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04节

  想要派地方官员来,那就等着他们一个个的去死吧。

  池旭当了那么多年的官,当然明白方浩的潜台词,这也破灭了他最后的一丝幻想。

  方浩表达出来的意思,最低程度也要对他打下来的这一片土地拥有着独立自主的权力,任何人都不能够干涉。

  犹豫了一会儿,又试探着问道:“如果朝廷不给你支出那些士兵的军饷呢?”

  “我这边只占了六万士兵的名额,肩负着为这个国家戍守边关的任务,我觉得朝廷应该要支付这些军饷。”方浩说道。

  现在的他,并不缺那些军饷。

  甚至于他还希望朝廷停止发放他的军饷,那他就有了造反的理由。

  ——将士们在苦寒之地为国戍边,可是朝廷却连他们应该有的军饷都不发放,这当然是刻薄寡恩的事情。

  这样的理由已经足够让他起兵造反了。

  一般情况下,敢于克扣军饷的只有军队里面的那些将领,朝廷是不敢扣的。

  因为克扣军饷而发生的骚乱可不是一起两起,朝廷不敢冒那样的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朝廷里的那些人虽然对武将非常的看不起,可是该支出的军饷,一个铜板都不敢少。

  现在是池旭在问方浩对待军饷的态度,方浩当然不能够说自己不需要这个东西,如果自己表态不需要这个东西,朝廷停止发放军饷,那也可以说是在他同意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决定,这就没有任何的借口来起兵造反。

  实际上军饷对他的作用真的是可有可无,那只不过是一些铜钱而已。

  而现在,天赐大草原那边,他已经和沙鲁达成了联合开采沙鲁属地那一座大铜矿的意向,已经在开工了。

  到时候一年生产的铜就能够达到几千吨,满足工业机械生产需要之余,还可以制造大量的铜钱。

  现在的方浩完全是不差钱了,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大的信心给手下的人提高待遇。

  池旭本来还以为这方浩这边发展非常的繁荣昌盛,应该不会斤斤计较于那一点点的军饷,真要这样,他就可以试着说服朝廷不要去管方浩这边的事情。

  就当这片大草原没有被方浩打下,还是戎突人的天下,让他成为这一片地方的土皇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至少有这个名义上属于朝廷的将军在卫国守边,那两大节度使都可以裁撤掉,省下的开支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国计民生也有着很大的好处。

  单单方浩这边六万士兵的军饷,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朝廷能够省下这一笔钱的话,可能会有不少的官员支持他的观点,不去管方浩这一档子事情了。

  可是一边要给方浩支出军饷,一边却要让他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这就让人没有办法接受了。

第二十六章 和平无望

  和方浩交流了一会儿,池旭的感觉就是和平无望。

  明白到这件事情之后,他意外的发现自己对此并没有多少的悲观,甚至还有一些对未来的期待。

  ——如果方浩不愿意做尧国的忠臣,那么让他当皇帝,比让他在这一块地方做土皇帝要好一点。

  那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观念,就应该传播到全天下,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受益。

  虽然从个人感情上来讲,他更希望方浩能够做一个忠臣。

  因为造反的是乱臣贼子,史书上的名声并不好听,还因为现在的皇帝他认为是一个难得的仁厚之君,而且这个皇帝对方浩不错,背叛这样的皇帝,非常的不道德。

  可是现在方浩既然已经明白的表现出来,不愿意做尧国的忠臣,那么他做皇帝是对这个天下最好的结果。

  比在这个小地方自立为王要好得多。

  他没有再谈这个话题了,说道:“你学校里面的那些教材我都要了一些,准备带回去,你没有意见吧?”

  那些教材里面,有一些比较好的农业上的技术,他觉得是可以扩散的。

  至于那些工业上的技术,以尧国目前的水平,基本上是用不上的。

  但是数理化学这些东西虽然很多都是尧国目前没有的,可那些属于基础知识,并不需要工业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学习,很多都是有着书本上面的指导,就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他自己也想学习一下,他也希望那样的教材带回去之后,能够有更多的人学习。

  虽然他这辈子,几十年学的都是圣人之言,文学之道。

  可是他知道,方浩那些教材里面提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也正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有很大的用处,所以他担心方浩会不同意他带着这些东西。

  “没问题,你要是喜欢的话,可以多拿几套过去。”方浩说道。

  那些教材里面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拥有的那些知识,没有相应的工业水平,也做不了什么出来。

  真正工业化所需要的知识,他没有在教材里面提到,所以他并不担心那些知识扩散。

  甚至他还有一些希望,那些知识能够在尧国尽量的扩散,以后他得到了尧国,兴办学校的时候,师资力量也会雄厚一点。

  得到了方浩的许可,池旭这才放心下来。

  关于方浩要不要造反的话题,已经没有再谈的必要,大炮的技术也知道这个肯定是不会得到的。

  池旭也没有继续在这边停留下去的想法,就向方浩告辞。

  他们以前是同一个阵营的人,关系很好,可是现在可以算是敌对阵营了,方浩也不希望他继续在这里逗留下去,所以没有留他。

  告辞之后,池旭就从这望海城往西而行,一直到碧落城,在碧落城的碧落中学又弄了几套教材,这个时候方浩答应给他带回朝廷的几枚炮弹也装箱送了过来。

  他要带着这些东西回京城。

  他回到碧落城的时候,和梅瑜又见了面。

  “池叔,你这一次见到方浩,跟他说起大炮的事情没有?”梅瑜问道。

  “说起了,我也看了他们的大炮是怎样使用的。”池旭说道。

  “有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厉害?”梅瑜连忙问道。

  池旭一阵失神,叹息着说道:“传言无误,确实可以杀敌于数里之外,山崩石裂,威力无穷。”

  他跟梅瑜详细的讲解了他亲眼见到方浩手下操作大炮时的情况。

  梅瑜呆了半响,说道:“那岂不是说,拥有大炮,他的军队就已经天下无敌了?”

