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818节

因此,曾玉珩满怀兴趣,他倒要看看,一脸激动筹划许久的谭廷襄到底能搞出多大的名堂。

第1250章 6万吨的年生铁产量

直隶永平府滦州境内的滦河边上,新建的直隶铁厂1号炼铁高炉旁,中华帝国工务部部长曾玉珩、直隶巡抚谭廷襄、永平府知府洪观以及直隶省工务厅厅长、直隶各地知府、县长都齐聚在一起,共同见证这直隶新建的最大铁厂的投产!

除了这些官员以外,还有工务部、工务厅以及各地工务局的官员和技术工程师,都来到高炉现场,观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曾玉珩作为工务部部长,虽然是从广西大山之中的一名秀才出身,但如今经历过圣国、帝国无数次钢铁厂的建立和开工之后,已经俨然成为一名专家,对于这高炉炼铁,已经摸清楚了门道。他早在几年前,便认识到钢铁生产对于帝国工业体系的搭建有极大的意义,便专门组织普鲁士和其他西洋国家的技术工程师编写了高炉炼铁的教程和标准,虽然比较粗劣,但起码有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全国各地纷纷新建的炼铁厂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因为这高炉炼铁是最为传统的将铁矿石炼制为铁水的冶炼方式,不怕被国外或者其他势力偷窃技术,几乎人人都懂,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不过是将以前的煤炭改为焦炭,将冷风为热风鼓吹,但这些本身都是从西洋引进的技术,因此,这具体的教程上,编写得清清楚楚,完全不怕流失出去。

此刻,打开炉腔,隔得老远,便是一片炙热,透过观察孔,谭廷襄献宝似的领着曾玉珩等人,看高炉内的铁水情况。

几名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帽的炼铁工匠,拿着长长的钢钎在炉前不时拨动着铁水,炉腔内一片通红明亮,滚滚铁水在里面翻腾。

曾玉珩看了一眼,面前便是一阵炙热扑来,他连忙避开,其他众人也都纷纷学他一眼避开,没任何防护,虽然相隔较远,还是热浪袭人得有些受不了。

不过,就这么一会功夫,曾玉珩已经看清了炉内的大致情况。这座高炉大概有上百立方,应该日产量非常可观,可偏偏这样的高炉,还有2座,虽然小了一号,但这直隶铁厂,短短时间能能快速地建三座高炉,也是非常了得。

想到这里,曾玉珩朝身旁的谭廷襄道:“谭大人,这座高炉容积多少,设计的产量多少?”

谭廷襄看来对于炼铁还真有些了解,他作为一省巡抚,可不是只负责工业方面的事情,作为北方的大省,直隶人口众多,农业、教育、交通等方面也都是重点,但此刻,谭廷襄没有让别人来解释,而是亲自回答:“回部堂大人,幸亏卑职提前做了功课,对于这直隶铁厂还算了解。这是直隶铁厂的1号高炉,也是最大的一座,另外还有2座高炉,都稍稍小一号。这1号高炉,容积为248立方米,设计的日产量为100吨铁水。2号和3号高炉,容积都为180立方米,设计的日产量都是70吨铁水。合计起来,整个3座高炉的设计日产量是240吨,年产量若是按照250天计算,也就是6万吨的生铁产量。”

听到这里,曾玉珩倒吸一口冷气!当初工务部的工程师向工务部总部禀报说,直隶的滦州境内那座铁厂条件优越,能建成北方最大的炼铁厂,继而,随着往后的继续发展,在以此铁厂的基础上,还能发展成北方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为北方的重镇天津、以及帝国的四大船政局——登州船政局提供钢铁等原材料。

而这些,都还只是规划而已。可没想到,这谭廷襄随手一建的为了奔些功劳政绩的直隶铁厂,竟然是如此规模。

“谭大人以及各位直隶永平府的大人们,辛苦了!朝廷不会忘记你们为整个帝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曾玉珩不由动容勉励几句,这些漂亮的话,一下让谭廷襄和其他所有的直隶官员,尤其是永平府知府洪观和滦州州长裴应庚两人面色潮红,激动不已,而其他直隶各地的官员眼神羡慕,也是让裴应庚以及工务部门一系的官员得意不已。

“曾大人,还是先出铁水吧,验证一下这一炉铁水的大致产量。”谭廷襄提议道。

“对,对,先出铁水,曾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直隶省的最为轰动的大事了!”曾玉珩赞叹道:“这是一座年产量达6万吨的铁厂!太好了,谭大人执行朝廷的决策如此得力,必定会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嘉奖!对了,我听说这里新勘探发现的铁矿已经进行了开采,而且储量很大对吧?”

