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13节

一旦农无税了,佃户就有了脱离地主的底气······因为短暂的失去地主庇护,不会影响到他的生存。

这是赵曦微服私访之前就已经有了的想法。

只是,在如何推动这项政策上,赵曦还有需要斟酌。

说实话,这样的政策推行,在赵曦认为,是有损于士族阶层利益的,很可能朝堂会有很大的阻力。

士族阶层本来也没有农税。农无税的政策,说白了,纯粹就是针对草民的利好。对于士族阶层而言,反倒是会因为农无税,而导致自家的佃户出走,从而造成整个士族阶层耕田和产业上的用工不足······

“官家,老臣以为,此法还是循序渐进妥当……”

富弼能感觉到官家有些为难,或许官家又在谋划如何推行此法,或者又会挖一个偌大的坑,然后让国朝的士族都钻进去被填埋了。

也是自己这般执着,让官家讲明了。

赵曦确实有这个想法,只是想了很久了,始终不得要领,根本找不到可以让士族不在意,或者可以替换土地贪欲的法子。

“富相以为如何?”

富相是有心为公,但他同样是国朝的士族。既然自己坦诚,赵曦也想看看坦诚下的富弼如何想。

“官家,老臣以为,可实行农税减三成,然后根据国朝税入情况,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再行调整。”

“另外,可对新开荒的耕田另外核算税率,甚至说可以为新增田地设置完全免税。”

“官家,老臣以为,如今彻底免除农税,条件还不成熟,并不是朝廷税入条件不成熟,而是朝堂的环境不成熟。”

富弼说的是事实,这也是赵曦所考量的。

“也罢。富相,那朕就将此事交于内阁如何?制定详细的,分地域的,可操作性的减免农税政策。”

“朕虽然见到了国朝存在买卖奴仆,或者说贩卖人口的事实。朕以为法不禁止即可为。只要朝廷没有出台限制买卖他国奴仆的法令,就这么着吧……”

算是交换吧。赵曦跟富弼表达了明显的交换意图。

也就是说,以朝廷延迟出台禁止贩卖丁口法令,来换取士族阶层对农税变换的赞同。

没办法,赵曦的强权或许可以强令朝廷颁发无农税的法令,赵曦敢肯定,整个朝堂乃至地方州府臣工,在来年会凭空增加诸多必须的支出……

“看明白了?”

富弼离开了,赵曦见儿子还在沉思…~

“回爹爹,孩儿没明白当下不能推行农无税政策的原因,但孩儿不明白爹爹为何将此事交于内阁。”

在太子看来,不管是做官家的爹爹,还是做太子的自己,能首倡减低农税,都是万家生佛的事。不明白为何爹爹责令内阁操办。

说实话,太子真有心自己去倡议去。

“儿子,不管是谁倡议的政策,只要是朝廷颁布的,子民都会感激皇家。”

“另外,减免农税这个度,富弼是需要给为父一个交代的,他知道为父最终的目的。”

“这个度,是需要平衡为父的想法跟士族阶层利益的,需要都能够接受。为父最后所说的,就是为富弼提供一个说服臣工的依据。”

太子理政中规中矩,或者说正大光明也行,不过做君王,太子少了些腹黑。

这也是太子出宫历练的时期正值国朝体制改革的新鲜期,所有官员尚没有那些蝇营狗苟的行为。

虽然也经历了基层治政,在阴谋诡计方面有些欠缺。

“爹爹是说,富相因为随同爹爹微服私访,便可以以此为凭,以朝廷禁止贩卖他国奴仆为由,说服臣工妥协?”

“如今工坊城新产业技术扑卖在即,雇工需求旺盛,一旦朝廷禁止贩卖外族丁口,势必会影响各种产业技术在扑卖后的产品出厂。”

“如此一来,臣工们便会计较禁止贩卖外族丁口和减免农税之间的得失,从而促成减免农税政策的推动?”

太子不敢确信。他是不腹黑,并不意味着他不聪慧。已经说到了这种地步,他也就想清楚了。

还行,赵曦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

“儿子,君王不是小吏,不需要事事躬行,该怎样使用臣工,是君王的权利。背黑锅也算。”

“回头看看为父即位以来各项政策的推行,何事曾是为父亲自上阵的?”

“做君王,即便有明确的目的,也要借臣工之手来达到。关键在于你如何谋划,如何在调停臣工纷争时,不留痕迹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夹带进去。”

“君王无需取悦于何人,就算有,也是子民…~这是个宽泛的定义。所以,做君王更应该注重结果……”

纵观太子处理朝政的痕迹,以及思维倾向,赵曦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儿子:君王是需要腹黑的。

第800章 替富弼分担些

临近年关,朝廷的事务应该很少了,而今年则分外热闹。

工坊城准备扑卖新产业技术……工坊城产品的盈利,是已经被国朝验证的。

所以,一时间汴梁的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又一次的工坊城扑卖。

对于草民,虽然这样的扑卖跟自己无关,就是说说也是挺过瘾的。

“听说今年的扑卖,朝廷不限制吐蕃和党项人参与,甚至连西南蛮族都可以扑卖了……”

“应该呀!不管吐蕃还是党项人大地盘,都是大宋疆域,都是大宋子民,也都受了朝廷的封赏……”

“不过我听说了,宋人扑卖后,可以将工厂设在西北西南之地,若是吐蕃和党项人扑卖了工艺,不得去银夏一带建厂…~”

“你听说啥呀听说,抵报上都有了!虽然吐蕃和党项人不能回西北设厂,却要求国朝地方州府郡县不得拒绝配合……”

“关键是,朝廷并不禁止任何作坊使用党项人和吐蕃乃至西南蛮族。”

“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莫要说什么党项、吐蕃,都是我大宋子民!”

大宋是宽容的,那怕曾经敌对几十年,在统一成为大宋后,汴梁人就认同了。

这也是因为住在汴梁的外族人,都特别大方。

首节上一节913/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