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打算把他怎么办?”聂隐娘问道。
张墨叹了口气,说道:“还能怎么样?把他送去长安城就是了,让皇帝好好的看着他就是了。”他说完,便对军帐外面喊道:“来人啊,把毕大都督给我请来。”
两盏茶之后,毕杜华就到了中军大帐。他来的一路上就心中忐忑不安,觉得张墨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当他进到中军大帐的时候,见到张墨桌子上摆着的两封信,顿时脸色变得毫无血色。
张墨看着紧张的毕杜华,朝着那两个亲兵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了出去,然后叹息一声,说道:“大都督请坐吧,咱们要好好的聊聊才行。”
毕杜华紧握着双手,盯着张墨说道:“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帅你要杀要剐随你的便吧。不过某家只是通敌之罪,并不是谋反之罪,因此罪不及家人,毕某还希望大帅能够放过毕某的家人,至于毕某,随大帅处置。”他说着朝张墨抱了抱拳。
张墨摆了摆手,笑道:“大都督,本帅并没有要杀你的意思,而且本帅也可以帮你守住这个秘密,然后你该进京进京,该当郡王还是当你的淮河郡王,不过本帅有件事还要你帮忙才行。”
毕杜华长叹一声,说道:“大帅,这个时候你就别洗涮某家了,某家的罪过是什么某家很清楚,某家只是求大帅放过我的家人。”
“大都督,本帅说的没有半句假话。”张墨笑道:“本帅之所以不杀你,是因为皇帝需要活着的节度使,确切的说,皇帝是要交卸了兵权的节度使作为样板,陛下要让其他的节度使看看,凡是交出兵权的,一样能够有世袭罔替的爵位,一样是可以荣华富贵的,因此本帅不会杀你。既然不杀你,就不用把你通敌的事情跟陛下说了,所以希望大都督相信本帅的诚意。”
毕杜华看着张墨,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才在张墨斜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说道:“大帅的意思是某家要是不帮忙的话,大帅就将某家通敌之事禀报给皇帝?”
张墨摇了摇头,笑道:“不会,本帅会直接以军法杀了大都督,然后再禀报皇帝,让皇帝诛杀你的九族。但是只要大都督绑了本帅这个忙,本帅就既往不咎,当做什么也不知道,然后派人送大都督的进京跟您的家人相聚。”
毕杜华见张墨说杀人的时候还是满面笑容,就像是在谈论一件风月之事一般,心里就禁不住打了一个冷颤,当初张墨夺吕超军权的那一幕又出现在他眼前,他觉得张墨就是一个恶魔一样,就是一个披着羊皮的恶狼。他现在还不知道吕超死在长安的事情,要是吕超以死的话,张墨再说什么话,他都不会相信了。
“大帅想要某家做什么?”毕杜华沉吟了许久,终于问道。
张墨敲了敲桌面上的两封信,说道:“还是给武宁军和衮海军两个节度使写信的事情,只不过您要写的内容,要按照某家的意思来才行,我口述,您来写。大都督想必已经给武宁军和衮海军写了不少的信了,他们手中也一定有大都督的笔迹,不然本帅也不会这么麻烦大都督了。”
“大帅想要某家写什么?”毕杜华问道。
张墨指了指旁边的一个书桌,说道:“大都督,您来执笔,张墨来口述,咱们好好的给武宁军和衮海军写一封信,要是此次能够顺利的平定衮海军和武宁军,本帅没准还可以在皇帝面前给您请功。”
“大帅真能开玩笑,呵呵,毕某能够保得一家人平安,就已经很满足了。”毕杜华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都到那书桌前坐下,顺手拿起墨块,在砚台里磨了起来。
张墨见毕杜华开始磨墨,便笑道:“大都督,咱们说好了,您的信某家还有仔细的检查,因此您在信中千万不要写什么藏头诗或者是藏尾诗什么的,要是本帅发现了,那咱们之间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会奏请皇帝诛您的九族。”
毕杜华一听,手忍不住就是一颤,因为张墨的话真的就说中了他的想法。
“大帅放心,毕某既然已经认了,自然不会再做什么手脚了,等信写完了,大帅仔细检查便是。”毕杜华说道。同时他的心里也决定了,绝不在信中做什么手脚了,免得被张墨看出端倪,连累了一家人。
张墨笑道:“大都督不会就好,本帅已经一让再让了,大都督好自为之就是。”
两盏茶的时间之后,毕杜华对张墨说道:“大帅,某家已经准备好了,大帅这就开始吧。”
第784章 孤家寡人的皇帝
长安城,皇宫。
皇帝已经把张墨和杨炎各自送来的奏折仔细看了两遍,他对张墨的冒险之举也是很担心,但是他也知道,只要这样才能一次解决淮南道和河南道所有藩镇的问题,一旦解决之后,剩下的就是西北和西南藩镇的问题了。
“此事不可与朝堂之人商议,免得走露了风声。”皇帝想起张墨和杨炎同时在奏折中强调的问题,长长的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的朝堂之上四处漏风,一点点的消息,只要在朝堂上议论了,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就能传遍天下诸藩镇。他相信武宁军和衮海军以及李希烈的淮宁军在朝堂中不知道有多少眼线呢。因此整个朝堂之上他都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来人啊,去宣太子进宫,朕有事情跟他商量。”皇帝朝着大殿里侍候着的太监吩咐道。他很想找人商量一下张墨和杨炎的密折,但是他一直信任的,而又懂得军事的王大伴不在,他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因此他只能把太子叫进来,跟自己聊聊心事。
这算是皇帝的一个习惯,他很习惯在聊天的过程中分析一件事情的得失,因此在没有人可以商量的情况下,他都无法分析一件事。这样的情况其实也不稀奇,放在后世都讲究头脑风暴,大唐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存在,就是皇帝找几个大臣共同商量事情。只是今天的事情他不能跟朝中众臣商量,因此只有太子算是他可信之人了。
东宫离着不远,太子很快就来了。皇帝等太子见过礼之后,直接把张墨和杨炎的两份密折让太子看了,然后这才问道:“你觉得张墨军策可行与否?”
