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战国当霸主 第109节

“九百……”伊华吃了一惊,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区区一封求贤令,这才短短一个月不到,就已经有九百五十多个士子入赵了,以前看《大秦帝国》的时候,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后,入秦的士子不是才百十来人么?怎么到了自己这里,一下子就来了近千人呢?

这都快赶上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了吧?伊华暗自有些惊心地说道。

“君上,这还只是已经赶到宸邑,在聚贤馆登记造册的列国士子,入了云台关,在半路上的士子,恐怕比这还要多!”张宣有些无奈地苦笑着说道。

君上那句“大树起于幼苗,英雄莫问出处”,对列国落魄士子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又有自己这个以薛国丞相门客的身份,一跃而成赵国丞相的鲜明例子在,这种吸引力可就更加的大了!

好在用写条子的法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刷掉了一批,否则,入赵的士子黎民,恐怕更多,多得足以撑爆整个赵国了!

“这么多?”听了张宣的话,伊华不由得又愣了一下,失声说道:“这么多人,我赵国能用得了么?”

“用,肯定是用得了的,君上意欲改良政治,淘汰旧的选官制度,起用新人新官制,再多的人,也用得下。只是君上,这府库可就有些撑不住了啊!实不相瞒,君上,太仓令这几日可都在臣府中哭穷呢!”张宣苦笑着说道。

购买被商贾运进赵国的物资,发放给入赵士子的盘缠,给商贾的额外奖励,这每一笔每一项的开支,可都不是小数目啊,赵国府库中那少得可怜的积蓄,早就已经见底了!

张宣说的,伊华其实也知道,太仓令周绾,可不仅仅只是去了丞相府哭穷,伊华这夙兴宫、乐知宫,更是来了不知多少次了!

而且伊华也早就已经在竭尽全力的缩减宫中用度,每日吃的,从正位之初的诸侯五鼎,早就削减到了现在的一鼎,肉食也不再是麋鹿之类的野兽,或者是牛羊之类的牲畜,而换成了公卿贵族是绝对连看都不肯看一眼,更别说吃了的猪肉!

当然,这其中未必便没有伊华在后世习惯了吃猪肉的缘故,但赵国新君勤俭之名,在宫中,甚至在整个宸邑,却都已经传遍了!甚至于,由于伊华的榜样力量,以往公卿贵族连看都不肯看一眼的猪肉,渐渐的也开始在酒肆饭馆中流行开来!

国君都爱吃的东西,你还敢说不好吃?不能登大雅之堂?

然而缩减宫中用度,甚至是将宫中一些古玩器物,也全都拿出来,送到城中大商大贾的典当铺中典当了,换得的金钱,对流水介花出去的金钱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不济其事!

节流不行,就得开源了,可问题是,前世伊华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人,经商不会,发明创造,其实也不在行!真要让他开源,还真不知道如何个开源法呢!这几日,伊华其实也一直在想,要如何才能够让赵国,让自己日进斗金,以最快的速度富起来!

然而,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些天,伊华却还是没能想出一个能够让自己快速积累财富的法子来!以前在部队偷着用手机看小说的时候,看那些穿越者,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一下子就变得如何如何牛逼,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露,金银财宝,顿时就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娇妻美眷无数,绝世美女赶着趟子求暖床,可为什么到自己穿越了,就这么苦逼呢?

初来乍到,就刚好遇见灭国之战,差点没把小命就给交代在前线了,好不容易让赵国从灭国之危中挺了过来吧,军政国事一大堆,毫无头绪不说,这府库之中,更是连老鼠都给饿死了!连他良的想搞个小发明小创造,赚上点小钱,都他良的不知道搞什么好!

苦思冥想了半天,伊华也想不出什么生财之道来,不由得抬眼瞧着张宣,问道:“丞相可有生财之道?”

张宣微微愣了一下,旋即苦笑着说道:“君上,臣若有生财之道,生财有道,又岂会一直寄居薛相门下?”

也是,张宣要是生财有道,那就不可能一直寄居在韩栎门下,住那么简陋的茅房了。

停顿了一下,张宣又说道:“君上,太仓令专司府库银钱米粮,君上要问生财之道,恐怕还需问太仓令才是。”

“太仓令?”伊华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太仓令若有生财之道,又怎会一直在寡人和丞相面前哭穷?”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伊华又说道:“算了,钱的事情还是我来想办……”说到这里,伊华鼻子里又闻到了一阵若有若无的香味,不由得一怔,使劲地闻了一下,转头盯在了书案上的香囊上,心中隐隐感觉若有所悟,一时之间,却又抓不住头绪!

“君上,君上!~”张宣见伊华发愣,不由得又连叫了两声。

“啊?哦,丞相还有何事?”伊华回过神来问道。

“君上,臣斗胆,想问君上,聚贤馆中列国士子,君上打算如何处置?”张宣躬身问道。

“如何处置?”伊华微微愣了一下,却听张宣又说道:“君上,聚贤馆中,已有列国士子上书,问君上何时给他们分配职务官衔,上书已经送到臣的府中,臣不敢自专,故而请君上定夺。”

第一百六十四章 驾临聚贤馆

听了张宣的话,伊华不由自主地又愣了一下,旋即瞧着张宣说道:“丞相以为,该当如何分配官职任事?”

