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着方浩,及时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只是能够逃得活命,甚至还可以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
在方浩进城之后,那些地方官员就像迎接亲人一样的迎接他,同时痛斥雁城总兵冥顽不灵,阻止了他们响应归元皇帝的号召。
对于这样的事情,方浩当然也不会挑破。
他不可能将尧国所有的地方官都给干掉,他手下还没有那么多适合当官的人分派到全国各地。
那些愿意归顺的,当然会接纳。
对于那些地方官员的表态,他充分的表示了肯定,然后又委托他们继续治理地方。
当然,继续治理地方之前,需要他们去碧落城的皇宫觐见新登基的归元皇帝,接受归元皇帝的册封,成为新皇帝的臣子。
这是必要的手续。
雁城这边,他也会留下军队驻守。
不需要太多的人,一个火枪营就可以了。
一个火枪营虽然只有五百士兵,却足可以镇压这一片区域任何势力的造反。
有这样一个火枪营镇守着,那些地方官员也不敢起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那些地方豪强都得乖乖的听话。
打下雁城之后,他并没有马上就向前开进。
一支由四个火枪营两千士兵组成的队伍护卫着路桥集团几万人开始往东修路。
他则在雁城呆了三天的时间。
打下这个地方,必须要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不能够打下来就走,那样会很不稳固。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召集了城里面所有的人,向他们解释了为什么要起兵。
不是他要造反,而是收到了先帝的遗诏要拥立齐王为帝。
安抚民众之后,又接见了一大片范围的地方豪强。
不愿意归顺于他的那些地方豪强都已经在齐王称帝之后收拾细软逃走了。
过来拜见他的都是想要在新的政权下延续自己富贵的人。
在接见那些地方豪强的时候,方浩就明确的向他们表示,等到夺得这个天下之后,朝廷会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然后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老百姓头上,每二十年重新分配一次,不允许土地买卖,也不承认任何方式的土地买卖。
这样的说法让那些地方豪强都心惊胆战,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对于那些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是他们延续一代代荣华富贵的根基所在。
将那些土地都收归国有,那他们的荣华富贵就被斩断了。
这让他们又萌生了反意,思量着要不要组织一些武装,在后方捣乱,让方浩没有办法维持这个政权。
在他们绝望的时候,方浩又提出了收回那些土地的方法,会按照几年之内的平均地价来收购那些土地,而且不是拿什么纸币来收购,是拿真金白银和铜币来收购。
这才让他们心里好受了一些。
同时方浩又向他们介绍了一下关外工业技术的发展,向他们描述了工业发展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好处,又表明会将一些工业技术出售,允许这些地方豪强去关外的工厂聘请技术员工,鼓励他们投资到工业之中。
方浩向他们介绍了一下他手下一些工厂的盈利状态,举的一个这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在雁城郊外的那一家纺织厂,实际上那也是他的产业。
那一家纺织厂织出来的布全部贩卖到关外,现在一年的利润就有十多万贯。
这个数字让那些地方豪强大是心动。
他们虽然知道有那么一家纺织厂,生产效率比别的纺织工坊要强,织出来的布质量又还好一些。
但是他们对那一家纺织厂的印象也只是比别的纺织工坊要赚钱,但是没有想到,一年竟然可以赚取那么多的钱。
“因为他们用上了最先进的纺织工艺,人工节省了很多,质量又提高了很多,成本降低了很多,利润当然就大了。”方浩这样向他们解释。
同时表示现在在研究的还有很多工业技术,都有着很大的市场,可以将技术转让给这些有志于工业发展的人。
接见这些地方豪强就花了方浩两天的时间,但是这两天的时间他认为很值。
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地方的治安,另外一方面,也向他们撒播了工业发展的种子。
第九十六章 望风而降
方浩打下雁城之后,周围十几个县都受到了震动,当他们听说雁城两万多士兵连一个小时都没有守下,就被夺城之后,完全没有了抵抗的心理。
那些知县们以最快的速度整理了地方上的档案,然后带着那些档案去雁城向方浩表示归顺之意。
这让方浩非常的满意。
这就是所谓的望风而降。
他大费周折的捞齐王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起兵的名义,可以少死一些人。
那些少死的人,都是以后给他创造财富的劳动力,也是他在系统商城的积分。
在雁城呆上三天时间之后,留下了一个火枪营在那里驻守,然后就带着大队人马往雁城东南方而去。
京城就在那个方向。
路桥集团的几万人在抓紧时间修路修桥,最主要的是修桥。
路面只是扩宽一下就可以了,以他们现在的技术,进行路面扩宽,并没有太高的难度。
最主要的是修桥。
要修出能够让装甲车和大汽车开过去的桥,可没有那么的容易。
钢铁大桥是不用想的,等不了那个时间,只能够搭建浮桥。
