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65节

西军是什么?是国朝如今唯一可作战的虎狼之师,怎么就会败于侬兵?

杨文广再不济也是将门之后,其祖杨业,其父延昭皆是一时之名将,他就是再愚钝,面对侬兵也不会犯常识性错误。

可偏偏就败了,还是艰难脱困。

“遵道,寿翁,汝二人皆出自西军,杨文广运兵如何?”

这话问的,要说单纯的问种谊种寿翁倒也罢,可连折可行也一块唤来……从辈分上,折可行还得喊杨文广一声表叔呢。

为长者讳,折可行不好评论,搞的种谊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殿下,文广乃可行表叔,吾所言恐失中允。殿下询问寿翁即可。”

这场合,折可行很自觉的要回避。

这……赵曦想起来了,那个杨家将里的折老太君,原来就是折家人呀。

这庞相公虽然跟自己讲述过折家,没提过杨家跟他的关系呀。

就杨家现在的境况,还真轮不着庞籍专门讲述。

虽也算是将门,如今唯有杨文广一人从军,且职位也只是德顺军知军,还入不了政事堂相公的法眼。

这下糗大了。

“莫多想,吾并非责怪杨副将兵败之责,只是对西军与侬兵作战素养、将帅运兵做个判断。吾以为其中另有隐情。”

“遵道,不必回避,就当闲聊,不涉军伍。”

南征之事的奖惩是狄青的事,赵曦没有染指的想法。只是想从杨文广的运兵能力,来试图验证自己的想法。

“禀殿下,杨副将中规中矩。”

对于太子殿下的脾性,这些年不管是种谊还是折可行,都很熟悉了。

因为还不是帝王,又在护卫营里不摆架子。很不喜欢吞吞吐吐藏着掖着。

中规中矩……也就是说杨文广不该犯常识错误。

西军作战能力,这些日子一路伴行,赵曦也算是有所了解。怎么可能与侬贼相遇而兵败呢?

看来这里面或许真有什么道道吧。

狄青因杨文广率领的前锋受挫,便紧急下令广南西路将士,南征主力未到之时,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兵。

没办法,任何情况都不了解,这时候只能按兵不动。

侬贼自广州撤兵,如今看来有意北上了……

“狄帅,广南西路钤辖陈曙率新募兵员八千,五日前于昆仑关兵败,死伤五千众……”

“竖子误我!”

难怪狄青这般,急的武汉子都喊文词了。

前几天赵曦想杀人,现在是狄青想杀人了。

就那么怕狄青抢功吗?若真有拿下侬贼的本事,完全没必要等到朝廷派西军到来之前,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有足够让你显露才华的时间。

何至于此呀!

第136章 太子殿下的诡异

自奉朝廷诏令,狄青一路急行军,尚未到战区,已经接连两次败战了。

想起对陛下所言:携侬贼首级献于陛下的话,狄青一阵阵的脸发烫。

太子殿下还跟随着呢。

再没有聊天的兴致了,甚至运兵船上的军卒都绷紧了……这斗志,恐怕遭遇侬兵也是个不战自溃。

现在这士气真的不适合作战。

赵曦只希望狄青能对得起他名将的称呼,别因为想找回点西军的颜面而盲目出战。

狄青确实是名将,一到桂州,真没说出兵讨伐什么的,而是严肃军纪……嘞个去,这老狄确实是个猛人,直接把陈曙,连带着一群违抗军令,擅自出兵的都逮起来了。

逮起来这帮人,狄青不是要好说好商量,而是要直接干掉。

赵曦没参言,不能掺和,一旦掺和直接会影响到随后狄青的所有军令执行。

要说这帮人该不该杀,从违抗军令而言,确实该杀。

狄青初来乍到,虽带着两万西军,可到广南后,一切军伍的后勤保障皆得依靠广南的官员。

陈曙公然违抗军令而不做处置,势必会导致在随后平叛作战中多受拦绊。

可就这么一次性杀掉三十多人……赵曦更倾向于留着一部分做个敢死队什么的。

狄青自主帅,赵曦就是有想法,那也得保留。这时候,必须维护主帅的威信。

余靖时不时的瞟赵曦……老小子这是想让赵曦拦一拦。

“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宣徽使可否一并治罪?”

余靖这话诛心了,也是看太子殿下置身事外而着急了。

他是文臣,还是经略安抚使,俗称经略相公的。别说是狄青,就是赵曦也不能任意治罪。

“经略使乃文臣,军旅之令非经略之责。”

狄青也不傻,干脆利索,泾渭分明,直接把余靖撇开的一清二楚。

话说,若没余靖和孙沔同意,这陈曙能出兵?敢出兵?

应该说整个广南西路都希望陈曙能建功,不说全歼,那怕是稍微阻碍一下侬贼的势头也好。

首节上一节165/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