太子原本还很奇怪父皇会把密折给自己看,但是当他看到张墨和杨炎在奏折的最后同时提到的保密问题,他就明白了自己的父皇为什么要把自己叫来了。他作为太子,自然对自己的父皇也是颇有了解的。
此时听皇帝问了,他便略作沉吟,然后说道:“张墨的军策虽然有些冒险,但是一旦成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淮南道和河南道的藩镇问题。因此儿臣觉得虽然风险大了一些,但是成功之后的收获也是极大。
而且孩儿觉得即使张墨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是最少也能跟李希烈和武宁军以及衮海军打个平手,并不至于将我大唐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以孩儿对张墨用兵的研究,孩儿觉得张墨用兵向来是谋划在先,而且还会有很多的补救措施,因此张墨用兵有时看着是在冒险,其实极为稳妥。”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想不到你对张墨的用兵之道倒是很有研究啊。这样很好,你是朕的太子,没事的时候就应该多想一些这样的事情。”
听了太子的话,皇帝心里就踏实了一些。其实他在心里已经认同了张墨的军策,他只是需要一个人来认同他的决定而已,如此一来,他才会有更大的信心。
太子见皇帝夸奖,忙施礼谢道:“孩儿记住了。”
其实太子倒不是现在才对张墨的军策认可,而是在来皇宫之前他就已经认可了。因为张墨也同时给他送去了一封密函,而且在密函里对战场上的分析更加的相信,更是道出了每一个决定背后的先决条件和原因,因此太子才会在皇帝面前很准确的说出了张墨定下来的军策的优劣。
这也是张墨在传授太子用兵之道一种方式。他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太子在学习用兵之道的同时,也能加深太子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才能够去的太子真正的信任,这对他将来在大唐混日子是极有好处的。
“若是平定了李希烈和武宁军以及衮海军之后,你觉得要不要趁热打铁,接续收拢西北和西南诸藩镇的军权?”皇帝突然对太子问道。
这个问题张墨在长安的时候,太子还真的跟张墨讨论过的,他当时这是这么问张墨的。因此他倒是没有丝毫的迟疑,便对皇帝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平定李希烈之后最好是休养生息几年,等朝廷有了更好的准备之后,再逐步的解决其余藩镇。”
“为什么?”皇帝问道。
太子说道:“因为孩儿觉得平定了这些藩镇以后,朝廷的银库怕是已经见底了,想要继续维持大军征讨已经很难了,因此孩儿觉得还是先把平定了的这些地方梳理好,等朝廷的赋税大增之后,再继续收拢藩镇的军权。
而且孩儿觉得一旦平定了李希烈和武宁军、衮海军之后,朝廷的威望大增,很多藩镇或许只要朝廷行文过去就能解决了,根本就不需要大军压境。只有剩下那些硬骨头,等着朝廷有足够的财力了,再慢慢的平定他们便是。”
皇帝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因为太子说的跟他想的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他也从侧面认可了自己的想法。
“张墨平定李希烈之后,朕打算封他为王,你觉得如何?”皇帝又问道。
太子一愣,他有些搞不懂自己的父皇这是怎么了,怎么总是问他一些奇怪的问题?不过他就跟张墨商量好了,自然知道怎么回答是最好的。
“父皇,儿臣觉得不妥。”太子想了一下说道:“虽然张墨的功劳极大,但是他毕竟年轻,正是要戒骄戒躁的时候,父皇要是一下让他身居高位的话,孩儿觉得张墨会浮躁起来的。因此孩儿觉得给他一个开国公已经足够了。
毕竟还有那么多的藩镇没有解决,将来说不定还有用到他的时候,若是此次封爵太高的话,那将来用什么封赏他?因此孩儿觉得不但不能太多的封赏,还要适当的压制他一下才行,时不时的敲打一下,让他知道他的荣耀是父皇您给的。同样,也要让他知道,父皇您可以随时将他的所有荣耀都收回去。孩儿觉着只有这样对张墨,才能让他好好的为父皇效力。”
皇帝看着太子,心里很满意。
第785章 汴州城下
皇帝现在更加确定太子跟张墨并没有走得很近,就像王大伴说的那样,太子跟张墨的关系并不怎么好,甚至有些相互排斥。至于为什么,皇帝觉得是因为太子嫉妒,太子之所以打压张墨,是因为大家同样都是年轻人,张墨也实在是太突出了一些,已经让所有的同龄人都心怀嫉妒了。
“宣武军的毕杜华过两日也要如今了,你准备一下吧。”皇帝对太子说道:“这次小心一些,多布置一些护卫在身边,更不要跟毕杜华走得太近,免得出什么意外。”
太子忙朝皇帝施礼道:“是,孩儿会小心的,孩儿多谢父皇的关爱。”
“今天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一个人说,包括晨儿那个丫头。”皇帝说道:“张墨的军策除了咱们父子以外,也就只有杨炎知道了,切不可走露一点风声。”
太子说道:“孩儿知道了,父皇放心,孩儿绝对不会泄露出去半点。”
镇北军这次是全军出动了,张墨在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后,便命令全军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