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不是理学大儒罗泽南的原话,但这个道理总归是相差不多的。何况,罗泽南如今研究治理政务,钻研强国富民经营之道,他可不是书呆子,他自然明白,人是根本。随着人口的增长,会进一步促进地方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税收自然增多。
只是他没想到,这圣京城,竟然有如此多的人。他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切都昭示着,天下迎来一个重大的变革!
什么时候,一个城市,竟然会有上百万的人口?就算是人口达到顶峰的北宋汴京、明清北京城,也不过区区百万人口而已。而这个原本还不是京城的圣京,在短短9年时间,一下便发展到如今的超过200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别人不清楚,可罗泽南治理浙江可是非常明白,发展城市的难度有多大。当初的满清王朝北京城驻扎众多的兵马造成人口大量聚集,人口近百万就已经连吃饭生火都成问题,后来借助漕运海运从南方运粮,还有大量使用煤炭,这才解决百万人的吃饭问题,可就这样,满清一朝还不断分散北京城的人口,将大量八旗子弟遣散到京郊一带,限制北京城内人口。
而如今,超过200万人的圣京城,竟然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这是何等气概。
罗泽南看见昨天便已经了解见识了的公交马车,便饶有兴趣地随意地搭乘了一辆,没想到竟然被这新潮的交通工具送到一处名为大厂区的地方。路边的人都是行色匆匆,一问才知道,这里是圣京城内最为著名的工厂区,原本是秦淮河与长江之间的一大片滩涂,向来被南京城外的乡农围起来成为菜地,如今却被江宁知府化为了工厂区。
跟着这二十余人下了马车,罗泽南便被面前的一片兴旺景象给震惊到了:一片旷野之中,数十根林立的烟囱纷纷往外吐着滚滚浓烟,而每根巨大的烟囱下面,几栋大型的厂房座落在那里,整齐而有序,里面传来轰隆隆的蒸汽机轰鸣声;而远处的河岸边上,一艘艘货船张帆驶过,还有一艘巨大的运煤轮船正靠在岸边,数十名码头工人正在喊着号子卸煤,一片忙碌。
看着面前的这一切,罗泽南倒吸一口凉气,他不是外行,在出任浙江巡抚的时候,领头干了不少厂矿,知道工厂的生产规模从那烟囱冒的浓烟粗大程度和蒸汽机的轰鸣声大小便可以听出来,可从这一排排的工厂厂房和那一座座的烟囱来看,这里的每一座工厂,怕是都有数百人的规模,都不小啊。可偏偏这里怕是有数十家的工厂,这么说,单单这一片原本的滩涂之地、如今的大厂区,便至少有数万工人在这里劳作。
罗泽南随意拉住一名看样子有些老实本分的粗矮汉子问道:“这位兄长请了,学生听说在这圣京城郊新建了一座大厂区,原以为只是几座工厂,不想却如此之大,似乎很多工厂和工人的样子?”
这名粗矮汉子看样子也很是热心,起初有些警惕,不过看见罗泽南文质彬彬一脸斯文的儒生模样,开口了:“您是圣京城高等学堂的读书郎吧?是不是搞什么调查,还要给你们教师写什么报告?”
罗泽南不想自己一把年纪了,竟然还被认为是读书郎,还调查报告,这是虽是新名词,但罗泽南能听懂,这是高等学堂内的学生毕业前要经历的一道关口之一,便连连点头应是。
那粗矮汉子见罗泽南承认,便没有警惕之心,变得更加热情起来:“哎呀,我就说嘛,看您就像有学问的文曲星,果然没错。
您要问这大厂区,可算是问对人了!小的就是这土生土长的本地之人,早在六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土,因为因为芦苇过多,开垦不易,没多少人愿意在此耕种。不过在五年前,可能因为距离河边很近,官府派来的风水师看中这里有财气,便将这里定为兴办工厂的区域,取名大厂区。
没多久,便有官府领着的一些工程队来此测量规划,原以为只是盖两三家工厂,没想到这一合计,便将土地、排水沟、道路、码头等等都击中建设好,直接便盖了十余家纺织厂,再过半年,又盖了数家机器厂,还四处招收乡民做工,开出来的工钱半年便比我们乡下人一年种地的收成还要多,于是没几年,便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罗泽南奇怪了,问道:“这么说,这里的工厂竟然都是私人的,不是官府的?”
“好像是私人的居多,官府的工厂也有,不过不在这里。听说朝廷和官府建的工厂,在距这里更上游的地方,可比这些私人的工厂大多了。单单圣京机器制造总局这一家,便有工厂数十座,里面就如同一座大城一样,工人数万人。还有圣京纺织总厂,单单这一个便有六个分厂,也是二万多名工人,规模惊人,不是我们这大厂区的小作坊能比的。
不过我们这大厂区虽然工厂少,胜在数量多。整个厂区如今有54家工厂,一共有三万多名工人靠这里营生,要养活十七万子弟家眷呢。”
罗泽南震惊无比,继而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他抬头看了一下,这片原本的荒野,如今的大厂区,其实也就方圆十几二十里,若是开垦成土田,不过一两万亩地,按照这里荒土的贫瘠程度,绝对养活不了一万口。可如今这废除荒土,不变成农田,而是改为这些鳞次栉比、座落有致的工厂,却不想不但能安排3万多名工人的就业,还能养活其背后17万家眷。罗泽南一下仿佛悟透了什么!
