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仔细想想这似乎真的是蛮划算的,反正卖出去一本就给二钱银子。
靠着司礼监萧慎这边自然是不缺雕版的工人的,用纸的话成本也不高。
雕版一个字不过是给工人两文,一万字不过是二两。这书上部看起来约十万字。
工钱也就是二十几两银子,一个雕版可印万次而一个印工一天可以印近两千张。
纸张的话用薄棉纸倒是略高如果用竹纸的话,那便宜多了!
纹银九两,就可以购买一万一千张连七纸。按照萧慎的估算,这本书至少能卖三千本。
当然,印的话萧慎肯定不止印三千本。这个时代还没有像后来万历年间一般,书坊多如狗。
而且那些书坊还十分不要碧莲的各种盗版,你的书好我就盗印了拿去卖。
第十七章 销量提成制,宫令陈惟贞
现在这个问题是不大的,再说这宝文堂可是挂靠司礼监的出版商啊!
宁得罪阁老,莫招惹公公。
这是大明朝上下都门儿清的事儿,若是盗了这宝文堂说不准明儿就得让你家破人亡。
东缉事厂那可不是吃干饭的,小小书商敢跟他们吊歪那肯定得请你吃一下武器。
这话本估计能卖三两一本,刨掉雕工、纸张的话萧慎觉着,还是有不少挣头的。
“那便依小公爷所言,就每本二钱银子吧!”
此时的计数方式,一两是十六钱。张仑提出的二钱银子,确实是不高的。
张仑哈哈一笑,便让周管家来跟萧慎立下字据签字画押。
“先看看这上部卖的如何,如果是卖得好我们再印下部。”
立完字据后,张仑笑眯眯的对着萧慎便道。
萧慎脸色不由得一变,显然他也猜到了张仑的打算。这二钱银子,是现在未知销量的价格。
如果这卖得好了,那下一部肯定张仑得提价了。
“小公爷颇有陶朱之风啊……”萧慎终究是叹了口气,对着张仑拱了拱手。
这句话其实是明褒暗讽。
陶朱公便是范蠡,既是助越王勾践称霸灭吴的名臣也是三次为商三次散尽家财的商圣。
若是夸赞,那应该说“少伯上将军遗风”。
而说“陶朱公之风”,加上刚才张仑的上下部分开卖的手段,那就是讽刺张仑如逐利商贾一般太贪钱了。
因为范蠡在勾践成就霸业后,便改名换姓自号“陶朱公”经营生意去了。
所以说这读书人放个屁都带着拐弯的,当着面儿骂你兴许还听不懂。
“先生岂不闻夫子曰‘执鞭之士’乎?!”
张仑哪儿会听不明白这话中话?!当下微微一笑,便应了这么一句。
他这句话一出口,萧慎先楞了一下随后抱歉的拱了拱手便请张仑和那周管家出了内堂。
张仑的这句话是出自于《论语·述而》,全句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意思是,若是这富贵是合情合理的,哪怕给老板做司机、赶大车我也愿意干。
如果这富贵不合乎情理,那我还是做我喜欢的事情吧。
张仑说这个典故,则是反骂了萧慎一顿:劳资写书挣钱天经地义,你特么凭啥说劳资贪财?!
夫子都说了,合情合理的钱赶大车都挣!不服丫憋着。
萧慎也就口头上讨一下张仑便宜,但绝对不会真的把张仑得罪死了。
哪怕他伯父是萧敬这样的宫中老人,也不愿意去轻易得罪了英国公府。
送走了张仑,萧慎也有些戚戚然。
毕竟刚才是气急了,才开口去讽刺张仑。没成想人家听出来了不止,还反骂了自己一顿。
这会儿将张仑送走后,萧慎才有些后悔了。自己不该那么冲动去讽刺张仑啊!
“叔至先生,刚才英国公家的小公爷可是来请润笔的么?!”
萧慎正在懊恼间,一个略有磁性的女中音响起。
听得这个声音萧慎赶紧回身恭敬的做了一个揖:“不知道陈宫令驾临,还望恕罪!”
却见一个年约二十三四,生着一双杏眼面若银盘端庄秀丽身姿挺拔的女子,微笑的给萧慎道了个万福。
“叔至先生客气了,倒是惟贞有些唐突了……”
却见这丰韵的女子抿嘴一笑,用着那略带磁性的声音有些俏皮的道:“叔至先生难道就不请我喝杯茶吗?”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萧慎赶紧躬身,目不斜视的做了一个请的姿态。
对于这位陈惟贞陈宫令,萧慎可是真不敢唐突而不是客气。
人家可是宫令啊,宫中女官之首官阶一品。论起来不比他伯父要差。
更为重要的是,这位陈惟贞可是周太皇太后身边得宠的人儿。
现在的弘治皇帝小时候母亲早逝,可都是这位奶奶周太后一直将他养在仁寿宫亲手带大的。
所以别看这位老太后不吱声,可她随便清咳一下弘治皇帝绝对毫不犹豫的把得罪她的人给剐了。
“那张小公爷的名号,惟贞也是听过的。”
这陈惟贞从不摆架子拿大,因为出身江南说话更是软软糯糯轻声细语为人也是温柔细腻。
加之她声线本就有些磁性,是以让人听着便十分的舒坦。
或许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情很好,与周太后的女儿庆公主极为相似所以很是受宠。
“却不知道他有何大作交予叔至先生,惟贞可有幸看上一眼么?”
