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299节

  物理和劳动课都是要到四年级才会有。

  这里的小学物理大概相当于方浩以前那个世界的初中物理,而且是删减版的,只是教一些很基础的知识。

  可就是这些很基础的知识,池旭也看不懂。

  包括数学他也只能看懂一点点,更深层次的,到了三年级的数学他就看不懂了。

  而且这数学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那些符号他看得更是头疼。

  劳动课本上面写的,有农业技术,比如说怎样植树、怎样嫁接、怎样育种、怎样播种、怎样插秧等等。

  也还有怎样放牧的知识点。

  不过再高深一些的层次,就涉及到工业技术了,很多时候都是要去工厂实地学习的。

  这些东西池旭也只能够看懂一点点,但是这种模式他觉得是很好的。

  所以他主要看的就是语文和品德这两门课程的课本。

  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看上一段时间的课本。

  现在天赐大草原这边基本上都已经通了电,不过他们的电器也就是灯泡而已,暂时并没有开发出多了不起的家用电器来。

  仅仅只是一个电灯,就让池旭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伟大。

  这可让人生中多出了多少的时间来?

  课本中给方浩歌功颂德的文章确实不少,但是更多的都是有着实际用处的。

  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这个不用多说。

  劳动可以培养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哪怕是其余的学习成绩再差,劳动这一门功课上得好,长大之后就不难创造一个好的生活。

  数学、物理这两门,虽然池旭看不懂,但是他也能够明白,学好这个,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将会更大。

  虽然他非常的反感方浩想要造反这件事情,可是一想到现在方浩管辖的区域,有十多万人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读书,那十多万人培养成才之后,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就不由得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好像一个旧的时代即将落幕,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揭开它的序幕。

  等他到了龙城的时候,看到一座龙城中学建立在那里,里面有了一千多名学生,更加觉得震撼。

  经过这些年人才的积累,镇北军一共建立了上百座小学,还有两座中学。

  一座是龙城中学,一座是碧落中学。

  另外还有几座中学在筹建之中,因为老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暂时只有那两座中学,这两座中学目前是这边的最高学府。

  镇北大学也在筹划之中,不过目前而言,合格的老师也欠缺,合格的学生也欠缺,大概还要过上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建设起来。

  天赐大草原这边的学生,小学毕业之后,成绩可以的就有资格来到龙城中学上学。

  龙城中学是四年制,课程排得也比较紧,不过暂时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

  而且这一年级和二年级还都是同时入学的,只不过一些掌握知识比较多的,就直接开始读二年级,差一点的就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三年级和四年级不只是没有学生,也没有老师,现在只是有教材而已。

  那些老师在教学之余,也在努力的学习那些教材,争取能够在二年级的学生升级到三年级之后,可以胜任三年级的教学。

  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借阅高年级的教材自学。

  在这里读书,吃和住都在这里,都是由学校负责,在这里倒是有了寒暑假,收割粮食的时候,会给他们放半个月的假,让他们回去帮助父母收割粮食。

  然后就是过年的时候放半个月的假,大家在一起过年。

  其余的时候也是五天内休息一天,能够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但是不会太多。

  在这里当老师的,有一些是方浩当年从国子监拐过来的太学生,还有一些是陈朗通过思路商行从内地拐过来的读书人。

  前前后后拐过来充当教师的读书人也有一千多名,但是能够进入到两所中学执教的只有一百多个。

  这一百多个都是来到这边之后,对方浩编写的教材非常感兴趣,学习得很认真,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

  现在能够进入到中学读书的,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成为他们的老师,就要有比他们更高的知识要求。

  在这方面,语文的教学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数理化这些东西,不是靠着以前打下来的基础就可以吃老本的,必须要自己勤奋的学习,才能够掌握那些知识点,才能够教育别的学生。

  在中学执教的老师薪酬很高,一个月就超过了二十贯,还会有教学的奖金。

  而且吃住都不用自己操心,由学校来提供,日子过得非常的好。

  只不过成为中学老师的要求很高,必须在专业上面比较擅长才行。

  除了那些读书人的队伍,还有一些老师就是从几个研究院选出来的人来兼职担任,教一些实操性的知识。

  除了语文这一类,其余的每一个中学老师都是由方浩亲自选拔出来的。

  没有那样的水平,就不能做他们的老师。

  年级越高的,选拔越严格,但是待遇也越好。

  池旭来到这座中学的时候,学校给这些中学生们放的半个月的假期已经完了,开始了新一期的教学工作。

  他在这一所学校住了十来天的时间,要来了所有的教材。

  在中学的课本里面,并没有多少给方浩歌功颂德的文章,似乎方浩认为给那些小学生宣扬这样的思想就已经够了。

  这里面数理化方面的东西,池旭完全是看不懂了。

  他还旁听了几节课,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东西,但是他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听明白了。

