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京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了,日常的消耗会越来越大,这里已经不适合再开办大型的工厂,聚拢太多的产业。
首先各个产业升级之后,日常的生产会更需要依赖电力,以咱们夏国境内的煤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其次,人聚拢的越多,越密,越容易发生瘟疫和群体性的卫生事故,一个小小的伤寒传染起来,也可能会祸及到几千上万人,只有咱们夏国的医疗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能够生产出各种防止传染疾病的疫苗,才能允许更大程度的人口集中。
而向北往赵州,则是不同,那边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可以修建较大的火电站,土地也更加空旷辽阔,即便是今后各个产业再做产业升级,那边也有空间,将咱们洺京的工厂有序的转移到那边去,才是长远之计。”
于秋说了这么半天,道理都对,不过,冯智戴等人想的方向却不是这个方向,赵州那边,可是于秋的长子于尧的封地,难道,于秋这是在提前给于尧铺路么?
看到冯智戴等人异样的表情,于秋就知道,他们可能想岔了,开口道,“你们可别瞎想,我的出发点是以夏国的利益为上,而且,今后咱们的发展,将不会再有什么国界地界的限制,普天之下任何地方,都是咱们可以施展本领,发展产业的舞台。”
第五百零六章 预防针
于秋的话,再度打开了大家的思维,夏国的发展,已经没有国界和地界限制,他们甚至只需要去几个人,带着一个品牌,一个技术到外国去,就能为本国赚回丰厚的利润。
有别处的人口为夏国提供劳动力,有别处的资源为夏国提供生产材料,有别处的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出的商品,又何必把所有的产业都放在夏国做呢?
直接将产业外放,节省出来的运输和运营成本,远比分润给别国的一点税务要多。
这个道理原本大家都知道,只是以前夏国的人口流入还没有形成趋势,以聚拢人手为主的方略,对夏国来说更加有利。
而现在,全世界的人口都开始往夏国流,已经不需要刻意用什么东西来吸引大家往夏国来了。
反而,剔除低端劳动生产力,将洺京往世界金融中心,高端科技研发中心,和世界学堂的方向推动,会更好一些。
至于两处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可不是简单的征调一些物资过去就能成的,于秋稍后还需要在洺山书院挑一批特长生,组成团队,带着一大批人一起到基地去共同完成各方面的试验。
而在此之前,于秋需要将这些孩子们召集到山庄,伙同山庄的一些精工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和理论讲解,整个过程也不短,倒是让于秋进入了一段看上去很是悠闲的生活。
每天清晨,他都会骑着大黑,带着两个儿子于尧和于飞去山顶的观光平台晨练,玩耍半个时辰,早饭之后,则是开始了上午的两堂教学课,午饭之后是半个时辰的午睡,下午又是两节长达一个时辰的大课。
下课之后,孙思邈差不多也在洺山书院结束了一天的授课,散步来到山庄了,两人会一边吃晚饭,一边就疫苗研发和制造的问题讨论到午夜,甚至有时候会到后半夜。
这段时间于秋为了解决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还专门将医药技能提升到了高级,所以,一些防御脑膜炎,小儿麻痹,或者流行感冒的疫苗,于秋都是知道成份的,他们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如何生产这些疫苗。
毕竟,一条医药生产线的建设的复杂程度,高到无法想象,涉及到的技术很多,也是一项大工程。
“师兄,如果世间任何的疾病,都有疫苗可以防御,那该多好啊!”结束了大半夜的谈话之后,孙思邈的精神头却很足,发出一声感叹道。
“这可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人没有了生老病死,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
让一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活的长一些,让一些生活腐化的人自然的失去,才是一种正向的生物逻辑,些许疫苗,只是为了防止一些群体性的卫生事故发生,能研究出来,自然是好,也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研究所有疾病的疫苗,这不是人一辈子能完成的事业。”于秋笑道。
“愿望始终是愿望,是一个追求的方向,能实现固然是好,就算不能实现,只要我一直走在实现自己愿望的路上,内心就不会迷茫了。”孙思邈有些固执的道。
他惊叹于秋从师门学来的高超的医术,但是他也有心中的坚持,于秋不指望能说服他,反正一直让他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是对于医药事业有好处,没坏处的事情。
