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男人 第464节

云铮说道:“这个会很快的,顶多就是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我家大帅向来言出必行,而且大都督心向朝廷的事情我家大帅早就禀报了皇帝,皇帝那里也早就应承了我家大帅。说只要大都督这里帮着平定了李希烈,别说一个节度使了,就是封王也是应该的。”

吕超说道:“那好,某家要梳理一下忠武军,这个至少要十天时间,等某家梳理好了忠武军,估计皇帝的旨意也就下来了,那时某家就有名义带兵与招讨使合兵一处了。”

云铮早就预料到吕超会提出这样的条件,他也早就得到了红胡子的吩咐,只要稳住吕超就好,一切以吕超与大帅合兵一处为目标,不管什么,先答应下来再说。

“皇帝的旨意会很快下来的,从这里飞鸽传书到长安不过就是一天的时间。”云铮说道:“皇帝的旨意到中牟城也就是三天的时间,前后不超过五天,大都督的册封就会下来。”

吕超笑道:“如此便好。你且到屏风后面休息一下吧,看某家如何的收拢那些家伙。呵呵,某家也让你看看,这五年的时间里某家做了些什么。”

云铮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聪明得很,不然也不会凭借一张利嘴,说服吕超造贾落枫的反,因此自然听得出吕超的话中之意,知道他这是要自己看看他对忠武军的掌控之力,然后让自己把消息传回给大帅那里,让大帅不要再有非分之想。

“好,那云某就看看大都督的威风。”云铮朝着吕超施礼道,然后走到屏风后面去了。

第二天下午,当张墨收到云铮用飞鸽传书送来的消息之后,便把那张小布条递给杨炎,笑道:“相爷,忠武军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忠武军的中军司马使吕超已经干翻了忠武军节度使贾落枫,成功的掌控了忠武军。

只要皇帝的旨意送到中牟城之后,吕超就会带着大军与晚辈合兵一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忠武军会在十天之后就到达卫县,供晚辈调遣。”

“那大战之后怎么办?你真的打算就把这节度使的位置给吕超了?皇帝收拢节度使兵权的事情你是知道的,一鸡死一鸡鸣可不是皇帝想要的。”杨炎说道。

张墨哈哈一笑,说道:“相爷,您以为平定李希烈之后,吕超不要进京觐见皇帝吗?只要他到了长安城,皇帝陛下想要把他捏成圆的就捏成圆的,想要捏成方的就捏成方的,到时还能由他自己做主吗?”

杨炎看着张墨,心里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啊,这也太他娘的黑了吧?”

第757章 兵多不一定是好事

汴州城,郑贲的宰相府。红胡子在在郑贲府上的客厅里等了一个下午了,直到天色黑下来的时候,郑贲才回到府中。

“卑梁河见过相爷。”红胡子对疲惫不堪的走进客厅里的郑贲施礼道。

“走吧,到书房里说话吧。”郑贲对红胡子说道。

两个人一前一后到了郑贲的书房,郑贲让红胡子随意坐了,他自己在软榻上靠躺下来,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这才说道:“幸不辱命,李希烈终于定下来死守汴州城了。”

红胡子一听,顿时大喜。他在汴州城上蹿下跳的折腾,就是为了能让李希烈留在汴州城与自家家主决战,如今终于达到目的了,他岂能不高兴?

“卑梁河代我家大帅多谢相爷了。”红胡子站起身,朝着郑贲施了一个大礼。

郑贲摇了摇手,说道:“你先别高兴得太早,李希烈之所以最终决定留在汴州城,并不全是我的劝谏之功,而是朝廷的宁武军和衮海军已经答应了李希烈,只要李希烈能够与朝廷相持一个月,大量的消耗了朝廷的战力之后,他们就会出兵,逼迫朝廷的大军后撤,然后再联合鄂岳军以及忠武军、宣武军和天平军,大家一起对抗朝廷。

到时李希烈会自请帝位,只求王爵之位,再与朝廷和谈,然后休养生息,然后再谋求发展。

听说单单是武宁军和衮海军加起来,就已经有十五万之众了,再加上鄂岳军、忠武军、宣武军、天平军,再加上李希烈的十几万大军,在河南道就集中了四十万大军,呵呵,朝廷的二十几万大军如何相抗啊?”

