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404节

可,银子从那里来?

对于明崇祯三年中举,任蓟州知州,后升户部郎中。清顺治元年降清,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降清后,一直官至户部尚书的王宏祚来说,他自然不愿意他这脑袋被当成军粮官的脑袋,被皇上用来平定军心。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如果再拿不出银子来,到时候,他这脑袋是万万保不住的。

既便是勉强保住了这个脑袋,可是丢了官帽,又有何用?

身为云南永昌人的王宏祚来说,他自然不担心家人被流放台湾,现在,他所担心的只有银子,怎么才能筹集足够的银子。

户部的银库,早在皇上亲征之前便已经耗费一空,幸亏王宏祚当初手脚紧一些,使得银库还存有三百三四十万两银子。可是皇上亲征之后,二十几万大军在外,再加上洪承畴于长沙练兵,还有云南的军饷,这几件事一做,花起银子来就像流水似的,不到三个月,三百三四十万银子便又花光了。

这不当皇上下旨急需四十万银子发放军饷的旨意来过之后,户部粮中王继便哭丧着脸对王宏祚说道:

“实在没银子了,不要说四十万,现在就是十万两都拿不出来。”

别说是四十万两的军饷,就是京官的这个月的俸禄都不一定能发得出来,身为汉军镶黄旗人的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脸上尽是一副苦色,原本这户部郎中是他肥差,可现如今却完全变了味。

这个差事,真他么不是人干的,成天一个个的都问他要银子,可是这银子从那里来?没有了江南的解银,这户部里能岂能造出银子来?就是杀了他,这会也拿不出多少银子来。

银库里的情况,王继可是再清楚不过,那里头空空如也,甚至就是那几万两银子,还是特意留下来留给大家伙发俸禄的,那些银子发军饷是不够,可却能顶上一个月的俸禄。

这军饷可以不发,但是京官们的俸禄不能不发。难不成,到时候让大家伙都跟着饿死不成?所以这京官的俸禄必须要发下去。当然,那可不是几万两,而是更多。

便是现在这个时候,在军饷与俸禄面前的,就只能选择后者了。不是他对皇上不忠,而是他必须要考虑到大家的肚子!要不然,他这个户部郎中,非得出事不可。

“没银子怎么办?皇上那边可是有旨意”

尽管想要发火,但是因为这王继怎么着也是一位侍郎,所以他也只能抱着火说道,

“这银子也不是为王某人造的,误了事,你王在燕负得了责任吗”

王继这几个月来,因为拨款的事常挨两位满汉尚书的训。他发现自从这银库里没有了银子之后,王宏祚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不对满尚书客客气气的,就是对他这位郎中也不大发脾气,现在不同了。他对人说话都带着命令的口气,不容你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连解释几句也不耐烦听,动不动就用“你负得了责任”这样咄咄逼人的话来压人。王继知道这位也是被空荡荡的银库给急的,今后得处处小心才是。

“尚书大人,”

王继用近于尽可能平静的口吻说。

“卑职知道这银子是皇上要的,您为这些事情操心费力,别人看不到,卑职还看不到吗只是这银库确是没有银子了,卑职既无点石成金的本事,也不能去强行搜刮百姓啊!”

“搜刮百姓了”

王宏祚心里想着,打从大清国入关,这搜刮百姓的事情少干了吗?可没听说过那天没有搜刮过百姓的,这地方上若是能抬抬手,又岂会天下皆反?

于是他顿时没好气地说了一句,然后便摆了摆手。

“你先下去吧!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再弄些银子来,务必要把银子给皇上筹备齐了!”

王继连忙起身告辞,直到走出大门,他才长长地透了一口气。可是那脸上却尽是一副苦色。

这银子到那里去筹?难成不真的把那点俸禄都搭上?

户部银库是没有多少银子了!

王继并没有说假话。这些,身为汉尚书的王宏祚的心中是有数的。现在银库里顶多还有一点发俸禄的银子,那点银子且不说不够用,就是够用,也不能动,因为那是京官的口粮,若是谁动了那银子,弹劾他的折子非得给他淹死不可!

在这个时候,再逼他有什么用呢

可皇上要的银子怎么办?

皇上那边的事也要紧啊!

要是实在不行的话不过只是刚动一下那点银子的念头,他还是打消息了这个拿大家伙俸禄当军饷的念头,这件事不能做,他也不敢做。

“看来,只能去借了!”

借!

这个时候,大清国除了向八家皇商借银子,王宏祚压根就没有其它的办法,毕竟,这些年,只要朝中的用度不足的时候,总会向八家皇商借银子,这是个惯例,最多的一年,那八家可是借给朝廷一千多万两,甚至直到现在,朝廷还欠他们几百万两。

这八家,当年从大清的身上可是没少捞银子啊!借了这么多银子,就从来没有借空过!

想着这富可敌国的八家,一面羡慕着他们的家业之厚的同时,王宏祚暗自在心里寻思着,但是他的心里另一个念头却在那里寻思着。

“即便是从他们八家那里借来一千万两,又能撑多长时间?再者,他们愿不愿意借,恐怕还是一说,毕竟,现在的时局”

现在的时局可不是当年大清气势正盛的时候,现在这时局瞧着可是与大清不利,在这个时候,这八家又岂会心甘情愿的拿银子出来?

对此,王宏祚的心里没有底,可是除此之外,他又没有别的选择。毕竟,现在整个京城,能拿出银子的,只有这八家皇商了。除了他们,没人能拿出银子来,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借银子给朝廷。

但是他们又岂愿意拿出银子?

王宏祚没有选择,身为八大皇商之首的范永斗同样也没有选择。

白花花的银子人人都爱,若不是为了银子,当年范永斗又岂会勾结清虏,甘当汉奸,当年他勾结后金,向后金贩卖布匹、粮食、铁器以至于到后来向其提供情报,甚至派人为其领路,根本目的是为了银子,也正因如此,包括范家在内的八家商人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忘为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赐给服饰。顺治还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商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帝便将他们封为籍隶内务府的“皇商”。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从此范家可谓是飞黄腾达。

也正因如此,此时的范家已经与大清国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不能退缩,若是退缩了,不定这身家性命就归其它人了!

所以,几乎是在王宏祚这边刚一开口,提出向八家借银缓解朝廷用度的时候,已经年迈的范斗立即拍着胸膛应了下来。

“爹,这可是足足一百万两!”

范三拔看着爹,颇是心痛的说道,当年大清国没入关的时候,不知多少次范三拔带着商队出关,把大清国急需的粮食、布匹运给他们,那时候他愿意借银子给大清,不为其它,是因为大清国的气势正胜,借给他们不愁还不上来,可是现在却是今非夕比啊!

“爹,现在这局势,就是咱们把这银子借给了朝廷,朝廷又岂能保得住天下?”

范三拔的语气里带着怀疑的味道,作为商人,对于局势他是极为敏感的,他知道现在的局势并不乐观,至少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乐观。

在这个时候,把银子借给朝廷,根本就是亏本买卖,做为生意的他,自然无法理解父亲的举动。以至于又急声问道。

“万一要是朝廷在山东兵败,或者与江南兵败,到时候肯定要逃出关去,咱们现在把银子借给朝廷,不是拿银子打水漂吗?”

儿子的话,让范斗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中总带着些失望,然后又摇头说道。

“你啊,还是太糊涂了!”

首节上一节404/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