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有什么头功呀?
王舜臣丝毫没有担心他们十几人会被党项的骑兵砍死…~在战车里,就相当于守着一座缩小的城池,骑兵对战,没有任何办法。
除非党项人同样有了火药……
王舜臣在沮丧,沮丧争来的第一辆战车无法建功,而驻防的西夏骑兵,却是在发愣。
能不发愣吗?
西夏的体制,基本上是属于那些部落的势力范围,就由那些部落来驻防。
处于沙洲的党项人,或者说整个河西走廊所有城池的驻防军伍,都不曾被抽调参加对大宋的作战…~也就三五万,是防御整个河西走廊的最低守卫力量,西夏朝廷从来没考虑过动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沙洲守军第一次看到战车,还是从当金山顶缓缓落下大战车时,就差跪拜了,哪会想着去攻击?
就是这样,王舜臣他们在战车里发愣,等着西夏骑兵发起攻击…~
而西夏骑兵,则是被这根本无法理解的现实搞懵了,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
没有人,就是个挺大的,黑漆漆的盒子……
王舜臣他们是没法出去,十几人对几百,傻了才会出击呢!躲战车里,会有源源不断的战友被吊下当金山…~
或许是党项人发起攻击后,他们用火药弹守住战车吊下来的场地就可以了。
所以,就有了挺诡异的场景!
“王将军,打他一枪呗!看着腻歪!”
这距离,也就王舜臣可能能打中,其他人只有干看的份。
“干嘛开枪?这样多好,人家西夏人是哪个什么仁义之师,不喜欢以多打少,就要跟咱们对攻,咱也得配合不是?”
王舜臣也是扯,双方都是那种碰见落单的恨不得弄死的关系,还谈什么仁义之师。他也是不知道党项人是几个意思,有点发懵。这种情况他不好把握,最好的选择是耗着。
反正人家也没围过来,似乎在战车落地时,西夏骑兵还整齐的往后退了退。这样客气?
什么仁义之师,西夏人同样在发懵。从山顶出现这玩意儿,就开始列阵了。结果下来这么一物事,连个活物都没有,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咋办。
也是,吊装只能转运战车,而不能转运驮马、骆驼之类的活物。当金山的坡度,以及驮马在拖拽时的惊慌,太容易造成牲口的损伤了。考虑到沙洲境内应该不会没有牲口,特别是骆驼听话的习性,也就先这样了。
歪打正着,单纯的战车吊运,给转运营造了个好形势。
有一个问题,在山顶打好的桩,以及安装好的滑轮就一个,也就是说,吊运的战车在落下当金山的位置就一个。这就导致了,每一连战车在到了山脚后,都会讲前一辆战车往前推动······
王舜臣不管被后车一直撞着往前,只是通过瞭望口,死死地盯着西夏骑兵的反应。
他发现,每下一辆战车,每往前移一点,西夏骑兵居然配合着后退一点······
“该不是他们害怕吧?”
王舜臣也不敢这样想。跟西夏有过几次战事,战车对于西夏人也是相当熟悉。在讲武堂,各位老帅曾经说过,西夏人肯定会有针对战车的办法·······
该不是有什么诡计吧?王舜臣又这样想。可惜,现在都在战车里,根本没法跟其他将领沟通,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一点点往前,看着西夏人一点点的后退。
这种吊运的方式很笨,当金山很大,坡度也很高,在当金山顶操作的军卒根本无法长时间待在山顶,必须的不停的轮换着。
所以,整整一天,吊运到当金山另一边的,也就五辆战车,也就相当于探路者一个小队的军卒数。若是面对的是马匪、路盗之流的,或许王舜臣会考虑直接杀出去,可是面对西夏骑兵,王舜臣就是嚣张,也不至于出战车送死。
既然西夏人喜欢替兄弟们守着,干脆就这样耗呗。
“晚上轮班值守,敌不动我不动。”
没有办法,王舜臣也没见过这样诡异的事。
······
“那边没有打起来?”
王韶听山顶轮岗的工程兵这样说,他是不信的。西夏人不至于连这个地方也不驻防吧?
“回大帅,小的确实没听到有任何声响。”
第701章 注定的胜负
王韶很着急,可是没办法。
原来的着急是因为怕耽误战事,现在好不容易可以转运战车了,却来了一个让他莫名其面的着急。
怎么是这样?王韶想不通。
在他将偏师的指挥部转移到通道离当金山最近一处据点后,就一直在关注着当金山的对面。这近一年,西夏人就没有停止过袭扰,不可能马上开战了,西夏人又变得和顺了。
王韶特别想过去看看,也好有个判断。可是不能,他是主帅,虽然不至于到最后,大军全数转运结束后,他才出发,最起码得转运六七成以后的军卒后,他才可以离开中军。
虽然今日只是第一次转运,还只吊运了半日,加上打桩,调试等原因只吊运了五辆战车,不足百十人。哪怕是最快的速度吊运,照这样,把五万军卒全数吊运过去,恐怕当金山都可以战车直接翻越了。
所以更着急,照这样吊运,偏师根本没法投入战斗。
“大帅,末将以为,明日可间隔开安全距离,多处打桩,多处吊运。”
种建中并没有意识到王韶的着急有吊运方法不可用的想法,还以为只是担心已经吊运过去的军卒。
“西夏人不攻击,咱们吊运过去的军卒数量不足以攻击。从目前而言应该是好事。军卒们待战车里,物资足够,有个三五日,当吊运军卒达到一定数量时,我方就有了足够攻击的力量。”
这是官家征战时倡议并被遵行的做法。以往战时,指挥作战只是主帅一人的事,其他将领只是执行。而因为官家的几次征战,一直在推动指挥部参谋的做法,这些年也就被遵行了。
这样确实成效明显,众人计长,总是能完善作战计划。
次日,整个偏师带来的工程兵全数上阵了······
随着战车陆陆续续的被吊运过来,西夏人终于憋不住了,开始试探性对战车开始攻击。结果很无奈,不管是箭矢还是弯刀,面对这个黑盒子,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有几次,王舜臣都忍不住要打开车厢出去了,硬忍下来了。今日新下来的军卒,传来了大帅的军令:保持原状,不得出击,避免打草惊蛇。
五日后,整个当金山下脚下,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战车,而西夏骑兵继续在后退,始终保持着二百步左右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对于骑兵冲锋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