红胡子对张墨的布局有数,但是他却不能跟郑贲说,谁知道这个郑贲会不会因为敌我双方的实力不均衡,而改变立场呢?不管怎么说,自家家主那边的消息不能从自己的嘴里告诉郑贲就是了。

“相爷多虑了。”红胡子笑道:“武宁军和衮海军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兵力还说不定,谁知道武宁军和衮海军是不是为了让李希烈与朝廷的大军相争而自己吹嘘出来的?至于忠武军和宣武军以及天平军,他们距离我家大帅都很近,没准我家大帅会先解决了他们才来对付李希烈呢。

再说汴州城距离长安和洛阳并没有多远,朝廷要是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出兵十万的话,就已经能够决定战场上的态势了,再说我家大帅还有天雷,汴州的城门即使再结实,怕也抵受不住我家大帅的天雷吧?

因此相爷也不用担心什么,只要相爷能继续坚定李希烈死守汴州城就是。至于外面的事情,我家大帅会解决的。此一战要是赢了,朝廷的威望就能陡然大盛,皇帝收拢天下兵权的时机也就到了。您觉得皇帝不会下个大赌注,倾尽全力平定李希烈?”

郑贲沉吟了好久,说道:“只要你能保证某家以及某家家人的安全,我会在李希烈面前尽力的。至于其他的事情某家也掌控不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一旦李希烈这里占了上风,为安全计,某家就不会再与你联系了。不过你也放心,某家不会出卖你们就是。”

红胡子朝郑贲抱拳说道:“就按照相爷说的做便是。卑梁河这就告辞了,相爷的消息某家还要及时的传给大帅,特别是相爷提供的武宁军和衮海等军的消息,这个对我家大帅来说至关重要。”

郑贲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就先回去吧,这些天你们也要收敛一点了,现在城中抓细作都要抓疯了,你可别落入他们的手中。”

红胡子笑道:“相爷放心,他们抓的都是一些小虾米,不会影响全局的,某家也会小心就是。”他说完,朝着郑贲施了一礼,便退出了书房,在郑家的仆役带领下,朝着郑府的后门而去。

就在红胡子把汴州城的消息送出汴州城的时候,长安城中的大唐皇帝陛下也收到了张墨的奏折。

“忠武军已经归顺了。”皇帝对李长山说道:“你给朕拟旨吧,加封吕超为忠武军节度使的诏书要即刻发出去,他见不到你们中书省的大印,怕是不会相信朕的旨意。”

册封一个节度使就不是皇帝的一个中旨能够做到的了,必须有中书省的大印才能算是正式的诏书,这是皇帝和大唐郑府总理同时发出的文书了,代表着大唐两个最大的权力机构的认可。

李长山现在是中书省的中书令,这是二品的官职了,算是五个宰相之首,也就相当于后世的政府总理一样的职位。皇帝册封节度使也需要中书省的大印,这才会被所有的政府机构认可,才会被贯彻执行。要是皇帝的中旨的话,因为少了中书省的大印,那些政府机构很有可能拒绝皇帝的旨意。

“臣贺喜陛下。”李长山站起身来,朝着皇帝施礼道:“果然与陛下猜测的一样,镇北军南下之后,就有人即刻归顺朝廷了。陛下高瞻远瞩,臣佩服之至。”

皇帝哈哈大笑,说道:“行了,你李长山就不是会拍马的人,这话说出来都是如此的生硬。不过朕很高兴就是了,现在忠武军归顺朝廷,那对洛阳和长安的威胁就没有了,这才是让朕开心的事情。

