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51节

还能确定的是,吕公弼和王安石的奏折出现这种情况,肯定跟吕嘉问有关。

一个在家族被忽视的人,突然间被人重视,从感恩的角度,任何事都可能做出来。

算了,从家族这个团体来说,这个人是出卖了家族,算是家贼,德行堪忧。

可从知恩图报和个人发展来看,吕嘉问有做的无可厚非。

这就看站在谁的角度了。

还好王安石不算太狠,没有等到朝议时怼吕公弼,只是用奏折的方式。

若朝议时吕公弼被王安石这般呛回去,可想吕公弼的处境。

这也算是在替吕嘉问想了一些……

这事……唉,赵曦很为难。

从一个君王的立场,他应该是视而不见,装作没这回事。然后大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继续。

可从赵曦的情感上,他真不喜欢吕嘉问的做法,甚至有些厌恶。

搁着王安石变法的由头,他又不能直接处置吕嘉问……

最为重要的是,吕家对于赵曦来说太重要了,恐怕自己往后施政,都很难离开吕家这个庞大的家族。

提个醒吧!

“你看看这份奏折……”

吕公著的工作重心在讲武堂,除了重大朝议,讲武堂几乎不掺合朝政。

这也是赵曦要求的。他不希望军伍跟朝政有过多的关联,他的目标是将军伍单纯化,纯粹化,就是只属于君王或者朝廷的暴力机器,而不该被臣工利用。

所以,就是吕公著被赵曦单独唤来,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

“回官家,此奏折乃我兄弟二人共同撰写。因得知官家并无特定倾向,公著与家兄议定,以家兄多年地方官经历为基础,略加润色,呈于官家,以备官家参考。”

很客观,吕公著说的确实是事实。

“你再看看这个……”

随后赵曦把王安石的折子给了吕公著。

人与人的关系,是有亲疏远近区别的。赵曦就是帝王,也难以例外。

吕公著从护卫营初建,跟自己相交十五六年了,情感上亲近是绝对的。

再说了,赵曦不希望真有一天用着吕家抗衡朝臣时,被吕嘉问这样一个人给毁了。

吕公著越看脸色越难看……

他心里应该是有谱的,这算是家丑吧?结果在官家跟前就这样显露了。

吕家在官家还是太子时,就确定了与太子共荣的宗旨。可家事不宁,如何让官家信任?

“家贼难防,偷盗无量……诲叔,此事你们自行处理。我不希望再有人知道这两份奏折的事。”

“至于怎么处理,借口是什么,你们自己拟订。过了今日,我会当没有这件事……”

一个君王,私底下搞小动作,还是针对一个入不了眼的臣工,真丢不起那人。

赵曦的意思很明白,你们吕家谁是家贼,我不感兴趣,你们自己处理。

但有一点,决不能用偷取奏折的理由。

随便什么借口都行,奏折的事必须保密,这样不管是对吕家,还是对王安石,以及对我赵曦,都有好处。

对于赵曦,这事是完了,可对于吕家,对于吕嘉问,这事才刚刚开始,并将影响深远。

也好,这样可以让吕家在商议重大事情时,能选择性的召集家族成员。同时,也给其他大家族提个醒…

第448章 这又何必呢

吕公著,或者说他兄弟俩,都还算沉的住气。

一直过去了十来天,到了朝议青苗法时,整个吕家还是风平浪静。

朝议之前,除了政事堂,其他臣工关于青苗法的折子不多,这是说现职在朝堂的。倒是有些致仕的老臣有话了……

一般来说,致仕就意味远离朝堂,安逸的享受退休生活挺好。可大宋的致仕老臣,时不时会刷一下存在感……这也证明了,朝臣都是有跟脚的,也算是有传承的。

一个个忧国忧民,确实是好心。

赵曦看了,一水的反对,没赞成的。

理解,都致仕了,可以专心在祖籍划拉土地了,这时候玩青苗法,他们不就没事做了?那哪成呀!

赵曦有不少不明白。不明白现在粮价被自己死死的摁着,根本就没什么波动,真不知道他们下死力气划拉那么些田地干嘛。

用心耕作也算,占下了没人照料,最后荒芜了……这不是有病吗?

还有个不明白,不明白这时候的臣工,针对一项措施或者说政策,能表达的意见就是反对或者赞同,自己就没见着有人来圆润一项措施,使这项措施更适用的。

提问题的能力有,还是一大堆,可想着解决问题的没有,或者压根没想着解决,就是阻止。

青苗法有缺陷,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反驳理由,可怎么就没人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呢?

就像现在的朝议,从开始争辩开始,就是嚷嚷,有时候甚至抓住一句话,因此而展开无休止的旁征博引。

还真是热闹,此起彼伏的声音和声调,各式各样的雅音官话,在紫宸殿盘旋。

“臣有奏……”

呃……其实朝议,更多的时候是那些朝臣们掺合,然后官阶差不多的相互怼。

比如现在,新法支持的一方,从吕惠卿、曾布、吕嘉问,甚至章惇也偶尔一针见血的插两句。这都是王安石推荐新履职的。

首节上一节551/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