谭廷襄有几分得色,道:“是的曾大人。不瞒您说,我们直隶的矿产工业将会迎来大发展!光是煤矿和铁矿,便发现多处,光是这滦州境内,便有不少的铁矿和煤矿,这座直隶铁厂之所以建在这里,便是因为前段时间在这滦河旁边新发现的唐家庄煤矿和距离这里不远的司家营铁矿的缘故。

司家营铁矿分南北矿区,根据贵部和直隶工务厅的探测人员勘探结果,保守估计,南区资源储量为2亿吨以上,北区铁矿资源储量为1.5亿吨以上,这还是初步探测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组织直隶工务厅对这一带,乃至整个永平府境内的疑似铁矿地区,进一步详细勘探,将会将储量彻底探明!

而这北矿区中的研山铁矿埋得很浅,就在表层,可以直接露天开采,品味又不低,因此前段时间我们便组织大批矿工进行了开采,形势十分喜人!每天可开采60%左右的精铁矿1100吨左右,开采的2个多月来,已经囤积了7万吨精选过的铁矿,预计年产同样品质的精选铁矿将超过30万吨!

曾大人,今天这座高炉中冶炼的铁矿石,都是由滦河上游的研山铁矿开采囤积的铁矿石中提供的,每天用专门运输铁矿石的货船直流而下运到这直隶铁厂的码头,再组织劳工和牲畜装运到高炉之上,虽然有些费力,但相比较直隶其他的炼铁厂,还算运输方便了。”

“储量如此之大?”曾玉珩不禁动容!

在他工务部掌握的数据之中,整个帝国如今储量最大的铁矿不过是太平府的当涂县境内一处名叫马鞍山的大型铁矿区,那还是工务部矿产司按照陛下的旨意在那一带仔细勘察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储量颇为惊人,达到了将近2亿吨。不过,那还是一大片矿区,十来个矿场加起来的储量,其中有些以如今的人工水平并不是太容易开采,为此,工务部还特意组织各地的机器厂开发研制专门用来采矿破土的以蒸汽机带动的大型矿产机器,以便帮助开发矿产。

没想到,这个北方的偏远之地,铁矿储量惊人如此之大。

曾玉珩不禁看了一眼谭廷襄,见后者面无表情,不由暗自想道,照理说如此大的矿产储量,肯定上报给自己和工务部知晓了,怎么会已经开采了却一直不报?莫非,这谭廷襄已经摸清了朝廷接下来的大动向,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然后这才故意压制着,只等陛下和内阁将钢铁发展计划抛出来,再丢出来这个重磅炸弹,以此让陛下和朝廷都震惊于他在直隶做出的工业成绩?

第1251章 出铁水

曾玉珩暗自揣摩着,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心中对这谭廷襄的钻营政绩有了几分不喜。不过,也仅此而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做法和想法,他无法干涉别人的政绩观念,唯有做好自己,为朝廷尽力便成。

对于谭廷襄这样想尽办法博取朝廷和皇帝的欢心的行为,曾玉珩也并无太多的鄙夷,其实隐隐心中还有一些体谅和同情,毕竟谭廷襄不像他曾玉珩,是曾经与陛下一道拼搏过的广西太平天国老兄弟出身,陛下一直将他曾玉珩看成心腹之人,否则,当初也不会让他一个没多少功劳的文人掌控重要的工务部了。但谭廷襄不一样,他是满清降臣,没任何根基,从他对自己的态度便能看出来,即便是两人官职的级别一样,却对自己毕恭毕敬,为何,不过是因为自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心腹而已。

因此,曾玉珩也不说破,当做没注意到这点。谭廷襄此人虽然不可深交,但他能揣摩上面的意图,把握机会发展政绩,倒也不算怎么个坏人,只是有些过度钻研而已,不过就算是喜欢钻营,在如今朝廷要发展工业和经济,带动百姓致富,以达到最终的增强国力的大趋势之下,钻营也不是什么坏事,总比尸位素餐的官员来得好。关键一点,就是朝廷把控大局,不要让对方搞出太过极端的举动便成。

不过,曾玉珩总体来说,自然还是喜出望外。北方矿产众多,但因为交通不便,难以开采,加上从未发展过什么工业,无法就地消化,因此,十分难以利用。如今在这靠近沿海的直隶永平府滦州境内,能发现如此大的铁矿,建立直隶铁厂,实在是弥补了北方工业的大片空白。

