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晨说道:“人家知道的,人家早就嘱咐巧儿她们了,让她们别说给隐娘她们听。”
她的话才说完,聂隐娘的声音便在外面响了起来:“夫君,晨儿,你们可是多虑了,我和月儿才不会跟那些凡夫俗子生气呢。”
她说着,推门进来,笑道:“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情,只要不是当面说我,我才不跟他们计较呢。”
张墨哈哈笑道:“这就对了,这才是咱们家的聂仙子,实在没有必要跟那些凡夫俗子计较。”
聂隐娘在李静晨旁边坐下,笑道:“夫君啊,其实你用不着小心翼翼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大不了咱们一家人远走海外就是,找一个海外岛屿,咱们一样能活得跟神仙一样。
以夫君的能力,到哪里都活得逍遥自在,咱们根本就不必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
李静晨一听聂隐娘的这话,就有些不高兴了,她可是希望张家能够与大唐一起绵延千年呢。
聂隐娘这么一说,就等于把张家跟皇家分成两块了,她一个皇家出来的人自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不过她心里虽然不开心,但还是没有说出来。
张墨听聂隐娘这么说,便笑道:“隐娘说得没错,要是过得不开心,咱们就离开便是。
但是也不能一撒手就走了,现在咱们家牵扯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且不说巧儿娘家那边上百口子人,就是婷儿娘家那边还有上百口子人呢。
再加上跟着为夫的那些人,加起来可就是上万人了。
咱们要是撒手离开了,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现在为夫一动,就是关系着好多人家的兴盛和衰败呢。”
李静晨忙叹了口气,说道:“是啊,夫君现在可是关系到很多人啊,隐娘,夫君现在可不能说撒手就撒手的了。”
聂隐娘笑道:“夫君,晨儿,你们还是想多了。这日月运转不息,天地沧海桑田,不管咱们做了什么,别人也一样是日子照过。
人生不过就是匆匆一瞬间,要是顾虑了那么多,这辈子就过得不愉快了,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夫君,你要是抱着我说的这种心态,告诉他们咱们是与世无争的,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屁话了。
那些人无非就是觉得夫君对他们有威胁而已,如果夫君告诉他们了,说夫君就是游戏人间而已,他们也就不会胡乱猜测了。”
李静晨听聂隐娘这么说,才知道聂隐娘话里含着的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让她告诉皇帝,别对张家起什么猜疑之心,张家真的不在意这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更没有别的野心。
李静晨看了聂隐娘一眼,然后对张墨说道:“夫君,隐娘姐姐说得也有道理,咱们也要找个借口堵住他们的嘴才行。”
第1243章 要陛下开恩了
张墨对皇帝一直是有提防之心的,不论是前皇帝李适还是现在的皇帝李诵。
因为张墨知道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
在帝王的眼中,没有亲情二字,只有自己的皇位和皇权,即使一个再好的人,在当上皇帝以后都会慢慢的变得冷血。
因此张墨不打算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放在皇帝李诵的善良上面,这很不科学。
再加上皇帝身边永远是有很多小人的存在,在那些小人的谆谆教导之下,就算是皇帝先前再信任自己,而自己也真的百分百的忠诚,慢慢的,皇帝的心里一样会发生变化。
这个世界上能够让皇帝产生变化人太多了。
张墨知道在大唐的历史上,李诵是个短命的皇帝,只活了四十四年,而他当皇帝的时间还不到一年,确切的说,他只当了一百八十六天的皇帝。
但是自从自己到大唐之后,大唐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偏离了原来的历史轨迹。
在历史上李诵是十九岁当上太子的,但是一直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才成为了皇帝。
而现在李诵虽然还是在十九岁当上了太子,却在二十一岁当上了皇帝,若是李诵的寿命没有变化的话,他还能当二十三年的皇帝。
这个时间也不算短了,张墨很希望在这二十三年里能与李诵和平相处。
皇帝在第二天一早,就接到了张墨送来的折子,这个折子是张墨请假的折子。
张墨打算去蓝田县看看自家的产业,同时也回避一下众多登门拜访的各路官员。
皇帝看了张墨奏折之后,便对太监韩诚说道:“你去告诉张墨,就说朕的登基大典就在六日之后举行,他还去蓝田干什么?
跑来跑起的不嫌麻烦吗?就让他在长安呆着吧,朕还等着他整肃禁军的条陈呢,叫他在家专心的写条陈吧。”
韩诚忙应了一声,然后就退了出去。
皇帝将张墨的奏折放到一边,叹了口气,自语道:“朕真的是很信任你的,你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避嫌吗?”
皇帝也很理解张墨现在的心态,功高盖主的臣子能有好结果的不多,也难怪张墨会这么小心谨慎。
皇帝也很希望自己能跟张墨打破这个桎梏,成为后世君臣相知的典范。
韩诚到了张墨的府邸,将皇帝的话原封不动的讲给了张墨听,张墨也就知道皇帝说的这些话里包含这什么意思了。
张墨这也是在试探皇帝的态度,若是皇帝让他去了蓝田县,那就说明皇帝在心里已经有了提防之心。
若是让他在长安做事,那就说明皇帝还没有别的想法。
送走了韩诚之后,张墨便静下心来,开始给皇帝写条陈。
在条陈中,张墨对禁军的调整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那就是慢慢的来调整禁军中将领的职位。
毕竟禁军也算是刚刚稳定下来,要是做太多调整的话,禁军没准又会不安稳了。
因此张墨只是在几个实力强大的禁军中多做了一点调整。
陈太昌调到禁军的事情他也写在了条陈中,包括提拔艾满海为羽林军上护军之事。
条陈写得很细,他不但写明了调整将帅的理由,同时也对调整上来的将领做了仔细的分析,包括性情、特长等等。
一份条陈整整写了五天,在皇帝登基大典的前一天才递到皇帝面前。
皇帝只是粗略的看了看,然后就韩诚给单独收好了,准备等着登基大典之后再慢慢的琢磨。
延英殿里就皇帝和张墨两个人,外加一个韩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