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04节

司马光是署名文章,还是在《时论》刊登的。

司马光说了,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他司马光教授刑恕只是学问,而不是人品。

朝廷取官,应先重德后用其才。刑恕升迁是吏部考功司考评的结果,跟师从那一门求学不相干……

其实司马光没说清,立场也不鲜明,有跟刑恕划清界限的意思,又不太喜欢做这种落井下石的事。

也就是他这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掀起了民间讨论朝廷用人是该重德还是该重才,也开始了太多以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撰写方法。

于是乎,大戏开场了……

而作为这场大戏的最大舞台……《时论》却及时把舞台撤了,没有再刊登一篇关于议政的文章。开始连载刊登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释义,还是向当朝的相公约稿刊登的。

因为官家说了,有些戏不是谁都可以参演的。皇后娘娘在第一时间便告知了娘家人。

其实,这时候的议政,有点觉悟的都能看明白,已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段,或者说暴风雨已经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行为,当朝廷有传言说整顿抵报行业时,有想法的人终于忍不住了,若想在官制改革中卡位争位上位,就只有不多的时间了…~

本来就是冲着朝会、议政和内阁职位的…~说内阁位有点大。既然是争位,肯定要有对象,必须够资格能排上号的。

估计,之所以一开始没有赤膊上阵,也是因为够资格这个问题……毕竟都是有名堂的臣工。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所谓争辩,这薪柴架好了,火也有人点着了,至于烧着谁……就看大家能耐了。

一开始,那怕是攻讦,也还算是有一定的克制,就跟以前朝会上弹劾一样,数落一些往事,对比一下如今的职位,从而阐述明白朝廷既往不咎的先例…~朝廷是容许犯错的。

然后摘录些监察条例的条款,对照行为,评议一下以如今的监察条例,应该有怎样的处罚。

最后,便是含蓄的问一声:大宋真的无人可用了吗?真的要让这样劣迹斑斑的官员居朝堂之上?

这些文章,基本集中在六部九卿的中层,下州和上县的主官,基本有资格进入朝会的那一级。

很多,很乱,很形象,很真实。

“陛下,监察官是否需要介入?”

连范纯仁都憋不住了,感觉整个朝堂就是烂泥,没一个好人!

这让范纯仁很失望,也很迷茫,到最后是抑制不住愤怒。他愤怒的不是这个乱局,而是他认为抵报这时候暴露出来的案例,很有可能是真实的。

所以才有意让官家收回成命,能让监察衙门介入……

“尧夫,暂不说这些文章的真实与否,即便全部真实,监察衙门可有精力全部彻查?”

“官家,监察官不辞幸苦!”

“先不急!就说监察官不在意受劳,可国朝总不至于将近一半的州县主官都惩罚吧?官员犯错在前,条例出台在后,用后发的条例惩罚前错,这本身就是谬论。”

“最为主要的一点是朝廷信誉,朝廷决不能有朝令夕改的诏令!而监察衙门的职责,查处官员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监督朝臣在百姓之间树立朝廷的信誉!”

“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规范行为,是清明整个朝堂,是确保朝廷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进!”

“不过,监察衙门可以将此次暴露出来的案情记录在案,在随后的工作中重点监管。”

范纯仁的操守,足可以让赵曦坦诚相待。

对于不能改变范仲淹的命运,在赵曦心里一直是个遗憾,是难以释怀的痛。特别是看到范老相公的儿子,也如此这般的精忠,那种痛越发清晰……可那时候他太小了,没法左右。

范纯仁是君子,却一点不愚钝。对于官家的嘱托,很理解……

能理解赵曦的,还有那些越发肆无忌惮的抵报……

当赵曦看到有抵报开始说吕嘉问偷叔祖奏折,向恩主王安石谄媚时,赵曦就知道,已经没底线了。

真的没底线。如今的情形让赵曦想到了后世的八卦…~

这些抵报,已经完全脱开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范畴,开始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读者,提高销量了。

赵曦看到了抵报刊登有人撰写,关于苏轼增友小妾,小妾有孕在身,生子不知父为谁…~

苏轼都已经这样了,真有必要吗?已经从议政资格,落到只能有个朝会的席位了……

可当赵曦看到了抵报刊登有人撰写,章惇偷其父小妾……

当看到有人撰写欧阳修与外甥女的故事…~

当看到有人撰写司马光小时候剥核桃,关乎诚信的故事……

赵曦就知道,这算是彻底乱了,真正的出现了不可控的乱局。

可是,礼部出台个抵报审批制度很麻烦吗?

第589章 顺势

韩琦把一沓抵报狠狠的摔在案桌上,气急败坏的喊到:“这还有完没完?”

可不,今天有一堆抵报,刊登了他韩琦在好水川埋葬了十万禁军,却凭此经历擢升枢密院,从而步步高升……这就是笑谈!

这时候,赵曦也在看,却“噗呲”一声笑了。

礼部…~这些杂乱无序的抵报,到底有多少朝臣在背后,恐怕政事堂再也容不下了!

“我韩琦倒想问问他王禹玉(王珪此时为礼部尚书),这礼部是不是尸位素餐,一个多月,居然连一份准入标准都拿不出!”

对于韩琦的恼火,政事堂的人都感同身受。

到现在,整个朝堂已经没一个干净人了!

“官家这是在纵容!这是玩火!”

王安石就是再不喜欢洗澡,也不希望被刊登在抵报上被人围观!况且,有人捕风捉影的认为,苏轼的贬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秋菊落瓣不落瓣……

“再这样下去不成呀!”

富弼也感慨了。

首节上一节704/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