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051节

“多年前,老臣主导平叛王则,当时是河北道和京东道的禁军全来了,却对一些乌合之众丝毫没有办法。若当时大宋是这样的军伍,臣只需要三五千军卒即可平息那场叛乱······”

文彦博陪着官家巡视了,震撼是惊人的,也是令他折服的,他是真正的看到了大宋军队的变化,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官家,臣以为,朝廷应该着手筹备燕云十二州的官吏了!”

真不是恭维,王安石这一次也算是平生首次检阅队伍,真正见识到到大宋如今的战力后,对于这场战的胜负,再没有一丝担忧,甚至理解了为什么章惇的鹰派作风······

有这样的队伍做后盾,这就是朝廷的胆!

“这种事朕就不操心了,这是内阁的职责。不过,朕提个建议,凡在战后到新收复州府任职者,可比原本国朝州府的俸禄提高三成。”

“一场大战,损伤是难以估量的。从丁口到民生,都需要恢复。勇于来战后疮痍之地为官者,朝廷不吝赏赐。这条诏令时间为五年······”

巡视完整个战线,赵曦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百年的执念,几十年的韬光养略,三年的谋划,终于具备了完胜北辽的实力。

检阅结束后,赵曦也觉得朝廷完全可以考虑战后的事了······

这一战,不会有任何意外。

当然,这不是仅仅靠检阅的印象下的定论,而是综合考量双方的兵力、军备、士气、后勤以及情报收集等所有因素,在前方将帅、陪同官家亲征的老帅,以及整个随同文臣综合评估下得出的结论。

······

整个河北道都是战场,没有什么主力和偏师,也不分策应和主攻,就这样全线均衡的推进······

即便是这样的部署,既然君王亲征了,还是要亮出君王旗的,也是要摆出君王仪仗的。北辽也是如此······

第940章 战机

可能有史以来也没有像赵曦这样亲征的君王。

战场后方约十里的宫帐里……说是宫帐,其实就是战车衔接起来,微缩的勤政殿。

亲征的赵曦正与文彦博、狄青等老臣喝茶……

“官家,老臣从来没想过战场还能这样的……”

在文彦博的记忆,翻遍所有史书的记载,也没有这样的记载…

说起来这种行为倒像个昏君佞臣的组合。偏偏现在的实际却不是这样。

“种太尉还是心急呀!打一辈子战了,居然还这么热心,没厌烦吗?让小辈们玩吧!”

狄青不时的瞄向前方的瞭望台,看着用千里眼北望的种谔,还不停的与郭魁指指点点。仿佛相当淡然的说道。

“狄帅就别憋着了,想看就去看呗。老夫若还有狄帅这身子骨,也会倒瞭望塔去,看奏报哪有亲眼瞭阵痛快?”

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文彦博曾经一直针对狄青,这些年在阁老院也都熟了。

“官家…~”

“去吧!官家有老夫陪着…~”

狄青真走了。

到底谁呸谁呀?赵曦也想在瞭望塔上看实际的战况……他现在有点后悔带文彦博和王安石这些文臣亲征了。

自己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瞭望塔,居然一次都不让用。

“官家,可清楚檀渊之盟?若不是我朝的床弩建功,指不定这时候需要收回的不止燕云!”

“官家,君王旗竖起来可以,这是激励将士士气,可让一个君王暴露在敌方的视野里,这就是我等臣工的失职!”

“官家,朝廷谋划多年,如今大势已成,万不可横生枝节!”

“官家,如今北辽骑兵疯了似的向中军冲锋,就是因为君王旗的原因。官家是经历过战争的,难不成不知道战争意外的情况很多?”

”官家,国朝大军收回燕云已经是定局。这时候哪怕就是被北辽箭矢挨一下官家,这一战都不算完美!”

这就是理由,劝阻赵曦登瞭望塔的理由。

这一次,整个随行的文臣武将,居然没有一个人赞同赵曦登瞭望台的……

大宋的臣工,没人不知道檀渊之盟的。

若不是大宋偶然间射杀了北辽统军使萧哒凛……

这一战,大宋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决不允许出现曾经北辽的那种意外……

所以,赵曦即便是心急火燎的,也只能躲在战车围成的营帐里看奏报,听奏报。

甚至摆开架势喝茶,臣工们都陪着……

“第十天了!”

“官家,大军继续执行着既定方略,稳步推进……”

确实,既定方略就是这样的。

这一次,朝廷是将己方的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了。

战车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整个战线齐头并进,不留任何空档。

每一路大军的之间,已经不是斥候侦查了,几乎是成建制的骑兵在来回往返,确保北辽骑兵找不到任何漏洞可以向纵深穿插…~

“朕想知道,北辽的冲锋是否还如第一日那般?”

“官家担心北辽已经有撤退的意图了?”

文彦博现在也全盘了解大方略了,也明白官家在考虑河东路、西北一带全线进攻的时机。

“十天了!依奏报来看,这两天的战果明显不如前几日了。而且,大军推进的进度阻拦似乎有所减弱。”

“传令,今晚停战后,各路大军主帅议事!”

首节上一节1051/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