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兵部的折子给打开,扫了一眼之后,余志乾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盯着对面的并不侍郎,缓缓的开口:“周侍郎,你师从何人?那一年当得官?”
“启奏殿下,臣师从张文先生,永顺十七年进士……”
“你是读过书的人,我还以为你没读过书,本宫打回去的奏折写的不够明白,还是你们欺本宫第一次监国?”
“臣等不敢!”
六部侍郎被吓得直接跪在了地上,太子虽然说是监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太子未来肯定是要登基的,这群人和狄仁杰不同,狄仁杰岁数在那里,估计等不到太子登基,但是他们不一定,以后说不定……
如果现在被太子记恨,以后的生活肯定十分的悲惨。
余志乾看着下面跪着的侍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起来吧,可能是我没有解释清楚,现在我来好好的给你们解释一下,就用兵部为例吧!”
余志乾说完之后,将兵部的折子给打开,接着开始解释。
“首先你们前面这一段话可以丢掉,没有任何的意思,直接就是呈奏就可以,然后下面直接写内容,沈万三将黑板搬过来!”
“喏!”
很快沈万三将黑板搬了过来,余志乾站在黑板前面,下面六个侍郎排排坐好,狄仁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坐在一旁旁听,余志乾突然有一种小葵花课堂开课的感觉,不对是老葵花课堂!
“兵部今年的预算是五十万两对吧!”
“是!”
“殿下,不可啊,户部……”
范建听见之后立刻跳了出来,五十万两的预算,杀了他这个户部侍郎算了吧,这笔钱给了出去,其余五部再要点,户部的仓库就真的可能跑老鼠了!
“先坐下,我只是说一下,又没用同意!”
余志乾瞪了一眼范建,接着在小黑板上开始教学:“你要五十万两,直接写出来,不用弯弯绕绕那么多,你的折子里只需要写清楚,要多少,为什么要,就可以!”
说完之后,余志乾在黑板上迅速的写着:“你要五十万两,因为马匹损耗需要七万两对吧!”
“是!”
“我查了一下去年的折子,去年兵部马匹损耗是十三万两,今年损耗小了不少,不错!”
余志乾说完之后,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七万两的字样。
“殿下发明了马蹄铁让马蹄受损率降低,所以这笔钱节约了出来!”
余志乾摆了摆书:“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看好了,奏章应该怎么写,你要七万两,那就写马匹损耗需七万两,别的你就不要写了懂了吗?”
“殿下……”
“别说话,好好听课!”
“喏!”
“兵器,还有拢右军更换装备,等等这个东西和之前一样直接写出来,不要写那么多的没有用的,你们几个部也是同样如此,奏章内容只需要写清楚你要多少钱,就行!”
余志乾将兵部的五十万两开支列出来之后,继续讲解。
“第一步是要多少,写清楚了,这样我看奏章的时候就知道你们要这个钱干嘛去了,五十万两是这么来的,不然的话,我还要一点点的从你们这群数字里找出来,再加上来,你们自己算的不累吗?”
余志乾瞪了一眼下面六个侍郎,这群家伙,如果有鞭子的话,余志乾想要抽他们几鞭子……
“你们也别说话,好好的听着,有问题等会发问!”
余志乾扫了一眼几个人,接着用手敲了敲黑板:“现在是第二件事,就是为什么要!”
“兵部马匹损耗要七万两白银我已经知道了,但是为什么要?兵部侍郎你看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我看了半天才明白,是因为北境突厥人冬日活动频繁,需要补充一些战马防备突厥人!”
“你直接将这一点列出来,我看了一眼就明白,因为北境需要马匹,而不是云里雾里的绕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殿下说的是!”
“武器这一边也是,你写了一大堆东西,陇右军苦寒,还有新军成立需要装备什么的,你直接标注出来,十几个字的事情,其余的东西,用得着写了这么多,你就差没有介绍岭南的风土人情了!”
被余志乾这么一说,周侍郎将脑袋低了下去,余志乾扫了他们一眼之后:“现在你们都知道奏章怎么写了吗?”
几个侍郎互相看了看彼此,接着点了点头,范建思索了一下缓缓的开口:“殿下,话虽如此,但是奏章格式早就有行文规范,我等都按照奏章行文,这突然……”
“改,我不管你们给我父皇的奏章什么样子,但是到我这里的奏章,按照我说的来,本宫很忙,没有时间看你们那么多的废话,还有吏部发文,本宫监国的时间里,各地上报奏章都是如此送到本宫面前!”
“喏!”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太子疯了
“陛下,这是太子殿下让六部该的奏章!”
洛阳的行宫之中,皇帝躺在软塌之上,正在接见洛阳的一些官员,吴三桂低声的在旁边说了一句。
皇帝出行,看似十分的放心,但实际上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余志乾第一次单独的处理政务,皇帝十分担心余志乾一个不好将事情搞砸。
不过就算搞砸了皇帝也会给余志乾擦屁股,从太子到皇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转变,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皇帝不担心余志乾做错事,就怕余志乾那个懒散的性格不做事!
“拿过来!”
皇帝拿过奏章扫了一眼,愣了一下,接着缓缓的坐正,扫了一眼奏章,眼神之中充满了疑惑,这是奏章?什么时候奏章会如此简洁了?
奏章格式这种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朝代突然形成了一个破格式,写的又臭又长,但是呢却又一直延续下来,背后的意义皇帝心中十分的清楚,不过是多显示一下皇家的威严而已,让写奏章的大臣要记住,和皇帝说话一定要有礼,不可逾越君臣理解等等。
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用处,一开始皇帝看的时候还认真点,但是当每天要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的时候,皇帝也十分厌恶这种过于冗长的奏章,但是几乎每个大臣都这么写,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现在皇帝一眼看到如此简洁的奏章,不由得眼前一亮,缓缓的点了点头:“不错!”
说完之后,将奏章给收了起来,脸色不变的继续询问着洛阳官员的近况,皇帝听着汇报,不断的点头……
长安,户部
“陛下怎么说?”范建看见自己的奏报回来之后,迅速的接了过来,身旁其余六部官员还有一些翰林都有些着急的询问着。
六部的官员到没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来说不用写那么繁琐的奏章反而是好事,但是对于翰林这些灌云,天都要塌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