只有曾玉珩清楚,各府、州县自行开设的那些铁矿、钢铁厂,与如今中华帝国的真正钢铁产业的目标和需求比较起来,根本不能算是什么产业,最多算是一些乡下土作坊和土铁窑而已。大多数的所谓钢铁厂,就连当初还是太平圣国的时候,在湘南地区建造的那个正和钢铁厂的规模都没有,根本在如今的中华帝国钢铁产业链中无法排上位置。而且,这样的府县开办的钢铁厂,还主要是在南方居多,在这北方一带,连这样的小型作坊都不是每个县府都有的。因此,这样的背景之下,这直隶境内,突然能出现这么一个储量数亿吨,年场铁矿超30万吨的大型露天铁矿,又就近建造了这座大型铁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因此,曾玉珩开始谋划起来,他作为帝国工务部部长,站的角度和高度都不是一个直隶省这一局限一个地区,他想将这些铁矿还有这个直隶铁厂竖立为典型,激励北方省份发展钢铁工业!

敏感的曾玉珩仔细盘问起来,他了解到这处司家营铁矿是露天铁矿,便叫来参与勘察的直隶工务厅的官吏,听其说起刚开始勘察时因为不熟悉山路,在山里面迷路了几次,连指南针等都失去作用的事情,顿时兴奋起来,这说明什么,说明至少整座山体全部是铁矿!甚至,不排除几座山头,方圆数里十数里的地方,都是铁矿。按照曾玉珩的经验,北方的铁矿大多是磁铁矿和赤铁矿混生矿,而且以磁铁矿占比居多,因此,越是范围大的铁矿,受其蕴藏的磁铁矿的影响和干扰,罗盘或是指南针便会在那里失效。

但这是传说中的巨大矿脉才会如此。没想到这个司家营铁矿便出现这个情况了,不这正好说明,这处铁矿蕴藏了十分地惊人。曾玉珩有种预感,这个司家营铁矿不仅仅只有勘探出来的3.5亿吨的储量,而是远超过这个规模。而从了解到的采矿模式,除了几台蒸汽机带动的采掘机和破碎机之外,其余的采集几乎都是最为原始的人工开挖采集,采矿效率十分低下,但就以这样的条件,竟然还能日常上千吨的精选铁矿,从这个角度,也说明这个铁矿的惊人规模。

因此,曾玉珩打定主意,要将司家营铁矿从直隶省手中接收过来,以工务部为主将其变成朝廷直接控制开采的铁矿,而这个直隶铁厂,也由朝廷直接出资建设,将其建成不单单只能冶炼铁水的铁厂,还要变成多种途径炼钢轧钢的大型综合钢铁公司!当然,即便是这样,也少不了直隶省的功劳。但此事还是回圣京之后,直接同内阁提起。

“曾大人,要出铁水了!您来带领大家拉开出铁炉门吧!”谭廷襄在曾玉珩耳边轻声地催促着,让曾玉珩回过神来,他忙点点头,当仁不让地接过一根铁链,大声喝道:“大家一起来,一,二,三,拉!”

随着一声令下,众人同时使劲,其实更多的自然是那些炼铁的工匠们使劲,将高炉的出铁水的炉门拉开,顿时,铁花绽放,炽热耀眼的第一炉铁水从出铁口喷涌而出。

现场热浪滚滚,铁花飞溅。高达1500℃的铁水从1号高炉出铁口喷出,像一条火龙沿着出铁场大沟蜿蜒流动,最终汇入炉台下容量达50吨的铁水鱼雷罐中,看看份额,大概有将近35吨左右的铁水量。

曾玉珩还算精通,知道第一炉因为是燃料充分燃烧的过程,出铁水所需要的时间很久,要两天左右的时间,而后面就连续生产,每次出炉的时间也就节省了很多,而具体的出炉时间是看铁水转化程度,取决于炉内的温度控制和铁矿石的受热反应程度,这些最终其实是高炉的保温程度和炉内焦炭的燃烧升温情况。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平均来说,每天大概最多能出炉3次,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设计产量。实际生产情况,还要看具体操作了,若是将炉内温度提升得快,让铁矿石快速融化反应变成铁水,差不多五至六个小时便能出炉,这样的话,一天便能出铁水四次,产量就不止100吨铁水,而是140吨了。

第1252章 要有规划

密集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整个滦河河谷之内,都传出人们的呐喊:“出铁了!”

