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尧国也有那样的道路延伸到全境,那知识的传播就能够快捷很多了。
他们选出来的那些文章,以《齐民秘学》之名结集出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那里面有很多东西,对于手艺人来说就相当于传男不传女的秘籍,有着很大的用途。
而且那些技巧不只是一个两个,是满满一本书的。
原本他们定价并不高,只是一个成本价,但是被书商给卖得很高,很多人都愿意来买。
有一些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也会买来,让识字的人跟他们说这个道理。
这样的技术,在他们看来是物超所值的。
那一本《齐民秘术》,一开始印刷的是一万册,但是很快就在附近几个城市给分销完了。
很多书商都要求加印——虽然那些书商并没有任何的版权意识,发现好卖的书都会自己来印刷,可是那些书商自己没有那个技术进行印刷,如果要自己印刷的话,纸张以及刻板的成本能够让他们破产。
而且那小册子里面还有一些是绘图,那个更不容易刻板了。
也就是国子监购买过来的那一套印刷制版设备,可以来做这个,尧国境内除了这一家,没有任何书商也有这样的能力。
池旭对这样的情况非常的满意,很快就进行了再次的印刷,这一次印刷量加大到了三万册。
从京城附近几座城池作出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这一本小册子发行之后,很多工坊以及农庄的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些使用了小册子上面介绍的农业技术等农庄,农作物的产量明显的提高。
虽然没有起到提高税赋的作用,但是,粮食产量能够提高,社会就能够更加的稳定,这是一个常识。
这也促使着池旭又张罗人手进行着《齐民秘术续》的编写。
这样的改变反馈到正统皇帝那边之后,让他非常的高兴,对池旭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提拔。
第五十四章 入阁争议
正统要提名池旭为内阁大学士。
国子监祭酒,哪怕是给他加了一个从三品的品阶,在朝廷上还是显得低了一些,权力不够大,有些事情不方便去做。
要是能够成为内阁大学士,很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名额倒是没有问题,因为尤登阁每个月都会上一道请辞的表,准了他就能够空出一个位置来。
但是,池旭并不是一甲出身,他只是一个三甲进士。
内阁成立之后,就有这么一个规则,内阁大学士必须从一甲进士里面选。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已经约定俗成,那么长的时间都是那样做的。
现在要让池旭上来,这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因为和祖制不合。
反对得最激烈的,是来自于王大学士那一派,最主要的是和梅翰林走得比较近的那一批人。
现在的梅翰林是御史中丞,掌握着御史台这个最大的官方喷子机构。
他是王大学士这一派中除了王大学士之外,地位最高的人,一直都想进入到内阁。
因为他是纯粹靠着科考上来的,在京城并没有什么势力,虽然考得很好,但是以前在官场上也基本上是在坐冷板凳,走的是翰林院清流的路子。
但是他是一甲进士,完全有那样的资格进入到内阁。
凭着和裘伯贤成为亲家,他也获得了裘伯贤家族交接的那些权贵,使他的仕途好走了很多。
而在王大学士入阁之后,他又因为裘伯贤的关系成为了王派的大将。
在这之后势头就变得非常顺利了。
王大学士也很想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对他的提拔可谓是不遗余力。
只不过做朝中大臣的经历尚浅,所以暂时也只能够放在御史台做御史中丞。
有了做御史中丞的资历,接下来也就可以直接入阁了,并不一定要做六部尚书。
在尤登阁刚开始辞职的时候,梅翰林就心中暗喜,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虽然也有一些竞争者,但是那些竞争者跟王大学士的关系并不如自己跟王大学士的关系紧密,有王大学士这个内阁首辅在,自己入阁的机会比那些人都大。
只是没有想到,对尤登阁恨之入骨的正统皇帝,竟然没有批准尤登阁的辞职。
慢慢的,他也明白到,那是正统皇帝不希望王大学士在内阁一家独大,需要有一个反对的人在内阁中。
哪怕那个位置空着,也不会让王大学士手下的人进入。
明白到这个道理之后,他就有意无意的和王大学士变得疏远一些,有时候在一些政策上面甚至还有一些争吵。
王大学士一派,已经慢慢的呈现出双峰并立的情形。
他还想着要找一个契机和王大学士作出一个完全的切割。
只有这样,皇帝才会放心的让他入阁。
一开始攻击池旭的人里面,很多都是他那一个派系的。
王大学士那一派,虽然有一些人并不认为池旭那样做是应该的,可是碍于情面,并不好意思进行攻击。
梅翰林这一派的人都是后来才加入到王大学士那一派的,跟池旭却没有什么情面可言,所以攻击的非常的猛烈。
一方面是要攻击池旭的教育改革,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借着这一次对池旭的攻击,向皇帝展示自己和王大学士并不是完全的同路人。
可惜他们的攻击没有如愿,反而让池旭得到了皇帝更大的支持。
到现在,皇帝竟然批准了尤登阁的辞表,要提议池旭入阁。
这就让梅翰林给急眼了。
内阁一共就七个大学士,目前来看,唯一能够动的也就是尤登阁这个位置。
以前梅翰林对皇帝老是不批准尤大学士的辞表有一些怨意,现在批准是批准了,可是他要提拔的是池旭,结果比不批准更坏。
因为让池旭顶上去,那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里内阁的大学是不会有变动,他就要在内阁之外再徘徊最少几年的时间。
