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万贯才是一个开始,对于你们应该不算太难的事情,项目计划就在这里,新丰县蔬菜大棚已经提供了成熟的实践技术,所需要的玻璃由我元家当成投资来提供,包括玻璃后续的维护等,我承诺至少保证十年的大棚玻璃用度,在这期间如果有非人为的使用上的破损一切将由我元家来负责,诸位只要负责除玻璃意外的投资就可以了,这样诸位觉得可好。”元善说道。
这中时候没有人会立刻回答都是在心里经过一番的合计之后再做决定的,元善的做法很简单还是新丰县那一套,蔬菜大棚项目元家就用这玻璃进行投资,而两百万的投资费用上在沧州这个地方建造的规模实际上会比预计的比新丰县蔬菜大棚大五倍的预想还要大很多。
这次商人们都觉得是占了便宜的,因为大棚规模越大需要的玻璃就越多,而一块玻璃可是要比砖头水泥还要昂贵许多,这些商人在合计之后也不得不佩服元家的财力。
但是商人可不傻,玻璃的应用隐约已经让很多人觉得这元家拥有的这种生产成本上可能会有猫腻,也就是可能预计成本可能不会那么高,但是他们现在也没能掌握这个技术,有怀疑也只是在心里想想,但是对于用玻璃投资的这个事情是没有人反对的。
姜承望就在一边看着听着,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价值两百万贯的投资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几句话就决定了,这不由得让他心里都有些开始狂跳起来。
这时候元善对姜承望说道:“姜刺史,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在沧州蔬菜大棚计划上分给沧州府一成的利,这部分利益等大棚计划开始运营之后会成立一个沧州公共设施建设资金,这部分资金将会用作沧州的修桥铺路以及建设学堂赈灾等公共事业服务上,希望咱们合作愉快。”
姜承望刚才就在思考问题,听到元善说的要分配给沧州一成的利,瞬间他的冷汗就下来了这个钱他可不敢收,不过听到后面他才轻松下来,虽然有些懵懂但是大体也就是跟乡绅捐款搞建设差不多。
但是他的理解远没有这个公共设施建设基金能够体现的实际意义多。
第455章 采购
来自长安的商人们在与元善商议完大棚项目之后就开始行动了,将消息传回长安的几天后富商们组织的车队动了,浩浩荡荡的车队犹如一条长龙从长安到洛阳方向赶来沧州。
马车对规模之大都惊动了朝廷,随着车队而来的还有蓝田县将近五千人的施工队,加上要求富商们利用马车带来的各种食物、材料,整支车队的数量达到了两千多辆,实际人数在八千人左右。
沧州刺史姜承望看着这次来沧州的车队他的心里很是激动而且久久不能够平复下来,要说谁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车队,加上这些马车都是那种四轮大马车,马匹数量就不下五千匹,这样的场面震惊的不仅仅是他还有沧州的百姓们。
沧州内的县城早就张贴了告示,内容只有一个就是招工人,待遇就是凡事出工的人都管三餐饭,每天还有五文钱的工钱,这待遇在长安城现在都没有这样的待遇,人工费制造需要每天付十文钱还需要考虑要不要干,可是在沧州这个地方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管饱饭就很知足了。
何况每天还有五文钱的工钱,这下各个乡县内的百姓们都纷纷聚集到临海区,建材商会的施工队的人数再次增加,一下子都快突破三万人了,而那些来自漠南的突厥人现在已经在干活了。
为了建造船厂,元善付出了两百万投资的份额来换取临海区这个地区,但是后来制定大棚计划之后沧州刺史姜承望就不得不在用一点手上的行政权力将临海区附近的区域在此扩大,而且还有在沧州县的几个荒地拿出来用来建设素菜大棚。
虽然两个区域并不是在一起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个项目的开展,商人们的动作非常的快车队到达之后,元家的五千人施工队则是开始带着近一万人的工人开始了建设,同一时间铁匠工坊,木将工坊也在沧州县内开始建设起来,为此元善将卢铁匠和杨五都调派了过来。
就在商人们行动的时候,建材商会建造水泥窑厂完成消息传递给了元善,第二批运送过来的材料储备在用完之前沧州水泥窑出产的水泥和砖头就能够用上了,这是一个好消息。
商人们的车队返回长安的时候,元善也没有客气直接让他们将晾晒好的纶布全都带到了长安,还有一些商人跟元善商谈了纶布的合作,很多马车带着货物出发后没有去长安而是直接奔着其它州府而去,这就是跟商人们谈妥的纶布业务拓展项目,商人们出动他们的马车作为代理,元家只要为他们供货就可以了。
素菜大棚刚刚建设的时候,商人们就收获了第一笔来自纶布的小钱。
