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直到现在,前线的战术安排可圈可点。
“何事?”
赵曦也没接茬。说起来,不管是老护卫营的将领,还是近卫将领,说起来都算是他的门生。
经过国朝的几次大战,都已经成长起来了,不至于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更不可能也不敢随意乱动朝廷的战略布置。
“官家,河北道为主战场,国朝一边倒无所谓,战场不在境内。但是,北辽燕云区域内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据河北道各州府奏报,如今南逃的流民,已经比早先翻了十倍不止。老臣以为,朝廷应该考虑燕云流民安置问题了。”
“官家曾有言,征伐一地,先征民心。国朝收复燕云已经是必定的事,这些流民必将是大宋子民,又是同种同族……”
“王相,大敌当前,流民身份根本来不及甄别,其间到底有多少真的流民,又是不是存在细作,很难判断……”
王安石想表达的,都明白。而章惇所说的,也是事实。
两难呀!毕竟是关乎两国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国朝的内阁来说,基本上都倾向于牺牲北辽汉人……毕竟百年的分离,已经在那些汉人的身上,找不到同种同族的痕迹了。
“朕曾下令,在前线队伍突进后,所有军营不得拆除。前线可都执行?”
“回官家,所有军营均留存。位置位于原边境线北五十里。”
“好!以此军营为流民安置点。从朝廷各衙门抽调部分官吏北上,列入辅助战斗序列,包括监察衙门。”
“着令太医馆,抽调疮科大夫北上,同时在全国朝招摹疮科大夫北上,列入辅助战斗序列。”
“将原本的军营定为医疗点。培训流民做转运、救护、护理伤员的义工……朝廷可以接收流民,但不白养闲人。”
“同时,抽调矿城、工坊城等守卫力量,对这些医疗点进行守卫,他们有相关经验。”
第931章 计划周详了
官家早先让保留旧军营,内阁都以为,官家是对前线不信任,担心出现败退而准备的后援防线。
待官家将流民安置问题说完,诸位才明白,官家早想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后世,赵曦所知道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战争。
对战争而产生的问题的周全考虑,这个时代绝比不上后世。
大策略明确了,省下的就容易了。
无非是钱粮的事。
“另外,着令海军以及海商,务必要保证南粮北运不间断。至于安南,恐怕在北辽大军南下之时,也该对那个逆子的地盘攻击了吧?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朝粮食的供应。”
在这点上,二皇子还是表现了一定的大局观。国朝未发动北伐之前,二皇子即便有心,也一直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挑起战事。
而安南,因为惧怕大宋的支援,也在压着发兵的冲动。
北辽内乱一年多,周边那个王朝都听闻了,安南自然也会关注着北辽的内乱。
当知道宋国跟北辽内乱有牵扯后,安南是着实庆贺了一番······不管怎么说,北辽还是当下最为强盛的王朝。宋国介入北辽内乱,势必会一起北辽的不满,宋国和北辽就存在冲突的可能,这也是他们安南能收回郎颂、高邦一带唯一的机会。
只要宋国和北辽冲突了,宋国河北道的驻军,根本就防不住北辽的骑兵,势必要抽调整个大宋境内的队伍,也就不存在支援那个二太子的可能······
想是这样想的。
事情也果然向这个方向发展了。当宋国主动挑起与北辽的争端时,安南就安排了大量的细作北上,务必要得到最新的消息。
一年多,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北辽内乱平息了,转头开始南下,准备对宋作战。
也是这样的消息,让安南筹备驱赶宋国二皇子的行动了。
“南粮北运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商贾们传来消息,郎颂、高邦一带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安南本地粮商业都停止了粮食转卖营生。”
“不过,官家未雨绸缪,在早年已经有官船从占城、蒲甘等地收购粮食,这几年也形成了另外一个海运粮食的通道。臣以为应该不影响国朝的粮食稳定。”
为这一场大战,国朝准备了多年,别说粮食运输一直就没有间断,即便是间断,以现在国朝各地常平仓的存粮,也足够支撑这次战事。
吕惠卿还是有这个底数的。不过,他倒是没怎么考虑战争启动后,市井对粮食的反应······
“市面上的粮价,多少还是有些波动的。吉甫不可掉以轻心。四子这边,继续运作苏州一带的各势力是一方面。另外,早年他有意南下,现在朕准了。”
“但是,这次南下,必须是以为国朝转运粮食为主,并且必须避开海军护航的航线,另外开辟航线,或者是另外寻找机缘!”
赵曦一直压着四皇子,就是为今天做准备的。海洋之大,海军护航毕竟有限,而官方的海商也相当局限。
要说利用四皇子的队伍作战······欺负海盗那些乌合之众还行,真要是上岸登陆,跟北辽的建制队伍作战,那就是纯粹送死。
“官家,四皇子这边的陆战队······若从苏州登陆,或许有奇兵效果。”
这不,就是内阁也有这样的妄想。
“子厚,当初苏州的乱局,北辽朝廷派兵几何?无非五千精骑而已。诸位也可以试想,四子的陆战队,能否拿下苏州?如果连苏州都无法拿下,真正的登陆作战,又能牵扯到多少北辽兵力?”
“没多大意义。袭扰可以,正规的作战就算了。四子那部分人,现在也有三万之多了吧?都是些也商也盗者,就不必真的冲锋陷阵了。”
“也可以这样:把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愿意建功立业者,可以在苏州等地一带活动,即便是袭扰战,朝廷也按照战功对待。愿意南下开拓海洋者,战事负责支撑国朝的粮食用度,战后受海军保护!”
四皇子的那支队伍里,鱼目混珠,但是赵曦也知道,朝臣们多多少少都是有参与的。都以为四皇子是代表皇家的。
现在朝廷的勋章制,未必不会让那些在海上纵横的人才,产生些念头,赵曦也不能拒绝。
这是一场倾国之战,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是必须的······
应该差不多了······针对这场战争,赵曦并没有表面上那样轻松,这几年,特别是耶律乙辛叛乱开始,赵曦就没有一天轻松过。
怎样将耶律乙辛叛乱利用到极致,又如何能让国朝的损失减低到极点,最终达到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赵曦一直在完善自己脑子里的计划。
这一战输不起,甚至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都不可以!
往远的说,这是从开朝以来,就是大宋的执念。往近处讲,从朝廷拟定北伐的方略,朝廷从军备、粮草、资金、人员等等各方面,都在为这一天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