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禁军八十万,吃空饷,役军卒做杂役,几乎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谏官看不见?还是说不晓得?
偏偏从未有重手弹劾武将的。
战时文官为帅,常时武将见同阶文职下拜……确实如此,这是国朝祖宗法度。
战时为帅……就这一点,就决定了,到了一定层级的文官,若想要知兵事,主兵事,势必得有让自己放心,并可以用的武将。
也就是说,每一个文职京官背后多少都要有那么个武将牵连。
所以才有了面对禁军混乱,而台谏熟视无睹的情形……大家都这样,提出来就是掀桌子。老范的推行新政便是前车之鉴……都已经外出了,可老范这几年不停的在转任的路上颠簸,从邠州、邓州到杭州,如今再次转任青州。
知天命的年纪,谁能受得了这样?整个政事堂没一人怜惜,就这般颠簸着老范。
他不是富弼,有个前相公的岳父,他也不是韩琦,有灵寿韩家的关联,更不是王素,祖上在开国已经是相公了。
而如今朝堂的相公,都跟范仲淹差不多的跟脚,谁敢去揭那个疮?
那怕是明知道都嚷嚷的是私利,只要喊出了冠冕堂皇的口号,那就过得去……所谓执宰,特别是现在的执宰,不就是能过得去就不错嘛。
“曦儿,选兵之事恐有变动。”
难得老爹开心时也有在慈明宫待着的时候,出口却是关于选兵的。
赵曦有些不明白。按说所谓朝廷纷争,也就是个妥协的过程。老爹这边没坚持恢复六率,压缩了东宫护卫的编制,朝堂上不应该还较劲……
难道连一点自主权都不给?过了!
“爹爹,倘若东宫护卫不能由孩儿做主,孩儿宁愿不设扈从。”
扯淡!大不了爷不要护卫呗。赵曦也知道,凭他爹这性子,肯定是抗不过朝堂,最终六率的事是个泡汤。还不如自己直接说出来,省得老爹在自己跟前没面子。
“非也!朝堂对曦儿选兵并无异议,其争端集中在参加遴选的兵源问题上。”
“曦儿,汝之条陈言明,于京营遴选护卫,朝堂便因此起了纷争。历述京营之不堪,国朝各地驻泊之禁军均有京官宣扬之,甚者连厢军弓手都牵扯了。”
“今日早朝,议定汝之条陈后,唯此一条,未能定论。恐几日内奏疏不断,陈述选兵之事者为多。”
这下赵曦听明白了。他还是没有太看重潜邸属官的份量……这对于他来说是忽略的,因为他从心底没想过任人唯亲。
“爹爹,朝堂如何决策?”
“尚未定论。相公们未参言,得待几日。”
就这样的效率,或许各自有各自的盘算吧。无所谓,反正还没确定营地,也没营造设施,甚至连东宫也才动工修缮。
难得朝堂大方,为将内苑西北片废墟改造成东宫,朝堂这次没吝啬,专门拨付了钱粮……人情怕是算还了。
东宫规模如何,如何营造,赵曦还真不操心。冬天别受冷,夏天不受热就行了。况且,就他现在这身份……屋里冷了,大半夜也有专门给换暖炉的,屋里热了,专门扇扇子的那风比后世的空调不差。
还有……人家滔娘比他还操心。这小妮子,倒也不客气,也不知道谁跟她说了,现在已经是一副东宫女主的样了。
赵曦操心的是营地的选定和建设,这将是他在国朝种下的一颗至关重要的种子。
有定论了,最终居然把东宫护卫选兵办成了武举模式……赵曦真有点无语了。
也就是说,放宽了整个入选东宫护卫的限制,从禁军京营,直接延伸成了国朝的适龄青少年……这真成了征兵了。
至于标准……赵曦没彻底废弃原先的武举解试陈例,毕竟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战争并不熟悉。只是他增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项目。
有点麻烦,赵曦不得不把一些后世的动作做了详细的释义……没办法,他们谁都不知道什么是俯卧撑,也不明白折返跑是几个意思,甚至负重和徒手越野……还得换算成丈和里。
所有完成这些动作的时间,他都得换算好了,搞成如今这年月能搞懂的计时标准。
没搞太高标准的,只是把后世军人体能标准搬过来而已。
第91章 第一次论政
当赵曦把自己添加的项目放出去后,大伙才知道,都理解错了。
还以为太子殿下是要恢复太祖选兵的做法,定那个琵琶腿、车轴身,或者直接去遴选禁军那般,把兵样派遣到各州府,带着木梃下去。
都已经做准备了……这玩意儿太有操作余地了。毕竟够标准的多,进潜邸的少,期间大有可为。
没想到太子殿下另辟蹊径,直接定下了基本标准,没错,这只是基本标准,也就是说这只是针对地方选兵所定,至于真正的入选东宫护卫,那就是最后的殿试了……太子殿下亲自选兵。
是,现在已经该称太子殿下了,立储的仪式也算是走完了。就这个时间,赵曦都把东宫护卫营地营造个差不多了,就知道磨蹭了多久。
赵曦本以为就是一令诏书就可以了,谁知道居然还这样啰嗦。
想想前朝,即便是立储,后面也直接就废了,大多数都是在刀光剑影中确定的继承大统之人。至于本朝……虽然更迭温和,似乎也有些意外。
所以,对于立储的记录,赵曦看到的不多。都为尊者讳,不该记录的都忽略了。
而这一次,终于正儿八经的走了一次立储的仪式。
祭祀太庙,告三皇五帝,诏令讣告,告黎明百姓,都一个意思:国朝或者说天下的下一个掌舵者姓赵名曦,乃当今陛下之三子。
同时追溯到祖宗八代,意思是地位中正……自己得这样说。
从此后没有了鄂王爷赵曦,只有太子殿下,所以便从族学里出来了,有了专门的老师……太师,庞太师。
赵曦都不知道后世的戏文是不是早就给预料到自己来这边,同时也让庞籍真做了太师。
太子殿下十岁,也就是平常家庭孩童进学的年岁。庞籍虽然听闻太子聪慧,也以为是以讹传讹罢了,并不作准。所以,他第一堂课,稍微超出了蒙学,以《五经》开讲。
“殿下,汝之进学如何?”
庞籍也就很随意的与太子殿下交谈几句,才发现他错了。太子目前的学问,根本就不能用幼童来评判。
还好,庞籍本来就是个老成持重的性子,甚至不次于原来的杜衍。也就避免了被太子打脸……
“先生,孙先生以为学生可应举……”
着确实是孙复的原话,还是孙复未因友人牵连,未外放时,早先就说过:王爷应举二甲无虞。
当然,孙复的话作不得准,他根本不知道二甲该是什么水准。这话只说明一点,赵曦现在把规程中该学的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