元家的三进院子内现在已经成了商人们每天都要来的地方,活脱脱将一个住宅变成了一个超大的办公室,现在来的不仅仅是长安那些富商们,还有沧州本地的商人们每天都会在元家的门口打听一些消息,没办法谁让他们这些人进不去呢。
元善坐在书房内眼前抬头就能看到好几个商人正在对他笑,那一副神情就像是眼前有一块金子一样,这让元善感觉无语他甚至都有种怀疑,怀疑是不是这次沧州来的决定是错误的,临海区好几万人工作进度非常的快,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是很好的事情,也可以用花钱如流水来行动。
“粮食的采购价格跟预期的价格贵太多,你们要是这样的合作可不能得到订单,真的很抱歉,彩衣送客。”元善看着桌子上的清单后对着眼前的几个商人说道。
这时候彩衣站在元善的身边就会将这几名商人给请出去,很快又有商人进来,拿着货物的清单给元善查看,这些东西都是生活物资各种粮食,肉食主要是供应给临海区食堂的,而元善做的事情就是采购,这些商人就是供货商但是想要得到元家的订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怕你的货物少但是价格和质量一定要好。
因为临海区食堂对粮食需求量很多,所以这些东西全都是在沧州本地采购的,刚开始建材商会对这些事情都没有太在意元善见到后就立刻接手了,毕竟船厂项目是他主张的再说利益分配中也有他的一份,所以在一些能够省钱的地方自然要尽量的省钱,何况有些地方还丝毫不能马虎就比如说食堂食材的消耗问题上。
其实这样做还是比较麻烦的,要是在长安就会省去很多的麻烦,比如说长安城有富商的养猪场,还有二里庄三里庄的猪肉供应,只要需要不论是在跟谁采购都可以快速满足大量供应,粮食也是一样长安的米铺储备粮很大随时都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价格还会便宜许多。
可是沧州这个地方就不同的米铺的储备量不多,所以元善只能采用这种零散采购的方式来进行购买,并且将采购的范围从沧州县扩大到整个沧州。
刚刚进来的几名商人中只有一半数量的人得到了元善的订单,彩衣在一旁统计着道:“少爷这是今天第十二个米铺,咱们需要储备的粮食基本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你也说是基本满足需求,这还不够明天在练习几家商铺吧必须保证食堂的粮食供应。”元善说道。
“沧州这里还是比不得长安啊。”元善有些感叹的说道。
现在食堂的肉食供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段时间已经叫人将收猪,羊,鸡的消息已经传播出去了可是效果并不好,更多的肉食都是用鱼肉来代替的,但是说实话虽然食堂的做法味道上不差可是这一时之间饮食习惯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送走最后的商人,卢铁匠和杨五从外面进来了,船厂外的两个工坊现在已经搭建出了一打铁的结构,建设速度很快可是问题也很多,铁矿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包括船厂的一些建设也是离不开这些铁矿的,目前的供应都是从长安那边运输过来的,成本不可谓是不高不过为了这个项目元善也是舍得很多钱用来运输。
第456章 安置区
“少爷现在铁矿需求量很大,工坊需要的铁矿现在根本满足不了。”卢铁匠说道。
“这个事情我会解决的,不要着急现在都在建设先以船厂建设为主吧。”元善考虑一下之后立刻说道。
工坊是船厂组成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未来的蒸汽机都会从工坊内进行生产是一个比非常大的工程,虽然现在工作的人很多可是对铁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从一开始这个船厂就不是按照普通的规模来建造的。
这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元善花钱真的是如流水一般,也是在这短短的三个月之内带动了沧州商业的发展,大量的采购行为让沧州的商铺全都收益,尤其是沧州县更是繁荣了起来。
临海区船厂建设的外围区域则是形成了一片商业区,都是商人们自发逐渐的,甚至还有人开始在这些区域建造了不少的的房屋,很难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动一片空气上形成一个比之县城都不差的安置区。
