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如此。
这样形势不仅仅是因为国朝崛起的时间短,也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于西夏和大理没有完全消化,而是他这些儿子们都露头了,让他不得不仓促行事。
按早年的设定,应该是在解决完北辽,稳定了大宋北疆之后,再进一步开拓海权,甚至延伸到高丽、扶桑。
当儿子之中有了这些夺嫡的心思后,赵曦不得不以错就错,就这样全线铺开摊子。
捉襟见肘呀!到底是储备跟不上……
“官家,臣以为这样未必不是良机……”
王安石毕竟是首相,赵曦在商议这些事时,倒不能撇开王安石。
其实,在赵曦看来,君臣坦诚此比让臣工猜心思更有利于治政。
“愿闻其详……”
“官家,国朝不是府兵制,没有军功封爵的说法。虽然朝廷出台了相关安置军卒的条令,可官家即位二十年,新军推动也近二十年了,役兵制实行也十多年了。”
“以朝廷规定四十岁非指挥使必须退役的规定,近几年退役军卒安置越来越成了朝廷的难题。”
“国朝军备精良,平复西夏,收复大理,对国朝军伍的损伤都不大,而战功更多的是集体性的。这就导致退役军卒越来越多了。”
“四十岁,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卒,朝廷做不到安置妥当,对国朝稳定是隐患。国朝自然不能恢复到先帝时冗兵的情形。”
“如今,二皇子于安南,四皇子东行,对于这些拿到朝廷抚恤却没法安置的军卒,未尝不是好事。”
王安石确实是有大局观的能臣,也确实有相当的长远眼光。
这些事,原本赵曦准备过几年再推动的……
这事该怎么说呢。
在赵曦心里,北辽确实算是心腹大患,北辽虽然有没落的迹象,但还没有到极致。
一旦有些事引起了北辽、高丽、扶桑乃至安南等国的警惕,势必会是一场大战,还是国朝一国对周边所有王朝的大战。
而西夏和大理,接管年限短,尚不能做到完全归心,这战一旦不合适,对国朝真的是灭国之灾。
至于现在嘛,最起码老二在明面上是因为夺嫡失败而被迫亡命的……
“中正,遣人去趟东宫……”
赵曦快速的写下了一段话,让王中正带走了。
“看来,有些借口还是得继续用一段时间……”
赵曦跟儿子的策略,倒没有避讳王安石和苏颂。
到现在,他也说不清到底是谋划还是意外了。
“官家,如此做能给朝廷换来至少三年的缓冲。三年之后,即便是二皇子、四皇子无所作为,朝廷也应该能稳定西夏和大理了。到时候,即便是图穷匕见,朝廷也可以先收复燕云!”
第818章 因势利导
事情真有点扑朔迷离了。
本来以为二皇子、四皇子到太子府做客,就意味着朝廷的目的是明确的。
但是,二皇子却孤零零的从太子府出来了。
听闻,二皇子出来后,脸色是铁青的,并且进了惠妃的灵堂再没有动。
而兵部和枢密院偏偏出台了今年军卒退役的诏令……
话说那天的东宫…~
“爹爹授权我可以出售工坊城军械库一代二代枪支弹药五千,这五千火枪分别由二弟和四弟购置。”
“二弟这边可以用粮食交换,办法自己想。爹爹允许你这几天借用皇城司的渠道与安南联络……”
“至于四弟,你需要拉拢你的队伍,以商贾的形式购买。”
“有一点,所有火枪都必须是在国朝新军中服过役的军卒使用!”
这是太子从赵曦的几句话里领悟到的。
“不过,旧事不应该就这么算结束,有些借口还需要用。近期会有大量的军卒退役,至于能不能招募到,就看你们自己的能耐了……”
二皇子的聪慧确实非同寻常,在太子说完这些话后,干脆的给他大哥磕了个头,转身就出去了。
很多话没办法说透,二皇子也知道,在爹爹赋予大哥各种权利后,也就意味着这是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大哥掌握。
多说无用,全靠做了。
他要想在安南打出一片天地,必须得依靠国朝,或者说依靠他这个太子大哥。
大宋的火器,不是说安南或者大理的工匠能做出来的。他以后在安南的征伐,所有的依赖都在太子大哥身上……
二皇子通过皇城司的渠道,首先是将自己的家眷,以随便的什么身份回了汴梁……
当初他离开汴梁,心怀鬼胎,就是拖家带口的,没想到,兜兜圈还是回来了。
他这样做,就是想表明心迹……从此以后,他就是国朝在外征战的将领,而不是什么二皇子,也想其他武将一样,将家眷放在汴梁。
要说甘心,是真的甘心了。
被国朝大军撵出去,才知道他自己所谓的不凡,没有了大宋这个很根基,一切都不存在了。
这些年,若不是因为段廉义还担心大宋,恐怕早跟安南合伙把自己给埋了。
否则他也不会在安南打下偌大地盘后,仍然要在边境孤身一人磕破头,只为了入境。
经过这事,他也明白,或许亲情才是最重要的。而大哥,似乎真的不比他差,不仅仅是谋略……
或许是形势所迫吧,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