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50节

  只不过交通很不发达,消息有滞后性,有的还在向碧落城那边派出使者表示归顺之意,有的则是直接像京城递上恭贺归元皇帝登位的贺表。

  还有一些就是走海路往南方发兵的那两个将军发过来的捷报,打下了多少的地盘。

  因为消息的滞后性,现在各地的消息就如同是一团乱麻,很难理清。

  现在还没有到理清那些事情的时候。

  在这期间,也不是没有遭遇过抵抗,但是面对着抵抗,方浩这边采取的手段就是血腥镇压。

  不能让那种抵抗的势头冒出来,敢冒出头的,就要将他们给消灭的干干净净。

  方浩也并不是什么仁厚之人。

  夺取整个天下,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哪怕他的武力已经能够将这个世界全部的军队加在一起都碾压在脚下。

  但是夺取整个天下还是非常的困难,因为交通不方便,哪怕是一路势如破竹,跑遍那些地方,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将消息给传回来,又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这期间,方浩并没有推行当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的行动。

  因为现在整个国家还是一团乱麻,还没有理清楚,现在就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无疑会引来很大的纷争。

  这完全就是在添乱子。

  但是他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今年尧国境内所有土地上的税赋都罢免,一个铜钱都不收。

  目前朝廷能够收到的那一点税赋对他而言,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还不如干脆罢免。

  徭役也罢免。

  但是现在路桥集团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修桥修路,要修出几条联通全国的主干道出来,这需要投入到大量的人力。

  现在的制度就是,参与到修桥修路的,都会给予工钱,包他们的食宿。

  朝廷要用人工,就需要出钱,不能够免费的征用他们。

  只有将老百姓这个基本盘给稳定了,以后的改革就不用担心有多少人上蹿下跳。

  特别是土地改革。

  这个东西不杀一个血流成河,是没有办法改革成功的。

  只有让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这个土地改革里面得利,才能够让这样的改革推行下去。

  因为这涉及到了那些有能力造反的人的根本利益,如果连老百姓都反对,这改革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

  这一点方浩看得很明白。

  在夺下京城之后,他就派了一支军队去望海城那边,要他们跟着铁甲大船去东方一两千里外的一个岛国,那里有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要他们将那个国家给打下来。

  ——当然,现在他也不能够确定那个岛上面到底有没有人居住,有没有国家存在。

  反正带着军队去就没错了。

  现在望海城造船厂那边造出来的大船,说要远渡重洋那还不好说,遭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大概是要完蛋。

  可是,去那个岛国却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一支远征东洋的队伍,一共带了五千火枪营的士兵,还有一支火炮营,另外还带了一支开矿的队伍以及设备。

  那个岛在什么地方,那些银矿又在什么地方,方浩也根据世界物产图鉴画了很详细的地图,能够保证到了那里就能够找到矿产并开始采矿。

  这样一支力量,方浩相信那个岛国上面,哪怕是有着国家的存在,也不可能形成抵抗。

第一零九章 取消科考

  在教育事业方面,方浩已经派人去关外那边招聘大量上过小学的老师去内地充当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也有着不错的薪水待遇,所以他的这个招聘令下来之后,很快就从关外招来了上万名的小学教师。

  这些小学教师都在教育部登记造册,得到朝廷的承认,这就是编制。

  那些招过来的小学生,成绩好的会继续读中学,不会选择去当老师。

  所以选择了当老师的都是那些,没有通过小升中考试的人。

  有的年纪甚至还只有十三四岁,让他们来当老师,显得有点儿戏。

  可是这也没有办法,对于方浩推荐的教育体系来说,现在就是严重的缺乏人才,能用的只能够让他们顶上。

  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培养高端的人才,再来开始推行教育。

  大多数的老师都是一边教学生,一边自己也在学习。

  还好他们起步是教小学一年级,实际上只要是读过六年小学的人,智商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教小学一年级不会有知识上的问题。

  至于能不能够有一个老师的师德,那就得看运气。

  方浩没有能力提供太多有师德的老师,因为那些老师很多都是少年,甚至都是孩子,能够照本宣科的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下去就不错了。

  一方面是在关外调一些老师过来,另外一方面就是让尧国的那些读书人抓紧时间去学习小学教材,让他们来一边学习一边教书。

  那些读书人有秀才,也有考不上秀才的人,水平未必很高,以前也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新的教材,但是他们怎么说也都是成年人,学习能力比那些小孩子要强,在小学一到二年级的那些东西都比较简单,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来教那些学生,还是能够应付的过来。

  三年级以上就有一些东西是这个世界以前的书籍里面没有过的东西,那就需要认真的学习。

  但那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了,两年的时间,他们也应该能够学的差不多。

  因为接下来的每一所学校里面,至少都会有一个从关外过来的老师入驻,可以给那些老师做一些指导。

  在外界看过来,关外的新式教育人才济济。

  但是方浩这个当家人确实清楚的很——哪里有什么狗屁的人才济济,分明是人才缺乏,缺乏得不成模样。

  如果是在他以前那个世界那个国家,那些被称为文盲或者半文盲的人,都够资格来这个世界当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了。

  太落后了!

