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笑着,打断了郑侠如的话语,潘子钦毫不客气的说道。
“虽说潘某家父是前朝千户,可又落得什么?潘家虽受前朝之恩,可父兄皆已为国尽忠,可以说尽还了前朝之恩,这前朝之事又与潘某何干?再则,虽说潘某未曾出仕大清,可我漕帮弟兄却也是受恩于大清,如果没有大清,我曹帮的弟兄们又吃什么喝什么?对此,潘某又焉能不知恩!”
轻蔑的看了郑侠如一眼,潘子钦看似客气,可是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
“郑老爷,虽说你是前朝的官儿,可以你郑家的家业,可谓是家大业大,又何需趟这池浑水?在这天下变乱之时,老老实实的做你的足谷翁不比什么都好?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潘子钦的回答,让郑侠如脱口说道,
“可,可郑,郑某是汉人”
一句简单的回答,虽说有些结巴,可在说出这句话后,郑侠如只觉得的长松了口气,似乎要说出这句话要费多大的劲似的。
但在说出这番话之后,他整个人反倒平静了下来。不再像先前那么惶恐了。
是的,郑某是汉人!
既然是汉人,理所当然要为天下汉人的将来而奔走!
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仅仅因为郑某是汉人!
对,正是如此!
郑某是汉人!
简单的五个字落进潘子钦的耳中,诧异的看了他几眼,确定其不是在演戏后,他才开口说道。
“汉人、汉人”
沉吟着这两字,神色变得似乎有些复杂的潘子钦只是在心中略微感叹一声,随后看着郑侠如说道。
“潘某虽是汉人,可却身负漕帮上下数万弟兄的活计,郑老爷无须再言!”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潘子钦的脸上尽是一副身不由己的模样。似乎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因为他必须要考虑到整个漕帮的利益。
“可,可”
就在郑侠如刚欲开口游说时,潘子钦的双目猛然一睁,打断他的话,盯着他说道。
“郑老爷,潘某还是那句话,这浑水,潘某趟不得,若非我是汉人,这会恐怕早就把你送了官!还请郑老爷莫再逼我,此事,我便当从未听说!”
说完这番话后,面色猛然一厉,潘子钦看着郑侠如,冷哼道。
“送客!”
什么?
怎么会这样?
郑侠如诧异的看着潘子钦,这和他得到的消息完全不一样啊!如果不是因为知道那件秘事,他又岂会冒险来到清河?
他之所以敢来清河,不正是因为知道那件事吗?正是想借此立下大功,从而得到军门的赏识。进而得到军门的信任。
现在,怎么可这会,被潘子钦这么一说郑侠如那里还敢再呆在这。
在送客声中,郑侠如有些是魂落魄地离开了这里。就在他刚走出去的时候,那边便有人走进来对潘子钦说道。
“帮主,我看这姓郑的没准带来的消息是真的,即然咱们”
不待来人把话说完,潘子钦的眉头一挑,看着来人说到冷哼道。
“老二,我看你是昨个的酒没醒,这造反的活,又岂是咱们弟兄能担的?你去,把三弟他们都喊过来,这年月,他么的,真不让人消停!”
在老二出去喊人的时候。潘子钦的眉头紧锁,他的脸上表情不时地变换着,那眉宇间更是隐隐流露出些许烦忧。
“难道这天到了现如今,当真个又要变了?”
自言自语中,潘子欣的手指不时的轻轻敲击桌面,那眉头时而紧皱,时而松开,偶尔的他又会发出一声叹息,在那叹息声中,他的目光又在不断变换着,似乎对于他来说,现在这一切来到似乎有些太过突然了。
“也许”
第12章 漕帮变(第一更,求支持)
“立誓拜玄黄天地、结盟为丹赤江山”
一副中堂挂于墙上,简单的一副对联,透露着些许不为外人所知的消息。而坐于首坐的潘子钦却只是沉默不语的吸着烟袋,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入帮中的十二位堂主。
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将长袍襟钮解开,衣襟尖角反折向内,略带着前朝“海青”的式样,而且辫子也都是解开,披发在后。这开大香堂时,只有十二个堂主在此,其它没有任何外人。
“帮主,以小弟之见,即然郑王爷派人来联络咱们,这样的大好机会,咱们可得抓住了!”
孙浩然看着默不作声帮主,出言游说道,
“就是,当年您带着弟兄们夺这漕帮之位的时候,弟兄可是立誓,假名漕帮,名为协助漕运,实则反清复明,既然现在郑王爷已经克复江南,正是我等起事响应之时”
翁国放看着帮主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当年他们加入漕帮的原因。在他说出这番过往的时候,其它人无不是纷纷点头,十几年前,在前朝的时候他们皆不是漕帮成员,他们都是漕船上的漕兵,虽然后来被迫降清,可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心存忠义,再到后来被清虏解兵为船夫后,也正是在那进修潘子钦领着弟兄们夺下了原本专管运河民夫的漕帮帮主之位,从而掌握了漕帮的大权,也正因如此,他正是从那时候起,漕帮的宗旨就变成“反清复明”。只不过一直是暗中行事,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一宗旨。
“起事响应”
沉吟中潘子钦把目光投向众人,然后说道。
“如何起事响应?”
“如何不能?现在帮上万弟兄集于清河,这城内漕丁,亦有半数是帮中弟兄,如此再不起事,还待何时”
不等王成把话说完,潘子钦突然冷笑道。
“哼哼”
冷笑着,潘子钦看着众人说道。
“只恐怕,咱们还没联络弟兄动手,这边就有人把咱们给卖了,到时候那亢得时非得扑杀你我不可!”
说完这句话,潘子钦便朝着孙浩看去,然后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