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笑而不语。
两个月后,长安城内大街小巷,全都传说东海州岛上有黄金,银矿,上岛的人可以参与采集金银,一切就看命,要是做淘金者帮工收入颇丰。
蓝田县内,郭守义正在动员百姓们宣传,东海州招募工匠,工人,施工队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到东海州工作,生活,待遇从优。
长安的小报上的招聘消息更多,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的人,还有招商的信息,全都是建设东海州的消息。
大唐的几个实力雄厚的商会,已经接到项目建设的通知,他们之前借出的银钱现在总算是能够分好处了和,大部分商人生意免税一年,更多的商人得到了机会,便纷纷组织人手。
建材商会内部正在讨论,他们犹豫的是万一将所有人全部派出去还是留一些,公输南道:“男的赚钱的机会,咱们可要为了下一艘满意号存钱了。”
公输南不想错过这次的机会。
没有人反对,张满意看了看韦达,没有反对的,他开口道:“你们赞同的理由我非常立即,能够为建材商会赚取相当可观的劳务输出费用,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次东海州的计划中是要有工人有一半能够留在东海州,才会有高额的雇用费用。”
众人都冷静了下来,韦达说道:“其实百姓们想要的无非就是高薪水,咱们跟他们直接说明不就好了,至于工程队核心骨干咱们不能答应他们留下,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核心需要很长时间,绝对不行。”
公输南说道:“这样就难办了,若是这种情况工人们肯定也会要求高回报的,咱们赚的钱可就少了。”
郑满意听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这种情况就是非让商会们帮忙输送东海州人口。
叹了口气道:“实际上,咱们的工人可以去进行施工,不过人口也要给蓝国公找。”
同样的问题,几大商会全都面临这个问题,有人愿意去东海州么。
皇宫之内,李世民拿到了元善呈递的奏折,就是要求给人口,如果唐人不行,吐浑人,突厥的战俘都可以,没有说具体数量,但是从东海州战报来看,其实也剩不下多少人了,这都是侯君集和程知节的功劳。
现在是稳定了,从一个小国杀成了渔村,现在就跟各个州府三四个县一样的状态。
人口统计出来算上唐人兵马还不足十万人,很大一部分是九州岛的扶桑属民数来占据最多。
“马和,去找民部尚书唐俭过来。”李世民说道。
等了半晌,唐俭进了书房。
李世民直接问道:“东海州人口不足五万,你们民部可以抽调多少人补充过去?”
唐俭有些为难,道:“陛下,此事可能有些难办,大唐百姓安居乐业,恐怕故土难离。”
唐俭直言不讳,没事儿谁喜欢背井离乡的,再说又是去那种蛮夷的地方,就算现在是大唐领土可是他们才不会去那种地方呢。
唐俭说的直接,李世民有些小尴尬,他这个皇帝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迁徙百姓,这种事情还真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沉默了一会后,才道:“那你觉得将突厥人与土浑人送过去如何?”
