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出来的,恐怕都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吧。
要说赵曦借用后世的练兵法,对于现在军卒哪方面提高最明显,应该就数潜伏、袭击和巷战了。如今这个时代,说起战争,基本上都指的是两军列阵的对战。军卒的训练也侧重于这方面。
至于校尉和将领的产生,基本以武力和勇猛为基础的。
而赵曦对战争的解说,对军卒的战术素养要求,却是另一个方向。两军对战,重在勇气和胆略,而战斗却不仅仅需要这些。
赵曦的战争理论,在军卒勇气和胆略意外,添加的特种作战尔等思维,注重于单兵作战能力的培养。因为战争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单兵的个人战术素养,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
就比如现在偏师攻打沙洲城······
沙州,州治所敦煌,前朝武德二年置沙州,五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改为沙州。唐德宗建中二年沙州陷吐蕃。唐宣宗大中二年张议潮起义归唐,大中五年建归义军节度于沙州。
后张氏宗族内乱。其孙张承奉嗣节度使,叛唐自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此时回鹘也控制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金山国”为打通东西交通,与回鹃交战,结果一败涂地。后回鹘攻打沙州,张承奉难以抵挡,只好投降。
后梁乾化三年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长史曹议金取代节度使地位,统领瓜、沙二州。本朝景佑年间沙州为西夏占据。
沙州因其地域的原因,在河西走廊上至关重要,一直是征战之地,算得上命运多舛了。
然而,党项人在占领沙州之后,考虑到沙州链接西番以及回鹘,倒也让沙州进入一段时间的安定期。沙州也因此再一次繁荣起来了。
为此,西夏专门修缮了城池。可惜,沙州地理位置,决定了即便是修缮城池,取料也只有黄图和砂砾。所以,沙州城墙全为夯土筑成。
沙州的原义为沙漠绿洲,是在这千里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城里城外,都有不少的树木环绕。这让偏师潜伏新军很方便······
党项人不善治理,凶残倒是被人认同的。党项人又是以骑兵为最,对于城防也就是做个样,就连看守城门的事务,也基本由本地的汉人、回鹘、吐蕃人承担了。
所以,当看到有三百余西夏装束的骑兵飞奔而来时,城门官不是迅速关闭城门示警,而是快速大开城门并向城内躲开······
王舜臣还准备呼喝着杀入城门呢,眼前的情况却让他有点愣。战马继续奔腾,还没来得及想清楚是怎么回事,三百余骑兵已经冲进了城门······
战马扬起的灰尘很大,当城门官再次回到值守位置时,看到了城门外密密麻麻的军卒,根本认不清这是那部分的势力,只知道太多了,得有几千。嗷的一嗓子,转身就溜的没影了。
也就在这时候,城墙上的守军才发现了异常,正待反应,已经有军卒将火药弹投向了城墙上······同时,城内也开始传来连续的爆炸声。
城门不大,容不得三千军卒的冲锋,城墙不高,就有了军卒在投掷火药弹的同时,开始攀爬城墙。一时间,整个沙州城陷入了混乱······
而再往远看,几万宋军,步卒列阵,正缓缓向沙州进发······
当王韶率中军抵达沙州城外时,看到的是空荡荡的沙州西城门,而沙州城内正杀声震天。沙州拿下了······
“全力前进,以都为单位,进城后自由作战。务必今日全面占领沙州!”
第704章 借道还是借刀(感谢书友不吃斋的蚊子万赏,必须得加更。)
这不是全歼战,进攻沙州也不是什么围三缺一,压根就没有包围这提法,纯粹的袭击,然后展开巷战,最后将西夏在沙州布防的军伍干掉······或者说驱赶更合适。
人家是四条腿的骑兵,而偏师是两条腿的人,只能是驱逐,没办法歼灭。
情况跟预料的没两样,由于突击队进城后,完全是以火药弹开路,攻城的军卒同样是用火药弹,这样不停的炸响,让那些留在沙州的牲口,不再顺从的听主人的召唤······
当沙州城里的炮火声还在继续时,在城外溜达的宋军驭手,就开始笑呵呵的收揽那些跑出城的牲口了。
军伍不可扰民!这是新军的铁律。所以,在确定城内找不到西夏军卒后,宋军的军卒开始向沙州的府衙聚拢。并且,开始围绕着府衙修筑防御工事,似乎是要固守府衙一般。
“子厚,当真不接管安靖?”