好在人手很多,又有着先进的工具,做这些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有那两千火枪营士兵护卫着,沿途没有任何军队敢来骚扰他们。
只是三天的时间,他们就将原来不适合开装甲车和大汽车的道路给整理出来了三百多里的距离。
这些年那一条路也修过很多次,而且是一步一步的在扩展。
修路的力量主要是三大商队,他们要赚更多的钱,就必须要让路变得更好走一些,适合车队的行走。
很多地方并不需要路桥集团来扩展,只是一些绕山绕水的路,就必须要进行扩展。
修路非常的重要,只有修出一条可以让大汽车开过的路,才能够保证物资的运输。
路桥集团这些年已经培养出了一二十万技术娴熟的路桥工人,现在五路大军齐发,那些修路修桥的工人也跟着一起出发。
水泥路面那是不可能的,钢铁大桥也是不可能的,战争时没有那么多时间等着他们修起来。
但是扩展一条宽阔的路面,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沿线还可以发动当地的民夫进行帮助,可以投入数倍于修路工人的力量来修这么一条路出来。
雁城原来的那些士兵,在方浩夺下城池之后,也全部都赶过去修路去了。
三天时间打通三百多里的道路,这样方浩非常的满意。
他带着大军从那一条新修的道路前进,一天的时间就到达了三百多里外的一座城池。
这又是另外一个州的州城,本来有一支两千多人的守备,但是他的军队还没有过来,只是路桥集团的修路队伍过来,那支军队就已经选择了投降,当地的官员还没有来得及主动投降,就被那支军队的将领给胁迫着选择了投降。
方浩带着大军一路过来,并没有遇上任何抵抗,反而出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盛况。
在这一座城市又呆上了几天的时间,照样是安定民心,接见地方的豪强,向他们通报一下以后将土地收归国有的大政策,也鼓励他们将更多的资产用来投资到工业上面去。
如果能够充分的调动民间的力量投入到工业发展,这个世界的工业发展进程就会提升很多。
将这一边安定下来之后,方浩在这里又留下了一个五百人的火枪营驻守,带着大军继续前进。
在他逗留的这段时间里,路桥集团的修路队伍又往前推进了几百里路。
这一次推进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一场战争。
那是朝廷知道方浩起兵之后,派出了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队伍过来迎战。
这一支骑兵队伍算是禁军中的精锐,都是方浩从关外调派过去的将领训练出来的。
只不过这一次出兵,并没有用上方浩调派过去的将领,而是另外任命的将领。
他们骑着禁军最好的战马,带着尧国最先进的武器,穿着尧国最好的盔甲出发。
如果没有方浩关外的那一支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精锐的军队。
可惜的是,今时不比往日,士兵的体力素质再好,遇上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也是枉然。
他们遭遇到那两千火枪营的士兵之后,爆发了一场战争。
结果是,三万精锐骑兵被这支两千人的火枪营士兵给碾压。
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伤到敌人,却被敌人的子弹一批又一批的收割性命。
在战死了几千人之后,这支军队终于崩溃掉了,一部分选择了投降,加入到了修路队伍之中,另外一部分则是逃到了京城。
这一场战争的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出去。
三万尧国最精锐的军队出动,却被两千人的火枪营给虐杀,这样的战耗让一些地方大员心惊胆战,深深的明白到这一场战争的结局不会有任何的意外,只可能是方浩这边胜利。
就在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之后,西北方向又有两个省的布政使选择了效忠于北方的归元皇帝,表示和正统皇帝一刀两断。
——这个时候,方浩的队伍还没有打到那边去,但是他们已经等不及了,要在队伍打到之前就表示归顺之意,这样才能够表现他们对归元皇帝的效忠之心。
这并没有让方浩感觉到多意外。
大势就是如此,只要那些当官的不是愚忠之辈,不是愚昧之人,就能够看清楚局势是怎样的。
这完全是不对等的力量对比,只要他起兵,就可以一路碾压过去。
不要说现在可以,就算是一两年前也可以碾压过去。
现在只不过是给那些人一个光明正大投降的台阶而已。
在接受那些人的归顺之后,方浩又分派出去了十几个火枪营的士兵,于各地驻守,控制新收纳的两省之地。
出兵十几天的时间,归元皇帝的版图又多了两个省,这样的速度让归元皇帝非常的吃惊,同时心中也大喜。
——虽然这个天下注定不会是他的,但是能将这个天下从他最痛恨的人手中夺走,已经让他非常的惬意了。
第九十七章 差距太大
禁军派出去的那一支精锐队伍逃回京城之后,京城大震。
虽然知道双方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差距有那么大。
他们敢于派出那么一支军队出去迎战,理论依据就是大炮太重,移动不方便,野外遭遇到的话,牺牲掉一部分人马拼命向前,不是不可以夺取他们的大炮,扭转战局。
可是这场战争一打,他们才知道对方不需要大炮就可以碾压他们。
人家用的火枪威力相当之大,隔着一里多路就可以将他们的人马击毙,而且移动相当方便。
一支枪的重量还不如他们一把刀的重量,移动性比他们要强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