“万万不可,东海州现在唐人兵马只有五万,若是将突厥人和浑人送过去恐怕会变。”唐俭道。
“恩,你说的有道理,吐蕃人在大唐生活这几年已经习惯,浑人才刚刚加入要是现在就让他们过去似乎有些厚此薄彼,对于大唐的百姓安定会有影响。”李世民考虑道。
“唐尚书,那你说此事该当如何?”李世民继续问道。
第867章 晋王遇刺
唐俭想了想,回答道:“陛下,现在看来利用均田制了,还有强制将大唐无业的游民,无户籍者送过去。”
李世民默不作声,他在思考。
唐俭继续道:“要不然可以将土地少的百姓土地进行置换,与东海州按照百亩实田来置换,或许有百姓可以接受。”
李世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尤其是长安附近的百姓,土地实也就三十亩,还有给王公贵族腾出优质的田,若是他们愿意似乎也是可以的,反正就算分他们两百也没有问题,如何治理东海州是元善的事儿。
李世民跟唐俭研究着,人口是肯定要出的。
长安的商人们,洛阳的商人们,还有几大商会的商人们早就开始行动了,沿海区域的商会聚集了大量想要高收入的百姓,拖家带口五六万人,还不算商会过去的工程队。
越州方面更是积极,满意号与沧州号这几天已经开始往沧州运人,蓝田经济开发区的医院人员来了很大一部分人员,他们是要在东海州设立医馆的。
百废待兴,各种物资,全都聚集,为此新交付的五艘宝船,还没让李承乾手心捂热乎呢就都成了运输船了。
七艘船,六艘是租赁的,一周运输一趟,两周九州岛的唐人百姓就聚集了六万多人,数量还在持续增加,突厥,浑人不到一万人,都是来做工的,到了东海州他们的待遇跟唐人是一样的。
手工艺者被招聘到各个工坊内干活,务农人则是到农场去,承包责任制,分田收租,渔民就更好解决了东海州渔业很发达,来了就直接上手。
三周之后大唐的各种物资朝代开始陆续运到,十万人成了东海州开荒团,务农的土地实行承包制度,九州岛港口建设拉开眉目,京都房建正在规划,商人们过来大部分都是有物资上的交易的。
粮商就有几十人,想要供应十五万人吃食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种状态至少需要坚持到秋收。
人口,物资,运输过来,一些冒险淘金想要发财的人则全都乘坐中型商船而来,这部分人就涌入了上千人,都是有梦想的人。
不过淘金者的想法很好,实际上近况银矿早就被元善给掌控了,留给他们才就只有一份工作,至于淘金的人能够发财的不是没有但真的是太少了,需要很多很多运气。
大搞产业,各种工坊,牧场,鱼肠开始建设,温泉旅馆的项目开始启动,水泥工厂,烧砖,烧制陶瓷,基本上能够开的工厂全都制定了计划。
元家在其中投入很大,做的是鱼油保健品,还投入了一家鱼肉工坊,专门用来制作烤制鱼片,鱿鱼片,鳗鱼片等一系列鱼片,鱼排等食物。
李承乾从沧州跟过来,又看重了新改版的蒸汽板车,还想用钱购买,元善答应了,不过他这次卖的不是成品而是技术,直接开价一百万贯,除此之外还额外提供一份最新蒸汽动力改良设计图。
收了银子,元善又开始在东海州进行酿酒,人员分来分去十几万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当地的扶桑属民现在都“转正”了,没有想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活干,就能够解决内部问题。
只是元善觉得有些可惜,以后东海州的未来可能就没有了。
东海州府的建设规模可是太大了,一千万贯说实话现在看来还是太少了,但是对付几年还是可以的,到时候商业,产业都能够正常运转,商品会源源不断的运往内陆,到时候东海州肯定能够成为大唐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州。
大都护府内,薛仁贵有些郁闷,他的志向是要当大将军,大元帅,可是现在呢,成了京都城巡防司马,天天带着几十个人走街串巷的,没多少人嘛,能不郁闷。
元善在都护府内的事情就是审核账目,每周的开销都是巨大的,大都护府现在的作用似乎成了钱行,高表仁就是账房先生,每周都要搬运大量的金钱。
不过金矿和银矿的收入颇丰,名义上都成了晋王的财产,而元善则直接用来投入建设,只要过账目就可以。
还有一部分金银则成了朝廷的税收。
时间一天天的过着,东海州平静无波一切安好,但是长安城可就风声鹤唳了,晋王李治遇刺了。
其实李治毫发无损,始作俑者是突利的儿子与弟弟密谋劫持晋王李治,行动失败,结果叔侄俩叔叔死了,侄子原本是被发配到岭南的,可是后来却发配到了东海州。
这让元善非常郁闷,搞半天东海州倒是成了与岭南蛮荒一样的艰苦之地,不,还不如岭南呢。
贺逻鹘胆子太大了竟然敢去行刺晋王,他们也会找人,竟然找未来的皇帝,元善可不会可不会便宜这个突利可汗之子,犯了错误必将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