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第1163节

因此对于搪瓷的技术扩散陈旭是丝毫都不在意的,等西方人学会至少也是几百年之后了。

曾经的历史上,瓷器从唐朝开始往全球扩散,但一直到明朝末期西方人才终于学会了瓷器的烧制方法,这不是怪他们笨,而是因为的确太神秘,很长时间就知道瓷器是用一种土烧出来的,但整个地球都是土,到底是哪种土足足让西方人困扰了几个世纪。

如今随着大宛国使臣的到来,陈旭基本上可以推测出已经有大秦的玻璃瓷器等商品输送到西亚甚至中东地区,如果西亚中东稍微安稳一点儿,有些东西被送到希腊罗马埃及也并不稀奇,毕竟商业行为是一种接力式的传播过程,会以种族和城市为中心,一圈一圈成涟漪一般往四周扩散,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不过既然工部官员抬出了专利法案阻止大规模推广搪瓷工艺,同时想通过减少搪瓷的供应来提高价格,这固然是一种很现实的商业思考,但在陈旭来说,这些人的格局和眼光还是太低了,他们大大低估了商业传播的力量,完全不知道眼下世界人口的分布和格局。

西方国家林立,除开大秦偏居东方与世隔绝之外,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以及亚非欧结合部都是文明极度发达的地区,加起来有上亿的人口,西方绝大部分都是奴隶社会,王公贵族过着极其腐朽奢侈的生活,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可比中国大的多,因此消费能力是大秦的无数倍,按照眼下大秦的工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唯一的阻力其实是来自交通和物流的严重阻碍。

因此要彻底撬开这个局面,光靠西域这条贸易通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打通海上通道,才能满足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贸易需求。

但既然始皇帝已经开口要求保密工艺,陈旭也只能暂时答应下来,但不过皇帝又把这件丢给他负责,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又大了许多。

陈旭坐下去的同时,许多官员都神情或遗憾或羡慕嫉妒的看着陈旭,有人已经开始打起小九九,看来要在搪瓷厂上掺一脚捞些好处,必然还是要去清河侯府上拜访一下才行。

“诸位爱卿可否还有事要奏?”始皇帝再次开口。

“陛下,臣昨日收到公文,广陵和杭州两家纺织厂厂房已经修建完毕,各自一百架纺织机也开始安装,织娘也开始招募,预计本月中旬就能开始正式投产,两厂主管奏请陛下拨付钱款开始大量采购生丝!”户部农桑署丞冯敬站起来奏报。

“准,此事由户部核算报中书省审核,钱款一定从快拨付不得拖延!”

“臣遵旨!”冯敬入座。

“陛下,海关署筹备已经开始,如今还缺一位主官执掌,还请陛下尽快安排人选!”右相冯去疾站起来拱手。

海关署和商务署一样,是随着商业发展应运而生,商业署主要是针对诸侯和西域藩属国以及西方诸国的通商来往,虽然也有部分海关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为各国通商提供便利。而海关署则不一样,完全针对的是海外的探索和资源的开发掠夺,用许可证来控制整个海外的扩展,发展到最后绝对是一个巨无霸的部门。

虽然海关署眼下刚刚筹备啥都没有,但其实受陈旭的商业理念熏陶多年的文武百官以及陈旭提前透露虞无涯等人将从瀛洲运送回来大量白银和硫磺的刺激,所有人都知道海关署绝对会是一个油水十足的部门,那些商人要想出海发财,必然少不得和海关打交道,即便是不敢贪污受贿,商人来往的孝敬必然也不会少,因此冯去疾此时一开口,朝堂之上无数三品四品穷衙门的官员全都动了心思,一个个都紧握着拳头开始憋气,喘着粗气眼巴巴的看着始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垂青。

“吏部可有好的人选?”秦始皇微微思索一番发现自己也没好的人选,于是抬头看向吏部令申公兖。

“回陛下,此事前两日臣已经与冯丞相讨论过,现预备有三人提请陛下定夺,分别是工部将作署东园校令曲通,吏部户郎中将杨正,还有一位是兵部长史司马欣,此三位眼下皆都是四品,任职时间也都满足五年,功考优良,可以提升品阶担任三品署丞!”申公兖准备充足的拿出一份奏折打开念了一遍,明显是已经和顶头上司冯去疾通过气的。

