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 第140节

本来他是打算直接去闻香的店铺里面住的,但是这里到底是丰城,虽说城主那一家子已经被控制住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不知晓那些人到底有没有得到什么风声,会不会对自己动手,所以凡事还是小心为上。

第二百一十一章 诸多安排

赵良的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第二日中午,便将两人接上了马车,朝着已经找好的宅子出发了。

陈丰到是觉得很满意,是个四合院似的院子,陈丰和杜立各住一间,空下来的两个房间,赵良给他二人安排了四个下人,两男两女,年纪大概在十七八岁的模样,看着他们的时候,眼神之中带着怯意。

来的路上,赵良已经与两人说清楚,这宅子是昨日买来的,院子里的四个照顾陈丰和杜立的下人也是昨日傍晚从云来客栈出来之后从人牙子手里买来的,都不是聪明伶俐的类型,而是看起来就很憨厚可靠的人。

对此,陈丰和杜立两人都表示很满意,只是买来照顾他们两人的,并不需要他们做太多事情,不需要他们聪明伶俐,只要老实可靠,能将人照顾好就可以了。

安置好之后,陈丰在赵良的搀扶之下,去了杜立的房间,他二人许久未归,对目前大唐的生意情况也并不了解,昨天在客栈见面,时间太过于仓促,很多事情也并未说清楚,今日才得了时间,自然要好生了解一番。

“大唐钱庄的生意如何?”至于自家许缘轩的生意,陈丰到是并不担心,制作工艺都已经交给冯含娇和程城两人,在两人的带领之下,一众工人自然会给足了供给,至于酒楼,本就是附带的生意,只在长安城之中开了一家,也并不至关重要,如今大唐钱庄的生意方才是陈丰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可是当今圣上亲自下令着他好生办理的官商,但大唐钱庄才刚刚开业,还未曾走上正轨,他便接了命令去突厥,本来将钱庄交给杜立和高冉,他还是放心的,有这两人撑场子,就算是有些问题,也定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可问题正是出在这里,他千思万想也没想到,杜立和高冉,是在不是太靠谱的人,竟然在他将钱庄托付之后,置大唐钱庄于不顾跑出来找他了,但是他心知这两人挂怀与他,兄弟情谊摆在当中,义字当头,他便不能责怪,且京中百官加上当今圣上照料着,应该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却不料,陈丰终究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同时也是他忽略了百姓对皇命的推崇程度。

前往大唐钱庄存钱的人越来越多,在全国各地都有富商前往长安城将钱财存到大唐钱庄之中,但是由于陈丰等人尽数不在长安城之中,能够下最终决断的人不在,谁也不敢私下里下决定,将大唐钱庄开到其他州府,也是因着如此,银票目前还不能在整个大唐盛行。

听了赵良的解释,陈丰便也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有人相信大唐钱庄,自然就有人不相信大唐钱庄,因此,银票不能盛行,就说明还有一部分人不大相信银票的实用价值,毕竟沉甸甸的银子存进去,出来就只有那么一张纸,着实不大让人放心。

另外有人不认同,便相当于抵制了银票的流行,不认同,就说明了银票在很多商户之间还不能做通用货币来使用,不能作为通用货币,就完全不能和沉甸甸的额银两画上等号。

这一点,本来并非是陈丰会担心的问题,因为在他最初的设定之中,不出两个月,大唐钱庄便会开遍整个大唐的各个州府,但谁曾知晓,这中间闹出来一个突厥的变故来,陈丰不得不舍小取大。

却也不曾想,竟然是这样的问题阻拦了银票的盛行,不过他既然回来了,自然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当即取来笔墨纸砚,赵良研磨,陈丰口述,杜立代笔,书信四封一同送往长安城。

第一封是给杜如晦杜大人,写自己一行人如今的情况,其中连带着高冉的情况一同写清楚,算是报了平安,另外交代杜如晦去劝说高士廉,如今高冉生死未卜,让他先打个招呼,莫要届时高冉真的回不来,高府上下会接受不了,闹出乱子来。

第二封同样是递交给杜如晦,却是让杜如晦转呈当今圣上,写清战事,虽然战场上的情况自会有李靖和李勣两位将军呈报,但陈丰终究是奉命出京,此时回了大唐,自然是要将情况一一上报,另外将大唐钱庄后续的走向也详细记录。

第三封是给秦府,秦天盛秦员外,将大唐钱庄的筹备事项交于其手,倒也不算是完全交付,而是将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让他去实行便是。

尽管只是实行,但选中了秦家,自然也是准备让些许利给秦家,秦家本就是做香料生意,因为他推出的香水,已经打压了秦家的生意,但秦员外却未曾有半点怪罪,反而看得开,对陈丰也是越加喜爱,况且就算是记挂着秦素善的缘故,陈丰也断然不会选择他人。

第四封是送回家里的,不单单是陈府,还有许缘轩的各个掌柜,大唐钱庄的话事人。虽说自己离开京城的消息,旁人不知,但家里人可是知晓的,这封信也是让家里人安心,也吩咐了家里人最近一段时间配合秦府行事。

四封信写完,杜立方才放下笔,见着赵良拿过信封和火漆,将信纸一封封封存好,此事方才告一段落。

“大唐最近在兴修水利,此事你可知晓?”大唐钱庄的事情结束,陈丰也问起了另外一件自己关心的事情。

“岂能不知。”说到这件事情,赵良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的激动。

“皇上下旨,兴修水利之后天下百姓还有不解,甚至传出了反对的声音,不赞同陛下大兴土木,还有不少人说大唐势必要步了隋朝的后尘,不日将亡。但今年已经修好的几处州府,秋季水涝竟然全然免除了,百姓田地并未受到半点侵害!”

