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喊声中,他们手中的七尺长枪就像是刺刀一般,不断的刺上前方。没有比刺刀所用的刺枪术更简单的枪术了,至少相比于这个时代的枪术,以“三防一刺”为核心的刺枪术,训练起来更简单,而且更为有效,只需要经过短期训练后,兵卒就能掌握其中技巧,可以说,长枪队正是忠义军的根本,也正是长枪队成就了今天的忠义军。
“杀、杀”
千人刺枪操练的场面同样是震撼人心的,在那一阵阵喊“杀”声中,朱明忠注意到校台上那些出身于长枪兵的官佐,在看到这一幕时,无不是神情激荡,对于他们来说,这长枪早就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无论现在他们麾下是重甲兵或者火枪兵,当初接受的长枪训练早就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而渗到他们骨子里的又是什么呢?
恐怕就是类似于“敢于刺刀见红”的思想了,毕竟,在通济门,他们曾经承受着箭铳齐发的伤亡,不断的挺枪前进,最终击退了清军的反攻。
长枪兵给忠义军带来的是什么?
是意志!
正是当初的没有远程兵器的限制,使得忠义军只能凭借长枪拼命冲锋,使得忠义军的身上积聚了一种其它军队所欠缺的意志“敢于刺刀见红”的意志。
相比于重甲步兵以及长枪兵那令人震颤不已的操练,火枪兵的操练反倒是有些不温不火,甚至显得有些乏味,尽管火枪兵踩着鼓点行进的队列看起来很是整齐,虽说他们在操场上变换着队列,尽管显得有些生硬,但看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
而在火枪兵的操练之中,唯一的亮点恐怕就是他们使用的武器,那些带着枪身修长、带着枪托的燧发枪,所贮藏着的改变时代的力量,至少现在还没有几个人能够意识到,但是作为穿越者的朱明忠很清楚,也正是燧发枪的出现,让明民族第一次对于野蛮的游牧民族、渔民族形成了真正的压倒性的优势,从此之后,野蛮民族再也未能像历史上一样征服明民族。
火枪改变了一切,也正是从火枪开始,明第一次真正的对野蛮形成了让对方无法超越的优势。
在枪口的硝烟中,看着场中的火枪兵,看着他们随着鼓点变换着阵型,随着口令装填弹药。看着那一排排的硝烟。尽管明知道他们打的是空枪,但是,朱明忠仍然能够想象到清军在他们的面前人仰马翻的一幕。
火枪兵!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朱明忠的拳头猛然一握,在这一时刻,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现在这支军队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想到这儿,朱明忠朝着北方看了过去。现在达素应该快到徐州了吧!
是的!
已经不远了,等到他来到这里的时候。
到时候鹿死谁手,还未尝可知!
虽然明知道自己麾下的官兵大多数都是新兵,但是那种信心却从未曾改变过,朱明忠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胜利。
就像是对称他这种心情一样,就在朱明忠的心里升腾起那种必胜的信念时,校场上想起了一阵阵耳欲聋的吼声。
“忠义军!”
“杀虏!”
“忠义军!”
“杀虏!”
那一阵阵怒吼声,从上万官兵的嗓子里迸发出来,他们怒吼着,咆哮着,那声音中更是带着一种渴望,是战斗的渴望,同样也是对于自由的渴望!
“忠义军!”
“杀虏!”
在这怒吼声中,神情越发严肃的朱明忠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官兵,突然他的右手握拳在胸前猛击,然后前伸手臂,跟着士兵们一同喝倒。
“忠义军杀虏!”
第74章 南京(第一更,求月票)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达素率领的十万大军,可以说聚集了清军于北方的几乎全部精锐,当然,除了京营八旗之外,至于京营八旗是不是精锐,恐怕只有那位在南苑成天练兵酋首才知道。
对于江南的那些已经重新蓄发的百姓来说,他们自然关心着清军南下的进程,当得知清虏前锋已经抵达徐州的消息时,整个南京的气氛顿时显得有些紧张。以至于那街上的人们,在见着彼此的时候,无是不用一种试探的眼光看着彼此。
在彼此的眼光之中,他们都读到了一种担心与忧虑,既是为他们自己,同样也是为了这汉家的河山。
“这大将军可是有二十万大军,只要大将军把兵往江北一派,那达素小儿还能嚣张得了几时?”
“大将军手下是兵多将广,可别忘了江北现如今是朱军门的地盘!”
尽管没了下句,可这酒楼里头,谁都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当初朱军门远走江北的时候,是怎么个走法,他们又岂曾不知,大将军和朱军门,那可不是一路的。
“朱军门,那可是响当当的汉子啊”
“可不是,忠义军上下,有那个不是响当当的汉子!”
“除了李子渊那狗东西!”
“对,对”
“不过那狗东西,倒也有几分本事,听说在江西那边也是连下数城!”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话声中,坐的窗边一身儒袍,书生打扮的郑灵的眉间闪动着些许忧色,她之所以私自离开王府,正是想要出来透口气,顺便到城外的大报恩寺许愿来着。
可这会,她的心思却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之所以如此,倒不是担心其它,而是忧心着江北能不能挡得住达素的十万大军。
他能挡住清军吗?
对于只有17岁的郑灵来说,在朱明忠之前,除了府中的下人之外,她几乎从未曾接触过年岁与之相仿的青年男子,从初听那首绝命诗时的感动,再到到初见他时的惊讶,一种难言的情愫暗自在情窦初开的郑灵心中发了芽。
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对江北多出了几分关心,尽管她从未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可并不妨碍她听到江北传来的消息时,内心的一阵阵的欢喜。
但是现在,却又不能不为他担起心来,毕竟,这可是十万清虏!
“大哥,也真是的,为何直到现在还不派兵北上,难不成真要等他先耗去清虏的锐气吗?”
派兵北上!
又一次,郑成功在心底念叨着这个词,那神情显得很是复杂,从昨日得知达素所领清军先头抵达徐州之后,是否派兵北上增援,就与府中争论不休,赞同北上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而且各有各的道理,赞同者言道着唇亡齿寒的道理,而反对者出言反对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铁人军需要留下拱卫南京,至于其它陆师精锐,现在正在攻打杭州,于杭州城下僵持。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派遣全军精锐铁人军北上,到时候这南京又如何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