这不正是皇帝有次朝会时说的,工业时代和农耕时代的区别,手工生产力和机器的巨大效率差异,土地利用率和人工效率的巨大提升!
可惜,时候不早了,罗泽南没有更多的时间慢慢去体会这个大厂区,游览这座圣京城,只等他上任内阁委员之后,再慢慢了解了,因为,明天一早就要入宫觐见陛下了。
第1229章 五大内阁成员
大内皇宫内,文德殿中。
冯云山看着面前的五位内阁大臣,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有些感叹。
李鸿章虽然与之见过的次数不多,但因为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太盛,冯云山对其很是了解,不过更多的却是那日后的李中堂,而对眼下的李鸿章,还只能通过特务司收集的信息来判断。不过,从出任江苏巡抚的这些年来看,其执政已然是一把老手,且思路开阔,手段老辣,也正因为如此,冯云山才将其提为内阁排名第一的委员。
而对于罗泽南,其实也与李鸿章差不多,冯云山也是先闻其历史名声,而后才用他。不过从浙江省的发展来看,罗泽南治理得也还不错,尤其是教育和农业方面,竟然让人口不多的浙江变成了科举大省,不但在浙江建起了十余个高等学堂,还让浙江的众多学子纷纷考上帝国各地的知名高等学堂。除此之外,罗泽南治理浙江的农业也是很有一套,他不但招募乡民兴修沟渠水利,围堰造田,开办圣肥等工厂在浙江大量扩展运用圣肥,让农业连年丰收;还在嘉兴、宁波、温州等沿海一带建设海塘,既防治了台风和海潮等灾害的同时,又在海塘处开起了海产养殖,甚至承包了大内皇宫的海鲜供应,每天一早通过火车运送至圣京.......
至于另外三人,伍崇耀、刘长佑、周胜坤,这些可谓是冯云山的嫡系了,更是一个比一个更为熟悉,而对方也是一个比一个对冯云山忠心。
伍崇耀本是广州十三行的领头人,但冯云山率领太平圣军攻克广州城之后,他便识时务归顺了冯云山,还将家中的所有财产全部献出,虽然是算买命钱为了自保,但无论如何,也算是忠心了。而后,伍崇耀成为圣国的外务部负责人,负责整个圣国的商务和外交等事宜,在冯云山最初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伍崇耀还兼南洋公司的总经理,帮助太平圣国经历了最初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从西洋国家购买各种新式火器,购买各种机器设备,几乎都是依靠伍崇耀从中牵桥搭线,功劳巨大。
而刘长佑,更是比伍崇耀更早地便归顺冯云山。他还是早在冯云山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不久,率领太平天国的后军队伍刚刚攻下道州城的时候,便使计让刘长佑归顺于他。从那时起,便成为主要的幕僚,一路追随,攻克整个湘南、两广,直至灭亡整个满清,建立中华帝国,刘长佑一直在冯云山旁边鞍前马后地参谋,功劳不小。而后,刘长佑又出任内阁农业部长,帮助帝国分田地进行土地改革,又推广圣肥,将帝国的农场进一步发展,劳苦功高。
至于周胜坤,则是兄弟二人都是冯云山的广西老兄弟了,早在金田团营前便是冯云山的忠实信徒,一路追随,忠心程度,更是毋庸置疑。周胜坤作为原本的太平圣军的总圣库,而后又称为太平圣国和中华帝国的财税部部长,乃是冯云山的钱粮总管,这样的人,更是心腹中的心腹。
因此,冯云山对于这五人搭配组成的内阁,还是极为乐意的。
李鸿章他是作为新内阁的首辅大臣的,这是冯云山早就定好的,其他人虽然比他更忠心,比他资历更老,甚至罗泽南比他学问更高,但却没人比他更懂得处理繁杂的政务和对外国务的处理,尤其是大规模发展工业和交通经济方面,没人比李鸿章更为大胆。刘长佑本来是个很好的人选,但还是有些眼界不够开阔,受儒学太深,对洋人有些成见。
罗泽南则是冯云山看重的用来侧重教育的,毕竟此人在历史上能创立自己的学说,如今在中西混杂的巨大社会变革时代,就算不能创立新的学说,至少也可以总结提炼适应这社会变革的理论,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对于正在摸索中强大的中华帝国来说,十分的重要。而罗泽南在内阁的地位,便如同理论智囊一般,更何况,这罗泽南便犹如明代的王阳明一样,知行合一,完美地将自己的理气之学用于施政之中,而他治理的军队,更是严于律己,军纪严明,各部下犹如打了鸡血一般每日勤练不休,令行禁止全军如一,以至于冯云山曾有将他调往总参谋部或国防部的想法,后来想想有些浪费才作罢。
伍崇耀和刘长佑、周胜坤不必说,乃是冯云山的三头六臂。整个内阁的重心虽然放在李鸿章身上,由其发动,大肆发展殖产兴业,开办工厂生产货品,而这出售的重任,则交给伍崇耀来把关。刘长佑是稳定农业大局的角度,这是帝国的根基,不必多言,而周胜坤则是帝国的钱袋子。这些总的便构成冯云山心目中的五人内阁。
“五位爱卿,今日朕召见,无他,也非正式朝会,只是闲聊,与众爱卿交交心。”冯云山打开话匣子:“前任内阁总理曾观澜前日已经离开圣京,前往加尔各答。李爱卿,都交接好了么?”