王韶到这时候,还是不确定,要向章惇证实。
“大帅,如果沙州不乱,咱们如何合理的占用那些牲口?官家在讲武堂曾经有句调侃的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章惇以为,这话在现在,应该是:没有对比,怎样体现我大宋治政之善?”
这是章惇提议的,在战前就商讨议定的。
在决定征用沙州那些商贾的驮马、骆驼后,章惇提议打下沙州后,暂时不管沙州的安靖,军伍进城后只防御府衙,并用大部分兵力去东向埋伏,执行围点打援的战术。
大宋军伍征用驮马、骆驼,势必会让沙州的本地势力,包括哪些行商者有意见,这样的意见对于国朝将来治理沙州没好处。所以,必须得让沙走乱起来,给那些势力一个印象······大宋只是借道而已。
其实,那些被惊走的牲口,压根就没再进沙州城,早被驭手收揽着去拉战车了。这只是个借口。
要想治理沙州,必须得想了解沙州。混乱,才是暴露沙州各方势力的最好办法。
“若是沙州乱不起来呢?”
“那咱们就给他们做个榜样!”
从战前议事,到现在,整个商讨的过程,都是在随军监察官的监督下进行的。可惜,人家一言不发,只带着耳朵。
而章惇这样的提法,近卫的五大校尉,似乎也很赞同。王韶不同,他主导过开边,对于河湟一带的吐蕃部落,王韶一直是一个主人翁的认识去管理的,哪怕是协调,也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以公平的态度去评判。
“大帅,下官想问,如果沙州乱起来,乱事者、得利者、趁机作乱者,都会是什么人?”
都会是什么人?这不言而喻。安分守己者,不管是任何时候,多会安分守己。真正的商贾也不会,他们求财,更惜命。
如果大宋表示只是路过,那么,在这个时间作乱者,不是趁机发乱财的,就是有野心同时有势力者,甚至还会有那些冠商贾之名的盗匪。
“我偏师的任务是从沙州东行,对兴庆府形成夹击,最终配合正面队伍完成对西夏的灭国之战,不是治理沙州。”
“当然,在我偏师驻守阶段,若是有民怨太大,让整个沙州怨声载道了,也不是不可以勉为其难的痛下杀手!待那时,即便留守三五百军卒,也足可以安靖整个沙州了!”
没有讲武堂的经历,在谋略方面总是有些不足。王韶绝对是一时之大才,也算是谋略大家,堂堂正正的。然而,官家留在讲武堂的那些案例,会让人真正的领会谋略之道。
已经说的很透彻了。王韶真心有点心惊,若有可能,他真不想跟章惇共事······
所谓的路过只是个说法,所谓的不理安靖就是个坑。偏师拿下沙州,然后透露出将无意沙州的意味,那些有野心同时有实力者,自然不会就这么放过这个机会。
然后,魑魅魍魉都会跳出来。即便不能惹的怨声载道,看章惇的意思,有意让军卒去促成。然后,等到整个沙州真的陷入大乱了,大宋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快速的将那些祸乱的势力平灭······
在不确定沙州是否还有残存的党项人时,偏师已经大张旗鼓的开拔了······需要接应驭手们带着战车回归战场,同时在沙洲和瓜州之间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
其实,也就在这个时间,军卒中善于潜伏者,也同时散落在整个沙州城内。
第一晚,很安静,没有任何意外。
“若明晚再没有任何事件,咱们必须加把火!没工夫在这里耗时间,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沙州的整饬!”
明面上,留守的宋军军卒,就驻防在沙州的府衙里,甚至关闭着整个府衙的门。这就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