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镇山河 第177节

  李成梁闻言大骇。大明军中谁人不知,当初朝廷剿灭东南倭患,靠的是浙直总督胡宗宪的运筹帷幄、浙江都司戚继光的英勇善战、江南布衣名士徐文长的奇谋!

  这时候,贺六起身,朝着徐文长拱手道:“徐先生,久违了!”

  总督王崇古亦起身拱手:“您就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徐文长徐先生啊!久仰大名!”

  李成梁慌了神。他平生最佩服有本事的人。徐文长能够帮助胡宗宪平定东南倭患,身上可谓是背负着屠龙之才!这样的人主动提出要做自己两个儿子的老师,他竟一口回绝了。现在他悔的肠子都青了!

  李成梁连忙走到徐文长面前,给他深深作了一揖:“徐先生,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千万要见谅!”

  徐文长根本不搭理李成梁,抬腿就要走。李成梁急了,竟然给徐文长跪倒在地:“徐先生,您是有本事的人。我那两个儿子自小随我在军中,没怎么读过书。您说的对,能打不等于善战。有勇无谋,会导致兵败身死的。还请您做他们的老师,不吝教诲他们。”

  贺六见状,连忙帮着李成梁说情:“徐先生。皇上已经赐婚,给小女和李如柏订下了婚约。如今李如柏是我的女婿,李总兵是我的亲家公。我代亲家公求您了,请您做我那未来女婿的老师吧!”

  贺六的面子,徐文长还是要给的。因为贺六是胡宗宪的至交。而普天之下,对于徐文长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无非两个:一个是胡宗宪,一个是王翠翘。虽然二人都已亡故,可他们在他心中的份量依然不轻。

  徐文长道:“好。李成梁,今天我给贺六面子。你那两个儿子呢?让他们出来见我。让他们给我磕头、奉茶,行拜师礼!”

  李成梁连忙叫来了李如松、李如柏两兄弟。

  两兄弟给徐文长行了拜师礼。贺六和李成梁将徐文长让到了上座上。

  徐文长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扔给了李如松,他高声命道:“我命你们两兄弟在十天之内,把这本书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李如松看了那本书的封皮,只见上面大书《纪效新书》,“浙江都司戚继光著”。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编纂的兵书。书中的战法,全部都是对付倭寇用的。

  李如松拱手道:“敢问老师。辽东最大的威胁是蒙古骑兵。据我所知,戚大帅所著《纪效新书》里净是对付倭寇的战法。我和弟弟驻守辽东,又遇不上倭寇。背这东西有什么用?”

  徐文长走到李如松面前,直视着他的眼睛:“孩子,相信老师,会有用的。我会将我在东南对付倭寇的心得,全部教给你们两兄弟。总有一天,你们会派上用场。”

  李成梁在一旁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你们一切都要听从徐先生的!徐先生别说让你们背一本书,就算让你们上刀山、下火海,你们也不得说一个不字!”

  李如松点点头。

  午夜,庆功宴已经散尽。总督衙门大堂内,只剩下贺六和徐文长两人。

  贺六问徐文长:“徐先生,你为什么要来辽东,为什么要指名道姓让如松、如柏做你的学生?”

  徐文长答道:“你是胡宗宪的至交,我不会瞒你的。我来此地,是为了完成胡宗宪未完之事业。”

  贺六问:“什么事业?”

  徐文长认真的答了两个字:“抗倭。”

  贺六大惑不解:“东南倭寇早已经平定了。。。”

  徐文长摇头:“真的平定了么?我问你,当初肆虐东南的倭寇,都是些什么人?”

  贺六答道:“自然是倭国的一些游手好闲的武士、浪人。哦,他们并不是倭国的官军。”

  徐文长点点头:“那些人,只算的上‘寇’。我说的抗倭,抗的不是‘倭寇’,而是‘倭国’!”

  贺六惊讶道:“您是说,倭国有一天会倾国之力,派遣精锐的官军侵略大明?”

  徐文长点点头:“我跟倭人打了那么多年交道,对倭国很了解。倭国如今类似于大唐的藩镇割据时代。他们的藩主大名们,忙于内战,无暇派遣精锐的军队入侵大明。可俗话说乱世不过三十年。我预测,用不了二三十年,倭国就会出现一个强者,统一国家。倭国只是四个小岛,要什么没什么。为了强国,他们必定觊觎大明的土地!而倭国跟大明离的太远。倭国欲入侵大明,必先入侵朝鲜作为跳板。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到那时,朝廷必定要从辽东派兵,救援朝鲜!”