对于这个问题,张宣在觐见伊华之前,就已经有所考虑了,听了伊华的话,张宣连想都没想,便答道:“君上,列国选官任贤,多将备选之才任为郎官,随侍君上左右,以备君上随时考校,若确有真才实学,方才委官任职。”

听了张宣的话,伊华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片刻,旋即说道:“这样会不会太慢了些,而且全都选作郎官,确有真才实学还好,若无真才实学,只是滥竽充数,那却如何是好?”最主要的是,赵国府库的现状,根本就不允许伊华一下子任命近千名,甚至更多的郎官啊!

伊华现在需要的是能够为赵国做事的人,而不是在宫廷中养一大帮子闲人,供自己慢慢考校挑选!

“君上所言甚是,郎官备选,耗时耗力,短则数月,多则数年,我大赵实在经不起如此折腾。”张宣躬身说道,略微停顿了一下,张宣又说道:“故而,臣以为,不如由君上亲临聚贤馆,略做挑选,壮者编入军中,以扩充军中低级将弁,文才之士,则委之郡邑佐官,三月之后,由郡邑令守进行考评,上报国府,确有真才实学者,再行擢升。”

说着,张宣又抬眼瞧了伊华一眼,说道:“君上以为如何?”

听了张宣的话,伊华又微微沉吟了片刻,张宣所说的,也不失为一个法子,可其实同样也面临着跟自己考评一样的问题,赵国五郡二十三县之地,郡守邑守的佐官,又能有几个,将这些士子放到郡邑中去,即便军中先筛选去了一半,分到每个郡邑中的士子,恐怕也不在少数吧?那样的话,郡守邑守,真的能够考校出真才实学者吗?

恐怕未必吧?到最后,考评得优的,最终恐怕还是那些善于交际,或者说溜须拍马,会讨上司欢心的人!真正的才学之士,恐怕根本就得不到一个优的考评!这样的例子,在后世伊华听到的见到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了!

想到后世,伊华又想到了他以前看过的那部电视剧《大秦帝国》来,那里面,秦孝公同样发布了求贤令,而且也真的求到了贤才!当时,面对列国士子‘求官’的上书时,秦孝公是怎么做的呢?

仔细回想了一下,伊华这才想起,当时秦孝公好像是将那些士子全都放了出去,让他们游历秦川大地,并以三月为限,三月之后,再结合自身的游历所得,提出富国强民之策吧?秦孝公再通过这些士子提出的富国强民之策,从中选拔贤能之士!

如今这个时空,虽然跟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有所差异,但在伊华看来,这些差异其实并不是很大,同样是天子大权旁落,同样是列国争雄,群雄纷起,同样的面临着富强兴盛国家,甚至天下一统的重任,只不过历史上的秦国变成了现在的赵国而已!

想到这些,伊华心中不由得又是一动,既然秦孝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考校选拔贤才,自己为何就不能呢?

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伊华才又说道:“丞相,与我一同去聚贤馆。”

张宣微微一怔,旋即说道:“喏。”

没有带扈从仪驾,只是让龙五带了二十名青龙密卫随行,伊华和张宣一人一骑,出了曲台宫,便往聚贤馆赶去。

不一会儿,伊华等人便已来到了聚贤馆前,翻身下马,伊华大步流星,朝着聚贤馆里走去,张宣紧随其后。

“君侯到!~”聚贤馆中,一个掌事拖长了声音叫道。

聚贤馆中一块空地上,近百名列国士子,三五成群,聚集在空地上,交头接耳的低声议论着,听到掌事的声音,一起转头朝聚贤馆大门方向望去,却见一个头戴青玉高冠,身着黑色常服,脚蹬木屐,二十多岁,面容俊朗,目若明星的青年男子,疾步走了过来。

男子身后,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赵国公服的男子,再后面,便是四个身着劲装,腰配长剑,面容冷峻的精壮扈从。

聚贤馆中管事护卫,一起朝来者躬身行礼,朗声说道:“拜见君上!”

列国士子这才猛地回过神来,一起躬身行礼说道:“拜见赵君。”

“列为免礼,请起!”伊华微微躬身还礼说道,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伊华又说道:“列为远道赴赵,寡人理当亲迎,怎奈国事繁琐,寡人一直未能脱身,今日恰有闲隙,寡人便与丞相一起,与诸君一晤。”

说着,伊华又微微躬身抱拳说道:“寡人来迟,还望诸位贤才不要见怪,寡人在此,向诸君赔礼了。”说着,伊华又毕恭毕敬地朝众人躬身行了一礼。

夏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此时入赵的,几乎都是山野乡民,落魄士子,与庶人也没多大区别了。然而现在,堂堂一国之君的赵国君侯,却郑重其事的朝他们行礼请罪,此等大礼,列国罕见!

空地上几乎所有人,全都不由自主地呆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一起朝伊华行礼说道:“赵君礼重了,我等受之不起。”

伊华直起身来,又朝众人抬了抬手,说道:“诸位平身,平身。”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伊华才又说道:“赵国僻处西陲,国小而民寡,是以求贤图强以自存。列位入赵,当是胸有抱负,有备而来。赵国积弱,急需列位之才以强赵,诸位也需赵国山河,以展胸中抱负……”

伊华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子便长身而起,朗声说道:“赵君所言甚是,我等入赵已久,不好空耗赵国府库钱粮,还请赵君速定职事,我等也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施展胸中才华,以报赵君大恩。”

首节上一节109/5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