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第582节

更何况眼下大秦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需要的就是更加开明和放松的法令,残酷的秦法六国百姓皆都不习惯,自然也从心里产生巨大的抵触情绪,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有人借机生乱,如果百业兴旺,农商匠卒皆都自由自在安居乐业,谁特么有闲心来造反。

大秦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统一之战后,严苛法律早已不再是大秦强盛的保障,反而成为了一种作茧自缚的巨大包袱,发展民生才是让大秦能够稳定强大的最好手段。

不过这些后世各个朝代总结出来的规律,实际上就是因为大秦的倒塌才明悟出来的。

比如汉朝,知道大秦亡于苛法,而且参与造反的人也知道秦法的强大弊端,因此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各种制度,但却大大削弱法术治国的方略,采用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使得大汉迅速繁荣强大起来。

这些事陈旭知道,但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不知道。

因此陈旭就需要不断的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让满朝文武和皇帝看到这些事情的效果。

而且时间不等人,几年时间一晃而过,陈旭来大秦转眼已经三年多了,但对于法律的改变微乎其微,都是在周边挠痒痒,从未触动过任何法术治国的根本核心和利益所在。

而今天,陈旭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了废除商律中的抑商条款,将被法家门徒视为末作的商业解放出来。

商业兴才会有百业兴,一个不会做生意的国家只会越来越穷。

陈旭的话还在朝堂之上回荡,满朝文武皆都沉默不语,有人皱眉有人愤怒,还有人激动有人脸色平静。

皇帝高坐龙椅,脸色平静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陛下,商业乃是末作,商贾自来投机取利,若不是商律束囿,我大秦恐遍地奸商与民争利甚至与朝廷争利,何来百业兴旺!”一个中年大臣站起来,脸色看起来颇为愤怒,但也略微有些忐忑。

愤怒是因为陈旭废除压制商贾的律法,忐忑是因为陈旭的身份。

特么的仙家弟子啊,不知道晚上会不会用太乙神雷炸死他。

但李斯给他的眼色他却又不能无动于衷,作为法家门徒,必然还是要和大佬李斯站在一起,同穿一条裤子,不然日后地位不保。

李斯的小动作陈旭都懒得去看。

一旦触及律法这种法家门徒的核心利益,李斯不可能不反击。

“陛下,臣曾熟读内需论,认为清河侯所言有理,商贾把存留在库房中的钱财投资商业,朝廷便会收获许多连带的商业税收,这些钱不会凭空而来,如果解除压制商贾的法令并且减少税收,必然会带动更多商贾把钱财活用起来,百业才能兴旺发达!”工部一个四品官员站起来为自己的顶头上司陈旭顶贴。

“陛下,东门外正在修建的渭河大桥投入几何您可知晓?”

陈旭也懒得继续等李斯的人跳出来打擂台了,因为这种事如果皇帝不表态,双方可以唇枪舌战几个月,实际上到最后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反而只会降低他的身份和地位。

大秦天下秦始皇就是最大的BOSS,只要搞定他一切都OK,搞不定秦大大一切都白搭,废除压制农商的法令和发展商业的事情陈旭已经明里暗里和秦始皇说过许多次了,如果秦始皇不愿意,那么就没有半分的希望,但秦始皇却从未正面拒绝过陈旭的提议,而且眼下的态度也莫零两可,这种态度就表明秦始皇还在犹豫,需要给他一个更加实锤的理由。

“哪位爱卿告诉朕渭河大桥投入几何?”秦始皇显然不知道陈旭的问题答案,眼神落在户部令高腾身上。

“陛下,臣来回答清河侯的问题!”高腾身后一个四十余岁的黑须户部官员站起来。

“讲!”

“科学院和工部策划修建的东门渭河大桥长六十丈,共计需要消耗钢材五十万斤,水泥一百万斤,木材一千余丈,另有竹石麻绳不计其数,烧制水泥,挖掘河沙,筛选卵石,砍伐竹木,修建桥体,共计动用兵卒匠工一千余人,刑徒奴隶近万人……”

“朕只想知道大桥修好花费几何?”秦始皇脸色威严的打断户部官员的话。

户部官员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的虚汗赶紧说:“回陛下,按照工程指挥部的测算和眼下每日的消耗,大桥修好至少需要耗费五十万石钱粮……”

“哗~”

朝堂之上瞬间一阵惊呼和骚动,许多大臣都互相看见了同僚脸上的惊恐,就连一直脸色平静的李斯都忍不住保护脸皮抽动了一下。

而端坐龙椅的皇帝略胖的身体都跟着抽筋一样抖了一下,嘴巴略微张开愣了几秒钟才皱着眉头说:“五十万石,我咸阳仓也不过存粮三百万石,这座桥竟然耗费如此巨大?”