看着众人的欢欣鼓舞,曾玉珩和谭廷襄等这些官员,也露出欣慰的神情。无论什么心思,能为朝廷和百姓贡献一份力量,感觉到自己的成就,总归是让人愉悦的。

“恭喜谭大人,贺喜谭大人!还有诸位大人,恭喜大家,直隶铁厂的出铁水投产,不但是直隶的一件大喜事,更是整个朝廷,整个中华帝国的大喜事!我建议,由谭大人出具奏章,向朝廷,向陛下报喜!”曾玉珩也有些激动,抱拳朝谭廷襄和一众官员恭喜道。

“哈哈哈哈,多谢曾大人的提醒!要不然,谭某还真的忘记此事了!对,对,立刻起草奏章,向陛下报喜!”谭廷襄恍然大悟地模样,让曾玉珩暗自好笑,任谁会忘记向朝廷报功,你谭廷襄都不会忘记,这些他自然不会说出来,反而奉承地说道:“曾某也立刻派人至天津城发送电报到圣京,禀报陛下和内阁,谭大人和众位大人辛苦为朝廷效力,曾某看在眼中感在心中,也当尽绵薄之力宣扬众位大人的功绩!不为别的,只为那份人心,为了我们的中华帝国钢铁产业能尽快蓬勃发展起来。”

说着,曾玉珩朝在场的官员们鞠了一躬,又朝还在作业的铁厂工匠们行了一礼,惹得众人纷纷拜谢不已。

不过,曾玉珩接下来又借着这个机会,说起了自己的打算:“直隶铁厂的发展规划,你们有没有好好设计过?”

谭廷襄也就做了开采铁矿和开设铁厂的功课,对于曾玉珩说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朝永平府知府洪观和滦州州长裴应庚以及工务厅的官员使使眼色,让他们出面回答,很遗憾的是,他们也没什么好的思路。无奈之下,谭廷襄道:“曾大人,我们想过了,要发展既能炼铁,又能炼钢的大型钢铁厂。因此,我们准备再建造两个炼钢厂,还有钢轨厂。只是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欠缺,正准备向贵部申请几位懂技术的官员来指导指导。”

曾玉珩摇摇头,道:“不可如此!工务部也没多少懂炼钢技术的官员,就算懂,也只是单独在某一方面,而不是综合性钢铁产业的规划。如今,按照直隶铁厂的产量和规模,加上司家营铁矿的产量,算是国内首屈一指,也只有克虏伯钢铁公司、南洋钢铁公司、圣京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厂等少数的几家大型钢铁公司的厂长或是总工程师才有这样的规划能力。

因此,我建议,谭大人可以主动向内阁或是直接向陛下奏请,要求从这些大型钢铁公司调派专门的人员来规划,重新筹建直隶铁厂,将如今单纯的铁厂建设为综合性的大型钢铁基地!

对了,谭大人你们这直隶铁厂使用的燃料可是焦炭炼铁?”

谭廷襄皱皱眉头:“焦炭,这焦炭我倒是知道,贵部前来指导的那几名主事曾经说起过,我们直隶工务厅的那几名属下也向谭某建议过,我们建了一座专门生产焦炭的作坊,产量不是很高,也就每天几千斤的样子。不过这焦炭太过麻烦,再加上铁厂马上要投产,时间上也来不及,我们便用这焦炭作为引子,引燃滦州唐家庄煤矿的优质煤炭,倒也将不辱使命,将这铁水炼了出来。怎么,曾大人,这钢铁厂一定要使用焦炭么?”

曾玉珩更是皱眉,他有些被气到了,手册上写过了,虽然是针对府县等一级的小型钢铁厂,但也明确写了要炼铁和炼钢的最常规的工艺,其中原材料方面就写得很明白,必须要有足够的铁矿石、煤炭和石灰石等,而煤炭最好能炼制成焦炭,一边发热量大,能迅速提高炉温。而且,不单单是解决了燃料升温的问题,而且焦炭的质地坚硬,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使炉子能够加高增大,从而能制造更大容积的高炉,使炼铁产量大幅度提高。焦炭多孔透气,有利于炼铁过程中所谓的化学反应进行,本来就是是极为理想的燃料和还原剂,还能生产煤气,在炼铁和炼钢中都极有作用。只是,曾玉珩明白,这些高深的道理,就连自己也只是知道应该这样,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讲给谭廷襄这些从未接触自然科学的官员听,能听懂就怪了。

而曾玉珩这个时候也想起来,那个1号高炉虽然有封闭式炉顶和利用煤气来加热鼓风的通道装置,但似乎并没有被使用。

曾玉珩不由苦笑道:“冶炼钢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使用焦炭。谭大人,这么说吧,使用焦炭,比不使用焦炭产量能翻一小倍,煤炭的使用还能减少一些,而且,出的铁水质量也要好许多。

首节上一节818/8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