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555节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安史之乱爆发,地方官员用八百里加急,大概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如果当时有了电报呢?只需要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传递过去。

并且朝廷可以马上商议之后,然后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可以将朝廷的旨意传递回去。

这一来一回,就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

而半个月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

所以说,有了电报,可以迅速提升大唐帝国的机动性。

……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五月,李世民罢黜了李世勣,把他贬为叠州都督。

同时,还有一些官员受到罢黜。

这些任命,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

只是很小的一点错误,就做出如此严厉的惩处。

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只怕又要死谏皇上了。

现在李世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很多大臣都觉得,现在皇上一定是糊涂了,才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

当然了,还是有明眼人能够看出。

其实并不是皇上昏聩了,这是在为太子铺路啊。

等太子登基之后,可以亲命李世勣为仆射,这样就可以收服李世勣为己所用。

没过几天,李世民病情加重。

李世民召褚遂良等人托付后事,令他们辅助太子,并且让褚遂良写下诏书,传位给太子。

在褚遂良写完诏书之后,李世民驾崩。

太子李恪在柩前即位,被后世尊为高宗。

太子李恪登基之后,马上下了一道旨意,让各路兄弟回京奔丧。

在那个时代,讲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就是说,无论是国礼、大典还是征伐,这些命令,必须由天子发出。

李世民驾崩,就是国丧。

但是如果没有新皇帝的允许,皇子们是不许回来的。

有些皇帝,因为惧怕在外的皇子势力过大,不敢让他们回来,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李恪,则是让所有的皇子,全部都回京奔丧。

这一次,李愔仍然只是带了十个侍卫,就赶赴长安。

来到长安之后,李愔先来拜见皇上。

“臣弟拜见皇上!”

李恪快走两步,将李愔扶起,诚恳地说道“以后六弟见到朕,无须多礼!”

李愔微微一笑,然后说道“礼不可废,皇上请赎臣弟不敢从命!”

李恪无奈地指着李愔说道“六弟,你啊!以后你直接称呼朕为皇兄即可。”

“对了,朕听说你这次入京,只带了十个侍卫?你怎么会这么不小心?”

李愔淡淡一笑说道“皇兄,上一次臣弟带着这十人进京,一千多乱贼都奈何不得臣弟。更何况现在皇兄登临大宝呢?臣弟还怕什么呢?”

李恪不由皱起眉头说道“此事不可!来人,调集五百御林军,随时保护蜀王安全。”

“是!”

李恪派这五百人,当然不是要监视或者软禁李愔。

他是真的怕李愔出事。

李恪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全靠他这位弟弟。

如果李愔出了什么事的话,他这皇位能不能坐稳,都在未知之数。

因此,在哪些世家门阀没有被铲除之前,李恪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要动蜀王的心思。

当然了,其实李愔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位胞兄。

重情重义,自己如此对他,只要自己不造反,他的这位胞兄,绝对不会做出对付自己的事情来的。

当然了,就算是再牢固的亲情和友情,爱情也可以算在里面,都未必能够经得住考验。

所以,李愔基本上不会给太难的考验留给自己的胞兄的。

接下来,李恪为李世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礼。

哪些游牧民族,还有哪些胡人,也都前来参加了丧礼。

并且,他们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极为认可。

在丧礼上,他们不惜刺破自己的脸颊,甚至割掉自己的耳朵,将鲜血染在地上。

这些举动,让皇上还有一干大臣,无不动容。

丧礼结束之后,皇上没有放蜀王回去,而是将蜀王留了下来,并且在长安,再次赐给蜀王一栋院落。

自己的儿子居然当了皇上,并且两个儿子还十分和睦。

现在最高兴的人,当然飞杨妃莫属了。

李恪准备封杨妃为太后,不过却是被杨妃制止了。

现在太宗刚刚驾崩,这件事情不宜操之过急,还是暂时缓缓再说。

而李恪留下李愔,一来是这些年,兄弟两人,一直聚少离多,基本没见几次面。

这一次,就是兄弟之间,要好好叙叙旧。

二来,也是李恪有些事情,想要咨询李愔。

最近这段日子,皇上几乎天天召见蜀王。

兄弟两人还每天都会陪杨妃说说话。

这一日,李恪将李愔留在御书房中。

李恪不由向李愔问道“六弟,古代的哪些国家,他们为什么会灭亡?怎么才能防止一个帝国最终走向灭亡呢?”

这大概是所有的帝王,都会关心的一件事情了吗?

他们第一个关心的,大概就是长生不老的问题。

第二个要关心的,估计就是自己建立的帝国,能不能长治久安了。

听完李恪的询问,李愔沉思半晌之后说道“皇兄,臣弟以为,前代皇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大概有两点。”

竟然真的有答案?

李恪眼睛一亮,连忙说道“不知是哪两点呢?六弟快说来听听。”

李愔不由说道“皇兄,臣弟以为,第一点就是,土地只有这么多,但是人口日益增长。总有一天,人口的增长要大于土地的产出。”

“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必然要出事故!”

“第二天,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情况越剧烈,国家距离灭亡的时间,也就越快。”

“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两点的话,国家内部,已经没有什么忧患了。”

解决掉这两点的话,就能够千秋万代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看宋代就知道了。

一个国家除了内忧之外,还有外患,总之,落后就要挨打。

并且,国家的矛盾冲突有很多,绝对不仅仅局限在这两点上。

但是有一点李愔没有说错,如果不能解决这两点的话,一个国家迟早要出事情。

实际上,古代绝大多数的帝国,都是败在这两点上的。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微微皱眉。

他之前的时候,还从来没意识到这两点。

就算到了现在,他一时之间,都不太理解。

李愔不由解释道“皇兄,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臣弟在益州的时候,曾经发现一个池塘,这个池塘里面,繁殖出了无数的小蝌蚪。”

“小蝌蚪一天天的长大,但是池塘的水,却是一天天的减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小蝌蚪,全部都要死掉。”

“但是这个时候,小蝌蚪却是会释放出一种毒素,会让池水变成毒水。”

“这时候,九成的蝌蚪都会死掉。但是剩下的哪一成蝌蚪,就能够成功地活到最后,蜕变成青蛙。”

“在危及整个种群的大灾难面前,他必须要灭亡九成的个体,才能换取种群的延续。”

“其实人类也是一样啊,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日益争夺,粮食严重不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不是爆发灾难、瘟疫,就必须要进行一场战争!”

“然后,死掉无数人,幸存下来的,就能继续开辟一个盛世!”

“为什么开国皇上,都能开创出一个盛世呢?因为开国的时候,人口稀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种植。”

“人少,土地多,就能够养活很多人,能够迅速发展。”

听完李愔的话,李恪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一刻,他终于听懂了李愔想要表达的意思。

没错,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根源上来说,无非就是因为这两点造成的。

老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基本上都不会选择造反。

想到这里,李恪不由看向李愔,然后问道“六弟,你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办法倒是有的,只不过,不太好实现罢了。”

“至于土地产量的问题,倒是好解决,只需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不断的培育良种就可以了。”

在后世,袁隆平老先生,可是将稻米的产量,提高到亩产一千多公斤的高度。

这样一来,单凭我们自己的产出,就可以养活全国人。

不过,李愔眼睛一眨,接着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其实,沿着大海向东,还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陆。”

首节上一节555/8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