“唔,此三位皆都是老成持重之人,但海关乃是新置署衙,管理的事务也都没有任何经验借鉴,三位爱卿都不曾担任署衙主官,恐不得胜任,再议!”秦始皇稍微一沉吟便拒绝了这三个人选。

“是,陛下!”申公兖无奈的拱手坐下,顺便还和冯去疾交换了一下眼色,冯去疾脸色平静淡然的微微摇头,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结局。

第1215章 朕之师长

“诸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推荐!”秦始皇眼神扫过整个朝堂。

虽然眼下官员的考核升迁已经是常例,但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任何效果,他想用谁就用谁,遇到这种吏部人选无法满意的自然还是会要求采用过去习惯的举荐制。

举荐弊端虽然大,但胜在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一些很有能力的人。

朝堂之上微微一阵骚动之后,很快就有许多官员站起来推荐一些人选,但几乎都被皇帝摇头否决

陈旭以前数次和皇帝谈论起将来海运的巨大作用,因此在始皇帝看来,海关将来作用巨大,必须要一位他认为能够镇得住的大臣替他掌控数万里海疆,将来海关还是大秦一个极其重要的税收来源,因此还要正直无私不能因为海外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而中饱私囊堕落成为了巨贪。

连续七八位推荐的人选被始皇帝拒绝之后,朝堂方才还抱有希望和信心的官员全都偃旗息鼓,朝堂很快再次冷静下来。

“少师可有好的人选?”始皇帝最后还是把希望放在了陈旭身上。

陈旭苦笑一下站起来拱手说:“陛下,海关署将来作用巨大,人选的确需要慎重斟酌,但如今刚刚开始筹备,臣以为陛下可以先在吏部令与诸位同僚推荐的人选中甄选一位担任,日后看成效再做安排不迟!”

“无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海关如此重要,朕自然要慎重一些,少师若有人选就先推荐一位,朕斟酌决定!”秦始皇捻须平静开口。

“是,陛下!”陈旭捏着下巴思忖片刻之后拱手,“臣推荐三川郡守李由!”

“哗~~”朝堂之上一阵骚动,不光文武百官不解的齐刷刷转头看着陈旭,就连始皇帝都愣住了,冯去疾和蒙毅更是满脸迷惑的瞪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陈旭的脸,似乎想看看陈旭是不是神志不清了。

李由是李斯的嫡长子,还是皇帝的儿女亲家(前面写错了,李由没有娶公主,而是李由的儿子娶了公主,女儿则嫁了公子,特此更正一下!),但自从李斯挂了之后,李由这个曾经备受人关注的上卿之子很快便无人问津了,李斯以前和陈旭针锋相对的在朝堂争斗过数次,而且李斯死了之后不到十天陈旭便坐上了左相宝座,在所有人看来,陈旭和李斯两人是敌人。

既然是敌人,陈旭突然无端提请李由担任海关署的三品署丞,就让所有人迷惑不解了。

李由虽然眼下已经是三品郡守,但地方官员和朝堂中枢的官员身份差别不是一般的大,从商周流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看来,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站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才是皇帝真正喜欢的臣子,外放的官员都是外臣,属于不亲近的大臣。

因此自古以来,外放意味着贬官失宠,而升任京官无论大小都算是高升,值得大大的庆贺一番,包括封赏诸侯也一样,封地越靠近京师越是尊贵,离京师越远越是不重视。

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已经八年,功考成绩优良,但因为四年前陈旭在函谷关遇刺之事,李由作为三川郡守被牵连,若不是李斯估计就会被皇帝罢官,李斯去世之后,李由仍旧担任三川郡守,但在朝堂所有官员心目中的地位一下下降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区区一个三品地方官员,京师的六品官都可以不屌他,而且在许多官员看来,李由其实可以早点儿赶走了,然后塞一个自己家族或者派系的人去当三川郡守。

