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人”
那被朱明忠扶着的,原本看似已经没有丝毫力气的兵卒,一瞧见扶着自己的人是谁,连忙紧张道。
“小、小的还能走”
“兄弟,我来帮你!”
朱明忠便将他身上干粮袋背在身上,随着那些兵丁一同走着,在他收拾着士兵的军心时,并没有注意到,附近一双亮闪闪的眸子,一直跟着他,骑在马上柳如是那双眸子中里流露出的是不加掩饰的欣赏。
或许,古来史书中所说的“爱兵如子”名将大抵也是如此吧!
在朱明忠的带动下,那些官佐们无论是否心甘情愿,也都纷纷拿过身边士卒的干粮袋或者长枪,一同向前走。
整整十个时辰,部队一直在行军,从清晨,走到了黑夜,这些官兵不停地在走,甚至连饭都不吃,走着都想打瞌睡,终于,第二天午夜将过的时候,部队在距离常州不到十五里的地方停也下来,好多人根本就吃不下袋子里的炒面,而是倒在地上就睡,根本就不用找地方,有的靠着树,有的就躺在路上,睡得遍地都是。不吃饭还不行,同样累的气喘吁吁的官佐还有喊着大家起来吃饭,说。
“不吃饭哪里能行?我们还要赶路,还要攻城啊。”
各级官佐都得跑着一个一个喊着,费了好大的劲,才能把他们们叫起来吃些饭,饭不过只是凉水泡的炒面,有的拿着饭碗,头一歪,然后又睡过去了。
看着那些已经累坏了的官兵,同样累的双腿发酸、脚底酸痛的朱明忠的眉头紧蹙的盯着他们,在这样冷兵器的时代,这样的强行军,会不会适得其反,现在这些已经累坏了的弟兄,还能再打仗攻城吗?
“明天,那才是一场硬仗啊!”
新书幼苗,需要大家的关爱!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90章 夺城(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90章
清晨,当城门的震鼓敲响的时候,常州城东通吴门外,这会已经早早的挤满了欲进城的商贩,其中不少商贩都是赶着大车而来,这昨天城门大开后,虽说城内的粮价应声而落,可是那粮价仍是每石三两六钱银子的天价,这不,不过是一天的功夫,这常州的粮价便引来了周围的商贩。
从后半夜开始,这紧闭的城门外,便足足停了好几百辆大车,都是听着消息从各地赶来,准确挣上一笔银子的粮贩。
“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置身府衙内的崔宗泰,心里总是有那么些不安,隐隐的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从昨天,直到现在,他想了很多,虽说在师爷的劝说下,他并没有关闭城门,仔细思索一番,他觉得这所谓的乱贼往常州杀来,十之八九是姓朱的布下的疑兵,那人定是担心离开江后,他会领兵去打江阴。
“上万民勇”
这姓朱的肯定是担心这个,所以才会故布疑阵,只要他关着城门,自然也就不会对江阴构成威胁,到时候,乱贼自然可以轻易拿下常熟。
可,似乎,还有什么地方不对啊!
“崔六、崔六”
这边的喊声没落,那边就有人跑了过来。
“主子爷,奴才在呢!”
作为崔家的农奴,崔六弯着腰,打着千,那副奴才相全是烙在了骨子里头。
“城门开了吗?”
“没哪,主子,您不是吩咐等到巳时的时候,再开城门嘛?”
崔六有些不解的问道。
“主子,方才师爷那边传话说,城外半夜里有人送信,说是乱贼昨个夜里就到了常州外,师爷问您,这城门今个是开,还是不开?”
什么?
乱贼到了城外?
奴才的话让崔宗泰的眼皮一跳,他立即急声说道。
“这怎么可能,昨个乱兵还在塘,今个就到了常州,荒唐!他们插翅膀了不成!”
嘴里这么说着,思索片刻崔宗泰便又谨慎的说道,
“去,喊上师爷,咱们上城头上看看!老子非得看看,那姓朱的疑兵之计,还能怎么使!”
在崔宗泰看来,所谓的江阴乱贼兵至城下,不过只是姓朱的为了稳固后方的疑兵之计,
半柱香的功夫,一行人便到了东门城楼上,从城楼往下看去,崔宗泰瞧着路上的那一辆辆大车,还有大车上的麻包,随后他又朝远方看去,便问道身边的师爷。
“允成,你觉得这乱贼近城的消息是否可靠?”
“嘿嘿”
先是一笑,随后李存朴笑着说道。
“大人,若是小的信这个,估计昨个晚上,消息一来,就差人喊您了!小人觉得,估计即便是有,也无非就是十几二十个乱贼,至于大队人马嘛大人,古往今来,可曾有大队人马日行百里的?”
他的话声一落,周围顿时响起一阵笑着,当然不免还有恭维声,而恭维的则是大人的英明,不为乱贼的奸记所动。
古时没有,不代表现在没有,站在粮车边的张孝武一双眼不时的朝城门洞看着,作为老行伍的他,一眼就看到了城门洞上千斤闸的位置。只是看了一眼,便周围的人扯了起来,那一口常州话,任谁也听不出什么来。
等着等着,终于,等到了巳时的时候,门传终于传来了守门官的话声。
“大老爷有命,开城了”
那一声哟喝后,城门打开了,沉重的包铁城门被缓缓打开的时候,守城官又吆喝着。
“他么的,都往外站点,大老爷有命,现在乱贼作逆,各位皆是本份良民,理应报效助饷,每辆粮车除定税外,一率助饷3两”
虽说对进城的税捐,就有了心理准备,可这会一听要交三两的捐,大家还是忍不住抱怨起来,那边的城门官一听,那双眼一眯,也没有废话。
“他么的,爱交不交,谁他么的再废话,老子就直接拉你到大牢里头好好的审审,不定是个乱贼。到时候抄家灭门!”
甚至都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众人顿时变成了哑巴,对于大清国若是说什么印象最深,那就是暴虐远超世人想象,当年剃头的时候,那说杀起来,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的杀,那可从没见手软过,现如今,这官府动辄也是抄家灭门,那像前朝那会,对百姓都是有商有量的。
“都他么流匪作的孽啊”
这声抱怨,还别说,谁他么也不知道抱怨是“闯贼”还是现在“海贼”,那城门官嚷出那句话后,这些等着进城卖个好价的商贩,无不是认了命似的,交税交捐。那里还敢有丝毫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