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 第753节

第一件,就是三司审理‘藩王逆案’,将十六个亲王定罪,三人死罪,其余圈禁。

而后,圣旨颁发,削除这十六支宗室的籍,没收王府以及一切资产。

同时,又表扬了唐王等人的‘识大体’,接纳了他们的捐献,在京中为他们安排好良田美宅。

是以,在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六,天下宗室归京,由宗人府赡养,无有藩地。

高弘图的户部忙碌不堪,哪怕早就准备好人手,早就开始在做,一时间还是手忙脚乱。

天下宗室,占有大明良田十之二三,数百万顷,分属全国各地,哪里那么容易清理,统计完毕的。

高弘图在户部下属,设立了‘都田司’,专门管理这些收缴上来的以及大明本就拥有的官田。

而后,三司审理勋贵公卿涉逆案,这些勋贵公卿涉案的更多,石锤的无数,因此判罚的更为清楚。

这些勋贵公卿有的与大明宗室一样的寿命,家产无数,被杀的少数,流放的为多。

由此,内阁颁发诏令,对勋贵公卿进行约束,废除了‘世袭罔替’,改做了‘三代而终’。

在十二月中,三司集中精力,审理了那些叛逆的官吏,这种就最多了,投机倒把本就是士大夫最擅长的事情,投降李自成的京内外无数。

其中,被判死刑,抄家的九十七人,遣戍二百六十二人,赎为民的五百四十三人,其他大大小小总共一千二百余人。

隔一天,宫里下旨,严厉斥责叛逆,要求天下秀读书人为戒。同时,责令内阁,认真反省,总结教训,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内阁旋即发布政令,将对认真审视体制,因时制宜的做出调整,消除弊政,造福百姓。

之后的每一天,六部都不断的发出邸报,誓言尊称圣命,努力改革,解决弊政的决心。

吏部,表示将梳理体制,加强对官吏的考核,遣调,对天下官吏的官吏,严格把控,绝不任何宵小可乘之机。

户部,承认过去犯过一些错误,将权力纠正,尤其是对地方上的失控,全面反省,必将做出深刻的检讨。

兵部,则认为西北之乱,是因为兵制缺失,导致官兵应对不力,言其正在研究新的兵制,会在年底前上报内阁,奏请御览。

礼部,则说叛逆是礼法出了问题,要对礼法就行修订,德之于心,修之于礼。

工部,刑部也是各有说法,俨然是一副认识到错误,将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模样。

这些邸报是发往全国各地的,大明人都可以看到。

大部分不知情的人先是面面相窥,继而欣喜若狂,这么多年了,朝廷终于动真格的进行改变了吗?

而知晓内情的人,则忧心忡忡,满眼的恍惚。

他们都知道周正一系磨刀霍霍的准备变法,还知道一些内容,那些都是触及祖制,国本的,一不小心就会酿出大祸!

到了现在,已然‘变法’是大势所趋,再阻拦都是螳臂当车,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沉默。

第六百五十章 好风借力

近半个月的京城,十分的热闹。

菜市口的血没有停过,被流放,戍边的人成群结队。而三司衙门,东厂,锦衣卫各处抄家,曾经煊赫一时的王府也被接管,里面的人要么被抓,要么被遣散,陡然荒凉。

三司衙门,东厂,锦衣卫在全国各地活动,户部接收了大量的资产,这些资产规模大的吓人!

单是白银,就千万计,更有无数的黄金,玉石珠宝,古董字画,豪宅庭院,商铺酒楼,更有数百万顷的田亩。

内阁大院,周正的班房。

张贺仪拿出一道公文,神色有些迟疑,道:“大人,这是杨阁老对于兵改的意见,他大体同意我们原本的策略,只是对细节进行了修订。比如,县驻扎军队两千,一府驻扎五千,一省驻扎两万,这些隶属于兵部。另外,他建议,要建一支炮军,两支骑兵,还有一处位于南直隶的直隶镇,五万人,归皇帝直接统帅。”

周正神色沉吟,示意张贺仪继续说。

张贺仪看了周正一眼,道:“关于总督,杨阁老建议应该直接归属于内阁,视为民兵,归为政务,也是一种制衡。一省总督率民兵以及缉捕,兵差总数两万,负责一省日常的安稳,缉盗,剿匪等事宜,与地方上相辅相成。”

周正听着张贺仪的话,思索良久,才道:“还有吗?”

张贺仪嘴角动了下,十分谨慎的看着周正,道:“杨阁老说,地方复杂,只靠圣旨,内阁,兵部的文书是不够的,希望亲自出京,好好整顿一番。”

周正眉头挑了挑,杨嗣昌居然要出京,实地的指挥兵改?

这摆明了可以染指兵权,杨嗣昌就不怕周正忌惮,不答应?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说,杨嗣昌有别的算计?

张贺仪见周正沉吟,便道:“大人,下官也不放心。不如,留他在京,下官出去跑一圈,用个一年,应该能完成。”

周正竖起手,认真的思考一番,道:“我同意了,你去告诉杨嗣昌,以长江为界,南边归他,北边我亲自来。骑兵,炮兵也是。”

张贺仪连忙道:“大人,这位杨阁老心思叵测,若是他握有兵权,再与元辅媾和,我们会十分被动。”

周正笑了一声,道:“放心吧,大明的军队,十之七八出自我的门下,那些总兵,哪一个不是与我关系密切,杨嗣昌能轻易掌控?即便抛开这些,杨嗣昌想要以兵反我,他还没那个能力。”

周正说的平平淡淡,张贺仪陡然醒悟,而今的周正,而今的他们,还需畏忌谁?还会怕一个小小的杨嗣昌吗?

张贺仪心中陡然镇定,抬手道:“是,下官这就去找杨阁老”

周正嗯了一声,便继续做事。

不多久,户部尚书高弘图来了,这位双眼凹陷,满脸的疲惫,见过礼,他轻吐一口气,道:“大人,下官着实吓了一跳。”

周正看着他的表情,笑着道:“姚童顺,给高大人搬个椅子,倒杯茶,拿点点心。”

高弘图被周正的热情弄的有些不自在,挪动下屁股,道:“大人,虽然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各王府的田亩,店铺,王府,院落以及各种名义盘剥的酒肆青楼,数量庞大的不可想象,难怪百姓们活不下去……”

姚童顺让人端来椅子,热茶,点心,高弘图连忙接过来,道谢。

周正挥手让姚童顺退下,道:“你估计一夜没合眼了,吃一点,慢慢说。”

高弘图确实饿了,拿过来吃一点,继续说道:“各王府占据的地,少的几千亩,多的上万亩,儿孙满院,好酒美食,娇妻美妾成群,仆人,以及各种乐师舞女……”

周正听着高弘图的话,心里对比着,暗自点头。

大明这个时候,贫富悬殊到了极致,民间严重通货紧缩,那么多银子,仿佛不知道去哪了。

高弘图说了好一阵子,才将王府的事说完,道:“福王当年受封田亩四万顷,后面又有几个照此列,加上前后追封,赏赐,以及这些藩王的私自吞买,强取豪夺,两百年下来,总数数百万顷,占据我大明田亩的三分之一强。”

首节上一节753/8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