  贺六道:“所以,你要将自己毕生钻研的诸般抗倭战法,教授给如松、如柏两兄弟。等到二三十年后,他们应该也成为辽东独当一面的悍将了。假如倭国进攻朝鲜,他们正好学以致用。”

  徐文长点点头:“没错!贺六啊,二三十年后,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袍泽或已故去,或已廉颇老矣。抗倭的这面大旗,要交给如松、如柏那样的年轻人去扛!唉,也许你会觉得我是杞人忧天。可我告诉你,该来的,总会是来的。”

  贺六给徐文长添上了一杯酒:“徐先生处江湖之远,却依旧忧国之患。着实令人敬佩。”

  徐文长道:“大明的读书人,都是有风骨的。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二十多年后,不出徐文长所料。丰臣秀吉统一倭国。他倾一国之力,率二十万倭军入侵朝鲜。大明果然派出了辽东军,以李如松为主将、李如柏为副将救援朝鲜。

  那一年,垂垂老矣的贺六随辽东大军入朝。在牡丹峰前,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蓟辽总督衙门与徐文长的这场夜谈。不仅佩服起徐文长的远见卓识来。

  自然,这些亦是后话。

  第二天,贺六启程回京。锦衣卫内的一场争斗,正等着他呢。

  

第360章 锦衣卫的新派系(五更,日经求果子)

  

  永寿宫大殿。

  隆庆帝召见回京复旨的贺六。

  隆庆帝道:“贺六,王崇古的折子上都已经禀奏了。此番能够跟鞑靼人达成和议,你的功劳不小。若不是你抓住了蓟州的鞑靼探子,设下反间计,引得俺答汗转头攻击蓟州。说不准,此刻宣府已被俺答汗攻破,京城也危在旦夕。”

  贺六道:“此次和议成功,全靠皇上英明决断,蓟辽总督王崇古大人运筹帷幄,蓟镇大帅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英勇善战。臣怎么敢贪天之功?”

  隆庆帝道:“你就不要谦虚了!除了设下反间计,引诱俺答汗转攻蓟州,你还帮朝廷除掉了俺答汗身边最大的明奸赵全。呵,朕都不知道该如何封赏你了。”

  贺六道:“皇上要封赏,还是先封赏王部堂、戚大帅、李总兵吧。臣只不过是帮了他们一点小忙。”

  隆庆帝微笑着说道:“有功自然要赏。朕已拟下圣旨,王崇古加兵部尚书衔。戚继光加光禄大夫散阶。李成梁加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衔。至于你嘛,你现在已经是锦衣卫的指挥左同知兼北镇抚使,再升官,就只能挤掉刘守有,做指挥使了。朕倒是想让你做指挥使,只是刘守有是朝中清流,身份特殊。朕若是罢了他。。。”

  贺六道:“皇上不必为难。臣尽心办差是本份,真的不求封赏,只求为皇上、为朝廷、为百姓多做几件事。”

  隆庆帝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如果朝臣人人都像你贺六一般忠诚,天下何愁不能大治?对了,戚夫人壮烈殉国的事,朕听说了,李贵妃亦听说了。唉,李贵妃听到这个消息,还在坤宁宫大哭了一场。冯保!”

  冯保进到大殿内:“皇上,冯保在。”

  隆庆帝道:“给内阁传话,让他们拟旨。戚继光长子戚祚国实补济南府参将。次子戚安国,实补锦衣卫百户。朕启用戚夫人的两个儿子,她在天有灵应该能感到欣慰。”

  戚安国不过十六岁,便做了锦衣卫的百户。足见隆庆帝对戚家的恩宠。

  隆庆帝又道:“对了,你那个未来女婿李如柏,此次增援蓟州亦立下了战功。把他也调到锦衣卫,做百户吧!还有广西总兵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亦调入锦衣卫任百户。”

  贺六心忖:皇上似乎有意在锦衣卫内建立一个领兵将帅子侄为主的新派系。可惜今后李如松、李如柏分别在辽东、京城两地。徐文长这个当老师的倒要两头跑了。

  贺六拱手道:“敢问皇上,这三个人,归到哪位千户手下?”