山庄的主卧房里,白凤已经点起了可以驱蚊的檀香,于秋躺在柔软清凉的床铺上之后,突然想起自己答应过会让白凤怀上属于自己的孩子,便开始在脑海里回想起关于妇科方面的一些疾病以及治疗方法,回头,还得弄一些检查设备出来,给白凤检查检查才是。
一夜好睡,次日一大早,于秋准备再去山顶上晨练,却收到了一封李世民的信,原来,摊子太大,管不过来的还不止是夏国,李唐那边同时开了好几个经济特区,现在摊子同样大的不得了,根本管不过来,这是向于秋请援要人来了。
“这个李世民,我都缺人缺的要死,还找我要人,帮我回一封信给他,就说想要人,自己开出条件到书院招聘,夏国并不干涉书院学生自由。”于秋哼笑了一声,就将书信扔给了于安。
而在两个小时以后,收到于安发到长安来的电报的李世民却是摇头苦笑。
没错,长安已经通电了,所以,与夏国之间,已经能够用电报相互快速传递消息。
只是,这种快速的传讯,只能让他们更多的向夏国借鉴学习,关系更加的紧密,因为,夏国是拥有自治权的,朝廷并不能对夏国指手画脚。
据李世民得到的消息,于秋已经有很久没有亲自管理过夏国的军政事务了,看他现在一直忙碌着飞天的事务,他的目标应该是星辰大海无疑了,自己可能真的要在三年之后,接掌联合执政联盟,只是
他眼神复杂的看向了房玄龄,开口道,“于秋真的打算依靠制度来管理天下?”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是的。”
“但是,制度是人掌控的,人是有私心的,他就不怕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之后,会反噬自己,或者反噬自己的后人?”李世民不解的再度询问道。
自从和返回朝廷担任宰相的房玄龄聊过了之后,李世民心里的疑惑,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了,这次发信给于秋,就是想做一个试探,从而,确定于秋心里的想法。
“制度还能够满足人的私心,就证明制度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改革。
而且,在于秋的心中,或许根本就没有家天下的理念。
所以,他并不在乎自己的子孙是不是能永远的继承夏王的爵位,也不在乎谁执掌夏国,或者说天下的权力,他只需要确定,执掌权力的人,是不是有能力治理好夏国,或者管理好天下的次序。”房玄龄按照自己对于秋的理解回答李世民道。
“朕自觉胸怀四海,却也还是不如他。”李世民有些羞愧的道。
到目前为止,他心中都还有让这江山在李氏的手中永远传下去的执念,没有把家和国分开,没有于秋看上去那么无私。
房玄龄听李世民这么说,却是摇头道,“论心胸气量,陛下可未必比于秋差,他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或许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心胸气量有这么大。”
“那是因为什么?”李世民很是好奇的问道。
毕竟,从过往于秋的行事手段来看,他可并不像是个心怀宽广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在考虑他自己的利益。
“那是因为,可能只有这么做,才是对的,才是能长久的保持国家安定的做法。”房玄龄答道。
闻言,李世民的眉头紧皱,片刻之后,却突然露出一种大彻大悟的表情来。
他是常读史书之人,自然是知道,自古王朝更替,最大的原因在哪里,那就是再英明的开国之君,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后世子孙都是英明的。
皇位在他的子孙手中传来传去,出现一两个昏聩无能的家伙的话,很快就玩完了。
而每一次的朝代更替,上一个朝代的皇族都会沦落到十分凄惨的地步,不想这样的局面出现在自己的子孙身上,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学习夏国,让有能力的人上台治理这个国家。
“你说的有道理,于秋或许真就是这样的打算,既然于秋说了,夏国并不限制书院学生的自由,那么你就和吏部,礼部一同商议一下,看最高能开出什么样的优厚条件,务必在今年夏天的时候,从洺山书院招聘一些人才到朝廷为官,推动朝廷的制度进一步改革。”李世民点头认同房玄龄道。
“呵呵,只怕咱们的条件开的再高,也招不回来几个人的,因为,咱们的条件是很难比的上夏国的条件的,而且,书院的学子都聪明,都知道在什么地方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加有前途。
此外,大多数书院的学生心目中的愿望,应该是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取得更高的成就。”房玄龄苦笑道。
“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李世民有些郁闷的道。
房玄龄沉默了片刻之后道,“有,不过,得牺牲掉一些人。”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