“陛下,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数年,臣听闻官声很好,而且这几年郡城洛阳也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咸阳一样繁华热闹,可见李由也是一位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主官,海关署和眼下其他署衙皆都不同,一切都是重新开始没有经验借鉴,臣以为需要一位既稳重成熟,又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官员来执掌,虽然臣以前与李相有过几次争吵,在治国理念上冲突巨大,但彼此并无仇怨,我大秦正是因为用人不避亲疏,方才有今日之繁华盛世,李相是臣极为敬佩的前辈,臣相信李由也能如同李相一般为大秦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如此方才不堕上卿家族的名望……”

陈旭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言语恳切令人悸动。

文武百官皆都沉默,只能听见陈旭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之上回荡。

就连秦始皇听完之后都揪着胡须脸色严肃认真的沉默数秒之后才点头感慨无比的开口:“少师胸怀天下,举贤不避亲疏,朕心甚慰,李由乃是李丞相嫡长子,替朕镇守三川郡数年,功高劳苦,这些年也的确把三川郡治理的井井有条繁华无比,好,就依少师推荐,调李由入京师执掌海关署,苏府令拟旨,稍后送往中书省签发通传下去,至于三川郡守之职,由吏部从速安排人选……”

“臣等遵旨!”中车府令苏越和户部令申公兖赶紧站起来一起拱手应诺。

陈旭举荐李由之事,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但许多官员想明白之后也不得不承认,陈旭这个做法将会极大的改善他当初和李斯争斗带来的后遗症,将会笼络不少李斯的铁杆法术派门徒,而且不避亲仇启用李由,也将极大的提振陈旭在民间和官员中的声望。

陈旭虽然身居左相,而且还是仙家弟子,但朝堂就是朝堂,满朝文武和王侯公卿都不会全部和他一条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利益和政治立场,李斯深耕朝堂十余年,而且当左相之后法系门徒在朝堂之上几乎一手遮天,这朝堂之上许多官员对陈旭还是存在极大敌视态度的,如今陈旭用这种方法来减弱朝堂和民间暗中对他的敌视,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蒙毅平日古井无波的脸颊上的惊讶和愕然慢慢褪去,最后微微点头变成了一种古怪,甚至还略微带着一丝忌惮。

今天他突然发现,陈旭的朝堂风格一下子就陌生老到许多,从以前的针锋相对甚至故作的隐忍变成了一种优雅和大度,而且毫不做作顺其自然的开始化解朝堂之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阻力。

七年时间,这个当初不过一个山野少年,来咸阳之后便锋芒毕露的大秦勋贵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顶级权贵,开始了他对于大秦朝堂未来更深层次的布局。

李由的事很快就被其他更多的朝堂政务淹没下去。

但这件事在散朝之后肯定会成为官员阶层最为热门的讨论话题。

开春之后各地奏书很多,特别是各地对于筹建各种新式工厂以及大规模开设纺织厂的请求每日都络绎不绝,因此朝堂议政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午时钟声响起,文武百官奏报的公务才算处理完成。

秦始皇三次询问之后文武百官再无奏事者起身。

就在文武百官都摸着已经饿得咕咕叫的肚皮开始整理朝服头冠,以为始皇帝很快就要宣布退朝之时,秦始皇却突然脸色威严的站起来。

“苏府令拟旨……”

“啊!?”本来也已经准备退朝,把面前的笔墨纸砚都收拾整齐的中车府令苏越愣了半晌才醒悟过来,赶紧手忙脚乱的把笔墨纸砚又都一样一样拿出来摆好。

“至朕登基为秦王始,如今已经过去三十五年,朕为秦王,批阅奏书处置国事,殚精竭虑夙夜难寐,只为不负诸位先王重托,将我大秦治理成为一个繁荣昌盛之国度,后朕在诸多爱卿的辅佐下横扫六国一统华夏,大秦有今日之盛,上将军,通武侯,李丞相等已经故去之重臣与诸位爱卿皆都都功不可没,但我大秦能有今日之煌煌盛事,却是朕得一位仙家弟子辅佐……”

首节上一节1163/15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