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第440节

小七骑着裴旻的肩膀,手里吃力的提着大红的灯笼,绷着脸将一个跟她半个身子般大小的灯笼,挂在了屋前。

“挂上了,挂上了!”小七高兴的拍手大笑,原本吃力的表情一脸的欢愉。

“一边一个,小八,你也要不要试试?”裴旻看着自己的爱子,眼中全是鼓励之色。

“要,小八也要!”小八跃跃欲试,鼓着勇气高声说着。

“这才是我的好儿子!”裴旻大笑着,下了楼梯,将小七放下,从娇陈的手上接过大红的灯笼,递给了小八。

小八身为男孩,在气力上要比小七更胜一筹,显得尤有余力。

裴旻将小八扛在肩上,扶着他爬上了梯子。

在适当的位子停下,任由小八随着他的喜好,将大红的灯笼挂上。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点一家人大多都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看春晚。尽管春晚大有一年不如一年的势头,但是出于习惯出于怀旧,春晚始终是他们家里大年夜的唯一节目。

只是如今身在唐朝,春晚是没有机会再看了,裴旻入乡随俗,以唐朝的礼节过着独特的大年夜。

唐朝对于除夕远不如后世重视,依照习俗,家家户户皆会在这一日,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守岁、放爆竹、贴门神、挂灯笼是家家户户必做的四个节目。

裴旻为了培养小七、小八的动手能力,将府中挂灯笼的活都交给小七、小八来干。

两个小家伙通灵智以后,还是第一次过除夕,也显得特别兴奋,有干劲。

这个时代的门神还不是秦琼、尉迟恭,这两位初唐大佬,是因为《西游记》、《隋唐演义》两部小说的诞生,才成为门神的。

唐朝的门神叫做神荼、郁垒,专门管鬼怪、邪物,能够驱邪避凶,故而得到世人的敬重。

所谓的贴门神,也不是如后世的门神画像,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于门上。模板又以桃木制成,桃木被视为驱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强大。

对于鬼神之说,穿越而来的裴旻也带着几分敬畏之心,在这种习俗上不敢怠慢。

做好了这一切,祭拜了祖先,一家人方才聚在一起,聊天守岁。

由于没有余兴节目,唐朝的守岁算得上的一种煎熬。

小七、小八在玩过烟火之后就熬不住了,分别靠着裴旻、娇陈沉睡过去。

裴旻、裴母、娇陈一并说着话儿。

三人聊到明天孟春的事情,裴母道:“明日一早为娘也要进宫,皇后邀请命妇一并参加祭祀。听说此次庆典格外盛大,周边所有他国使者均在邀请的行列之中。此次盛举,是你负责,可不要出了什么差错。”

娇陈笑道:“母亲放心,郎君什么时候出过岔子?”

“还是夫人懂我!娘亲放心好了,明日,必然让您老大吃一惊,别给吓着就好。”

孟春,是唐朝的春节,春季的首月。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在中国春节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这历朝历代春节的过法,时间多不一样,夏朝用孟春,商朝却是腊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唐朝沿用的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以孟春为首。

经过漫长的发展,唐朝的春节与后世的春节已经大同小异了。

从元旦至上元节,这十五天都属于新年狂欢。

尤其是上元节,新年结束的最后三天,整个长安、洛阳,将会取消宵禁,任由全城百姓以及周边赶来的游客,通宵达旦的狂欢。

上元节毫无疑问是一年之中最盛大最欢庆的节日。

但说重要还属于元旦,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是祭天祈年的最佳时日。

古人将四季变化,风雨干旱视为上天的指示。

为了得到上苍的垂怜,祭天祈年必不可少。

上到李隆基这位天子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莫不祭天,乞求风调雨顺。

今年的孟春祭天,显然更加隆重!

天气似乎也不怎么作美,昨夜已然下起了小雪,今日一早又起了大风。

风雪交加!

但是如此时日,不减百姓热忱。

长安上下的百姓无人不知,今日是百官朝见之日。实是太宗、高宗之后,首次出现的盛况。

无人不为之感到自豪!

这日一大早!

李隆基穿着华贵的衮服,登上了承天门。

大食国的亲王莫斯雷马萨、拜占庭的总督查士丁尼、突骑施的少主韦比加,吐蕃副相隆朗赤,葛逻禄的族长阿史那施为,回鹘的族长承宗,南诏的大相还有昭武九国的国王,以及新罗、倭国等国家的使者,分别位于李隆基的左近,从使者的身份亦可看出,诸国对于此次与大唐的接触是何等重视。

上至宗室诸王公,诸世子郡主,宋璟、苏颋、张嘉贞、张说、卢怀慎、裴旻等宰相重臣位于右近。国朝所有在京的武勋亲贵,六部尚书、侍郎、员外郎、主事还有三寺九卿诸衙官员,京中凡有品阶的文武大臣,也全部莅临。

最后,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不在宗室、文臣、武勋行列,但地位之高,即便李隆基也要敬之一二,正是孔子的后裔,当世的士林之首孔德伦、孔惠元。

他们皆等着大军的到来。

依照最初的惯例,只要文武百官集结,李隆基便在万骑、龙武军的率领下赶往天坛祭天。

裴旻在这里加了一项类似于阅兵的仪式,就如开幕式的进场一般,由军队至远处赶来承天门下,与李隆基汇合,三军再护送李隆基前往天坛。

“轰!”

“轰!”

“轰!”

首节上一节440/12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