李鸿章连忙回禀道:“回禀陛下,曾总理都细心给微臣讲解过了,所有内阁批文、账目都已移交。”
冯云山点点头道:“那就好!众卿可知,朕为何同意曾爱卿辞去内阁总理一职,改由爱卿5人组成内阁?须知曾爱卿也算勤政劳勉之人,从未懈怠?”
皇帝的这句问话,5人均不好回答,都不肯做声,无奈之下,李鸿章自知自己是为首之人,只得出头回答道:“陛下,微臣大胆猜测,是为帝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计!”
“不错!”冯云山双手一拍,站了起来,走到大殿的一侧将一面墙上的幕布一揭开,露出后面的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来,指着上面的中华帝国庞大的疆域,道:“众爱卿请看,如今帝国的疆域何等庞大,而人口更是整个世界人数最多,占到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机,是我们中华帝国站在世界最顶峰、华族百姓过上最好的日子,让后世子孙彻底拥有最好的生存繁衍之地的好时机。而这一切,都是帝国的进一步强大!
唯一的途径,便是帝国再度革新!而这帝国的革新,从帝国建立开始,虽然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推进,但经历了数年之后,朕发现,力度便慢了,懈怠了,推不动了。因此,必须重新进一步推动起来,而这最根本的,便是朝廷的内阁。必须重新启用新内阁,进行大改制!”
第1230章 富国强兵
五人到京的第一天,便拜见过冯云山,早就被交代过,因此,听闻冯云山今天说的话,均不奇怪,但今天皇帝特意强调大改制,还是让有些震动,他们知道,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了。
“希望五位爱卿,能紧密团结,相互协作,不但将帝国政务处理妥当,还要让帝国迎来大发展!”冯云山语句有些严厉起来,显然,他对新内阁期望很高。
五人连忙伏地而拜:“谨遵陛下圣谕!”
冯云山今天主要是同五人好好说说组建新内阁的主要任务,顺带提醒五人重视大改制之事,见五人搞得更平素上朝一样紧张正式,便挥挥手,道:“五位爱卿不必拘谨,今日朕同你们之间,是随便聊聊日后内阁的方向。也方便众爱卿知道劲往何处使。”
李鸿章脸上一喜,他知道陛下是要指点他们内阁日后的施政方向了,连忙率先道:“还请陛下示下!”
“帝国成立近十年,一直推行社会变革,到今天,也算有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但因此有不少官吏满足于此,不思进取,因此,朕决意,在整个帝国至上而下,再掀起一股变革的风暴,由你们五人组成的内阁发起,具体主要为四方面:殖产兴业、贸易世界、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说着,冯云山稍稍整理了思路,其实他采取的并不是自己想的,而是结合这个时代,再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个崛起的岛国,结合起来的一条变革之路。事实上,如今帝国在这四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只不过冯云山的目标不是想当初的世界霸主英国那样,而是瞄准后世的世界霸主美国,甚至更高的目标,因此,在这个不进则退、各国列强奋力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他必须再次推动变革,将发展的成果和帝国的强国地位巩固下来。
冯云山跟着说道:“殖产兴业,也就是当今四处发展的工厂、矿场等生产实业,发展各行各业;
而贸易世界,就是从世界各地采购原材料,通过殖产兴业开办的工厂的加工,变成货品,卖向国内和世界各地,夺取世界的财富,让其他国家都要仰仗帝国、为帝国的经济服务,真正使用帝国的圣币;
文明开化,则是效仿西洋国家的教育、科学,改造帝国各地仍旧有些根深蒂固的乡绅地域文化,取消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将初等学堂、中等学堂和高等学堂等这些教育体系继续全面推行,让帝国所有的儿童都能接受普及的义务教育;
富国强兵,则是继续扩军,加强陆军野战军的投入和组建和扩大海军舰队规模,做到世界最强国家,将帝国的整体战略,彻底从防御变为主动扩张,从扩张再变成世界性地震慑。”
五人心中一凛,皇帝的这番图谋,已经不单单是加强之前的革新了,而是要迅猛发展啊。
冯云山又接着说道:“而今成立内阁的首要要务,便是发展帝国的人口,加快各地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让帝国各地的乡下多余的农人脱离乡村,进入城市,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将他们从那一亩三分地中逼出来,进入工厂,脱离农人身份成为工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猛烈地促进工业的发展!”
刘长佑却有些疑虑:“陛下,发展工业固然十分重要,但若是将乡村的农人都引往城镇的工厂,那乡村的农田会不会就荒废,没人耕种粮食减产,最终也会影响帝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