  “是这个意思”池旭道,“他这样的军队,哪怕只是一万士兵,就可以横扫天下所有的军队。”

  梅瑜紧张的问道:“他有没有将那大炮的制作技术交给朝廷的想法?”

  “没有那样的想法,”池旭叹息着说道,“我对他提起过这件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同意,只跟我说就算是将来技术告诉了朝廷,朝廷也制造不出来,因为咱们朝廷没有匹配的技术。”

  梅瑜更加紧张了:“那他会不会造反呢?”

  池旭忍不住横了他一眼,道:“你这个问题问得他现在还是朝廷的大将,怎么可能当着我的面说要不要造反的事情?”

  梅瑜脸色一红,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池叔你觉得他会不会造反?”

  “这种事情,涉及到朝廷的大将,我不敢轻易下决断,”池旭沉吟着说道,“我只能说,他现在有那样的能力,至于他会不会做那样的事情,我没有找到任何证据,不敢乱说。”

  梅瑜道:“我看这个人狼子野心,以后肯定会做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池旭并没有反驳他的说法,那也就是默认了。

  其实梅瑜是希望池旭能够反驳他说法的,这样就能说明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糟糕。

  只要方浩不真的造反,他在这边还是可以安心的当他的特使,慢慢的在这个地方,为自己以后的升官打下夯实的基础。

  池旭没有反驳,这让他更加的慌乱。

  以后方浩要是造反,他这个朝廷派过来的人,是最先遭殃的一个。

  何况向朝廷上表陈述大炮厉害的也是他,这等于就是给方浩使绊子,方浩真要造反了,怎么可能会忍得了这一点,说不定一起兵就将他杀了祭天。

  他问池旭:“池叔,我应该怎么办?”

  池旭沉吟着说道:“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事情,你就老实一点在这里做官就可以了,我回去之后跟你爹说一下,看一看他能不能叫你给调走。在没有调走之前,你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了,就老老实实的做你的特使吧。”

  梅瑜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只能够听从池旭的意见,又忍不住说道:“池叔,回到京城之后,你一定要像我爹阐明厉害,要是没能将我调走的话,我大概就活不成了。”

  “这个我知道,你放心吧,”池旭说道,“王大学士也很赏识你,不会将你扔在关外自生自灭的。”

第二十七章 落后

  池旭带着几套教材和几枚炮弹从碧落大草原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十月初。

  体验过碧落大草原那边交通的快捷之后,池旭回去的路上,看着沿途的景色,感觉到经过的都不是同一个世界。

  太落后了。

  低矮的草房,坑坑洼洼的道路,衣衫褴褛的人群。

  进入到关内之后,节奏一下子就变慢了。

  沿途看到的那些老百姓,从他们脸上也看不到生产建设的热情,很多人的脸上都交织着一种茫然。

  有些人的神情甚至让池旭想到了一个词——行尸走肉。

  好像这一边的很多老百姓,追求的不是更好的生活,而是怎样生存下去。

  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所有的能力都用在怎样生存下去,怎样将自己的血脉繁衍下去。

  从关外到关内,只是几百里路,好像一下子就从热情奔放的少年进入了暮气沉沉的老年。

  这样强烈的对比,让池旭心情很不好。

  这样的画面他以前看到过不知道多少次,并没有太在意,早就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

  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老百姓没必要有着太多个人的感受,他们的幸福也没有必要受到太大的尊重,能够让他们有衣服穿有饭吃,就是天大的恩德。

  因为很多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个人的追求来,就像牲口一样的生活着。

  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努力的干活,为朝廷创造税赋收入,支撑起一个煌煌大国的礼乐文明。

  当官的当然应该要体恤那些老百姓,可是那体恤也就是表现在不要对他们剥削太甚,要让他们的温饱得到保障。

  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是太平盛世了。

  可是这一次到了关外,深入的了解了那么长的时间,他才明白到,所有的老百姓,包括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不知礼乐为何物的人,都是和他们这些读书人一样的人,也有着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没有追求,只是因为早已经被现实给打击得麻木了。

  只要给了他们更好生活的机会,大多数人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付出自己的汗水来争取这样的机会。

  同样的一群人在关内就活得如同行尸走肉,到了关外就一个个的朝气蓬勃,这只能说明问题不在这一群老百姓身上,而是在于施政者的身上。

  关内的那些官员,没有给这些老百姓一个有奔头的未来,所以他们只能够麻木的活着,承受着生活的不公,不敢去奢望更好的生活。

  因为,不管他们有多努力,幸福跟他们还是不相关,他们的作用只能够让那些地主以及官员们腰包更鼓,生活质量更高。

  付出再多的努力,都跟他们自身没有任何的关系。

  甚至池旭还想象了一下,如果朝廷派地方官员到关外去管理,又会如何做?

  会给那些老百姓每顿都吃上肉吗?

  会给那些老百姓每季都发放衣服吗?

  会给那些老百姓都盖上坚固的房子吗?

首节上一节304/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