  隆庆帝道:“你是锦衣卫中最老成持重的。今后,戚安国、李如柏、俞咨皋直接归你统辖。”

  贺六叩首道:“臣领旨。”

  隆庆帝道:“你这一去蓟州就是两月有余。赶紧回家,与家人团聚吧。朕准你三日假。三日后,你再去锦衣卫上差。”

  贺六离开了永寿宫,回到了自己家。

  一进家门,他看到老胡一身古怪打扮——飞鱼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粗布皂服。脚上的虎头靴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草鞋。

  贺六连忙问老胡:“怎么回事?难道朱希孝趁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罢了你的指挥佥事职位?”

  老胡笑了笑:“罢我的官儿?朱希孝还没那个本事!是这么回事,这厮不知道抽什么风。前日召集卫内百户以上议事,说:皇上赏给锦衣卫一身锦衣,是皇上的恩典。弟兄们却要以节俭为本。今后,除非是重要场合,锦衣卫自左都督以下,平日皆着粗布皂服、草鞋。”

  贺六苦笑一声:“朱希孝这厮的确是脑袋抽风了。穿个草鞋就是节俭了?这二十多年,咱们见过多少贪官明面上衣着朴素,背地里却是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老胡道:“他朱希孝现在也就能改改弟兄们的衣着打扮了!告诉你吧,你走之后,他至少三四次说什么要修改锦衣卫的章程。都被我和一众老弟兄顶了回去。别忘了,锦衣卫卫籍册子上有四千人,其中三千人都控制在咱们这群老弟兄们手中。朱希孝这一阵儿,似乎也是知难而退了,没有再在卫里搞什么大动作。”

  香香领着忠儿从厢房走了出来:“爹,你回来啦。”

  小忠儿吃着手指对贺六说:“爹,你答应给忠儿带的好吃的呢?”

  贺六从怀里掏出一包牛肉干儿,递给忠儿:“拿去吃吧。”

  转头,贺六拿自己的闺女打起了哈哈:“告诉你个好消息。你未来的夫婿李如柏,今后要在锦衣卫任职了。我的乖香香想不想见见未来的夫婿?要是想,我让他来咱们家一趟。”

  香香两颊生出两朵红云:“爹,你越老越不正经了。简直比胡爷爷还不正经呢!”

  老胡在一旁道:“你胡爷爷我冤枉啊!我一句话没说,却得了你个‘老不正经’的考语。”

  这时候,白笑嫣从厨房走了出来:“都别在院里站着说话了。饭做好了,酒我也给你们爷俩烫好了。你们爷俩边吃边聊吧。”

  老胡跟贺六在饭桌边坐定。

  贺六问道:“我不在这些日子,朝局如何?”

  老胡苦笑一声:“打成一锅粥了!朝廷里守旧的,都聚拢到了高拱一遍。革新派的呢,又都聚拢到了张居正一边。双方你来我往,斗的不亦乐乎。徐阶这个首辅,明里整日给两派和稀泥。其实老胡我看的清楚着呢,徐阶暗中是支持张居正的。”

  贺六问道:“朱希孝已经倒向了高拱,这我清楚。我现在感兴趣的是,刘大会帮哪边?”

  老胡道:“这事儿很奇怪。那位东厂刘督公,最近这段时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他兼着司礼监秉笔,可我听冯保说,刘大已经有一个月没上司礼监当差了。”

  贺六道:“暗处的敌人远比明处的敌人可怕。他越是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我越是对他不放心。”

  老胡压低声音问:“对了,李黑九这趟跟你一起办差,你们朝夕相处的,你觉得他这人咋样?”

  贺六抿了口酒:“李黑九是忠义之士。今后他能帮咱们。我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李贵妃其实也是厌恶朱希孝,向着咱们的。”

  

第361章 走着瞧(一更)

  

  锦衣卫左都督值房。卫内副千户以上齐聚一堂议事。

  朱希孝道:“人到齐了!我先说两句。贺镇抚使此次赴蓟州办差,诛杀了大汉奸赵全。设下反间计,帮戚继光他们打了胜仗。促成了跟俺答汗的和议。皇上非常高兴。诸位弟兄要向贺镇抚使多学着些!”

