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88节

“综上所述,老臣以为,此番对夏作战,唯有太子殿下主帅……如此,可让西军将帅熟悉并了解火器作战的方略,令西军将士明白新军的作战方式。”

得!一切担心都没用,国朝最有名望的武将,还是战功彪炳的狄青,都如此推崇太子殿下……

看来,大家集议时,太子殿下不言语,并不是认同,而是不屑吗?

“殿下……”

富弼口气有点不友善了。

也是,你家老爹不放心你,召集相公们集议,而你在这看猴戏?

“爹爹,诸位相公……”

赵曦看老爹,包括各位相公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知道是误会了。

“爹爹,诸位相公,曦非常赞同韩相公对西贼主力的判断,也对诸位对本次征战的将帅安排认同。”

“在这一点上,曦曾多次推演,也在护卫营有过商讨,虽无诸位相公分析周全,但大体方略类同。”

戴戴帽子,说些恭维的话,少不了自己什么,却能让大家开心。

临战前,最主要是君臣同心,甚至整个国朝众志成城。

果然,乍然间冷下来的垂拱殿,瞬间感觉舒爽了。

“对于西贼以及整个边境地形地貌的熟悉,曦急需韩相、富相、狄帅的提点。”

“同样,整个战事大方略方面,包括将帅安排,也需要中枢谋划和拟订。至于战术……”

赵曦很怕朝堂把那些祖宗的阵图拿出来现眼……说那些是刻舟求剑算是留面子了,那纯粹就是哪战事开玩笑的。

如何把握战机,即便是临场都需要统帅有相当的敏锐性,否则也就没有名将的说法了。

那几张画画,让将帅按图索骥……

还好,没人提阵图。

“战机是战场上最不确定的因素,这需要将帅具有临机决断之权限,也就是在战术上,对各路将帅不做限定……”

“殿下,恐怕不妥。如殿下曾言,任何战争都有它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倘若任由将帅发挥,很可能造成目标分离,南辕北辙的结果。”

“如今虽尚不知西贼出兵几何,到国朝动用兵力,朝堂估计应该在十五万以上。如此众多的兵力,若不能集中在一点上,恐怕最终战果惨淡。”

很含蓄了,没说赵曦乱弹琴。

“韩相所言极是。曦所言临机决断之权,并非指大方向的改变,而是指在完成大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作战过程。”

“比如,假设将决战地点设定于会川,那么,整个战前指挥部要规定何时形成决战地点的包围圈,每一路兵马,必须按期抵达。”

“但如何抵达,中途各路兵马走那条道,杀多少敌,是迂回还是一路冲杀,是越境还是自国朝境抵达,一律不做限制。”

“也就是说,在完成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任何一路将帅,都可以临机决断本路兵马的具体战术。”

赵曦在这时代,还没有见过所谓的战略和战术的说法,只能是以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解释。

至于到底这一战怎么打,还真不是可以在朝堂拟订的,而是在形成战前指挥部后,召集所有将领,进行一次真正的作战部署。

跟一群文臣谈战事,若就这么都定下来,赵曦真不确定最终会是怎样的结果。

现在能定下的,第一个就是西夏进攻的路线图。第二个是各路将帅的安排。

三川口、定川寨、好水川……几次国朝与西夏的大战,基本都在萧关自秦州的这条峡谷内,两国的边境也只有这一条峡谷具备大规模作战的地形条件……

至于将帅,赵曦除了了解狄青,其他人都谈不上了解。如何得当的运用,并发挥他们的优势,这需要进一步了解观察才能决定。

“战事职衔如何确定?”

按照惯例,职衔无非是什么安抚使、兵马总管、知兵事、钦辖之类的官衔。

当富弼听到太子殿下说什么战前指挥部时,就感觉这名称好像更适用于作战时的职衔。

“爹爹,各位相公,曦建议成立前线指挥部,并设置总指挥一名,各路兵马各设指挥一名。从而与朝廷的后方战略指挥区分开。”

“在征战时,不论本官职位高低,文臣还是武将,一律以前线指挥部的命令为尊。”

“另外,授予前线指挥部先斩后奏之权,战时不论文武,凡干扰或违背前线指挥部命令者,均可执行战场纪律。”

第314章 出征和十杀令

战场纪律,这是赵曦很早就制定好的,也是在护卫营乃至新军中已经执行开的。

赵曦根据现实,结合后世,制定了详细的战场纪律。

比如收缴战利品,他放开了非军事物质的归属权,也就是说谁缴获算谁的。

比如对于杀俘虏的问题,他规定凡被人发现并举报杀俘者如何担责,并没有规定不可以杀俘。

但十杀令却是全部照搬了。

对于临阵脱逃者,见死不救者,贪生怕死者,投敌叛变者,延误战机者,违抗军令者,泄露军机者,谎报军情者,动摇军心者,一律杀!

赵曦有意打造一支铁军,这就需要有明确的可执行的各种纪律,不能想当今这样,任意性太大。

这个时候,赵曦也把自己拟订的所有章程,呈于各位相公了。

从某种意义上,这次的集议,就是这一次的战前指挥部会议,是应该把许多战事相关事务给确定下来的。

赵曦在制定相关章程时,是首先先从军卒中采纳意见的,又与护卫营的教导多次交流,甚至狄青都深度参与了。

基本上算是该开的口子开着,该闭的门都闭上了,在纪律和人性上选择了一个恰当的点。

可行!这是对赵曦所有章程的评判。

说真的,不管是战事还是平时,对于军伍的管理,很多的是人治的比重大,或者说全靠人治。

毕竟那些军汉都是些不识字的莽汉,没有那个文人舍得丢开文采,为军伍撰写适合莽汉搞懂的章程。

首节上一节388/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