萧慎心里苦笑,您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能不给么?!
赶紧笑着说难得宫令有兴趣,这可是在下的荣幸啊!
说着便将刚才张仑给他的那《幽都夜梦:白蛇娘子全传》,拿了出来递到了陈惟贞手上。
其实说起来这陈惟贞年纪也不大,但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14~16岁就结婚了。
到了她这个年纪,孩子那不止是能打酱油,而是再过几年都能再娶媳妇让她们升级当奶奶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的人看来,她肯定得被划到“超·大龄剩女”的范畴内了。
拿着这《白蛇传》稍稍的看了一眼,陈惟贞很快的就被吸引住了。
刷刷刷的翻阅着,没一会儿陈惟贞就放下了手里的本子吁出一口气望向了萧慎。
“叔至先生,此书惟贞甚是喜欢请问可否允得惟贞抄录一番呢?!”
看得萧慎忽青忽白的脸色,陈惟贞淡淡一笑掏出荷包倒出一个金瓜子放在了桌面上。
“还请叔至先生放心,惟贞只是堪阅不会传出宫外的……”
萧慎擦了擦汗,勉强的笑了笑:“那还请宫令稍待,我这便令人誊抄下来……”
“如此,惟贞多谢了。”陈惟贞说着,对萧慎道了个万福随后抬手看了看日头。
然后叹气道:“还请叔至先生快些,宫门关闭前惟贞是要回去伺候太后的……”
萧慎赶紧答道那是自然,随后喊出十来人赶紧研墨誊抄还让他们仔细检查。
陈惟贞自然是不会在这里傻等的,而是走出内堂到书坊内先是吩咐了一个随同来的宫女先行回去。
随后便可开始在书坊的架子上,翻阅了一下其他书籍。
若是平日陈惟贞看着这些书,未必喜欢却也能打发时间。
然而刚才看完了那《白蛇传》现在再看这些话本,顿觉得实在不堪卒读形同嚼蜡。
第十八章 铁杆粉丝在大内,皇帝老儿上门来
好在萧慎这边也算是经验丰富,为了更快的誊抄又着人寻来好几个抄书人分章卷誊抄。
萧慎倒是不怕这些人泄露,首先他们每人负责的就是一段都是不连贯的。
其次宝文堂是挂靠在司礼监下面此事这些人也是知道的,轻易不敢造次。
抄完你拿银子走人就是了,若是敢泄露半分宝文堂自有法子让你生死两难。
直至傍晚时分,这本十万字的《白蛇传》终于誊抄完毕。
甚至那唐伯虎的画都被临摹了下来,萧慎尽管是万分不舍还是把原稿交给了陈惟贞。
拿到了原稿的陈惟贞客气了一下,随后登上一辆马车便朝着宫门驶去。
入得宫门,陈惟贞很快的凭借着腰牌穿过宫禁回到了太后所居的清宁宫内。
回到了自己的那间偏房里,换上了宫里的女官宫服这才前往清宁宫的寝宫处行去。
周太后此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过完这个年都便是七十岁了。
“小雀儿可叫哀家好等啊……”通报了一声,获得了许可陈惟贞才入寝宫便听到了一个老迈的女声。
由伺侯的宫女引领穿过帐幕,便见得那十余宫女伺候的宫叠榻上一面若银盘眉目慈祥的老夫人笑吟吟的看着陈惟贞。
这位老太太身形虽不高大,却很是挺拔。身上穿着明黄底色大红双坎纹龙盘扣凤袍。
头上戴着的是三龙二凤点翠栖霞宝凤冠,手上端着贡瓷茶碗轻笑着道:“你这小雀儿,飞出去总算是懂得回来了。”
边上的宫女们则是掩口轻笑,却不以为意。
大家都知道太皇太后虽然尊贵的紧,却从来不为难她们更是时有赏赐。
“太后恕罪,惟贞此次迟归却是寻得一本奇书呢……”
陈惟贞也并不害怕,只是笑着行礼口中称罪但却说起自己晚归的理由。
虽然她已经让人回来向太后回报过了,但终归还是要礼敬太后再说一次。
“哦?!能让你这小雀儿说是奇书的,定然是不凡啊!且念给哀家听一听。”
太后这下感兴趣了,直起身子便摆手让人给陈惟贞看坐。
陈惟贞告了一声罪,也就坐下来了。边上有宫女便将灯烛挪的近些,好让陈惟贞看的清楚。
其实这宫中也是颇为无聊的,太皇太后虽然是很好相处可毕竟娱乐不多却是苦闷。
宫女们苦闷,其实周太后何尝不苦闷?!
虽说也有戏班子、歌舞杂耍逗闷子,但身为太皇太后不能总是去看戏娱乐吧?!
于是陈惟贞这个贴身的女官不时的出去,寻些许词话唱本回来念与她听解解闷也就成为了常态之一了。