  北镇抚司千户崔广志生的虎背熊腰,却是一脸蠢相。他高喊道:“贺镇抚使英明啊!”

  这一声喊,倒把值房里的人吓了一大跳。

  徐胖子对这个连茶叶都要偷着往家拿,爱占小便宜的崔广志一向厌恶的很。他道:“六爷英明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左都督值房议事,你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

  崔广志忙不迭的拍上了贺六的马屁:“我情不自禁脱口高喊贺镇抚使英明,是因为我对他的敬仰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贺六根本没搭理崔广志,他朝着朱希孝拱拱手:“属下只是尽了自己的本职罢了。有件事,还请左都督成全。”

  朱希孝问:“什么事?”

  贺六朗声道:“有三个人,我希望左都督开恩,让他们进锦衣卫效命。”

  朱希孝道:“你说的是你的未来女婿李如柏、戚继光次子戚安国、俞大猷长子俞咨皋三个人?皇上已经下了明旨,让这三个人进锦衣卫做百户。似乎轮不着我开什么恩。”

  贺六摇头:“不,我说的是东厂的林大柱三兄弟。这一回,若不是这三个人帮我在蓟州抓住了那伙鞑靼探子,说不准此刻俺答汗已经攻破宣府,围困京城了!”

  朱希孝皱了皱眉头:“让这三人进锦衣卫,不成了挖东厂的墙角了嘛?断不可行。”

  贺六喝了口茶:“他们二十多年前已经被东厂抛弃了。算不得我们挖东厂的墙角。”

  朱希孝争锋相对:“那就更不能让他们进锦衣卫了!连东厂都抛弃了的人,能有什么能力?锦衣卫不养废物。”

  贺六望向一脸蠢相的崔广志,说道:“锦衣卫不养废物?恐怕左都督也无法保证,现在锦衣卫里没有废物吧?何况这三人当初被东厂抛弃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他们是得罪了吕芳,被吕芳扔了小鞋穿。”

  贺六的意思很明显:连崔广志这样只会占小便宜的废物,都被你朱都督抬举成了四大千户之一,我安排林大柱三兄弟进锦衣卫做总旗、力士又有何不可?

  朱希孝高声道:“还是那句话,东厂的人进锦衣卫不合规矩。”

  老胡已经六十七岁了,是快要告老还乡的人了。横竖他再也升不上去,无欲无求。身后又有干儿子冯保这个司礼监秉笔做靠山,故而他不怕得罪人。他脱口而出:“呵,左都督,您进锦衣卫才半年,您懂什么锦衣卫的规矩?”

  投靠朱希孝,做上千户的李伯风高声呵斥老胡:“胡三,你大胆。你怎么敢跟左都督这么说话?”

  旁边的何二拍了桌子:“李伯风,我看大胆的是你!你个几把毛儿还没长齐的生瓜蛋子,敢跟三爷这么说话?三爷在锦衣卫效力的时候,你还是你爹尿泡里的脏水呢!要不是前两年六爷、三爷提拔你,恐怕你到今天还只是个小旗!现在沾了某些人的光,做上了千户,就目中无人了?我警告你,再对德高望重的三爷出言不逊,小心我赏你两个大耳刮子!”

  要说何二在锦衣卫内的资历,比贺六还要深。当初贺六还是查检百户的时候,何二已经是南镇抚使了。何二朝着李伯风发了火,李伯风不敢再说话,只得牢牢闭上了自己的嘴。

  何二起身,朝着朱希孝拱拱手:“我愿作保,让林氏三兄弟入卫!”

  陆四、徐七、王八、薛九、严十,一众锦衣卫老弟兄纷纷起身,齐齐表示愿保林氏三兄弟入卫。

  就连指挥右佥事李黑九都为林氏三兄弟做了保。

  其实,贺六保荐林大柱进锦衣卫做总旗,林二柱、林三柱做力士,这算不得什么大事。朱希孝之所以针锋相对,是不想事事遂贺六的心愿:你个北镇抚使说什么就是什么,还要我这个左都督干什么?

  可现在,朱希孝感到了彻骨的绝望。整个左都督值房,除了一个酒囊饭袋崔广志、一个资历尚浅的李伯风,几乎所有人都站到了贺六一边!

首节上一节177/4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