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四皇子的队伍求财,这几乎是整个东海所公认的,跟那个有需求的客户关系都维持的相当不错,自然就洗脱了谋杀刻里钵的嫌疑。
活儿做的夹生,赵曦倒也没有求全责备,不管怎样,四皇子的这支队伍,还是有些用处的。更不必说,黄金原矿的开采也开始见到收益了。
至于北辽调集大军剿灭女真的事·····朝廷做个旁观者挺好,整个朝廷也都认同一个旁观者。
万数骑兵,哪怕是精骑,还不至于动摇北辽的实力。国朝还是按部就班的谋定即可······
“官家······耶律乙辛······耶律乙辛反了!”
王安石都不知道该不该激动,可这样的消息,他真的抑制不住要激动。整个内阁都一样,进殿的行动都是急匆匆的。
“耶律乙辛反了?”
赵曦乍一听也有些惊喜······
“具体情况如何?”
“官家,据奏报,耶律乙辛原本就与女真各部都有联系,甚至说女真各部歼灭北辽那千人骑也是有谋划的。”
“而北辽这次北上剿灭女真的万骑精兵,乃是出自北辽皇帝的宫卫。也就在这时候,耶律乙辛突然发难,从南京出兵,直接将北辽皇帝大军堵在了中京······”
赵曦看了一眼王中正。这一次也确实不能怪皇城司了。
皇城司本来在北辽的探知力量就不足,却因为自己关注女真,他们不得不大力开辟女真的地盘。
甚至连北辽朝廷的动向都忽略了。
这消息对于国朝而言,真的算得上是好消息。
后世对北辽衰败的原因有过诸多的分析。阶层矛盾是一方面,宫廷内斗也是一方面。但是,不得不说,北辽真正的军力衰退,两次权臣的谋反,绝对算得上最重要的原因。
先是耶律重元,后来是耶律乙辛。能做到权臣的程度,不管是追随者还是本身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说在北辽除了皇帝,权臣所执掌和所能指挥的战力,绝对的强悍的。
谋反,必然是北辽最为强悍的队伍之间的战斗······这是最耗损战力的。
耶律乙辛谋反,这将对国朝收复燕云,甚至经略草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怪不得内阁诸位臣工如此欣喜了。
“官家···官家···”
赵曦想的有些愣神。
“讲······”
“官家,虽然国朝现在征伐北辽尚未完全就绪,但这样的机会对于国朝而言也是千载难逢。老老臣以为,此时国朝应该派兵北上。”
“在北辽内乱,自顾不暇的时机,国朝出兵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曦看了看诸位内阁,看来这是内阁商议过的。可赵曦却知道,这时候出兵未必真的能奏效。
耶律乙辛是逆臣,但也是一个有能力的逆臣,否则也不可能做到北辽魏王、太师的地步。
耶律乙辛谋反,想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北辽,而不是失去了燕云这个粮仓之地的北辽。
出兵······恐怕这时候出兵,反倒会促使北辽的内乱很快的平息了。
北辽朝廷也不是全部昏庸。如果没有国朝的骚扰,说不定北辽的贵族还有些观望的,可一旦国朝出兵,要不就是停战一致对外,要不就是整个北辽的贵族联合起来,直接将耶律乙辛灭掉。
第882章 出兵方略
敢于对北辽言战,对于国朝的朝廷而言,这绝对是一次进步。
赵曦不能凉了诸臣的心,尽管知道结果会怎样,这时候也不能真的当头给内阁们泼凉水。
“调兵吧。不过朕以为可以先行试探,是情况再做下一步决断。”
国朝能探知到耶律乙辛已经与女真勾结,相信北辽朝廷也会知晓。这时候国朝再增兵河北,整个北辽朝廷都会以为,耶律乙辛跟大宋也是有勾连的。
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北辽所有贵族的同仇敌忾······
再说了,国朝一直以正统王朝自居,跟一个逆臣勾结,在士林是会被唾弃的。
赵曦倒不是真的担心士林隐士的废话,他觉得建立王朝一百多年的北辽朝廷,不至于那么浅薄,不懂得一致对外。
国朝毕竟还没有做好对辽开战的准备,不管是兵员尔等储备,还是战争物资的筹备,都在逐渐的谋划中,甚至步调很小,以避免被细作窥探。
这一次,就当是一次试探吧。
据皇城司的奏报,北辽也在针对骑兵做遭遇火器的训练,见识一番也好。希望不至于将国朝的信心打掉······
内阁诸臣并没有想太多,虽然觉得官家的决断有些慎重了,也没在意。官家随着年龄增长,也确实少了年轻时的冲劲······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涉及到对辽作战,如此绵长的边境线,战争发动需要考虑的更多。
西北一直到西州回鹘的接壤处,东北临海,万里之遥的连线,全部是国朝与北辽的边境线。战争如何发动,从哪里发动,调集多少兵力在何处,轻重缓急的排兵布阵等等,都需要详细思量。
“耶律乙辛谋反,带并从南京道北上,也就预示着北辽南京道也就是燕州一带布防空虚。国朝还是从河北道进军为善。”
“西北多为荒漠,对我方防御不利。一旦开战,北辽若遣一偏师从西北之地反击,很容易冲击西北州府。加上西北疆域新归,党项人、吐蕃人以及回鹘人,甚至还要部分契丹人,归心难测。一旦开战,西北之地难以预料。”
“以河东为策应,河东向东可越过太行山,配合河北道的心动,还可以渡过黄河西行,支援西北各新建州府的军情、是故,将重兵置于河北道可兼顾。”
“云应四州收复后,河东更适合防御,不适合出击。战场若设定在河北道,虽然河东支援有力,可毕竟需要浪费一部分兵力在河东。”
“以收复燕云为首要任务,河北道肯定是主战场,不管是河东还是西北,都应该以防御为主。况且,如今北辽朝廷的乱局,还是以南京与中京为主,上京和西北招讨司并无异常,甚至兵员尚未调动······”
“诸位,官家将此次出兵定义为试探······还是以河北道为主吧。”
王安石对于官家定义为试探的说法,多少有些感觉到不安。不得不承认,国朝所有得胜仗,都是自官家开始的。对于兵事,官家应该是绝对的权威。
赵曦并没有参与内阁的议事。作为一次试探也好,还是真的会开战也罢,赵曦直接交给了太子和内阁来议定。
事实上,在赵曦看来,这时候或许真的不适合出兵。倒不是要做什么仁义之师,或者认为乘人之危不合适,担心什么士林闲嘴。都不是。
在赵曦看来,他宁愿选择暗中支持北辽内乱相对弱势的一方,让北辽将这场战事持续上个三五年。真要到了那时,或许过国朝真的可以所向披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