  想要达到他以前那个世界那个国家的地步,就得将什么破铜烂铁都利用起来,最少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赶得上。

  那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能够通过系统商城弄一些开了挂的技术过来。

  要不然,一百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够。

  不过小学的教育,暂时来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等到尧国境内的小学六年都读完,关外那边已经培养出来了大批的中学毕业生,那时候就会有大批的中学老师存在。

  在由以前的读书人转换成的教师里面,方浩相信也会有一部分老师能够自学成才,成为合格的中学老师。

  反正小学和中学的教材他会印刷大量的放置在各地的图书馆以及学校,任何有志于深造的老师,都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东西。

  中学老师的薪水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相信很多人不会抗拒那样的成长机会。

  而关外那边大学也在建设之中,到那个时候甚至连大学生都会有不少了。

  为了让那些读书人能够放弃他们读的圣贤书,死心塌地的去做老师,在归元皇帝掌握了这个天下之后,发布的第一道关于施政方面的命令就是永久性的取消科考。

  在若干年后,政府官员的选拔只会在高中毕业生以及大学毕业生里面选取。

  现在还没有全面推行新式教育,所以在十年之内都不会有全国高考这种事情发生。

  但是现在的官员储备,支撑十年时间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何况关外大学都已经开始了筹建,那边能够提供一部分的施政人才。

  以后想要当官,就不要想着靠读圣贤书,而是要接受新式教育。

  那些读书人没有了出路,想要谋生,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只能够选择学习新的教材当老师。

  等到全国都举行高考的时候,这些老师也是有资格参加高考的,也是有资格去大学读书的,那也就等于有了当官的资格。

  反对的也有不少人。

  很多人就是抱着读书当官的想法,才是读那些圣贤书,十年寒窗,寻章摘句,总想着从那些泛滥了的书里面,找出一些微言大义来。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半辈子都用在那个上面,现在告诉他们学的这些东西都没有用,要永久的取消科考,这对他们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有一种世界在他们面前毁灭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些人闹事。

  但是对于那些反对的声音,方浩没有任何的留情。

  该关进去的就关进去,该杀的就杀。

  做出这种力度的改革来,方浩就没有奢望过能够平平安安的推行下去。

  该流的血就要流。

  打到这个天下并不难,想要将这些改革推行下去,改天换地的开辟出一个新的世界来,要流的血可能比战争中要流的血要多得多。

  打天下只是天下之主换了一个姓氏而已,当大官的还是在当大官,当大地主的还是在当大地主,读书人还是读着他们的圣贤书。

  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可现在,方浩是要动摇整个读书人阶层的根本利益,引起的反弹当然会很大。

  当初池旭推行教育改革,也只是建立新式学校,传授新式知识,并没有想过要取消科考,那时候就已经招来了读书人阶层很大的反对,要不是尤登阁那一派的人突然支持,都推行不下去。

  现在方浩要直接取消科考,引来的反弹力量可想而知。

  甚至有一些原本归顺于新皇帝的大臣,都开始不安分起来。

第一一零章 秀才造反

  九月的时候,尧国境内所有的地方都已经承认了归元皇帝的合法性,所有的官员都像归元皇帝俯首称臣。

  但是就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季节,有几千南方的读书人突然串联到了一起,围住了一座省城的布政司,喊出了造反的口号。

  他们觉得方浩架空皇权,取消科考,以自己编撰出来的新式教育来替代圣人之言,是倒行逆施的行为,将会使得道德败坏,国将不国。

  他们要求布政使带头反抗,并表示将会有很多人来支持这样的义举。

  那个时候,李子扬正好在布政司做客,手下还带着几十个亲卫队。

  听到这样的呼声,他和布政使一起走了出来,看到外面聚集了大量的读书人,很多读书人头上还绑着写有“为民请命”二字的布条,不由得笑了起来,对那些读书人说道:

  “现在摄政王的新政,免掉税赋,免费教学,老百姓都高兴的不得了,你们这算是哪一门子的为民请命?哪一个老百姓让你们替他来请命的?”

  在那些读书人心里,他们就是民,他们的意志就代表着民意。

  与那些年读书都读不了的老百姓,在他们心目中,并不能算是人口,只能算是牲口。

  那些读书人有见过他的,大声疾呼:

  “这个人就是方浩的走狗,我们不能放过他!”

  他们叫着,就冲了过去。

  现在他们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有几千人,虽然都是书生,但是人数多了胆量也就够了,觉得可以将李子扬这一小群人给干掉。

  南方的读书人一直都有闹事的传统,有什么大事情他们就聚集在一起闹事,当地的官府,一般情况下也不敢得罪他们。

首节上一节350/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