“这般情况之下,风向瞬间逆转,且皇上还下令,百姓若是想参与兴修水利,还能拿到一部分的酬劳,或者是用劳役抵税,百姓自然喜闻乐见。”

第二百一十二章 好狠的计谋

“劳役抵税收?”陈丰诧异的问了一句,最初他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也与陛下说过,但是他并未想过,当今陛下竟然当真能够说服满朝文武,下达政令。

“是的,虽然今年已经修建好的水利的城池免了灾祸,但是还是六个城池还未来得及兴修水利,遭了水患,百姓田里颗粒无收,若是继续收税,只怕百姓苦不堪言,陛下便下令劳役抵了税收。”对此,赵良虽然是许缘轩的掌柜,但是所能够打听到的和猜测到的也就只能到达这个层次了。

而陈丰所想到的则完全不同,他所想到的是朝廷上对这个政令的反应。当今皇上并非是一人的皇上,也并非是满朝文武的皇上,更是天下百姓的皇上,但是很多时候,他做不得天下百姓的主,亦做不得满朝文武的主,甚至有时候连自己的主也做不得。

皇上每次下达的政令,也并非一人之力便能够推广的,最主要还是需要满朝文武的支持,而这里面,这一次,最需要的还是户部的支持。

户部可是大唐的粮仓,是大唐的钱袋子,下达政令允许百姓以劳役代替赋税,这一点或许对天下百姓都是有益的,但是户部绝对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户部不仅今年可能全年收不上来百姓的税收,还会因为百姓的劳作而付出很大一部分的酬劳。

一两个人的酬劳或许不多,十来文钱一天,但是这个工程,并非是一两天便能够完成的,所需要的人力更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甚至数万人,整个工程结束,只怕户部的各位大人要卖掉自家的府宅都凑不出这么多银两来。

没有收入也便算了,还要不断的从钱袋子里往出拿钱,那户部尚书戴胄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轻易同意此事?

陈丰的不解却并未说给赵良,得到水利确实产生了作用,便让赵良退下了,临走之前,还交代赵良,务必要尽快将信送到长安城。

赵良见此事着急,自然便急着去交代,便留陈丰和杜立在房间里。

“有什么不对吗?”杜立见陈丰许久不说话,脸上还有着纠结的神色,便开口问道。

“只是有些奇怪,陛下是如何说服了戴胄,让他同意下达这样的政令。”陈丰纠结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如实回答。

“这个并不难想通。”杜立思索一会儿之后回答。

“如何?”陈丰的手中捏着镇纸摩挲。

“这条政令是在几州的水利工程施用并取得成效之后方才下达的,戴大人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成果,其他遭遇了水灾的州府不能交纳税收,但是避免了水灾的州府还是能够正常缴纳的,没有遭受水灾的州府,也能够交纳税收,所以国库到不至于空虚到你想的那么危机四伏。”

“而戴大人也不是傻子,自然知晓这水利工程越快完成,就能越早的使用,能够早些挽救旱涝灾害,便相当于增加了田地的收入,自然税收,以后也会随之而来,不过是苦了这么两三年,长远看来绝对的好处大于坏处。”

听得杜立这般解释,陈丰到是稍微有点想清楚了,不过还有一点疑虑,“兵部对此也没有异议?”兵部尚书是杜如晦,所以陈丰在杜立的面前说这话的时候,还是有点不大好意思的。

“为何会有异议?”听闻陈丰这般说,杜立倒是也觉得新奇,只是也并未想清楚,此事为何兵部会有异议。

“户部收不上来税收,国库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空虚,即便达不到要让户部的大人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程度,但是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那兵部的军饷,是否还能如时发放?如今正值战事,将士们在外作战,家里的粮草供给能否跟得上,这些都该是杜大人考虑到的。”

听得陈丰这般说,杜立方才想到这其中的关节。是啊,突厥还有近四十万大军在外作战,若是粮饷供给不足,只怕会对战事有所影响啊!

“我知道了!”就在陈丰还愁眉苦想之时,杜立忽然惊喜了一瞬。

“嗯?”陈丰只发出了一个带着疑问味道的语气词。

“原因还是在你的身上。”杜立斩钉截铁的说道。

“在我身上?”陈丰犹疑,他现在虽然挂着三品大员的名头,每月那国家的那十几两的饷银,但是他当真是只上了一次太极宫,便是封官职的那一次,自那以后,再未曾上过早朝,也不参与政事讨论,如今说这关键在他的身上,他如何能够猜得出来。

“或许不是在你的身上,而是在大唐钱庄的身上。”杜立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这般下来,陈丰瞬间便明白了,原来他们打得是大唐钱庄的主意。是啊,大唐钱庄兴了借贷,自然不可能只做百姓的生意,若是朝廷想要从大唐钱庄借银两,这个奉皇命开办的钱庄还当真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

首节上一节140/9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