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骨眼上,护卫营体系的官员,本来都不是张扬的性子,这时候就更低调了。
难不成太子殿下真的没有其他目的?真的是只为代训亲卫吗?真的是只想更换护卫营军卒而已?
文彦博真的越来越看不清形势了。
“富相,护卫营那些校尉参与了汴梁值守……”
“宽夫,此事殿下与我等几人有过商议,让护卫营军卒分散于各队伍中。”
“从西征奏报看,在西征时,护卫营军卒本就是新军的将领,提前融合无不可。”
现在的形势连富弼也有点懵。他是绝不信太子殿下会没有任何目的,也肯定文宽夫跟太子殿下较劲的事会输。
可现在……还真看不出有什么意图。
“富相有意让护卫营军卒分散于军伍?”
“无不可。护卫营军卒本就来自于军伍,经过多年的验证,护卫营的训练方法也确实与众不同。如今殿下继承大统在即,护卫营军卒再次回馈军伍,也是应有之道。”
“况且,宽夫,如今唯有让太子殿下有推进措施,政事堂也方可选择应对之法。”
文彦博想了想,这都是枝枝节节的事,倒也不影响他的目的。
好不容易才让朝廷减少了军伍的一部分负担,他绝不容许让负担再一次加重。
他现在是枢密使,在军伍上应该有很大的话语权。
裁撤合并上四军的方案在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关于上四军裁撤的传言在汴梁流传,什么样的都有。
“如此合并,上四军的营地将去掉不低于三成,也就是将有三成的营地闲置……”
“太子殿下似乎无意掺合上四军营地之事?”
“本来此事就不是太子殿下主导。因谋反之事,杀戮甚重。太子殿下为我等文臣代训亲卫,算是跟朝堂示好之举。只是文相公……”
“太祖设置军营并非无的放矢,军营设置构成了守护汴梁的军阵,如此无秩序的裁撤军营,这是在破坏汴梁的军阵……”
“彦之兄所言极是!太祖设御史台的目的,也是我等的职责。如今政事堂决策存在失误,我等岂能熟视无睹?”
这就是矛盾转移,这就是不争即为争,这就是赵曦所希望的…~帝王只是裁决者,而不是利益冲突者。
原本文彦博擅改提议,并将事件扩大化,是为了凝聚整个文官体系,阻挡太子殿下扩军或者提高武将地位,甚至改军制的意图。
然而,赵曦这时候毫无痕迹的就退出了,这就让朝堂原本积聚的怼太子殿下的力量,一下子没了对象。
戏幕拉开了,总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关上吧?
再说了,裁撤军营势在必行,也是他文彦博的政绩。
赵曦笑了,阅奏折的时候笑了,笑的很阴险。
“……如今,政事堂执宰无视祖宗法度,无视汴梁百万臣民安危,不考虑汴梁城防,借太子殿下解决三冗之成果,盲目裁撤军营……”
“……军备用之于军,汴梁驻军是二十万还是十万,取决于军卒本身的素质。但军营存在与否却是汴梁城防军阵的关键……”
穿衣戴帽的废话太多,老爹的精神头可没那么足。所以,赵曦只是挑着捡着把奏折有用的话给老爹说。
还真的按着儿子的料想在发展。
再想想所有与儿子相关的事……事情没结果以前,似乎都跟儿子无关,可发展到最后,受益的偏偏是儿子。
赵祯都不知道怎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以前的事,他没具体分析过,结果如人意,他也没必要究竟。
这一次是他完完全全的了解了儿子的谋划过程。
苍天怜悯我赵祯!
御史台的奏折是有另外途径的,这由不着政事堂,这也是祖宗法度之一,避免了政事堂蒙蔽视听。
这祖宗法度也不是一无是处。
“把关于因禁军裁撤,弹劾政事堂的奏折归类……”
赵曦并没有让把折子返回到政事堂……不急!
他文彦博不是拿折子给自己找麻烦吗?还是每天不断的递。
赵曦没以牙还牙,他准备积攒上一段时间,积攒到一定的数量,然后再送给政事堂……
“李宪,走皇城司的渠道,通知东川铜铁矿、怀州石炭矿以及水泥厂、轨道兵等,让汴梁籍的工兵全部省亲。务必尽快!”
应该差不多了,赵曦觉得应该给老文再添点料、加把火。
赵曦并不知道怀州石炭矿的陆彦晨此时正在汴梁,他连这个名字都不知道。
不知道那个林象,更不知道林象已经在军伍里把转民后的待遇夸的天花乱坠。
没有想到的是,林象在陆彦晨儿子大婚当日,代替陆彦晨邀请了多位陆彦晨早年的同僚。
更没有想到的是,陆彦晨儿子大婚,酒水会是工坊城五年陈,零嘴包含了汴梁所有够档次的新品零嘴。
这几乎接近一个五品文官家里办事的档次了。
这怀州石炭矿得该多富有呀?
自己这帮人,除了还有一个汴梁人的身份,真的没任何凭仗在一个矿兵面前理直气壮了。
而现在……又面临裁撤合并,职位能不能保住不确定,但依靠军营的那些收益是肯定没有了。
第372章 大械斗
汴梁的军营就跟汴梁的里坊没多大区别,近百年的演变,原本军营的围墙,早已经变成了一间接一间的铺面。
谁都知道这是违规的,谁也没有搭理过……涉及面太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