这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有大量的突厥人过来的原因,沧州刺史张承望将这个安置突厥人的事情跟元善商量了一些,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主意,建立一个新的区域专门用来安置这些突厥人,结果这个村宅就这样形成了而规模则是大的出奇,因为这里不但安置突厥人还有专门的商业区,这都是在安置突厥人的基础上实施的,不仅如此一些来打工的大唐百姓也居住在这个部分。
可以说现在的这个安置区未来的发展不亚于一个全新的区域,建设现在是沧州人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在沧州只要你不懒就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没错就是去建设这个安置区。
安置区就是一个村落聚集区,但是不同的是道路与建设的格局非常的讲究,或许很多人能够发现在这个村落中竟然没有预留土地的耕种区域。
因为突厥人根本就没有耕种土地的权利,他们想要生存就必须要付出劳动来换取,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工钱跟普通人是一样的。
甚至在临海区一些干的好的突厥人也会被升职,这其实是一个叫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因为突厥人身上还有背着一个战俘的名头,在大唐百姓的眼中这个标签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被抹掉,但是元善也是极力的想要将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尽量的缓和下来。
好几万人每天的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建设一个船厂可没有那么简单,就在元善解决一些小问题的事情大的问题也同样在跟着一起解决,那就是建设住宅区。
住宅区群都是平房结构跟普通的木制房屋规格基本上一样,就在安置区大量的房屋被建设出来,规模很大每个房屋都有院落,都能够容纳三口之家居住,实际住宅面积都是两室一厅这些房屋都是可以进行租赁和出售的,由于是水泥砖头搭建的所以价格可不便宜,但是好处也是很多的,比如说这样的房子非常的结实而且屋顶加瓦片之后防雨水的效果非常好,不用担心漏雨。
为了能够让资金回流一部分元善也是很拼的,而且有了建材商会新的窑厂支持建设这些项目的材料价格要比长安的时候还要便宜,就地取材不说劳动力比起长安也是要低上一些。
这样成本算下来在这里建造一个砖瓦房要比长安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成本,而且现在这么多人在做工也能够让这些劳动力充分的发挥着作用。
突厥人刚被押送到沧州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都是涣散的,因为失去了牛羊家产他们已经有充当一名奴隶的觉悟了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在这一个月内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来到这里的一周之后他们这些人就被进行了户籍统计,而且他们还被发放了一个叫做户口本的东西。
因为他们是突厥人有着与大唐人不同的外貌特征,所以他们无论在沧州的哪里只要是涉及到交易就需要出示户口本来进行身份的核实,否则商家是不会卖给你任何东西的。
除此之外他们的活动区域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就比如说他们目前只能出入沧州县城,想要离开沧州是不可能被抓住的下场就只有死亡,没错对于他们是没有审判这一说法的。
他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每天要按时出工,只要出工就有饭吃,干得好的人也会有收入的而且收入跟大唐人是一样的,但是这基本都要做到领队的级别。
姜承望非常的不理解为什么元善对突厥人的态度这么好,原本这些人都应该处于一种被流放的状态可是为了建设这个安置区元家出了很多的力,更确切的说是主要规划者,对于这个前仆射他真的是非常不理解。
“元子爵,下官不懂为什么要对突厥人这般照顾。”姜承望问道。
“我知道你在突厥人的事情上有着不同的想法,但是我要说的是漠南的突厥势力现在已经灭亡,这些人的外来将会跟大唐融合在一起,对待他们的态度决定了融合的速度,而且他们对大唐的建设也是有付出的,而且不会比大唐百姓少。”元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