张墨那里就要解决宣武军和天平军了,只要解决了这两个藩镇,洛阳无虞,长安无虞。现在只要王大伴拿下寿州城,与许召那里连成一片,那么鄂岳军那里也就不是什么威胁了。剩下武宁军和衮海军就好解决了。”

李长山说道:“陛下,武宁军加上衮海军一起,可也是十几万人啊,不容小觑的。”

皇帝笑呵呵的摆了一下手,说道:“别听人胡说,那就是传言而已。张墨那边已经送来了消息,武宁军和衮海军都是在吹牛而已,他们临时征来的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战力。张墨已经不知道往那些新兵里掺杂了多少人呢,一旦两军开战,到时候只要有人临阵倒戈,武宁军和衮海军就知道兵多不一定就是好事了。”

【作者题外话】:老虎努力再码一章啊,各位稍候。银票砸给老虎啊,多谢支持!

第758章 第一个

“西川候已经在武宁军和衮海军中掺杂了细作进去?”李长山惊讶的看着皇帝问道。他十分惊讶张墨的布置,这考虑之周全,也实在太离谱了一些吧?难道张墨在征讨朱滔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衮海军和武宁军他们?

皇帝笑道:“正是如此。张墨这个计划早就开始实施了,他还没有跟朱滔决战的时候,就已经上奏给朕了,那时李希烈已经刚刚北侵。张墨料敌于先,朕也是十分赞佩的。当时朕也觉得张墨这一步走得十分只好,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

李长山说道:“陛下,这么说平定李希烈这一战,陛下已经胜券在握了?”

“那时自然。”皇帝微微的扬起头,很是自豪的说道:“朕谋求了十几年的收拢天下兵权的机会终于要到了。朕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想着一旦当了皇帝,就着手收拢诸藩镇的兵权,如今终于见到了成绩,朕很高兴。”

自从王胖子带兵出征之后,皇帝就少了一个聊心事的人,他现在就把李长山当成了倾述的对象。这等开心的事情他也需要余人分享一下,这才能发泄自己的欢喜之情。他是皇帝,要想找几个能谈心事的人还真的不多,李长山能够有这个荣耀,还是运气不错的。

李长山忙说道:“臣替陛下高兴,臣也高兴。这么多年,朝廷的命令只能传达与江南各道,赋税也只能依靠江南各道,现在好了,只要平定了李希烈,这天下一大半的赋税就可以集中与朝廷了,臣作为中书省的中书令,也极为开心。”

他这话说得隐晦,他这就在恭喜皇帝,说皇帝的旨意终于可以传遍大唐了,而不是只能在江南诸道、西北诸道和京畿道以及都畿道有效了。这才是皇帝最喜欢的地方。

皇帝一听,果然哈哈大笑道:“爱卿说得对啊,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中书令当着有意思?哈哈哈,朕也是一样。”

李长山又是一阵马屁拍过去,然后便说道:“陛下,昭义军节度使方同已经带着全家快到长安城了,陛下觉得怎么安排他为好?”

皇帝一愣,随即笑道:“他来的倒是也不算慢啊,朕还以为他打算拖到朕平定李希烈之后才会来长安城呢。很好,他能如此的知趣,朕也不会亏待他。

他是第一个交出兵权进长安的藩镇节度使,这件事一定要好好的宣扬一番才行。要让天下诸藩镇看看,只要是主动交出兵权的,真一定会善待的。”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先给他准备一个南了郡王府吧,不要怕花银子,国库里要是没有银钱的话,朕先帮着垫上,等赋税上来了,再还给朕便是。”

李长山一听不用户部出银钱,心里也是一松。现在朝廷大肆的用兵,这银钱就想决堤的江河一样流出去,朝廷的税收都收到明年秋天去了,即使这样,依然是入不敷出。要是皇帝先垫付的话,户部尚书就不会又到自己这里拍桌坐叫苦了。

“臣多谢陛下了。”李长山朝着皇帝施礼道:“户部是真的没钱啊,臣现在都坐镇户部了,帮着陈尚书四处借钱了。”

首节上一节464/10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