这种情况他如何能够忍得,于是就发动了对池旭入阁最大的反对声音。
当年王大学士不是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进入到内阁的,从官位上来讲,池旭入阁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在于,池旭不是一甲进士,就这样入阁,与祖制不合。
他们能够抓住的也就只有这一点。
因为现在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攻击教育改革是没有用的,现在皇帝就是用大力近来推行教育改革。
皇帝将池旭提名为内阁大学士,也正是为了支持教育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攻击教育改革的问题显然非常的愚蠢,他们能够找出的理由,就是和祖制不合。
尧国自出现内阁之后,上千年的时间里就没有三甲进士入阁的事情发生。
反对池旭的人认为这个先例不能开。
池旭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迎来这么一天,竟然被皇帝提名进入到内阁。
也就是还没有考中进士之前有那样的梦想,但是三甲进士的事实已经让他放弃了这个梦想。
对于梅翰林那一派的攻击,他倒是没有什么想法。
因为他自己都觉得非常的荒谬,竟然能够得到入阁的提名。
他并没有那样的想法。
哪怕是他自己也觉得和祖制不合,可能是皇帝一时兴起提出的建议,不可能在朝廷上通过。
这样的提名还是要经过朝廷的同意才行,不要说全部同意,至少也得有一部分同意。
要是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反对,这个提名肯定没有办法进行。
就算是强行让他入阁,也不能发挥什么力量。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对大臣们的反对,并没有退缩,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毕竟,坚持这样的意见不更快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很可能这个国家都要被方浩给打下来,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皇帝不可能不坚持。
而更让池旭没有想到的是,朝廷中竟然有了一片支持他入阁的声音。
而那一部分人,正是沉寂已经很长时间的尤登阁那一派的官员。
那是以前的政敌,现在却成为了支持他的力量,给池旭的感觉更为诡异。
第五十五章 谢恩折
尤登阁在辞表被批准之后,再上了一份谢恩的折子。
虽然非常的恶心正统皇帝,但是,他现在是以太傅身份致仕,而不是以贪腐身份结束宦旅,按照道理,他应该要上一份谢恩的折子。
所以他还是上了这一份谢恩的折子。
在折子里面,谢恩只是只是一笔带过,因为他对正统皇帝确实没有感激的心情,只有着痛恨。
不过在这一道折子里,他也提到了池旭,认为池旭是最适合的新入阁人选。
折子里他列举了池旭进入到国子监之后进行的种种变革,带来的种种好处。
提到了那些技术上面的革新,观念上面的革新,对这个国家强盛起来起到的作用。
“臣尝闻民间有以《齐民秘术》所栽之法种粮者,粮田亩产可增一石。此术大行于世,则天下粮田数亿亩,可增粮数亿石,如此则灾歉之年,再无饥馑之忧,所活之民,何止百千万计?”
“兹举一例,可知其余,诚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也。”
“臣犹记池旭初提此议,辄引朝堂攻讦无数,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而池旭力排众议,奋勇前行者,盖因此事于天下生民有大利焉,故虽有刀斧加身之险,身败名裂之祸,亦怡然不惧。此古之所谓良臣者,得见于今之世矣!”
至于池旭不是一甲进士出身,不能够入内阁,他觉得完全没有道理,他在折子里说:
“臣初闻陛下有擢池旭入阁之议,虽病卧于床,亦不胜欣喜。以为主明臣良,盛世可期。不意此议甫出,竟遭唁唁狂吠,奸佞之臣以祖宗之法阻之。”
“臣闻此事,骇异之至,不知唁唁之徒,其居心之何所在也!”
“臣入阁十余年,为臣三十载,求遍曲籍,未闻祖宗有法度曰‘未入一甲不得入阁’者。彼辈捏造祖宗之法,妄议朝政,其心可诛!其罪不可赦!”
“如今之世,乃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循守旧,顽固不化,此亡天下者也。当以锐意革新之臣,掌变革之权,与时俱进,顺天而行,如此,则天下可定,黎民可安,社稷可无忧,河山可无恙也。”
在折子的最后,尤登阁说道:
“臣以死相保,请提池旭入阁,推行变革之事,则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虽然尤登阁和正统皇帝相看两厌,但是他这谢恩折里面的一些话,着实的打动了正统皇帝。
“社稷可无忧,河山可无恙”,正是正统皇帝想要达到的目的。
因为再不变革,不快速的提升尧国的实力,让军事强大,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这个天下就会被方浩给夺走。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不会和那些大臣们对着干了。
他也不是不明白,他重用池旭推动教育改革,影响的可是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的利益,动摇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