  这让他有一种自己已经过时的感觉。

  他也知道,方浩之所以能够在这片苦寒之地发展的那么好,靠的就是那些他听不懂的知识。

  那些知识可以让这一片苦寒大地变成现在尧国最富饶的土地,也能够将尧国内地那些更好的土地变得繁荣昌盛。

  可惜的是,这些知识只存在于这一片苦寒之地。

  ——除非方浩能够入主中原,成为尧国的皇帝。

  这个念头一闪过,池旭就有一种被雷电劈中的感觉,整个人都颤栗起来。

  如果让方浩当上了皇帝,他在这里的成功就可以妥妥的复制到尧国内地,复制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让这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吃饱,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穿暖,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那将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盛世?

第十七章 盛世影像

  龙城中学的语文教学在池旭的眼中是非常低劣的,一点都没有彰显出文字之美。

  所有的叙述都粗浅直白,和寻常人家说话都没有什么区别。

  之乎者也这些能够调剂文字韵味的字眼,基本上都从课本上消失掉了。

  文学在尧国官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加科举考试,文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成绩。

  每一个一甲出身的进士,都是文才了得的读书人。

  方浩凭着抄诗词,在尧国获得了很大的文名,没有人会怀疑他在文学上面的成就。

  可是在龙城学校,文学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比重。

  语文只是科目之一,而且教的还非常的粗浅,全部是大白话,注重的也是描述得精准,而不是文字的韵律之美。

  说明方浩并不看重这个。

  一开始,池旭有一些不服气。

  他也是一个文人,对这个非常的看重,觉得这是需要一辈子来学习提高的东西。

  文学应该占据很重要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尧国的文官体系就建筑在这个上面。

  而在方浩的地盘上,文学一道,一点意义都没有,开语文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文字掌握另外那些课程的知识。

  这让池旭感觉到自己的信仰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

  可是在这座学校呆了几天的时间,看了老师们的教学,也看了那些学生们做各种实验,他又觉得方浩做这样的规划,将语文降等,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不难发现,方浩重视的是实务,是学生们做实事的能力,而不是高谈阔论。

  去掉华丽的文辞,让文字只承载它最本质的功能——传播与交流。

  将学习作诗词的精力用在学习数理化上面,甚至用在学习机械的操作上面,就可以产生很大的价值,而那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虽然这样看上去显得没有什么情操,可是情操这种东西,不能够拿来当饭吃。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最需要的还是吃上一口饱饭。

  仓禀足而知礼仪,那是圣人之道。

  仓禀不足而学礼仪,那就是吃人之道。

  池旭在这里呆了十来天的时间,就住在学校里面,一天三顿也和那些学生一起吃的。

  虽然伙食都是由学校来负责,可是这伙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克扣,有荤有素,合理搭配,甚至比他一路过来,在某些驿站吃的伙食还要好。

  在尧国内地,一般的家庭还做不到这样,天天都有肉吃。

  当然,也必须要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这里是大草原,从来都不缺肉食。

  至于蔬菜,以前草原上是没有种菜这回事的,直到尧国人过来才开始种菜,而方浩来到边关之后,更是在冬季也种上了菜。

  特别是石化工业起来了之后,大量薄膜的使用,使得温室大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冬季的蔬菜种类更加丰富。

  以前吃蔬菜在草原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人只能够吃一点野菜或者是靠着喝茶来解去体内的荤腥。

  现在他们的饮食结构变成了蔬菜比肉要多。

  哪怕是沙鲁所属的那些地方都是如此。

  方浩给这一片大草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龙城中学读书的学生,年纪都不大,但是因为营养可以,身体都比较健康。

  大家学习的劲头也很足。

  因为在这里读书学习,不只是一分钱都不用出,食宿全包,学校还发给校服。

  更重要的是,方浩向他们作过承诺,等他们学成毕业之后,最低也要给他们一个中学老师的职位。

  如果他们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去做中学的老师,那可是食宿全包,最低还有二十贯一个月薪水的职位。

  前几年有一批婴儿潮,现在已经到了入学的时候。

  再加上打下碧落大草原和幽云大草原之后,方浩所辖地方又多了好几十万的学龄少儿。

  这些人都是要接受教育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草原上都需要中学老师,不是没有那么多职位安排,而是没有那么多合格的老师来就职。

  刚刚从龙城中学毕业,就去当中学的老师,听起来很荒谬,可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首节上一节299/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