开的一段时间里,朝廷最大的动作就是兼任户部尚书的赵大学士被弄了下来,年纪才过六十的他,自己请辞告老还乡,把这两个位置给空了出来。
户部尚书由王大学士兼任,空出来的另外一个大学士的位置,则是由原来的御史中丞周长图来担任。
周长图已经年近七十,没有很明显的政治立场,大家都知道他入阁只是为了占一个位置——因为目前王大学士那一派,还没有谁有那个资格入阁当大学士,只能推举一位中立的大学士入阁。
但这个年纪了,也在内阁干不了多长的时间,到时候自己这一派的人有了那个资历,就可以推举上去。
大学士的人选才是京城官场最为关注的事情,因为内阁就掌握着朝廷的大权,甚至可以说是代表着朝廷。
不过方浩更关心的是禁军方面的事情。
从侯千城这里,他得知自己推举过去的那三十几个人,到了禁军之后,都被太子委以重任,甚至还有一些成为了三品、四品的将军。
除了程家保留的那一派势力之外,其余派系的势力,在这段时间内,都已经被太子清除掉,用方浩这一边的将领替代了他们。
现在禁军之中,已经有半数的力量被太子牢牢的掌握住了。
侯千城有些无奈的笑着对方浩说道:“方总兵,你手下调过去的那些人确实是很好的将领,带兵打仗,我相信他们都很厉害,可是做官真的是很差劲。现在是有太子护着他们,还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他们继续这样做下去,很有可能得不到善终。”
“侯公子此话怎讲?”方浩吃了一惊,问道,“是不是他们到了京城之后,变得骄横跋扈?”
“那到没有,”侯千城说道,“就是做事太过认真了一些,让别的将领很难看。”
他和方浩说起来。
原来是方浩推举过去的那三十几个人上位之后,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清除了一百多名中低级的将领,另外提拔了一些将领,填补他们的位置,开始训练军队,清除空饷。
虽然这只是在他们所掌握的军队之中进行,并没有推行到别的队伍之中去,可是,这样做就让禁军之中别的将领非常的不满了。
你天天训练几个时辰,别人要不要跟着训练呢?
跟着一起训练,太累,不跟着一起训练,又显得太懒,非常的难看。
这都算了。
反正把人带出去拉练一下,就可以算是训练,哪怕只是在野外踏一踏青,也可以回来报告说训练了一整天。
清除吃空饷的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断了人的财路。
京城的那些将军们,比不上文官来钱的门路多,除了俸禄之外,就只能靠着吃一些空饷来补贴家用。
禁军之中吃空饷的情况非常的严重,号称是这个国家上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但是实际人数还不到名册上的三分之一。
虽然各地军中这样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存在,但是不得不说,禁军之中是最严重的。
因为地方上的军队,哪怕是在内地,都还会遇上一些剿灭山贼水匪的问题,还是要保存一定的实力。
可是禁军守卫在京城,已经几百年都没有遇到过战事了,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拥有那么多的士兵,所以吃空饷也吃得心安理得。
可是方浩的人这么搞一出,清出了十几万不存在的士兵,他们这一批将领名义上掌握了差不多二十万军队,可是在清除空饷之后,就只剩下了六七万士兵。
这让沉浸于掌握了二十万军队的太子非常的震怒,也让主管国库的户部跟着震怒。
其实官场的很多人都知道吃空饷这件事情,但是没有人敢接这个盖子。
现在军队内部主动接开了那个盖子,户部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要求彻查此事。
这样一来,得罪的人就太多了。
第五十章 掀盖子
在方浩这一系将领的带头之下,禁军领空饷的问题被揭了盖子,暴露在朝廷的面前,而且相当的严重。
御史台的御史们抨击这件事情的时候,用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触目惊心,把它拔高到了亡国亡天下的高度。
这件事情背后就有户部的推动。
现在的户部尚书是王大学士在兼任,他太子党的主力,太子现在又在监国,而且还是禁军的大将军,当然有能力推动这件事情。
户部的诉求很简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彻查空饷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裁减军队,减少军费开支。
国库最大的开支就是用在军队上面,而户部就主管着国库。
国库永远都是空的,入不敷出那是常态。
如果能够裁撤一部分士兵名额,省下的钱就不少了。
包括给士兵的军衣军饷军粮,一个士兵一年也能够省下一二十贯。
查出吃空饷的并不是户部的终极目标,因为查出来之后再补上那些名额,户部的支出一样的不会减少。
他们的目的是借着这个机会展开一场关于裁军的大讨论,最后裁减至少五十万士兵名额。
理由——既然在吃空饷这么严重的情况下,那些士兵还能够守卫这个国家,那就说明朝廷给出来的士兵名额虚高,必须要进行一些裁撤,减少士兵名额。
如果能够裁减五十万士兵的名额,国库一年就减少了一千万贯的军费开支。
在这几股势力的推动之下,一场全面的彻查活动展开了。
先从禁军开始,京城的军队,包括金吾卫都展开了一次彻查空饷的调查。
当然,彻查得太严格的话,肯定会导致将门的激烈反扑,那会让朝廷不稳。
所以最终弄出来的彻查方案,还是先自查自纠,然后由兵部和御史台一起进行复查。
自查自纠,就给了那些将军们一个可以下的台阶。
由他们自己来查自己的部下到底有多少吃空饷的,报一个数量上来,也交几个人出来。
如果交出来的数量兵部和御史台觉得可以接受,这件事情就这么过了,将领不会受到惩罚,只是罚掉三个月到两年左右的俸禄。
如果交出来的数量太过敷衍,那么兵部和御史台组成的彻查队伍,就会进行认真的核查,对于隐瞒不报的将领,会进行撤职查处。
这就看那些将领们的自觉性了。
自觉性高一点的可以过关,只是损失一些空饷,要是还守着那些空饷不放,那就对不起了,户部的大牢还可以关上很多人。
有方浩那一系将领查处出来的空饷数字在那里,禁军其余那些将领也不可能将数字弄得太少,基本上都交出了手下士兵总数一半的空饷,战战兢兢的通过了兵部和御史台的检测。
虽然还保留了一些空饷,但是和以前相比天差地远。
禁军和金吾卫这边打了一场胜仗之后,这一次大彻查,又推广到了尧国内地各个兵镇。
没有动的也就是朔州和燕州这两大州,因为那两个州的军队太强大了,他们不敢动。
但是对内地各个兵镇,朝廷还真没有多害怕的。
侯千城走的时候,内地各个兵镇的调查情况还没有交上来,朝廷已经开始展开了裁减军队的大讨论。
裁撒目标就是五十万。
当然,这个数额还是没有涉及到北方边关。
禁军系的那些将领们,每一家的损失都不小,让他们对方浩那一系列的人有着很大的怨言,对太子那一系也有了很大的怨言,已经有一些将门子弟对选择和太子合作的程家表达了不满,埋怨程家选择应该和太子合作,结果迎来了这么一把大剪刀,剪去了他们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