“是,陛下当日谕令无论多大代价都要将桥修好,因此臣等便没有再另行汇报!”户部令高腾苦笑着站起来说。

“陛下,根据测算的确要这么多花费,科学院和工部户部的测算明细臣已经看过!”右相冯去疾赶紧站起来为自己的属下顶住,“其中大部分消耗是在水泥和钢铁,水泥厂开山凿石,运送煤石,采掘黏土和灰石、磨制生料,钢铁厂的大量铁锭都是从河东和南阳运送过来,车马耗费巨大……”

“陛下,钢铁水泥虽是修路筑桥的利器,但开销也同样巨大,如果从咸阳至齐郡东海之滨修筑一条水泥公路,光是大小桥梁就有十余座,整条路若是要修建完成,全部投入不下千万石钱粮,这笔开销朝廷绝对无法支撑,除非引入商业投资,让大量商贾投入巨资建造水泥厂、钢铁厂、挖掘砂石石料,运送竹木等物资,否则光是这条路就会拖垮我大秦,何况今秋关中秋旱粮食减产约一成,加上齐东两郡的水灾之患需要官仓大量补贴,这些越发让朝廷开支捉襟见肘,但若是不修路,道路不畅则货运不畅,但若是修路,这必然沿途的郡县无法支撑这么巨大的开销,何况强征民力加重税负,只会让百姓更加疾苦怨愤,臣以前说过,朝廷之事皆可付诸于商事,若是把这条路交给商贾来修建,朝廷必然不会背负如此大的压力!”冯去疾说完之后,陈旭再次进言。

第626章 不一样的变化

“清河侯,莫非要再次仿照约法三章乎?”高腾扭头看着陈旭。

“不错,唯有如此,才能解这个两难的局面!”陈旭点头。

“可是……可是朝廷拿什么来给商贾兑现钱粮,修路修桥可没有任何战利品?”高腾感觉到自己脑袋有些浆糊。

而其他许多官员也跟着一起点看着陈旭。

所有人都知道陈旭的神奇属性,大部分人甚至都完全认同陈旭真的就是仙家弟子。

但仙家弟子也只是一个凡人而已,并非真正的神仙,难道陈旭还能将这条路变出战利品来么?

“自然有可以兑现的方略,只不过这个时间比较长,而且还需要许多针对商贾的特殊优惠政策,也就是我方才所说,必须彻底废弃压制商贾的法令,让天下商贾看到朝廷的确是要对商贾与平民一视同仁,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参与其中,不然这么大的投资却得不到等同于付出的回报,只怕谁都不会出手……”

“何况天下大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世间也从未有过一成不变的事物,商贾自古有之,但却从未有如我大秦眼下如此苛刻之法令,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男女尚且有匪报之情,况利国利民之重器,许商贾以自由,得之以国利,许其以税利,大秦平添遍布天下的坦途大道,与国与民皆都有利,岂非两全其美乎?而朝廷所付出者,只不过废止一条法令耳,孰轻孰重一看便知,如若诸位还紧抱迂腐之法令置国家社稷于不顾,岂非若那掩耳盗铃之辈,自欺欺人耶!”

“于国,陈某没有半分私心,于商,陈某只求问心无愧!”

陈旭说完之后负手而立,眼神扫视整个大殿。

今天这番话,陈旭虽然早有打算,但却没想到今日会说出来,他本来想的是等到公交公司完全走上正轨,等东门外的渭河大桥修好之后,让这两件咸阳民众皆都每日谈论的热门话题都完全成功,让所有人都看到成果之后,他才会写一份详细的奏章正式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但没想到公交车刚刚出现,皇帝便有如此大的兴趣喊他来朝堂解释。

而这个机会陈旭自然也不愿意放过,何况这种事情越早解决越好,早早的捅破这层纸,即便是今天解决不了,也会在在满朝文武的心中提前种下一颗种子,其中必然会有人认同这个观念,而且朝堂的事必然很快也会传播出去,然后咸阳的商贾绝对不会没有丝毫表示。

有清河侯为他们撑腰,如果还不行动的话,商贾就真的没有翻身解放的机会了。

满朝文武大臣皆都脸色凝重没有任何声音。

陈旭在这番话听起来异常犀利,而且丝毫不留情面。

但的确字字句句皆都没有半分私心。

而且这条路投资达到千万石钱粮,给所有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户部和内史府这两个替皇帝掌控钱财的署衙。

东方大道这条水泥路皇帝必须修筑,这个事情上次在南门外就已经说过了,但皇帝一道谕令下来,承受这个压力的还是六部官员,筹措钱粮、征召役夫、还要调集大量的刑徒和奴隶,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压力,而且还不能出错,粮食供应不上,最后必然会酿出祸端,一千万石粮食啊,六国之战没有哪一场战争有如此大的消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压力,而是要命的差事。

然而,陈旭期待的事情并没有解决。

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一样沉默许久之后脸色平静的说:“清河候言之有理,但法术乃是国策,需慎而决之。”

首节上一节582/15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